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制更佳[(8.0±0.9)mmol/L vs (8.5±0.8)mmol/L,P<0.05],胰岛素泵餐前量比重更小[(54.9±10.2)% vs (60.0±8.5)%,P<0.01],治疗过程中血糖波动更小,即治疗前4天血糖标准差更小[(3.0±1.0) vs (3.8±1.3),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泵治疗中,输注门冬胰岛素较人胰岛素餐后血糖控制更佳,胰岛素泵餐前量比重更低,血糖达标时间更短,治疗过程中血糖波动更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输注速效胰岛素(该研究使用诺和灵R)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2月该院收治的68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愿分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CSII组)和多次皮下注射岛素(MDII组)各34例,比较组间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结果 CSII组与对照组MDII组比较,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6.4±1.8)d vs(10.6±2.5)d,P0.05],胰岛素用量更小[(0.72±0.13)U/(kg·d)vs(0.94±0.25)U/(kg·d),P0.05],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次/例)更少[(0.24±0.15)vs(0.88±0.38),P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ISS疗效明显优于MDII组,安全性好,血糖达标时间更短,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更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双"C")强化治疗老年脆性糖尿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脆性糖尿病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分别采用联合胰岛素方案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双"C"强化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糖达标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联合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7%(58/60)比80%(48/60),P0.05],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3.46±0.95)d比(6.50±1.82)d,(31.55±4.61)U/d比(40.12±5.94)U/d,P0.05],治疗后血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15±0.51)mmol/L比(7.37±0.91)mmol/L,(5.48±1.55)mmol/L比(8.20±2.04)mmol/L,(5.33±1.48)mmol/L比(7.96±2.20)mmol/L,(4.90±1.46)mmol/L比(7.70±2.07)mmol/L,(4.75±1.22)mmol/L比(6.70±1.98)mmol/L,P0.05]。联合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60)比12%(7/60),P0.05]。结论:双"C"强化辅助联合胰岛素方案治疗老年脆性糖尿病可有效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且有助于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纯使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合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单纯使用二甲双胍超过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51.5±7.3)岁。所有患者在继续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1500 mg/d)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利拉鲁肽组和甘精胰岛素组,每组各20例。分别联合应用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 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体质指数(BMI)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利拉鲁肽组治疗后BMI[(28.32±0.35)kg/m2 vs.(26.75±1.10)kg/m2]、空腹血糖[(10.23±2.14)mmol/L vs.(7.06±1.0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68±4.43)mmol/L vs.(9.35±1.8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6±0.97)mmol/L vs.(2.05±0.97)mmol/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 A1c[(8.84±1.15)%vs.(7.34±0.66)%]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甘精胰岛素组治疗后空腹血糖[(9.78±1.06)mmol/L vs.(6.72±1.58)mmol/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 A1c也[(8.34±0.48)%vs.(7.44±0.28)%]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甘精胰岛素组治疗后比较,利拉鲁肽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低血糖,利拉鲁肽组有3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甘精胰岛素组无胃肠道反应。结论单纯使用二甲双胍3个月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安全有效,利拉鲁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强化治疗内科危重症高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内科危重患者186例,入组时空腹血糖水平为(10.8±2.3)mmoL/L,根据患者入组时恢复进食情况分为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DI,n=90)和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组(CSⅡ,n=96),2组均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和人胰岛素亚组.MDI组中门冬胰岛素和人胰岛素亚组分别为44、46例,CSⅡ组分别为46、50例.MDI组餐前大剂量采用门冬胰岛素或人胰岛素,基础量均采用甘精胰岛素,CSⅡ组餐前大剂量及基础量均采用门冬胰岛素或人胰岛素.根据多点指尖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强化胰岛素治疗疗程7 d,使血糖控制在4.4~8.3 mmol/L,7 d后改为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11.1 mmol/L,观察各哑组患者基线及第7天日内平均血糖水平、日内血糖标准差、日内血糖极差(最高和最低血糖之差)、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疾病评分(APACHE Ⅱ),统计7 d内低血糖发生率、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日平均胰岛素用量及28 d内各组死亡率.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1)MDI及CSⅡ组的门冬胰岛素亚组和人胰岛素亚组强化治疗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强化治疗后第7天门冬胰岛素哑组较人胰岛素组日内平均血糖水平更低,MDI组:(6.2±1.3)mmol/L比(7.6±1.6)mmol/L;CSⅡ组:(6.0±1.2)mmol/L比(7.4±2.5)mmol/L,均P<0.05.(3)门冬胰岛素亚组血糖标准差更小,MDI组:(1.54±0.27)mmol/L比(1.92±0.38)mmol/L;CSⅡ组:(1.24±0.27)mmol/L比(1.83±0.45)mmol/L,均P<0.05.(4)门冬胰岛素亚组极差更小,MDI组:(3.0±0.5)mmoL/L vs(3.9±1.1)mmoL/L;CSⅡ组:(3.1±0.6)mmol/L vs(3.9±1.0)mmol/L,均P<0.05.(5)门冬胰岛素业组7 d内日平均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及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同时,门冬胰岛素亚组7 d内血清CRP?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诊断T2DM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80例新诊断T2DM患者分为研究组41例,采用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结合指尖血糖监测治疗。结果研究组FPG、2 hPG和C—RP低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6.3±1.5)vs(9.6±1.8)d]、低血糖发生次数[(10.5±3.8)vs(28.6±5.8)次]、胰岛素用量[(38±4)vs(43±4)U/d]、血糖波动值[(3.17±1.53)vs(5.24±1.79)mmol/L]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新诊断T2DM患者,有利于进一步精细的调控胰岛素用量,尽快达到降血糖的目的,降糖效果更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1段和6段法设定胰岛素泵基础率对T2DM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 观察我院149例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T2DM患者,据治疗方案分为1段基础率组(A组,n=74)和6段基础率组(B组,n=75),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 结果 两组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每日胰岛素总量[(38.2±9.26)vs(41.9±9.67) U/d,P<0.05]及餐前量[(20.7±6.56)vs(23.15±6.12)U/d,P<0.05]低于A组,两组基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标时,两组5个时点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一日内血糖水平标准差[(2.23±0.83)vs(2.72±1.09),P<0.05]低于A组;B组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A组. 结论 6段法设定胰岛素泵基础率可减少每日胰岛素用量,特别是餐前量,降低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发生,更平稳地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8.
56例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30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滴注胰岛素治疗,26例)。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2.46±0.56) d]、治疗后空腹血糖[(5.52±1.23) mmol/L]、餐后2h血糖[(8.26±1.32) mmol/L]低于对照组[(4.12±0.78) d、(6.65±1.36) mmol/L、(10.02±1.36) mmol/L],(P 0.05);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38.46%),(P 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预防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健康教育效果的中期影响.方法 老年T2DM患者88例,随机分为CGMS组和对照组(多点血糖监测组)各44例,CGMS组应用CGMS监测血糖72 h,之后采用快速血糖仪常规测量指尖多点血糖7 d,对照组常规测量指尖多点血糖10 d.结果 CGMS组、对照组空腹血糖(FPG)[(5.89±0.97)vs(6.76±0.18)mmol/L]、早餐后2 h血糖[(8.27±0.29)vs(9.36±0.41)mmol/L]、晚餐后2 h血糖[(8.74±1.75) vs (9.98±2.56)mmol/L]、睡前血糖[(7.65±1.26) vs (9.04±2.07) mmol/L]、凌晨3点血糖[(6.20±0.71) vs (8.90±0.57) mmol/L],血糖达标时间[(4.62±1.32) vs (7.51±1.28)d],低血糖发生次数[(5.20±1.21) vs (8.52±2.34)次],平均住院天数[(19.25±20.34) vs (25.66±21.60) d],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6.41±2.13) vs (8.02±2.04)%],糖尿病知识问卷得分[(22.13±1.94) vs (16.90±2.93)]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 CGMS能更准确地提供血糖波动情况,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期的血糖控制和健康教育效果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天麦消渴片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新诊断老年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老年T2DM患者83例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予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麦消渴片,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BP、FPG、2hPG、HbA1c、TG、TC、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低[(138.0±11.0)vs(143.0±9.0)mmHg;(6.4±0.9)vs(8.0±1.2)mmol/L;(6.6±1.0)vs(8.3±1.2)mmol/L;(6.4±0.5)%vs(7.5±0.6)%;(3.04±1.03)vs(3.10±1.10)mmol/L;(6.04±1.13)vs(6.15±1.32)mmol/L;(22.0±2.0)vs(26.0±4.0)U;(8.5±2.0)vs(10.0±1.8)d,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天麦消渴片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有效降低新诊断老年T2DM患者SBP、FPG、2hPG、HbA1c、TG和TC水平,且胰岛素用量少,血糖达标时间短,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T2DM患者胰岛素泵治疗中高血糖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T2DM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高血糖处理采用校正大剂量的方法,治疗组高血糖处理采用加大基础量的方法,观察两组每次检测的高血糖、每次高血糖处理后4h末梢血糖、每次高血糖处理的胰岛素剂量、每日胰岛素剂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对照、治疗组每次检测的高血糖[(16.7±4.3)vs(16.4±4.8)mmol/L,P>0.05]及每次高血糖处理后4h末梢血糖[(8.1±1.5)vs(8.3±1.2)mmol/L,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次高血糖处理的胰岛素剂量[(6.4±2.1)vs(2.8±1.6)U,P<0.05]、每日胰岛素剂量[(34.25±2.10)vs(29.10±3.40)U,P<0.05]和低血糖发生率[3(15%)vs 0(0%),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加大基础量的方法临时处理高血糖,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更少,降糖更平稳,更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且方法简便,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联合诺和龙治疗对新诊断T2DM患者血糖水平及其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新诊断T2DM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即地特胰岛素联合诺和龙治疗(A)组与NPH联合诺和龙治疗(B)组。治疗3个月后,采用动态血糖监测(CGMS)系统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监测数值864个。观察平均血糖水平、一日内血糖最高值及最低值、血糖漂移最大幅度、血糖3.6~8.0mmol/L所占一日内时间百分比。结果 (1)治疗3个月后,两组FBG、2hBG和HbA1c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FBG、2hBG和HbA1c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GMS结果显示,两组间平均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1.4)vs(7.3±1.6)mmol/L,P>0.05],但A组一日内血糖最高值、一日内血糖漂移最大幅度均低于B组[(9.2±2.0)vs(12.5±1.8)mmol/L,(5.8±1.6)vs(9.8±1.3)mmol/L],A组血糖3.6~8.0mmol/L所占一日内时间百分比高于B组[(82.4±6.5)%vs(73.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12%vs 34%,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在改善T2DM患者血糖变异性方面优于NP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7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组及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II,4次/d)组。静脉输注5%葡萄糖溶液者,CSII组每4g葡萄糖同步增加基础量胰岛素1U;MSII组用微量注射器同步静脉注射胰岛素1U。结果治疗期间血糖平均值、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血糖2.78mmol/L)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86±1.15)vs(10.05±1.87)mmol/L;(3.53±1.16)vs(6.49±2.75)d;23.7%vs 57.9%,P0.01];治疗后14d,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3±4.73)vs(24.06±5.15)分,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7%vs 39.5%,5.3%vs 10.5%,P0.05)。发病后3个月,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II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在血糖控制和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疗效优于MSII。  相似文献   

14.
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和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资料,发现两种治疗均能使血糖达标[空腹血糖(6.89±1.96)对(6.75±2.33)mmol/L],达标时间无显著差异[(3.6±1.6)对(2.9±1.2)d,均P0.05],但胰岛素泵组的平均血糖值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择符合此次研究选择标准及排除标准的82例进行分组治疗,病例分组方法为信封法。观察组41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41例则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餐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组分别为(7.12±1.62)、(6.52±0.35)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平均为(30.3±4.2)U/d、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为(8.4±1.7)d、低血糖发生率为2.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对血糖的改善效果相仿,但胰岛素泵有利于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低血糖发生几率,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与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04年12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104例随即分为两组:CSII组和MDI组,各52例,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肺炎控制时间及住院花费.结果 CSII组和MDI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5.6 ±1.6)d和(7.7±2.4)d],胰岛素用量[(36.9±11.5)U/d和(48.1±12.6)U/d),治疗第5天、第10天肺炎治疗有效率(50.9%和36.7%、77.3%和62.4%),平均住院天数[(15.6±2.6)d和(19.1 ±2.2)d],平均住院花费[(7635±633)元和(8248±748)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分别为4例6次和6例9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II配合抗生素治疗能快速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肺炎症状,减少胰岛素用量、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花费,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内分泌科收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B组单一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血糖的波动情况。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A组40例患者的空腹血糖为(6.23±1.41)mmol/L;B组40例患者的空腹血糖为(6.26±1.18)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两小时血糖,A组为(7.64±1.88)mmol/L,B组为(8.86±1.75)mmol/L,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分别为(9.04±2.15)d、(14.85±4.36)U,均明显少于B组的(12.14±2.55)d、(20.32±4.68)U,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的低血糖、消化道不适的不良反应率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减少患者的降低血糖时间及胰岛素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短期应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5 8例 ,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组 ,泵治疗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加餐前大剂量 ;注射治疗组 3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和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泵治疗组治疗 1个月后换用多次皮下注射方法继续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波动值、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治疗 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 结果 在第 1个月内 ,泵治疗组和注射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 7 3±3 6 )d和 ( 12 1± 5 8)d〕、血糖波动值〔( 4 4± 1 6 )mmol/L和 ( 6 9± 2 7)mmol/L、胰岛素用量〔( 33 7± 6 3)U/d和 ( 4 2 8± 7 9)U/d〕、低血糖发生率 ( 2次和 14次 )均有明显差别 (P <0 0 1及P <0 0 5 ) ;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差异仍有显著性。 结论 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更快、更有效、更安全的控制血糖 ,并且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疗效. 方法 选取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32例,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方案,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价血糖漂移水平、血糖曲线下面积(AUCPG)和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 治疗后BMI[(27.25±2.32)vs(26.50±2.30)kg/m2]、SBP[(137.22±17.42)vs (126.55±10.08) mmHg]、DBP[(85.00±9.54)vs(78.22±6.45) mmHg]、FPG[(10.19±2.99)vs(6.52±1.24)mmol/L]、2 hPG[(15.61±4.37)vs(10.51±1.36) mmol/L]、HbA1c[(8.57±1.64)%vs(7.26±1.11)%]、TC[(5.11±1.51)vs(4.19±0.48) mmol/L]、LDL-C[(3.13±0.73)vs(2.55±0.64)mmol/L]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3.79±1.98)vs(2.60±1.63)]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FC-P[(2.72±1.57)vs(4.73±2.39) ng/ml]、2 hC-P[(6.93±2.20) vs(13.33±3.39) ng/ml]和HDL-C[(1.00±0.27)vs(1.21±0.19) mmol/L]较治疗前上升(P<0.01).CGMS结果显示,治疗后血糖平均值[(7.90±0.33)vs(6.90±0.10) mmol/L]、血糖漂移系数[(1.87±0.25)vs(1.07±0.11)]、血糖漂移最大幅度[(8.22±1.69)vs(1.22±0.69)mmol/L]、血糖>7.8 mmol/L AUCpG[(27.46±6.20)vs (17.46±2.30)]及血糖>11.1 mmol/L AUCPG[(6.20±3.52)vs(2.02±0.25)]、低血糖发生率(45.45%vs3.12%)较治疗前降低(P<0.01). 结论 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可有效降低患者BMI、血压、血糖、血脂、HOMA-IR和血糖漂移水平,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对儿童Ⅰ型糖尿病患儿实施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糖控制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5年6月—2017年10月该院86例儿童Ⅰ型糖尿病患儿分为甲组(43例,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乙组(43例,采取每日分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结果甲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5.65±0.39)mmol/L]、餐后2 h血糖[(7.98±2.03)mmol/L]较乙组[(6.52±0.62)mmol/L、(11.69±2.56)mmol/L]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儿血糖达标时间[(5.24±1.68)d]、胰岛素使用量[(26.24±4.30)U]、住院时间[(11.24±5.61)d]较对照组[(10.65±1.45)d、(36.94±6.61)U、(19.36±7.42)d]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每日分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儿童Ⅰ型糖尿病患儿实施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佳,更有助于缩短血糖达标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