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CARTO标测系统在指导消融术中的弊与利.方法 6例病人同时接受CARTO及普通心内电信号标测双系统指导下的射频消融.其中左房局灶性房速3例、右房房速1例、左室非典型部位特发性室速1例、先心矫形及修补术后室速1例.除1例房速外,均为接受第二或第三次手术的病人,普通心内电信号标测同常规,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利用电磁原理首先建立感兴趣区的三维空间,然后诱发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标测折返环,窦性心律下或心动过速时进行消融.结果 6例病人成功4例.未成功的两例病人为因心包填塞中止手术的患者,其中1例为左房局灶性房速、1例左室非典型部位特发性室速,心包穿刺后缓解,无1例死亡.结论 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的优点在于可以术中描绘出心动过速的折返环路、无须太多的X线曝光量、提高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成功率,节省手术时间.但对于简单心律失常来讲,建立感兴趣区的三维结构,要耗用不必要的标测时间,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此外费用较高.由于CARTO系统无法观察到整个导管的走性情况,导管在心腔内的张力无法判断,因此容易出现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因此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和常规X线指导下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同特点及优势,探讨CARTO指导下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优势及可行性.方法 将6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CARTO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组和常规X线指导下射频消融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成功率.结果 CARTO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组患者30例,即刻成功率达100%,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半年以上均未复发,X线曝光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较常规组无明显缩短.常规X线指导下射频消融组30例,1例并发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复发改为CARTO指导下再次行射频消融后成功,随访半年未再复发.结论 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射频消融中,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与传统X线指导相比,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且明显减少了X线的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导管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 RVOT室性早搏患者,自发或药物及心室程序刺激诱发室性早搏频繁发作后,在 CARTO指导下重建右室流出道,构建三维电激动图并指导消融,观察消融即刻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和 X线曝光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通过随访评价导管消融后的远期疗效。结果15例患者均完成 CARTO指导下右室流出道电解剖重建,室性早搏的解剖部位主要位于RVOT间隔面,少数起源于肺动脉瓣上和游离壁,消融放电(2.4±1.2)次,累计放电时间(120±23)s,手术时间(1.62±0.35)h,X线曝光时间(8.8±2.6)min,所有患者术中即刻均达到消融终点。随访3个月~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消融频发 RVOT室性早搏安全有效,同时消融手术时间短,曝光时间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进行激动顺序标测及起搏标测,探讨锋电位和起搏标测对主动脉窦起源期前收缩射频消融的指导意义。方法:本研究病例为我院2013-07-2017-07于主动脉窦内消融成功的室性期前收缩病例,运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对右室流出道及主动脉窦行三维重建,行激动标测及起搏标测,观察锋电位与起搏标测心室夺获情况与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23例患者最终于主动脉窦消融成功,其中左冠窦18例,右冠窦5例,无冠窦0例。左冠窦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右室流出道(RVOT)心室最早激动点(EVA)提前体表心电图V波20~38(25.56±5.20)ms,左冠窦靶点处EVA提前体表心电图V波18~37(27.33±6.07)ms。18例左冠窦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中,16例(88.9%)记录到锋电位。14例(77.8%)于左冠窦靶点处起搏可成功夺获心室,消融成功后于靶点处再次起搏均无法夺获心室。右冠窦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RVOT处EVA提前体表心电图V波18~37(26.6±5.41)ms,右冠窦靶点处EVA提前体表心电图V波21~38(30.20±6.83)ms。5例右冠窦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全部记录到锋电位,其中3例(60%)可于右冠窦靶点处成功夺获心室,消融成功后于靶点处再次起搏均无法夺获心室。结论:锋电位与起搏标测成功夺获心室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指导右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经心脏超声,心脏X线检查,运动负荷试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器质性心脏病表现的30例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在自身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起搏标测时进行三维电解剖重建,根据三维电解剖标测激动结果进行消融。结果 30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27例即刻消融成功,消融失败3例。术后随访6个月,1例心动过速复发。未发生任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三维电解剖指导右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房颤患者进行三维标测系统(CARTO系统)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消融的主要终点为肺静脉电学隔离。随访3个月症状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消失视为成功。结果:129例(99.2%)实现肺静脉电隔离,阵发性房颤消融成功率为84.5%,持续性、永久性单次房颤消融成功率71.1%。严重并发症包括心脏压塞1例,心包穿刺引流后痊愈;肺栓塞1例,治疗后康复;无死亡病例。结论:三维标测指导下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心室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电生理特征和导管消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31例左心室乳头肌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术中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联合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经三维心腔内超声证实有效靶点位于左前或者左后乳头肌,完成三维解剖重建、起搏标测和激动标测。分析乳头肌的解剖结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腔内靶点图特点和消融技巧等。结果心腔内超声提示22例(71.0%)患者最早起源点位于乳头肌中段,6例(19.4%)起源于基底部,3例(9.7%)起源于近腱索处。标测到的最早激动点平均领先体表QRS波(28±11)ms,15例(48.4%)患者可记录到高频或碎裂电位。起搏信号到心室波距离SV间期在腱索段最长(52.0±8.5)ms,中段其次(32.5±5.7)ms,基底部最短(13.1±4.1)ms。31例(100%)患者均成功消融,贴靠压力5~15 g。随访15(14,17)个月,3例(9.7%)患者出现复发,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左心室各组乳头肌之间的传导相互绝缘,起博标测初步定位,激动标测精确定位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心腔内超声指导下贴靠稳定,有助于达到消融终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指导疑难心律失常的标测与射频消融的有效性与优越性。方法: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8~50(36.2±12.3)岁。电生理检查为右室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1例,左房房性心动过速1例,右房房性心动过速2例,左房心房颤动2例。其中3例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未获成功。经股静脉置入64极球囊电极和射频消融导管至同一心腔,计算机标测系统首先构建心腔几何构型,然后建立心动过速的腔内等电势图,分析心动过速的起源点及关键峡部,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指导消融导管至拟定靶点处进行消融。结果:1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偏间隔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行片状消融获得成功,1例左房房性心动过速标测其心动过速起源于右肺下静脉间隔部,并指引消融导管行右肺下静脉至二尖瓣之间线性消融获得成功,2例右房房性心动过速中1例标测其最早激动点位于下腔静脉口,此处行环状消融获得成功,另1例位于上腔静脉后方穿过界嵴中部线性消融获得成功。2例左房心房颤动患者,1例在窦性心律下其致心房颤动房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左右上肺静脉之间,行线性消融成功;另1例在心房颤动持续发作下行左上下肺静脉环状消融及左右上肺静脉间线性消融成功。6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4~13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指导心律失常的心内膜标测与消融是安全有效的,对复杂、难治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的阐明和指导消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三维标测系统(CARTO,ENSITE3000)指导下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32~75(63±12)岁.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消融的主要终点为肺静脉电位消失,术后口服华法林及抗心律失常药物3个月,术后1,3,6...  相似文献   

10.
正希氏束旁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比例并不低,有报道~([1])示,接近10%的无器质性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希氏束附近。由于其位置特殊,消融风险高,有导致Ⅲ°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能,根据其心电图特点及时判断、识别该类型室性期前收缩,于术前制定周密的标测与消融策略,是安全达到消融目的,避免损伤希氏束的保障。本文报道8例源于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希氏束旁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56.0±6.5)  相似文献   

11.
电解剖标测消融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报道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射频消融方法。方法4例经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失败的ILVT患者,应用三维电解剖(CARTO)标测指导确定消融部位。结果4例患者室性心动过速时CARTO标测的V波最早激动点在前中间隔,在此部位消融无效。以左后分支电位标测的最早激动点在左后间隔区域,在此部位消融终止所有ILVT,此成功部位距V波最早记录点1.0~2.0cm。随访1~7个月无复发。结论左后分支及其浦氏纤维是构成折返环的关键部位,也是射频消融的关键部位,并与折返的出口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2.
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的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心室乳头肌相关的室性心动过速(VT)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5例住院的VT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36~51岁,其中冠心病3例,长QT综合征1例,1例无结构性心脏病。以体表心电图标准定位3例,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例在经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中证实,并行导管消融。结果5例患者,3例冠心病有关的VT,植入支架解除冠状动脉狭窄,VT与ST-T改变消失,症状缓解,心电图定位起源1例为左前乳头肌,1例为左后乳头肌,1例为右前乳头肌周围,与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的供血区域相一致;2例结合CARTO系统指导标测并消融,即刻成功,三维影像解剖证实此2例起源于左室乳头肌底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1~10年,无猝死,无心律失常。结论VT可以起源于乳头肌周围,病因不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导管消融治疗均可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arto 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在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的手术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心律失常情况,入选患者,应用Carto3系统重建相关心脏模型,并指导电生理检查、标测及消融,记录总的手术时间、建模时间、电生理检查和标测时间,手术即时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共入选16例,其中男性10例,年龄[51.2±18.4(19~76)]岁,频发室性早搏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预激综合征2例,典型心房扑动1例。所有的心律失常都成功消融,总的手术时间为[134.6±23.7(99~177)]min,建模时间为[6.2±2.3(3~14)]min,电生理检查时间[10.3±5.6(6~20)]min,标测时间[14.3±7.6(3-36)]min,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Carto 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在无DSA手术室进行零射线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常见心律失常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导管消融治疗并发于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效果。方法18例甲亢并发房颤患者,均经抗甲亢治疗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内3个月以上,仍伴有发作频繁、症状严重,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肺静脉环状标测联合指导下行环绕两侧肺静脉的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双侧肺静脉的电学隔离。结果18例患者术中均达到消融终点。随访12.6±6.8(4~27)个月,13例(72%)患者在不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前提下无房颤发作,5例(28%)房颤复发。无任何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发生于甲亢患者的房颤,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是一项可供选择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室上速的指导作用.方法 118例室上速患者分为CARTO组(69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18例均完成射频治疗,2例常规射频失败患者转为CARTO指导下成功完成治疗,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RTO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无差异[(118±36)min比(119±52)min,P>0.05],但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9±3)min比(17±6)min,P<0.05],放电次数显著减少[(4±2)次比(9±3)次,P<0.05],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96±73)s比(402±84)s,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缩短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三维标测指导下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4月至2006年3月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410例房颤患者进行三维标测系统(CARTO系统或EnSiteNavXTM系统)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消融的主要终点为肺静脉电学隔离。随访成功的定义为经3个月的洗脱期无症状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结果394例实现肺静脉电隔离(96%),平均随访(12.4±6.8)个月,阵发性房颤单次消融成功率为77.3%(221/286),持续性、永久性单次房颤消融成功率69.4%(86/124),后者成功率显著低于前者(P=0.006)。103例复发患者中41例接受再次消融,再次消融成功率为75.6%(31/41)。严重并发症包括心脏压塞4例(0.97%),心包穿刺引流后痊愈;脑卒中3例(0.73%),治疗后无肢体运动障碍,日常生活无影响;无死亡病例。结论三维标测指导下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64排CT图像与三维电解剖标测整合技术(Carto-Merge)指导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方法15例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术前1~3d行64排CT成像检查,然后应用新型的Carto-Merge软件包,将64排CT获得的图像导入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中,分离并重建左心房及肺静脉CT图像,应用Carto-Merge软件,陆标匹配(Landmark Match) 表面匹配(Surface Match)法将左心房及肺静脉的CT图像与电解剖标测成像进行整合,在整合重建图上指导环肺静脉隔离消融房颤。结果所有患者的CT图像均能与电解剖标测图像进行整合,并可指导房颤的导管消融,整合误差为2·11±0·82mm。完成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后,30对肺静脉全部实现电隔离;手术时间平均为170·51±38·47min。心脏压塞并发症1例,随访3个月后15例均无房颤复发。其中包括2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无血栓及肺静脉狭窄并发症。结论64排CT图像整合Carto系统的方法有助于成功进行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安全性;分析其ECG特征及心脏转位对其初步定位的影响。方法:入选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患者246例,其中顺钟向转位30例,逆钟向转位99例,通过同步12导联ECG,分析ECG特征及进行初步定位,在Ensite velocity 3.0Nav标测系统指导下,结合激动标测、起搏标测进行靶点定位消融。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为96.3%,复发率3.7%,并发症发生率0.4%,右室流出道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ECG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效及安全的;体表发作图分析对其初步定位有一定帮助;心脏转位对于ECG初步定位鉴别右室流出道起源部位(间隔部/游离壁)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三维标测方法及其消融策略。方法21例ARVC室速患者,因1—4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临床上呈反复发作、无休止发作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频繁放电治疗,接受导管消融治疗。其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2±12)岁。9例患者接受电解剖(Carto)标测,12例患者接受非接触标测(EnSite—Array)。在首先明确病变基质的基础上,通过激动标测、拖带标测及起搏标测,分析心动过速的起源、可能的传导径路及其出口以及它们与病变基质的关系。通常于心动过速的出口处及其周边行局灶消融,术中病变基质周边的延迟激动电位应一并消融。结果21例患者,2例呈无休止发作,1例患者表现为频繁室性早搏及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余18例患者消融中共诱发出34种心动过速。所有心动过速均呈左束支阻滞形,平均心动过速周长为(289±68)ms。16例患者(28种室速)消融治疗即刻成功,3例患者(7种室速)部分成功,2例患者(2种室速)消融失败,即刻消融成功率76.2%。所有患者消融术后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平均随访6~30(1d±7)个月,成功患者中2例复发,其中1例再次消融成功;未达即刻成功的5例患者,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均无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其中包括1例消融后植入ICD者。结论三维标测系统可首先明确ARVC患者的病变基质,在此基础上结合激动标测和心内各种电刺激技术,可直观显示心动过速的起源、缓慢传导区出口及折返环路,以此制定消融策略可成功治疗ARVC室速。心动过速起源于心肌深部或ARVC病变进展,是消融失败和复发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标测和消融需要准确和安全。本研究尝试采用EnSiteNavX标测技术对起源于主动脉窦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室性早搏(室早)进行消融。方法运用NavX标测系统构建主动脉窦、升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开口的三维电解剖及激动顺序图,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确认NavX导航的准确性。结合传统的电生理标测,射频消融治疗24例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早和/或室速。结果24例均射频消融成功,其中,左冠窦内起源16例,右冠窦内起源4例,左、右冠窦问起源4例,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消融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时间)分别为(56.1±18.3)min、(11.2±6.8)min。1例患者消融前发现合并左旋支中段狭窄,消融术后成功行支架术。平均随访(16_+12)个月,1例室速患者有室早复发,再次消融成功。结论NavX标测技术可以代替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早和/或室速的标测和消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