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吲哚美辛栓对预防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作用。方法将医院106例行ERCP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术后不给予抑制胰腺分泌药物,观察组术后给予吲哚美辛栓。分别于术前、术后3h、24h检测两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记录两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人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h、24h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术前,然观察组术后3h、24h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5.66%(3/53)、7.55%(4/53),明显低于对照组32.08%(17/53)、18.87%(10/53),P0.05。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术后应用吲哚美辛栓可有效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效果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将70例拟施行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前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化,对照组不予硝酸甘油,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3、24h血清淀粉酶水平,术前、术后24hCRP,ET,IL-6水平。比较两组急性胰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24h血清淀粉酶水平及术后24hCRP,ET,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发生急性胰腺炎1例(3.3%),对照组为5例(16.7%),两组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对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后同期开展胆道支架置入术或开展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对于防范并发症的价值。 方法按照前瞻性研究原则,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3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组(170例)与引流组(168例)。两组患者均行ERCP治疗,其中引流组术后同期开展ENBD,支架组患者术后开展胆道支架置入术,对比两组患者腹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合并严重出血、穿孔或病死,结石完全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支架组相比,引流组术中胰腺管插管次数,术后4 h血淀粉酶水平、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72 h不同时点腹痛测评分值居更高水平(P<0.05)。 结论对于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的患者,术后予以ENBD、胆道支架置入术的结石完全清除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但胆道支架置入术更能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缓解腹痛症状,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1~12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经CT或MRI证实为胆总管结石、拟实施ERCP、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经内镜取石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n=50)与对照组(n=50),检测2组患者术前、术后3 h和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以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PEP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h和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均高于术前水平(P<0.01),但硝酸甘油组术后3 h及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108.88±152.07) U/L,(97.02±113.38) U/L]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 h及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196.30±244.41) U/L,(234.22±406.05) U/L],P<0.05.硝酸甘油组ERCP术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2.00%,6/50)和PEP发生率(2.00%,1/50)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高淀粉酶血症30.00%(15/50),PEP 14.00%(7/50)],P<0.05.结论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可降低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对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均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比较吲哚美辛栓预防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本院内镜中心收治的204例接受ERCP诊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吲哚美辛组于术前30min经直肠给与吲哚美辛栓剂100mg,对照组不予任何预防药物。检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6h、12h、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2组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ERCP术前血清淀粉酶均为正常值。术后6h、12h、24h血清淀粉酶水平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吲哚美辛栓组、对照组PEP发生率分别为4.00%、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0,P0.05);吲哚美辛组、对照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2.00%、5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7,P0.05)。吲哚美辛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ERCP术前预防性直肠应用吲哚美辛栓可有效降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源性胰腺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内科门诊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ERCP组和保守治疗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腹痛完全缓解时间、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ERCP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测定血清胰蛋白酶原-2、IL-10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变化情况。ERCP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总住院时间均较保守治疗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88%)较保守治疗组(30.00%)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9,P=0.008);保守治疗组血清胰蛋白酶原-2、IL-10及PAF水平相对稳定,而ERCP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胰蛋白酶原-2、IL-10及PAF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至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早期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促进患者症状缓解,减少并发症,阻止病情恶化,但存在加剧胰腺炎症风险,术后需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胰胆管合流胆汁淀粉酶升高的原因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96例正常胰胆管合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切除胆囊前抽取并测定胆囊胆汁淀粉酶(gallbladder bile amylase,GBA).部分病人行十二指肠镜检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  相似文献   

8.
杨敏  张敏  周勤 《护理学杂志》2015,30(5):32-34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代替空气注气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并发消化道穿孔时的应用和护理配合。方法对34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中穿孔患者,及时使用二氧化碳代替空气作为注气媒介,观察腹部体征和皮下气肿,注意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术后注意引流物、胸腹体征的观察和饮食护理。结果 32例手术成功,2例转外科治疗。其中27例有腹胀,5例发生气腹,3例有皮下气肿,均对症处理后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中并发穿孔时使用二氧化碳注气能及时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正确评估、周密准备,术中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穿孔并正确使用二氧化碳送气,术后加强监测为其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纯表面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3月间在我院收治的因胰胆管疾病行ERCP病人400例,分为单纯表面麻醉组和静脉全身麻醉组,每组各200例。记录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3小时、24小时静脉血清胰淀粉酶水平及腹部症状体征,观察两组病人术后3小时、24小时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和术后胰腺炎的情况。结果 单纯表面麻醉组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为7.5%,静脉全身麻醉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小时静脉全身麻醉组血清胰淀粉酶水平为(198±216)U/L,单纯表面麻醉组为(379±327)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静脉全身麻醉组血清胰淀粉酶水平为(129±98)U/L,单纯表面麻醉组为(187±156)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小时静脉全身麻醉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15.5%,单纯表面麻醉组为34.5%,术后24小时静脉全身麻醉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为5.5%,单纯表面麻醉组为19.0%。两组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SIL-TEP)与传统三孔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单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30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SIL-TEP组与三孔TEP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峰值、术后皮下气肿发生率、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SIL-TEP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TEP组[(105.1±37.7)min vs.(53.3±9.0)min,P<0.01],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峰值[(45.3±3.4)mmHg vs.(48.1±3.3)mmHg,P<0.05]、术后皮下气肿发生率[6.7%vs. 46.7%,P<0.05]、术后24 h疼痛评分[(2.7±0.9)分vs.(3.5±1.0)分,P<0.05]均低于三孔TEP组,切口满意度评分高于三孔TEP组[(9.8±0.4)分vs.(7.7±0.6)分,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  相似文献   

11.
肥胖对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肥胖对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20例,体重指数(BMI)<25者10例,为正常体重组;BMI>30者10例,为肥胖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控制呼吸,潮气量设为10ml·kg-1,控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5-40mmHg之间,吸呼比为1:2,吸氧浓度为100%。分别于术前、麻醉诱导后15min、手术开始后30min、术后6、24h测定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D(A-a)O2]、肺功能残气量(FRC),并于术前、术后6、12h时测定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0)、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FRC在麻醉诱导后至术后24h时均下降,在术后6,24h时PaO2均下降,D(A-a)O2增高(P<0.01);与麻醉诱导后15min比较,正常体重组FRC在术后6,24h时升高(P<0.01)。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肥胖组在麻醉诱导后至术后24h时FRC及PaO2、D(A-a)O2的变化率降低,术后6,24h时FVC、FEV1.0、MMF降低(P<0.01)。结论肥胖患者FRC和通气功能的降低比正常体重患者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用于无痛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把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间苯三酚(观察组)和山莨菪碱组(对照组)各60例,咪达唑仑、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完成胰胆管造影术。结果:间苯三酚组诊治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全麻药物用量和术后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检查中与检查前、后间苯三酚组HR、SBP、DBP和BIS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结论:间苯三酚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用于无痛胰胆管造影术,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及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的术前、术后及并发症最佳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11月我科已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或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患者35例,均给于术前8h禁食、禁饮,术前30mi n肌内注射镇静、止痛、解痉药,术中均使用碘普罗胺注射液作为造影剂。结果:35例患者经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及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术后的精心观察及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合理的饮食指导是减少术后胰腺炎复发、预防胆道结石再形成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重症胰腺炎急性肺损伤猪模型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建立符合临床特征的重症胰腺炎急性肺损伤(SP-ALI)猪模型的方法.方法 健康长白猪,体重25~30 kg,18头,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对照组,4头),手术对照组(手术组,4头)和SP-ALI组(模型组,10头).其中模型组采用主胰管内逆行注入4%牛磺胆酸钠(1 ml/kg体重)诱导SP-ALI模型.三组均于术后即刻、术后6、12、24、48、72 h取血动态检测血淀粉酶、血钙、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清内毒素(LPS)含量.术后72 h处死动物,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并观察胰腺与肺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牛磺胆酸钠诱导后6~72 h血清淀粉酶,二氧化碳分压和内毒素含量、肺病理组织学评分、肺组织湿/干重比均较对照组和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钙、血氧分压水平较对照组和手术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术后72 h处死动物后可见模型组肺体积明显增大,肺组织重度点、片状出血及淤血改变,切面有大量暗红色血性液体流出.结论 经主胰管逆行注入4%牛磺胆酸钠可成功建立SP-ALI猪模型.具有临床复合性好、模型诱导成功率高、利于ICU支持下长时间持续动态观察和治疗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SP-ALI大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 0 0年10月至2 0 0 4年3月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6例,其中急诊内镜治疗(内镜组) 2 0例,2 4h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用网篮取石或碎石网篮碎石后气囊取石术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保守或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 16例。结果 内镜组治疗的成功率为95 % ,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内镜组术后腹痛缓解快,住院时间短(P <0 . 0 1) ,从术后第2天开始血及尿淀粉酶明显降低(P <0 .0 5 ) ,第3天降低更为明显(P <0 .0 1)。结论 内镜治疗解除了胆胰管开口的梗阻,通畅了胆胰液的引流,微创、安全、有效,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吲哚美辛预防性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效果及对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胆道外科204例行ERCP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68例。A组基础性治疗+安慰剂塞肛,B组基础治疗+术前半小时100 mg吲哚美辛塞肛,C组基础治疗+术前半小时100 mg吲哚美辛塞肛+术中250 μg/h生长抑素泵入11 h。比较各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ERCP术后6、12、24及48 h血清淀粉酶变化和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变化。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胆总管直径、术中Oddi括约肌切开等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6、12、24及48 h B组和C组血清淀粉酶水平、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C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术后12、24及48 h血清淀粉酶水平及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吲哚美辛能够有效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同时有效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独给予吲哚美辛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常规直肠应用吲哚美辛栓剂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c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治疗的166例临床患者资料,其中术前预防性使用吲哚美辛栓纳肛的病例94例,未使用吲哚美辛72例,比较两组ERCP术前、术后3 h、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前血淀粉酶无统计学差异(78.0±6.9 vs 87.8±7.8,P0.05),但吲哚美辛组术后3 h血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75.6±67.7 vs438.6±77.4,P0.01),24 h血淀粉酶也低于对照组(227.8±37.3 vs 239.8±38.1,F=19.93,P0.01)。吲哚美辛纳肛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vs 5.6%,P0.01),吲哚美辛纳肛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7.4%vs 12.5%,P0.01)。结论 ERCP术前使用吲哚美辛可以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可以作为常规预防手段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发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诊治策略。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对11250例患者进行ERCP.其中15例(0.13%)出现十二指肠穿孔.对该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45-87岁。7例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穿孔,5例为内镜致十二指肠壁穿孔.3例为导丝和网篮致穿透性穿孔。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一的腹痛和腹胀症状:上腹部CT提示胰周和后腹膜不同程度的积气或积液。7例穿孔在ERCP中经X线透视即获诊断:8例于术后3h至5d出现腹痛、腹胀、皮下积气和发热等症状,经腹部平片或上腹部CT明确诊断。9例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其中4例在穿孔后3h内发现.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封闭穿孔口加鼻胆管引流术.无腹腔脓肿发生,住院时间10-15d;5例于穿孔后10h至5d诊断,并发肠瘘2例,腹腔脓肿4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15-105d。6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其中4例在穿孔后4-8h手术者术后无脓肿形成.住院时间18.21d:另2例分别于穿孔后24h和30h手术,术后反复腹腔出血1例.腹腔脓肿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对于ERCP并发十二指肠穿孔。首要的是依靠术中及时发现及术后CT等检查尽早明确诊断:治疗上除传统的外科手术外.应积极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鼻胆管引流术等内镜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9.
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3 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成两组治疗 ,其中 2 0例于 2 4h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 )后用网篮取石或碎石网篮碎石后气囊取石术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内镜治疗组 ) ;另 16例行保守或急诊外科手术治疗 (对照组 )。结果 内镜组治疗的成功率为 95 .2 4% ,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 ,与对照组相比 ,内镜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术后第 2天血及尿淀粉酶明显降低 (P <0 .0 5 ) ,第 3天降低更为明显 (P <0 .0 1)。结论 内镜治疗直接针对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 ,解除胆胰管开口的梗阻 ,通畅了胆胰液的引流 ,降低胆胰管内压 ,可有效治疗胆源性胰腺炎 ,该方法微创、安全、有效 ,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术中低潮气量联合不同阶段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老年患者开腹术后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21例,女39例,年龄≥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手术开始后1h联合PEEP 10cm H_2O持续1h,B组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前1h联合PEEP 10cm H_2O持续1h,C组手术全程联合PEEP 10cm H_2O。分别于术前、术后1、24h行血气分析测PaCO_2、PaO_2和A-aDO_2,计算氧合指数。记录术前、术后24、72h的气道分泌物评分。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h三组PaCO_2明显升高,B组PaO_2明显下降,A组A-aDO_2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B组、C组PaCO_2明显升高,B组氧合指数明显下降(P0.05)。与术后1h比较,术后24hA组PaCO_2明显下降,A组A-aDO_2明显下降(P0.05)。术后三组气道分泌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低潮气量联合不同阶段PEEP能够改善术后肺的氧合功能,但对术后肺部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