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治未病"始见于《内经》提出的"上工治未病",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丰富理论体系,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防治方法,预防为主是"治未病"的核心内容。肿瘤已成为常见病、疑难病,肿瘤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3)
消化道肿瘤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病情发现越晚,治疗越困难,预后也越差。本文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结合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是一个渐进性的演变过程这个特点,积极探索致癌因素,提出防癌月饮食能未病先防-中药去邪扶正能既病防变-药膳顾护胃气能瘥后防复的干预策略,以阻止疾病的演变,降低消化道肿瘤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23)
导师姜丽娟教授在对"治未病"理论的研究及应用中,已考虑通过"治未病"指导多种疾病来预防和治疗的,包括肿瘤。肿瘤一直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恶性肿瘤在临床治疗上的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从中医治未病理论方面讨论肿瘤的预防调治。 相似文献
4.
5.
治未病思想在先兆流产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并结合临床治疗先兆流产的未病先防的体会,来探讨防治先兆流产的诊疗规律,以拓宽防治先兆流产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的思维及内涵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也符合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管理的要求。在糖尿病治疗中,"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以及既病防变。具体表现在:糖尿病前期的预防;防止糖尿病病情加重,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7.
8.
9.
<正>中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概念,经过历代医家的阐述发展,逐渐完善为一门完整的理论。治未病是实现阴平阳秘的关键,包含两个概念,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无论是未病先防还是既病防变,都要求医者要有整体观念。在整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索凤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5):24-25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提出防病养生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瘥后防复等。提示注意治病-防病-病变发生,在病变未产生前采取措施,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是古代医家对疾病预防的总结和升华,"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所谓也",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在当今肿瘤难以完全治愈的情况下,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和现代肿瘤学的三级预防有机结合,指导肿瘤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防止肿瘤进一步发展,是"既病防变"的重要体现。把中医见微知著的宏观诊断精华与现代理化科技的微观诊断手段有机结合,就可通过现代科技的智能处理,监测和反映肿瘤形成及发生发展状态。中医药与手术、放疗、化疗等结合,综合防治,优势互补,既看到肿瘤潜在的"邪",又注意脏腑气血阴阳"正"的重要性。"治未病"不仅突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整体观念,更具个性化、差异化的辨辩证优势,特别是防止癌症复发转移,通过扶正祛邪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饮膳正要》自问世以来就以我国现存的首部营养和食疗学专著著称。作者因其在元朝特殊的社会地位、特殊的工作性质、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从而撰著并使其流芳百世。《饮膳正要》又是一部养生学著作,本文就从两方面论述《饮膳正要》的养生思想,一是调顺四时、调摄精神、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适度等预防疾病的思想;二是治疗疾病以食疗为主,提倡选用无毒、补益的药物原则,以脏补脏,以糖治病,以茶保健。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7)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思想之一,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随着皮肤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如何"防治"皮肤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将中医学"治未病"理念运用到皮肤病的防治中,对延缓疾病发展,防止疾病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丽珠在这一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三‘师’而行,远离肿瘤君",将医师(医药防治)、厨师(营养防治)、禅师(心理防治)和行者(文娱起居)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防治结合,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限。文章概括介绍了林丽珠运用"三‘师’而行,远离肿瘤君"治未病思想指导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理论方法,为其学术思想的传承与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