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科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对象(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所有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高危因素评分分值均较高。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手段,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措施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护理后,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定要做好对患者的预防护理,采用基本预防、心理预防和功能锻炼来共同发挥作用。另外,还要做好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早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3—9月间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血栓干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手术后恢复速度,提高患者预后及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质量,此外,循证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矛盾,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值得继续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循证护理实施前收治的29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循证护理实施后收治的35例患者列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即提出临床护理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寻找循证支持;循证护理实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DVT6例,发生率20.7%,实验组发生DVT2例,发生率5.7%.结论:应用循证护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是积极有效的,在临床护理领域中实施循证护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刘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1):1411-14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按照LDVT形成高危因素对56例AMI患者进行分级评估。运用循证护理程序,采取一般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的综合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LDVT形成的症状和体征。结果56例AMI患者运用循证护理预防后无一例发生LDVT。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对预防AMI患者发生LDVT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新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5):486-486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EBN),是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活动计划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它对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循证护理正在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被逐步应用于护理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双足与保健》2019,(22)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模式对78例脑梗死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前来就诊治疗的78例脑梗死患者为调查对象,依据该次护理模式划分为参照组(传统护理)、观察组(循证护理),各组为39例,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情况,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经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并做出评价和总结。结果观察组干预后PLT、PT、AFTT、FTB、D-二聚凝血功能各指标水平情况,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则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参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为1例(2.56%)、38例(97.44%),显著优于参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6例(15.38%)、护理满意度的32例(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后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凝血功能水平情况,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获得应用效果佳。 相似文献
7.
8.
对76例妇科肿瘤术后病人运用循证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指出高血压、糖尿病及缺乏早期功能锻炼是导致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直接诱因,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有效防止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双足与保健》2018,(18)
目的探寻下肢骨折术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以循证护理为例。方法从该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病案库中随机抽取60例下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干预后临床体征与症状。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发生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2周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也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患者施以有效循证护理干预,可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起到有效预防,将住院时间缩短,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DVT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外科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中医护理,分析两组症状改善状况和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VAS疼痛积分为(2.16±0.59)、肢体肿胀症状积分为(2.40±0.6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10%;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结论:在DVT治疗过程中配合实施中医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并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预防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2016年4月9日至2017年11月16日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62例,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82例)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80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22%)与对照组(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6%)与对照组92.60%比较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预防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予以循证护理模式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80例该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均为40例,参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形式,实验组予以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疼痛感、下肢周径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疼痛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后疼痛感评分较低,实验组膝上、膝下周径低于参照组,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50%)与参照组(15.00%)相比较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通过循证护理形式可有效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其应用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提出护理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护理方案,观察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预防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效果。结果 10例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经及时有效护理而无不良后果。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介入手术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3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自制满意调查表评价患者焦虑和舒适程度。结果:患者满意舒适度98.3%,焦虑程度明显降低。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患者,可以提高满意度,降低焦虑程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16.
《双足与保健》2018,(24)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骨科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随机抽取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循证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同时询问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使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循证护理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常规护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够降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非手术患者。结果:治愈率40%,好转率57%。结论:为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应重视患肢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到该院进神经外科住院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取循证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对照组分别为22%、24%,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并发症少,促进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在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方法: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并锁定相关检索词,查阅文献并筛选出合适的信息,制定护理措施指导实践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更能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血栓的确诊时间,提高治愈率,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循证护理对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愈后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