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头CT检查对SAH诊断有诊断符合率高,方法简便的优势。但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有时可见到头CT检查为阴性的SAH病人,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本文观察1982年8月至1999年4月我科收治的85例SAH病人中,其中10例头CT检查为阴性。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纤溶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总结2007年2月至2008年5月应用注射用纤溶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2例均为急诊留院观察患者。来院时诊断严格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将入选病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6~73岁,平均(59±9)岁;对照  相似文献   

3.
王芳  吕燕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36(11):1030-103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5%,该病起病急骤,并发症多,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确诊SAH后,去除病因的同时,应尽早清除血肿,防治SAH后的并发症。我科自从2002年以来,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SAH4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SAH患者43例为治疗组,与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SAH患者40例为对照组,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以及腰穿确诊为SAH。治疗组43例(脑…  相似文献   

4.
于建敏  鞠波 《天津医药》1999,27(9):552-553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和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已经公认,但其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剂量的研究各家报道不一。我们自1995年5月至1997年5月对我院门诊及住院脑梗死病人的生活习惯、营养状况及实验检查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对象为在我科就诊的经颅脑CT或MR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共269例,并自愿按要求接受治疗和随访者、心源性脑梗死者除外。男172例,女97例。年龄46~60岁89例,61~70岁131例,71岁以上49例。吸烟史在10年以上者158例(58.7%);饮酒史10年以上、每天饮酒250g以上者128例(47.6%)。所有病例首…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病是危害劳动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病尤为常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远较颅内出血高得多。据Kurtzke氏1969年报告,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总发病率的62%。也有报告,在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原因中,脑血栓形成约占40%。总的来看,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因此,不断扩大与探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措施与有效疗法是很重要的。我院神经科于1977年5月至1978年9月对脑血栓形成进行了倍它胺(Betahistine)治疗,疗效比较满意。现将其中的46例加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内科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神经介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再通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神经介入治疗可明显提高再通率,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脉络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证实脉络宁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 ,特别是对其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3月住院的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中风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探讨分析其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通过对我院1998年4月~2004年10月内科收治的288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治疗有效率为85.7%,163例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为91.4%,59例脑出血的有效率为78%,17例SAH的有效率为76.5%。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为4.7%,脑出血死亡率为13.5%,SAH的死亡率为23.5%。结论 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颞肌贴敷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950年为 Hensehen 氏首先报道。我院1984年5月~1985年4月以此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并对治疗原理、适应症选择及手术要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李小梅  柯海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745-1746
脑血管病存活者中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偏瘫)最多,发生率高达75%[2],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探讨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伴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脑血管病伴偏瘫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67.1±4.7)岁;缺血性脑血管病38例,出血性脑血管病22例;偏瘫部位:左侧偏瘫37例,右侧偏瘫2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均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生命体征稳定1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GCS)>8分;无心、肝、肺、肾等严重躯体疾病.排除酒精和药物依赖、精神病史以及先天性智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多,大部分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社会及家庭增加了一定的负担,为减少病人的后遗症,从2000年5月至2004年4月,我科对脑血管病318例病人开展早期功能康复治疗,并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吕英红  张春时 《天津医药》1997,25(10):617-618
近年来,对于急性脑血管病伴发心脏改变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成为临床关心的热点。本文对我院几年来收治的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病人,运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功能并对照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对象 SAH急性期病人40例(病人组),为几年来我院收治的SAH病人,男28人、女12人,病人年龄选择在50岁以下,平均年龄34岁,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及脑脊液检查,证实SAH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支配脑部的动脉血管管腔狭窄闭塞,使脑组织血液供应减少发生缺血而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脑部功能受到损害的症状。临床上常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和脑栓塞,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本病是一种常见病,致残率很高。笔者2005年8月至2008年5月在临床中应用舒血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0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SA结果分析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至2009年收治的5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行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全部病例的造影表现。结果5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患者中,动脉狭窄(或闭塞)10例,DSA检查总的阳性率为16.95%。结论脑血管造影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断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亚低温(MildHypothermiaMHT)技术广泛应用于脑外伤,在动物实验方面也证明对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我们采用这一技术对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亚低温组为2001年10月至2003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共2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42~74岁(平均63岁),其中大面积脑梗塞7例,脑出血14例,SAH1例。脑出血经手术治疗8例。常温组为未行亚低温治疗的1999年12月至2001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共19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44~72岁(平均64岁),…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其中75%以上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脑梗死是临床最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类型。2006年1月~2007年9月,笔者观察了应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脑梗死的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自1992年9月至1996年9月应用利多卡因与复方丹参联合治疗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显著眩晕症状的病人,并与单用复方丹参作对照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2年至1983年4月,先后为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作了游离大网膜颅内移植手术,取得初步的疗效,现报道于下。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1例。年龄最大者52岁,最小21岁。术前全部行脑血管造影,均发现一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1980年~1997年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140例,其中25例合并癫痫样发作,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40例SAH病人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SAH诊断标准.并发癫痫组25例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4~50岁,平均40.8岁.单纯SAH组115例中男94例,女46例;年龄30~70岁.平均45.4岁.两组发病年龄均以30~50岁多见,而并发癫病组的平均年龄过低.1.2 癫痫样类型:以大发作为最多,共20例,占80%;单纯部分发作5例,占20%.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的治疗目前正致力于探讨多种有效的治疗途径。我院保健病房于1994年3月~1995年7月,对72例门诊及住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采用了体外反博辅助方法,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