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长期预后。方法:入选2003-01至2009-07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或CABG治疗的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259例。其中行PCI(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149例(PCI组),行CABG治疗110例(CABG组)。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以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的联合终点)。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7.1年(四分位间距5.3,8.2年),在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人群中,校正前PCI组和CABG组两组间全因死亡(12.7%vs 29.7%;P=0.096)、非致命性心肌梗死(14.8%vs 8.5%;P=0.844)、卒中(9.3%vs 6.3%;P=0.904)、再次血运重建(26.8%vs 19.0%;P=0.234)、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18.9%vs20.3%;P=0.224)、MACCE(37.5%vs 34.2%;P=0.946)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后结果与校正前趋势相同。结论:在最长达8.2年的随访期内,对于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PCI和CABG具有相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高龄(≥65岁)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长期预后。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或CABG治疗的高龄(≥65岁)ULMCA患者427例(210例行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17例行CABG),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卒中、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以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的联合终点)。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以计算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时间7.0(5.2,8.1)年,校正前结果显示,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发生率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HR=1.544,95%CI:1.003~2.375,P=0.048)。卒中发生率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HR=3.089,95%CI:1.332~7.162,P=0.009)。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PCI组显著高于CABG组(HR=0.278,95%CI:0.159~0.486,P0.001)。全因死亡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545,95%CI:0.951~2.510,P=0.079)。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619,95%CI:0.314~1.222,P=0.167)。MACCE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70,95%CI:0.550~1.079;P=0.129)。经Cox多因素分析校正后,CABG组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发生率仍显著高于PCI组(P=0.048),CABG组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PCI组(P=0.011),PCI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P=0.027),主要由于PCI组较CABG组显著升高的再次血运重建率(P0.001),死亡、心肌梗死经校正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BG较PCI治疗高龄ULMCA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显著升高,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运重建术的预后.方法:入选北京安贞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240例,其中PCI组121例,CABG组119例.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再次血运重建.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6.1...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二代支架时代,糖尿病对不同血运重建策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影响尚未可知。方法:回顾性入选823例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其中接受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治疗的患者331例(糖尿病患者,n=99;非糖尿病患者,n=232),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492例(糖尿病患者,n=127;非糖尿病患者,n=365)。我们根据不同的血运重建策略比较了糖尿病对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在接受血运重建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占27.5%(226/823)。经过平均25.3个月的随访后发现,在接受DES治疗的人群中,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血运重建发生率、卒中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在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终点(糖尿病组21.5%vs.非糖尿病7.2%,P=0.001)及心肌梗死发生率(糖尿病组15.4%vs.非糖尿病组1.6%,P<0.001)中,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在接受CABG治疗的群体中,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所有临床终点发生率相似。结论:在二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较非糖尿病组预后较差,在接受CABG的患者中,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组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涂层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远期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期间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并成功行择期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CABG组(n=270),DES组(n=285)。随访5年,从术后30 d开始到5年止结束,随访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结果入选患者随访率100%。CABG组与DES组两组间5年全因死亡率(1.11%vs.1.40%)、心源性死亡率(0%vs.0%)、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2.22%vs.2.81%)无统计学差异(P0.05)。DES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3.15%)、心绞痛复发率(17.89%)、再次血运重建率(12.28%)均高于CABG组(分别为1.11,5.56%,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CABG与PCI治疗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DES支架置入远期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长期预后。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或CABG治疗的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患者259例。通过门诊或电话对纳入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采用Kaplan-Meier法描述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CI/CABG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259例患者,其中PCI组149例,CABG组110例。男性193例(74.5%),年龄为(61.4±9.8)岁。随访时间为10.1(8.3,11.2)年,完成随访234例(90.3%)。据Kaplan-Meier法描述的各事件累积发生率,PCI组和CABG组的全因死亡[37.0%比43.1%,P=0.143]、心肌梗死[34.0%比19.4%,P=0.866]、卒中[6.4%比11.7%,P=0.732)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33.6%比39.9% ,P=0.522...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糖尿病合并多支病变患者住院时和12个月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645例糖尿病合并多支病变进行血运重建的患者,比较CABG和置入DES组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 I)、脑血管事件、再次血运重建以及总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CABG组更多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C型病变和3支病变,完全血运重建较高(P均<0.001);DES组和CABG组总死亡率(P=0.460)、心脏性死亡和非致死性M I复合终点事件(P=0.076)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S组MACCE、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明显增高(P均<0.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多支病变患者12个月时CABG有较低MACCE,与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较低有关;DES有较高的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与糖尿病较高的再狭窄率和PC I较低的完全血运重建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或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1993年至 1998年期间的 10 5 5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治疗 ,于 2 0 0 1年 3至 5月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3 16±1 2 8)年。观察终点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以及再次行心肌血运重建术 (PCI和CABG)。其中左主干病变为 4 2例 ,男 31例 (79 2 % ) ,女 11例。结果  4 2例左主干病变采用PCI的占 16 6 7% ,CABG占 38 10 % ,药物治疗占 4 5 2 3%。PCI和CABG两组 (n =2 3) ,随访结果均无死亡和心肌梗死 ,药物治疗组 (n =19)有 3例死亡 ,1例急性心肌梗死 (P <0 0 5 )。PCI组有 1例于术后 2个月因心绞痛复发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显示原病变部位发生再狭窄 ,故再次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单纯药物治疗组有 1例在随访期间行CABG ,两组间的血运重建率没有差异。结论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对于左主干病变的患者可提高远期生存率 ,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LM)病变和(或)三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在同时合并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情况下,接受不同血运重建策略治疗对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合并HFrEF并成功行血运重建治疗的LM病变和(或)三支病变冠心病患者进行病例注册分析。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入选患者902例,其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28例(PCI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674例(CABG组)。根据术后平均3.1年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左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后,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吸烟史、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病史、既往PCI史、既往CABG史、SYNTAX评分)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后1年CABG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高于PCI组(17.66%比14.04%,HR 1.362,95%CI 1.211~2.070,P<0.010)。对MACCE单个事件比较显示,CABG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于PCI组(12.61%比6.14%,HR 2.134,95%CI 1.832~3.182,P<0.010),而再次血运重建率较低(2.97%比4.82%,HR 0.696,95%CI 0.518~0.922,P=0.026);两组患者卒中及因心力衰竭入院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术后3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相似,同时在单独事件全因死亡风险、心原性死亡风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PCI组,CABG组具有较高的卒中发生率(5.93%比3.07%,HR 1.894,95%CI 1.528~2.673,P=0.014)和较低的再次血运重建率(8.31%比13.16%,HR 0.558,95%CI 0.362~0.714,P<0.010)。并依据SYNTAX评分分值分为SYNTAX评分低分(≤22分)、SYNTAX评分中分(23~32分)、SYNTAX评分高分(≥33分),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经校正混杂因素后术后3年随访结果显示,对于SYNTAX评分低分患者,CABG组心原性死亡风险高于PCI组(HR 1.253,95%CI 0.748~2.003,P=0.048),两组全因死亡风险相似;而对于SYNTAX评分高分患者,CABG组的全因死亡事件、心原性死亡发生率均略低于PCI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 0.796,95%CI 0.318~1.274,P=0.057;HR 0.941,95%CI 0.295~1.681,P=0.623)。结论合并HFrEF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接受PCI的远期预后并不劣于接受CABG治疗,对于存在左心功能障碍的冠心病患者,PCI也可作为血运重建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血运重建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905例CAD合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35%)的患者。对比PCI和CABG治疗后患者的短期和长期全因死亡率、因心力衰竭再入院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结果 与CABG组相比,PCI组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更低(HR 0.29,95%CI 0.09~0.88,P=0.029)。平均随访4.5年结果发现,PCI与CABG的全因死亡率(HR 1.00,95%CI 0.67~1.50,P=0.990)以及因心力衰竭再入院发生率(HR 0.81,95%CI 0.40~1.64,P=0.5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I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更高(HR 14.46,95%CI 3.43~60.9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ABG比,PCI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心功能(交互作用P=0.031)。结论 ...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运重建策略对左主干病变所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因左主干病变所致AMI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19例)、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组(47例)和冠脉旁路移植(CABG)组(24例)。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冠脉病变特点。自发病后进行随访,统计全因死亡率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保守治疗组年龄高于PCI组和CABG组(P<0.05)。PCI组患者血栓性病变比例和住院使用IABP的比例高于保守治疗组和CABG组(P<0.05)。CABG组患者GRACE评分低于保守治疗组和PCI组(P<0.05)。PCI组及CABG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生存率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PCI组与CABG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可见PCI(HR=0.335,95%CI:0.163~0.689)及CABG(HR=0.297,95%CI:0.123~0.717)较保守治疗,均可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PCI(HR=0.405,95%CI: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65岁)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disease, ULM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阜外医院行ULMCAD-PCI治疗的患者3960例,其中1397例年龄≥65岁(老年组),2563例年龄65岁(非老年组)。临床终点事件包括3年随访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的MACE(16.2%∶13.5%,P=0.002)、全因死亡(6.1%∶2.3%,P0.0001)、心肌梗死(6.1%∶3.5%,P0.0001)、再次血运重建(7.7%∶9.6%,P=0.04)明显升高。应用倾向性评分校正后,两组之间的MACE(危险比[HR]:1.16,95%可信区间[CI]:0.93~1.53,P=0.18)以及再次血运重建(HR:0.81,95%CI:0.61~1.06,P=0.13)无统计学差异。然而,全因死亡(HR:2.08,95%CI:1.35~3.22,P=0.0007)和心肌梗死(HR:1.73,95%CI:1.16~2.56,P=0.0056)在老年组患者中发生率更高。结论 3年随访结果表明,老年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劣于非老年ULMCAD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于80岁以上无保护左主干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经冠脉造影证实为无保护左主干的80岁以上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倾向匹配得分法共入选54例患者,其中28例患者行PCI,26例患者行CABG。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期间和1年随访期间的死亡、心绞痛复发及因缺血所致的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既往行PCI者无明显差异。CABG组与PCI组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9.96%±10.75%比62.57%±8.20%,P=0.318)、SYNTAX评分[(30.31±4.35)分比(29.93±4.84)分,P=0.764]和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Euro Score)Ⅱ评分[(3.06±0.78)分比(2.97±0.67)分,P=0.657]也无显著差异。与CABG组相比,PCI组在死亡(7.69%比0%,P=0.439)、心绞痛复发(3.85%比7.14%,P=1.000)、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3.85%比7.1%,P=1.000)及MACE的发生率(11.5%比7.14%,P=0.410)也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80岁以上的无保护左主干患者行PCI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CABG外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痛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与临床随访结果.方法 入选2001年7月至2004年6月在DESIRE注册的104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分别接受PCI治疗和CABG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特征、血运重建情况、住院临床结果以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CABG组相比,PCI组的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较低(P<0.01);院内病死率较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BG组院内MACCE发生的风险显著高于PCI组(P=0.002).平均随访22个月,两组随访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两组随访MACCE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院内MACCE发生率较低,但PCI后随访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广泛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有望改善PCI的长期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3-10-2010-09期间行血运重建的282例无保护左主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DES者143例(DES组),接受CABG者139例(CABG组),比较2组住院期和随访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即MACCE)的发生情况。结果:DES组手术成功率为100%,住院期间1例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无一例死亡、脑血管意外或需再次血运重建;CABG组手术成功率为95.7%,住院期间有1例发生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无一例需再次血运重建,共有6例死亡;CABG组住院期死亡率明显高于DES组(4.3%∶0,P<0.05),住院期CABG组总MACCE发生率也明显高于DES组(5.0%∶0.7%,P<0.05);随访期平均(17±8)个月,DES组临床心绞痛复发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较CABG组有增高趋势(7.8%∶2.7%,7.0%∶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总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14.8%∶7.1%,P<0.05);剔除新发病变及病变进展病例后,2组总MACCE发生率(7.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ES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安全和有效,可以作为CABG的一种替代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使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DES)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的中、远期疗效,并探讨应用SYNTAX SCORE来评估病变风险与临床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176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其中CABG组80例,PCI-DES组96例。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左主干病变特点及SYNTAX评分、CABG和PCI手术情况,随访患者术后3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结果:术后3年随访,PCI-DES组与CABG组的MACCE发生率及无MACCE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I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TVR)明显高于CABG组(P<0.05)。用SYNTAX SCORE把PCI-DES和CABG两组患者分为高积分组(≥30.0)和低积分组(<30.0):高积分组,术后3年PCI-DES亚组MACCE事件发生率高于CABG亚组(23.53%∶18.05%,P<0.05),无MACCE事件生存率低于CABG亚组(51.47%∶70.83%,P<0.05)。低积分组,术后3年MACCE事件发生率CABG亚组高于PCI-DES亚组(12.50%∶7.14%,P>0.05),而无MACCE事件生存率低于PCI-DES亚组(75.00%∶82.14%,P<0.05)。结论:PCI-DES与CABG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总体疗效相似。用SYNTAX SCORE指导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血管重建方式的选择有重要价值,但在不同的患者人群中,仍应结合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选择恰当的血运重建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在广泛使用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时代,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DESIRE(Drug-E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为单中心回顾性注册研究,入选了两个不同时间段即非DES时代及DES时代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3763例患者。本研究选取DES时代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70例(包括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者和本次入院新诊断糖尿病者),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组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致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非致死性卒中或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两组基线情况无明显差异。PCI组的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低于CABG组(0.5%比4.1%,P=0.001),主要为死亡率较低(0.5%比3.3%,P=0.012)。PCI组和CABG组分别随访592.6-I-121.3d及581.5-I-148.3d,两组随访率相似(92%比89.7%,P=0.311),两组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组有增高趋势(14.2%比9.0%,P=0.056),主要为再次血运重建的患者较多(8.5%比2.1%,P=0.001),随访中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相似。结论在广泛使用DES的时代,行PCI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CABG,主要为院内死亡率低。两组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I组的再次血运重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2018年ESC/EACTS心肌血运重建指南》中,SYNTAX评分仍然是指导冠状动脉(冠脉)多支血管病变和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策略的最佳工具,而糖尿病则是多支血管病变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生存优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最强的预测因子。冠脉病变越复杂,CABG远期效果越优于PCI。对于SYNTAX评分32的多支血管病变和左主干病变,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CABG是其血运重建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两种血运重建方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4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8例,女性13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ABG组(75例)和PCI组(225例)。术前造影检查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记录住院期间死亡情况。术后6个月开始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随访2年。结果CABG组左主干、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均显著高于P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BG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明显低于PCI组,2.67%vs.34.22%,2.67%vs.3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BG组三支病变比例为94.67%,明显高于PCI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BG组平均血管病变支数高于PCI组,[(2.47±0.76)支vs.(1.49±0.50)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273例患者成功随访,随访率91.00%,其中CABG组67例,共随访(23.67±5.76)个月,PCI组206例,共随访(23.89±6.23)个月。CABG组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入院比例与P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ABG组再次血运重建患者比例显著低于PCI组,1.49%vs.8.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复杂病变预后改善首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老年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和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2年的临床预后.方法 入选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因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置入DES或行CABG的老年患者(≥70岁)共295例.随访2年,记录患者发生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靶病变血管重建的情况.结果 共206例患者行CABG,89例患者置入DES.随访2年的累积死亡率CABG组为10.2%,DES组为13.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生存分析表明2年生存率CABG组为89.2%,DES组为86.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8).2年心肌梗死发生率CABG组为10.1%,DES组为7.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1).DES组2年内靶病变血管重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ABG组(13.5%比4.9%,P=0.01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HR:1.04,95% CI:1.01~1.09,P=0.024)、左心室功能不全(LVEF<30%)(HR:4.97,95%CI:1.22~24.85,P=0.018)以及2型糖尿病(HR:2.22,95%CI:1.31~4.86,P=0.001)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170岁的老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行CABG和置入DES后2年的生存率相当,但置入DES的患者靶病变血管重建发生率明显高于行CABG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