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全乳晕入路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微灶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甲状腺微灶癌患者行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与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50例,其中行全乳晕入路21例(全乳晕组),胸乳区入路29例(胸乳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全乳晕组与胸乳组比较,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5.90枚vs.6.07枚)、手术时间(99.95 min vs.99.17 min)、术中出血量(23.81 m L vs.28.21 m L)、住院时间(5.19 d vs.6.07 d)、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乳晕组患者对手术切口满意度明显高于胸乳组(8.81vs.6.59,P0.0001)。结论: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在治疗甲状腺微灶癌方面疗效相当,全乳晕入路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与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行腔镜单侧甲状腺癌手术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组(观察组,n=46)与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组(对照组,n=42),对比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情况。结果:两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在腔镜下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发生1例CO_2气体栓塞,1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对照组发生1例皮肤烫伤,1例术后出血,1例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全乳晕入路相比,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美容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全乳晕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0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100例开放手术患者纳入开放组,100例全乳晕入路腔镜手术患者纳入腔镜组。对比分析两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心率、术后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血钙水平。结果:两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 h血清钙均低于入院时,且开放组低于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心率、术后6 h与24 h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微小乳头状癌可减少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减轻手术操作对甲状旁腺、返喉神经的刺激与损伤,可作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比较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与颈部入路常规手术对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邹城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24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行颈部入路的常规甲状腺手术,观察组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颈部感觉衰退、吞咽不适、疼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T3、T4及TSH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FT4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FT3、FT4、T4、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效果较好,创伤较小,且更为美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手术在老年甲状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8年4月因甲状腺良性肿瘤行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88例患者为腔镜组,选择同期因甲状腺良性肿瘤行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64例患者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 h及24 h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美容满意度、术后24 h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腔镜组术后6、24 h的VAS评分均较传统组明显降低(P0.05);腔镜组术后1、3个月的NSS评分均较传统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各项炎症因子、应激激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组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且传统组较腔镜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胸乳入路腔镜手术在老年甲状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疼痛,提高美容满意度,这可能与其降低机体炎症因子(CRP、IL-6、TNF-α)及应激激素(Cor、N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全乳晕腔镜下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T_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56例T_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腔镜组)与行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的56例T_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开放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高于开放组(132.1minvs.96.7min,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和转移阳性率、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腔镜组中,癌结节直径1cm的患者与癌结节直径1~2cm的患者间比较,后者手术时间和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前者(P0.05),但两者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清扫淋巴结数及阳性率、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术后随访腔镜组与开放组均无复发和转移征象。结论:全乳晕腔镜途径下手术治疗T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甲状腺手术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甲状腺 Berry 韧带定位喉返神经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采取腔镜下胸乳路径,术中通过 Berry 韧带定位喉返神经;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术中通过常规方法定位喉返神经。分析两组患者探查喉返神经所需时间、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探查时间(20±6)min,喉返神经麻痹1例;对照组手术探查时间(10±5)min,3例轻度喉返神经麻痹症状。两组喉返神经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 >0.05),两组手术探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6,P >0.05)。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中,采取胸乳路径并利用甲状腺Berry 韧带定位喉返神经比较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监测技术在胸乳径路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胸乳径路行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使用神经监测技术,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两组依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A阶段(早期)与B阶段(后期)两个亚组,分别比较各组及各亚组间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学习曲线早期,观察组喉返神经识别时间[(10.71±1.27)min vs.(15.85±1.06)min]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阶段,两组喉返神经识别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及后期,观察组喉返神经识别率均高于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亚组相比,B阶段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A阶段,住院时间短于A阶段(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术中神经监测在胸乳径路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可帮助初学者更准确快捷地识别、暴露喉返神经,帮助术者更加准确判断喉返神经解剖及功能的完整性,有效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分段解剖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保护喉返神经的价值。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90例需手术的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分成两组,A组47例,术中根据甲状腺切除方式不同选择解剖显露相对应段喉返神经,残留甲状腺所覆盖段喉返神经不解剖显露;B组43例,术中按传统方法不解剖喉返神经。术后1周和1年内对患者临床观察和评估,并在3个月和1年时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喉返神经损伤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乳晕腔镜甲状腺良性疾病切除术中,根据甲状腺切除方式不同选择喉返神经分段解剖的方法可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为39例患者行腔镜下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实验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展的36例开放甲状腺手术(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量、颈部瘢痕增生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甲亢危象、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腔镜下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的操作时间较开放手术长,术中、术后出血较开放手术多,但仍是较安全、有效的术式,且美容效果良好。在患者有美容要求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医院可选择性开展。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行传统甲状腺手术68例患者与行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54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在出血量、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瘢痕直径等方面,均低于传统甲状腺手术患者,而手术时间较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甲状旁腺损伤、线结反应和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效果上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无差异,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同时具有住院时间短、切口小、恢复快、出血量少等优势,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腋窝双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需手术治疗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经腋窝双乳晕入路行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30例经胸乳入路行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美容满意度、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美容满意度[(4.76±0.51)分]高于对照组[(4.11±0.57)分](P<0.05)。结论:经腋窝双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相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经腋窝双乳晕入路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及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人165例,将165例病人分成3组,口腔组30例,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全乳晕组48例,采用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开放组87例,采用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比较3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手术用时更短,全乳晕组术后引流量较多,口腔组住院时间更长,口腔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乳晕组无颈部感染,口腔组、开放组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一样安全,虽然手术时间长,但术后恢复时间无差异,无颈部瘢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双侧胸乳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手术疗效与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为46例患者(观察组)行双侧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60例(对照组)行开放式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 h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引流量较多,术后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无神经、血管损伤,对照组发生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各1例。结论:经双侧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住院时间短,损伤小,美容效果明显优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6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将其分为腔镜组和开放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放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进行半年术后随访,腔镜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乳晕入路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且不影响人体美观,是甲状腺肿瘤手术的理想入路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低位小切口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诊断为良性甲状腺结节的260例患者,其中130例经胸乳入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130例行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美容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出血量、引流量及引流管放置时间少于小切口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美容效果更佳。结论:经胸乳入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腔镜手术的美容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监测在腔镜辅助下巨大甲状腺肿物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腔镜辅助下治疗的158例巨大甲状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喉返神经监测79例(喉返神经监测组),喉返神经未监测79例(喉返神经未监测组)。对比分析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暂时性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 1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与喉返神经未监测组比较,喉返神经监测组的手术时间(min)明显缩短(76.2±23.4比89.2±29.8,P0.05),术中出血量(m L)和术后引流量(m L)均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16.3±13.6比20.6±10.7,P0.05;术后引流量:20.7±9.6比25.5±9.1,P0.05),但2组的术后住院时间(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1.3比3.3±1.9,P0.05)。术后随访8周,喉返神经监测组暂时性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喉返神经未监测组〔5.6%(5/90)比21.8%(17/78),P0.05〕,但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率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90)比1.3%(1/78),P0.05〕。结论腔镜辅助巨大甲状腺结节手术中应用喉返神经监测技术可有效减少神经损伤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比较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单侧叶结节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2019年5~10月134例行甲状腺单侧叶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及腔镜甲状腺手术适应证,行开放手术患者90例(开放组),行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甲状腺)患者44例(腔镜组)。根据术中快速病理确定术式,甲状腺良性病变者行甲状腺单侧叶切除,甲状腺恶性病变者(本研究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患侧甲状腺单侧叶切除加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良性病变患者行开放手术(良性开放组)患者44例,行腔镜手术(良性腔镜组)14例;恶性病变患者行开放手术(恶性开放组)46例,行腔镜手术(恶性腔镜组)30例。腔镜组与开放组在肿瘤大小、PTH浓度、术后Ca2+水平、恶性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均高于良性组,住院时间、术后美容满意度优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术后出血、切口感染、乳糜漏等手术并发症发生。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效果可靠,并具有美容、微创优点,适用于对美容效果有迫切需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陆军医科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与铜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94例,其中47例采用胸乳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另47例采用普通开放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美容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切口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完成后,研究组患者声音沙哑、切口疼痛、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过程中,研究组患者的美容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胸乳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切口长度、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并且手术后患者的疼痛较轻,并发症少,美容满意度高,治疗效果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比较不同方法解剖入路显露喉返神经的应用效果。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08例。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研究组(n=54)及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经腋窝入路手术方案,研究组给予腔镜辅助下经乳晕入路手术方案,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的免疫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等。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IgA、IgG、IgM、TNF-α及IL-6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显著高于对照组(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共有2例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是3.70%,与对照组(14.81%)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辅助下经乳晕入路显露喉返神经的预后较好,不会对患者造成免疫干扰,且安全性更好,值得给予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