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替罗非班静脉内用药;观察组在术前给予冠脉内替罗非班用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少于对照组的2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可以在术前给予冠脉内替罗非班用药,能有效改善患者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被认为是目前作用最快,选择性最高的血小板抑制剂。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进展。本文就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被认为是目前作用最快,选择性最高的血小板抑制剂.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进展.本文就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中冠脉内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替罗非班组34例,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用普通肝素组30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影响,并随访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慢复流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普通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普通肝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录了2013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6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30例,对照组单一使用PCI,观察组采用替洛非班+PCI的方式,于1-12个月内回访调查、复查冠脉造影等,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本次患者均于发病0-14天内行PCI术,包括急诊及择期手术,结合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掌握患者病变状态。介入治疗前,选用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术后每天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手术过程中使用肝素8000~10000U。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冠脉内注入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静脉维持量,每天0.1μg/kg。结果本次从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血流等进行对比,且统计并发症、不良心脏事件(MACE)等,对比2组患者病变状态。对照组TIMI血流3级发生率86.7%(26/30),观察组93.3%(28/3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3.3%(1/30),对照组13.3%(4/30)(P0.05);观察组出血并发症皮下出血或牙龈出血等3.3%(1/30),对照组3.3%(1/30);结论由此可见,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更优越,不仅改善了术后血管的TIMI血流,也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并发症,支架内再狭窄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10例接受冠状动脉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5例,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实验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血流情况、ST段回落幅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校正TIMI帧数、无复流现象(TIMI 0~1级)降低(P均<0.05),术后90 min ST段回落幅度及术后1周LVEF值较高(P均<0.05)。两组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急诊PCI前静脉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降低无复流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潘莹  段雯  曾宪钦  张志远 《心功能杂志》2014,(3):310-312,316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不同时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7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溶栓组(30例)、早期使用替罗非班组(溶栓前给药28例)和补救替罗非班组(溶栓失败后给药29例)。采用判断溶栓再通间接指标来评估3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观察患者出血的发生率及24 h内并发症。结果:早期应用组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峰值和达峰时间与常规溶栓组、补救应用组比较,明显降低和缩短(P〈0.05),应用替罗非班后较常规溶栓组胸痛持续时间缩短,sT段下降时间提前(P〈0.05)。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在24 h内并发症方面,3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溶栓联合替罗非班,特别是早期应用者可以提高溶栓成功率,减轻心肌损害而不会增加并发症和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ns,UAP)、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及猝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6月于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急诊PCI的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33例,年龄范围50~80岁。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替罗非班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术前和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测定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以及每搏输出量(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替罗非班组较对照组TIMI血流3级的比例明显增加(85.45%vs.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比较,替罗非班组IL-6、hs-CRP和TNF-α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较术前CK、CK-MB、NT-proBNP和cTnI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比较,替罗非班组的CK、CK-MB、NTproBNP和cTnI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较术前SV和LVEF均改善,术后6个月时,替罗非班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心源性死亡、心绞痛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术后心功能和心肌细胞损伤,抑制炎症反应,相对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入院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先给予负荷量10 μg/kg,3 min内静注,再行PCI,负荷量后替罗非班0.15 μg/min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 h)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对梗死相关动脉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计算校正的TIMI计桢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和心肌呈色分级(myocardial blush grades,MBG),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TIMI3级血流获得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替罗非班组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MBG3级血流获得率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时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可改善冠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灌注,降低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下游导管室内经冠状动脉和上游静脉内注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管造影结果和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10例急性STEMI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STEMI患者,分为上游静脉组(105例,患者在急诊室经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的替罗非班10μg/kg);下游冠状动脉组(105例,患者在导管室完成诊断性造影之后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两组患者均后续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36 h。观察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计帧数(c TFC)、心肌灌注分级(MBG)指标。术后1个月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上游静脉组在各个初始造影指标均明显优于下游冠状动脉组,TIMI 3级血流(24%vs 10%;P=0.01),c TFC(78±30 vs 92±21;P=0.001),和MBG 2或3级(15%vs 6%;P=0.02)。而在术后心肌水平灌注指标下游冠状动脉组均明显优于上游静脉组,ST段回落>70%的比率(50%vs 35%;P=0.03);MBG 2 or 3级(79%vs 58%;P=0.001)左室功能恢复的指标显示下游冠状动脉组明显优于上游静脉组(P<0.05)。结论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在导管室经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可改善介入术后的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术后1个月左室功能恢复。这可能得益于冠状动脉内局部注射病变局部及病变远端的血管床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08年3月入住我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0例,老年组(88例)按是否使用替罗非班随机分为老年替罗非班组和老年对照组。观察两组48h的联合终点及出血并发症。结果老年替罗非班组48h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与老年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替罗非班组应用替罗非班48h的联合终点事件显著减少,替罗非班可改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天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血流TIMI分级、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天内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替罗非班组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3级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EMI介入治疗中,盐酸替罗非班的应用,能明显改善心肌再灌注、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提高心脏射血分数而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临床出血风险,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 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09年11月入院并明确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2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随机分为对照组、替罗非班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替罗非班组;观察各组患者冠状动脉复流及并发出血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凝血因子[组织因子(T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细胞黏附分子(sICAM-1和sVCAM-1) 结果3组最终人选患者分别为38例、39例和39例;3组间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替罗非班组达到TIMl3级血流者(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分别为32例和30例)较对照组(22例)高(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12.8%和5.1%)高于对照组(2.6%)(P<0.05),但在常规剂量及小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TF为(387±95)ng/L,vWF为(290士45)μg/L,sICAM-I为(35.6±2.1)μg/L,sVCAM-I为(34.1±2.4)μg/L]相比,替罗非班组凝血因子[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TF分别为(208±73)ng/L和(232±79)ng/L.vWF分别为(182±58)μg/L和(195±39)μg/L3,细胞黏附分子(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术后72 hsICAM-I分别为(22.9±2.0)μg/L和(23.5±2.2)/μg/L,sVCAM-I分别为(23.2±2.1)/μg/L和(24.9 ±2.6)μg/L]较低(P<0.05) 结论替罗非班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小剂量相对于常规剂量能达到同样的临床效果并可能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尽快恢复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恢复心肌组织灌注可以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心肌面积并降低病死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优于药物溶栓.溶栓后PCI治疗加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能会改善心肌血流,我们对此临床热点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行直接PCI后无复流现象的效果及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PCI出现无复流者48例,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硝酸甘油组(24例)和替罗非班组(24例)。两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检测血小板GPⅠb、GPⅡb/Ⅲa、GPⅢa。结果与用药前比较,两组术后均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硝酸甘油组患者TIMI血流为(1.61±0.38)级vs(1.85±0.42)级(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TIMI血流为(1.59±0.40)级vs(2.15±0.65)级(P<0.01)。替罗非班组患者术后24 h血小板GPⅠb、GPⅡh/Ⅲa、GPⅢa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较安全。能更有效改善TIMI血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17.
尽快恢复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恢复心肌组织灌注可以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心肌面积并降低病死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优于药物溶栓。溶栓后PCI治疗加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能会改善心肌血流,我们对此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1·方法:选取我院及我省各地州确诊急性STEMI,发病12h内行急诊PCI的患者42例,具有以下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病变处冠状动脉前向血流均为TIMI0~1级,其中血栓负荷过重者16例,无复流及慢血流者22例,支架内血栓4例;前降支病变21例,回旋支病变7例,右冠状动脉病变14例。42例中除2例外,均行PCI术,全部患者均予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治疗,先向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  相似文献   

19.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尽早、有效、合理的抗血小板治疗无论是对于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还是防止再梗死等临床事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替罗非班是一种高选择性非肽类、短效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很强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20.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蚀损及继发性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l)的主要发病机制。近年来随着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开展,及多重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治疗,明显降低了AMI患者的死亡率及再梗死率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国内外众多研究已证实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应用可以提供有效的抗血小板作用,减少血栓负荷和继发的远端微循环栓塞,有助于真正恢复冠脉血流和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使PCI前后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