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包括肿瘤细胞凋亡和坏死释放到细胞外的DNA小片段和肿瘤细胞外渗到外周血中并发生裂解释放出的DNA。ctDNA携带一定特征信息(包括突变、缺失、插入、重排、拷贝数异常和甲基化等)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不断流动,包含肿瘤细胞特有的体细胞突变信息~([1])。ctDNA是一种内在特异性和高度敏感的生物学标记物,在不同类型癌症病人的诊断和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的综合应用,乳腺癌病人的生存期明显延长,如何进一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仍面临着巨大挑战。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标记物~([1]),因其检测低创伤性、可重复性,能为病人的早期诊断、肿瘤负荷监测、药物疗效预测、复发转移及预后评估提供有效信息。本文对ctDNA及其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治疗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临床领域, 多学科治疗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但目前对其治疗反应及预后缺乏有效的评估。循环肿瘤DNA(ctDNA)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 监测放化疗的反应和评估疾病复发的风险是ctDNA在LARC中最先进的潜在应用。本文就ctDNA的检测方法及其在LARC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分析技术是由日本国立癌研究中心林健志小组首创,具有简便、快速、敏感和适用于大样本筛查等优点.其基本原理是双链DNA加热变性后形成单链DNA,相同片段长度的DNA由于碱基序列不同,其至单个碱基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恶性肿瘤, 预后不佳。目前, 胃癌的筛查、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多基于内镜、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等。传统的检查手段存在有创、灵敏度低等缺点。以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为代表的液体活检技术可检测并分析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游离DNA, 其侵入性小, 所需样本量也更少。此外, ctDNA检测可在不同时间重复进行, 以纵向监测肿瘤负荷和分子变化, 已在多种肿瘤的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估、复发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指导作用。笔者结合最新文献和临床实践, 阐述ctDNA检测在胃癌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展基于克隆进化原理的循环肿瘤DNA在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监测中的探索性应用研究。方法:纳入2例临床特征为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且高风险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通过前列腺多区域取材进行DNA测序以构建肿瘤的克隆进化过程;针对肿瘤亚克隆设计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探针,结合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评估其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监测中的价值。结果:基于克隆进化原理的ctDNA监测可表现出比PSA等传统指标更早的肿瘤进展预警。结论:本研究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监测和长程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bladder cancer, B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也是最致命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目前,BC的诊断和随访依赖于膀胱镜检查和细胞学方法,具有侵入性且往往受到肿瘤异质性的影响。因此,发现新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对BC的诊断、进展和预后至关重要。已有研究显示,尿液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与肿瘤细胞具有同源性,相比于血浆ctDNA具有更高的浓度,可能对泌尿系统肿瘤的早期检出发挥作用。但样本量较小且分离难度较高,检测方法的标准化仍需进一步统一。本文总结了尿液ctDNA作为液体生物标志物在BC早期诊断、疗效监控及复发预测方面的价值,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并且日益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显示出价值。胰腺癌是致死率最高的恶性实体瘤之一,近些年胰腺外科手术技术日臻成熟,影像、手术器械、能量平台、辅助治疗、靶向药物等相关学科发展,为胰腺癌治疗跨入个体化阶段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性。循环游离肿瘤DNA(ctDNA)能反映肿瘤的基因特征,该文阐述检测ctDNA突变对胰腺癌诊疗精准化发展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的价值。 方法通过目标区域捕获结合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不同治疗节点的ctDNA进行测序,并与临床影像学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不同时间点的13份血液样本。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成功在12份(92.3%)样本中检测出ctDNA,联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出ctDNA在治疗过程中的各个突变克隆的变化趋势。 结论二代测序技术对检测转移性乳腺癌的突变谱有应用价值,ctDNA的动态变化能有效反映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肿瘤负荷量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癌症的早期发现对于治疗效果意义重大,但就"癌中之王"肝癌来说,早期诊断却一直是全球专家面临的难题。本月上旬,国际学术杂志《自然—材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国内外关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院院长徐瑞华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张康一同带领的中美科学家团队研究发现,通过检测少量血液中循环肿瘤DNA(ctDNA)特定位点甲基化水平,可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和疗效以及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40岁以上男性精子DNA损伤与其精液常规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148例40岁不育男性患者精液以及120例40岁已生育体检男性精液,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和双尾彗星实验检测常规精液参数及精子DNA损伤情况,分析40岁男性精子DNA损伤与其精液常规参数的关系。结果 40岁组不育男性精液的总活力、前向运动率和顶体反应率显著低于40岁正常组,DNA碎片化指数(DFI)值显著高于40岁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不育男性中,DFI值≤30%组(112例)精子浓度、总活力、正常形态率、前向运动率和顶体反应率均显著高于DFI30%组(36例)(P0.05),其DFI值与精子浓度、总活力、正常形态率、前向运动率和顶体反应率呈显著负相关;40岁不育男性中,精子单链损伤比例高组(108例)精子浓度、总活力、正常形态率、前向运动率和顶体反应率均显著高于双链损伤比例高组(40例)(P0.05),其双链损伤指数/DFI(DSB-DFI/DFI)值与精子浓度、总活力、正常形态率、前向运动率和顶体反应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单链损伤指数/DFI(SSB-DFI/DFI)值与精液各参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40岁不育男性精液参数异常和DNA损伤情况较同龄已育男性严重,精液DNA碎片化指数和双链损伤类型对40岁以上不育男性生殖情况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探索之路充满挑战且收获甚微,直至本次POLO (Pancreas Cancer Olaparib Ongoing)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奥拉帕利(olaparib)也被NCCN指南推荐用来治疗BRCA突变型胰腺癌。BRCA基因突变除了与卵巢癌及乳腺癌发病有关外,还可导致胰腺癌的发病风险也明显增加。BRCA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同源重组修复DNA双链断裂,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能在DNA单链断裂处捕获PARP,从而导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采集的ctDNA针对肝细胞肝癌(HCC)病人的微循环血管浸润(MVI)是否存在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59例来自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确诊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术前一周内收集所有患者肿瘤相关术前的临床资料以及外周血ctDNA;术中采集患者的肿瘤标本进行病理分析判断有无MVI发生。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MV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59例纳入研究队列的患者中,MVI阳性的患者有37例,MVI阴性患者有22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显示:ctDNA预测肝癌MVI发生的最佳截断值为0.80,曲线下面积为0.813,影响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ALT>40 U/L,较晚的TNM、BCLC分期,肿瘤最大径>3.5 cm和ctDNA>0.80与肝癌MVI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ctDNA>0.80、肿瘤最大径>3.5 cm、较晚的TNM分期,是影响肝癌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可更加直观的反应肝癌患者MVI的风险因素。比较不同水平ctDNA评分下的肝癌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14.
一种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脂多糖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脂多糖(LPS)的新方法。方法 用三乙胺将4mg LPS双链离解为单链结构后,再用FITC标记LPS,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标记率,并与旧式FITC标记LPS的方法进行比较。同时测定标记后FITCLPS的生物活性、刺激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能力及与单核细胞膜的结合能力。结果 新方法 FITC标记LPS的标记率为1mol LPS中F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对乙肝病毒性肝细胞癌(hepatitis B vir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BV-HCC)的诊断效能,探讨ct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26日。提取出文献的特征信息及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原始数据。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值比(odds ratio,OR);绘制汇总ROC曲线并计算AUC;绘制Deek’s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绘制Fagan图检测诊断效能。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3 744例患者,其中1 852例为HBVHCC患者,1 892例为无HCC的HBV感染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  相似文献   

16.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加单链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流式细胞木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52倒尿路上皮肿瘤K-ras基因突变及rasP21蛋白表达和DNA含量变化,研究ras突变和rasP21蛋白表达及DNA倍体异常与尿路上皮肿瘤预后关系。K-ras基因突变5例(9.65),rasP21蛋白阳性表达36例(69.2%);异倍体22例(42.3%),二倍体30例(57.7%);DNA倍体异常和rasP21蛋白表达随肿瘤病理分级和分期的上升而增加,与肿瘤预后呈正相关(P<0.01);异倍体肿瘤其rasP21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二倍体肿瘤(P<0.01)。DNA倍体异常和rasP21蛋白表达对尿路上皮肿瘤预后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9(CCL1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07月~2017年12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SLE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记为研究组。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30例记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人员血清CCL19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各项免疫球蛋白指标,补体C3、C4、抗双链DNA水平情况,分析血清CCL19水平与免疫球蛋白水平、补体C3、C4、抗双链DNA水平的相关性。此外,分析SLE患者光过敏、关节炎以及继发干燥综合征情况与血清CCL19水平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的血清CCL1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A(Ig A)、抗双链DNA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3、C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经Preaso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SLE患者的血清CCL19水平与Ig G、Ig MIgA抗双链DNA均呈正相关,而与C3、C4水平呈负相关(均P 0. 05)。有光过敏、关节炎以及继发干燥综合征的SLE患者血清CCL1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光过敏、无关节炎、无继发干燥综合征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SLE患者血清CCL19水平存在明显高表达,在有光过敏、关节炎以及继发干燥综合征的患者中水平更高,且与免疫球蛋白水平、补体C3、C4、抗双链DNA水平存在密切相关。CCL19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球蛋白水平、补体C3、C4、抗双链DNA水平参与SLE的发生、发展过程,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RNA干扰(RNA interfcrence,RNAi),是一种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通过双链RNA分子在mRNA水平上诱导特异性序列基因沉默的过程,随着对RNAi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作用机制正在逐步被阐明;同时作为阻断基因表达的新手段,RNAi技术也日趋完善和成熟。而恶性肿瘤基因学说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更加细致深入。本文就RNAi技术的基本原理、肿瘤相关基因的概念以及RNAi技术在肿瘤尤其是泌尿系肿瘤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受体N端AF1区的突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 (AR)N端转录活化功能区 (AF1)突变与进展的关系。 方法采用PCR 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 ) DNA双链循环测序法对 2 7例前列腺癌 (PC)石蜡切片组织的ARN端AF1区突变进行检测 ,用DNA测序法确定PC组织AR基因外显子A中的CAG重复数目[(CAG)n]。 结果 在ARN端的AF1区证实了 2种错义突变 (Gly142Val和Asp2 2 1His) ,均存在于低分化的PC组织。 2例突变AR基因外显子A的 (CAG)n均为 17。 结论 在国人PC组织ARN端AF1区发现了 2种新的AR基因突变型 ,突变AR的 (CAG)n重复数目均低于平均水平 ,提示AR突变可能与PC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125I是20世纪80年代新型低能的放射性核素。基础研究证实,125I可以通过释放γ射线直接或间接损伤DNA双链,从而损伤肿瘤细胞[1]。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是一种组织间近距离放疗方法,是将放射性125I永久植入人体内,近距离照射杀伤肿瘤组织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与传统放疗方法相比,其具有靶器官定位精确、持续照射时间长(有效时间为180~240天)、疗效高、放射能量能被完全利用、患者损伤小、无痛苦、生活质量高、住院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