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和多巴胺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功能衰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辅助疗效。方法收集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57例,按先后顺序分成IABP组(26例)和多巴胺组(31例)。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常规行(PCI),超声观察3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IABP和多巴胺两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动脉收缩压(SBP)、心脏指数(CI)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治疗后在MPAP和PCWP下降幅度和SBP及CI上升幅度方面,IABP优于多巴胺,也有差异显著性;比较治疗后即刻成功率及3个月后LVEF,IABP明显高于多巴胺(分别为85%∶71%和55%±14%∶42%±18%,P<0.05),死亡率、住院时间和稳定血流动力学所需要时间IABP明显低于多巴胺分别为15%∶19%和(17±6.2)d:(23±8.9)d和(4.5±3.2)d:(6.5±3.8)d,所有P<0.05。两组共有10例死于泵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IABP和多巴胺皆可作为AMI合并泵功能衰竭行PCI术围手术期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IABP较多巴胺疗效更优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低下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病人20例,所有病人均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当药物已不能维持有效血循环时由股动脉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导管,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观察尿量、心率、意识改变,放置漂浮导管测连续心排血量(09)、有创动脉收缩压(SB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心脏指数(CI)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结果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SBP、MABP、CO、CI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16例心功能不同程度改善,尿量增多,心率减慢,2例改善不明显,2例病亡。结论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能有效地改善PCI术后低心排血量病人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其中观察组辅助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同时对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标进行观察与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d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及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容积和左室舒张末容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心血管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血管内科重症病房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观察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多巴胺用量、心功能分级及病死率。结果:治疗7 d后实验组好转和稳定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76.7%vs 50%,P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率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尿量增加,多巴胺用量、脑钠肽和心功能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可有效治疗急性重症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我科在2003年11月联合使用无创伤性呼吸机(BIPAP)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病人1例,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血氨基端B-型尿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期末内径( LVEDd)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NT-proBNP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失代偿性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Ⅲ~Ⅳ)、LVEF<40%、Swan Ganz导管检查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3mmHg患者共32例.在植入Swan Ganz导管前8小时内,进行血NT-proBNP水平检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冰盐水热稀释法连续测量平均肺动脉压(MPAP)、PCWP、系统血管阻力指数( SVRI)和心脏指数(CI)三次,并记录平均值.对NT-proBNP水平与LVEF、LVEDd及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LVEF、LVEDd与CI及PCWP之间无显著相关性;NT-proBNP与CI具有显著相关性(r=-0.356,P< 0.05),与PCWP无显著相关性;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中,MPAP,PCWP,SVRI与CI具有显著相关性(r=-0.358,r=-0.309,r=-0.576,P<0.05),MPAP与PCWP具有显著相关性(r=-0.822,P<0.05);其它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急性失代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用血流动力学指标中,仅NT-proBNP与CI具有显著相关性,NT-proBNP水平对监测血流动力学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秀红 《山东医药》2010,50(27):93-93
2006年9月-2009年10月,我们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5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辅助循环装置,其能够改善CS时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然而,新近的询证医学证据显示,其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心血管预后特别是降低死亡率,所以不推荐其在AMI合并CS中的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 AMI)并发室间隔穿孔 ( VSP)防治措施。方法 对 5例 AMI合并 VS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应用硝普钠、多巴胺等药物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 IABP)可使 AMI合并 VSP患者围手术期获得暂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对 6 0岁以上、首次发生、特别是前壁 AMI患者 1周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防止 VSP的发生 ,一旦发生应立即应用内科药物和 IABP,适时进行手术矫正机械并发症和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静脉使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都给予IABP泵扩血管等对症治疗。治疗组静脉给予心脉隆注射液5mg/kg,2次/日,治疗两个疗程共10d。比较两组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脑利钠肽(BNP)浓度,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两组心功能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提升(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联合IABP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低血压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8例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行PCI治疗后出现低血压状态,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多巴胺联合静脉注射氯化钠溶液,观察组(34例)采用多巴胺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不良反应(ADR)[心律失常(Arrhythmia)、心力衰竭(HF)]发生率、多巴胺使用时间、超声心动图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升压药物(多巴胺)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PCI治疗后出现低血压状态采用参附注射液能提高治疗的安全性、缩短多巴胺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临床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8年1-12月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急诊介入治疗,观察组另外配合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对照组发生率18.60%(χ2=4.0737,P0.05)。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能够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介入术后低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入选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2014年—2017年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介入术后低血压病人5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多巴胺5~10μg/(kg·min)升压治疗者29例,中药组应用多巴胺5~10μg/(kg·min)联合参附注射液20 mL/h,持续5 h/d治疗者26例。对比两组病人用药前及用药后1 d、2 d、3 d、5 d、7 d的多巴胺总用量、血压、多巴胺撤药时间等指标。结果中药组平均应用多巴胺量(864.418±278.824)mg,多巴胺使用时间(48.346±12.894)h,较对照组为优(P0.05);中药组病人收缩压升高更优(P0.05),其中以第3天最为显著,中药组收缩压为(110.3±18.7)mmHg,升高更多(P=0.042),而且更平稳,没有出现多巴胺依赖现象。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介入术后低血压病人应用参附注射液能减少多巴胺用量,更快更有效地升高血压。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很高。近年来,随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的不断应用,发现其在改善左室射血、提高冠脉灌注压、增加心肌血供、减少心肌氧耗从而使缺血心肌得到修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发展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血清生化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及N-端脑钠肽原(N-terminal-pro-brain natriuetic peptide,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变化的意义.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99例,按治疗先后分成IABP组56例和多巴胺组43例.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抽血测病人入院后第1、7、14日血浆NT-proBNP和hs-CRP,超声心动图测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IABP组治疗后在平均肺动脉压和肺毛细管楔压下降幅度和收缩压及心脏指数上升幅度优于多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住院病死率(10.7%比42%)、住院时间(16±5.9 d比20±3.9 d)明显低于多巴胺组(P<0.05);治疗开始时两组NT-proBNP和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IABP组较多巴胺组下降幅度明显[NT-proBNP(528±30)ng/L比(1 346±458)ng/L,hs-CRP(4.5±2.8)mg/L比(6.2±3.3)mg/L,P<0.05).结论 IABP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人血流动力学,有效纠正心力衰竭,降低血BNP和hs-CRP.血NT-proBNP和hs-CRP可作为评价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国产卡托普利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住院确诊DCM患者6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于静脉给予卡托普利后30min及2hr,经Swan-Ganz导管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结果卡托普利静脉注射可使MPAP及PCWP下降,而CO及CI增加,且用药后2hr较30min更为明显。结论国产卡托普利注射液对DCM患者具有良好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联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及HR改善疗效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具有显著的升压、稳压疗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选择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刘伶  林英忠  徐广马  袁军  黄宗燕  蒙绪宁 《内科》2010,5(6):571-572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2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仍不能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经股动脉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行IABP。观察尿量、心率、意识改变、有创动脉收缩压(SABP)和平均动脉压(MABP)。结果 IABP后,患者SABP、MABP明显高于术前(P〈0.01)。23例患者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率减慢,尿量增多,心功能改善不明显3例,死亡2例。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能有效改善PCI术后低心排血量病人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麻醉诱导期间应用Flo Trac/Vigileo系统监测参附注射液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非心脏全麻手术50例,随机分为参附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参附组在麻醉诱导前静注参附注射液1 ml/kg,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静注乳酸林格氏液1 ml/kg,5 min后麻醉诱导。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应用心电监护仪及Flo Trac分别于T0(入室时)、T1(使用参附或乳酸林格氏液后)、T2(气管插管前1 min)、T3(气管插管时)、T4(气管插管后1 min)和T5(气管插管后5 min)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量变异度(SVV)。结果T0、T1时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T2时各组MAP、HR、CO、CI和SV均显著降低(P0.05),但参附组的CO、CI、S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SVV显著升高,并且明显高于参附组(P0.05)。T3、T4时MAP、HR、CO、CI和SV均有所上升,MAP、HR上升幅度对照组大于参附组(P0.05);T5时参附组MAP、HR、CO、CI和SV恢复至T0时,而对照组各指标显著低于T0时(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麻醉诱导造成的心排出量降低,有效维持冠心病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状态病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我院2001年10月—2003年1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状态病人50例,其中参附组(治疗组)25例,多巴胺组(对照组)25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用药后血压回升明显。治疗组升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升压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率为40%。结论:参附注射液在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状态效果明显,无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