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INN)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有 PDA 的160例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高剂量组(第1d 给予布洛芬10mg/kg,第2d 和第3d 给予5mg/kg),低剂量组(每天给予布洛芬5 mg/kg,连续3d),每组各80例。观察两组经布洛芬治疗后 PDA 关闭情况并作对照分析。结果:本研究的160例 PDA 患儿,经 INN 治疗后96例(60%)闭合,高剂量组动脉导管关闭57例(71.3%),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动脉导管关闭39例(48.8%), P <0.0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均>0.05)。结论:使用高剂量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避免部分患儿以后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布洛芬口服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肝、肾功能及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 41例患儿动脉导管关闭,关闭率82.0%。体重≥1500g的患儿关闭26例,关闭率81.3%;体重1500g的患儿关闭15例,关闭率83.3%;两组关闭率比较差异(P0.05)。治疗前后,所有患者ALT、AST、TBIL、BUN、Cr、PLT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组间差异(P0.05)。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可有效减少患儿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 respr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 NRDS)并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us ,P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38例,出生体重920~2900 g,胎龄26.57~36.29周。口服布洛芬混悬滴剂10 mg · kg-1·次-1,连用3次。用药期间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尿量、胆红素、电解质。用药前后检查血常规、肾功能、胆红素、超声心动图。结果经治疗32例(84.21%) PDA关闭。治疗前后血常规、胆红素、尿量、血清肌酐水平均无明显改变。治疗前后血常规、胆红素、尿量、肾功能的变化与胎龄、出生体重、呼吸支持天数、呼吸支持方式、用药日龄与是否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 ,PS)无关系。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NRDS并PD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新生儿中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在早产儿尤为常见,它会增加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病死率及对早产儿的远期结局影响大。因此,对于新生儿动脉导管的早期预测及进一步认识尤为重要。但由于临床症状和体征在PDA的诊断上缺乏特异性,故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PDA特别是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的PDA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评估疗效可靠且重要的手段。近些年,国内、外进行了一些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通过对超声心动图等多个参数的分析,评估推断动脉导管的自然闭合或发展成为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的PDA的可能性,同时利用这些参数指导临床治疗。本文着重于对新生儿PDA的超声诊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布洛芬经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血流动力学异常动脉导管未闭(hs PD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06~2018-12在德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符合hs PDA诊断的VLBWI 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为直肠给药,对照组为经口给药,3剂为1疗程,首剂10 mg/kg,24 h及48 h后各予5 mg/kg,用药后24~48 h复查心脏彩超。如仍存在hs PDA予第2疗程布洛芬。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动脉导管未闭关闭率为89. 7%,对照组关闭率为93. 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在布洛芬治疗期间肺出血、脑室内出血(Ⅱ度)、败血症、用药期间少尿、肺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用药期间对照组有4例发生消化道出血,观察组无消化道出血发生。观察组有5例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照组8例,且1例死于肠穿孔术后。观察组在应用布洛芬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检测血尿素氮、肌酐、胱抑素、总胆红素、电解质、血小板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出院前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直肠布洛芬给药安全、方便、简单,对治疗早产儿hs PDA与经口给药同样有效,可减少喂养不耐受、消化道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扑热息痛与布洛芬对早产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脑氧合和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泰山医学院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PDA患儿2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扑热息痛组和布洛芬组,每组12例。布洛芬组患儿给予布洛芬注射液治疗,扑热息痛组患儿给予扑热息痛注射液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5 d后PDA关闭情况,用药前30 min(T0)及用药(60±20)min(T1)、(180±30)min(T2)、(360±30)min(T3)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及局部脑组织氧摄取率(FTOE),治疗前及治疗5 d后胼胝体周围动脉平均流速、阻力指数(RI),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儿治疗5 d后PDA关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时间与方法在rSO2、FTOE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rSO2、FTOE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3)两组患儿治疗前胼胝体周围动脉平均流速、RI及治疗后5 d胼胝体周围动脉平均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扑热息痛组患儿胼胝体周围动脉RI高于布洛芬组(P0.05)。(4)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扑热息痛与布洛芬对早产PDA患儿的PDA关闭效果相似,均不会影响患儿脑氧合和脑血流速度且安全性较高,而与扑热息痛比较,布洛芬可更有效地降低早产PDA患儿脑血流阻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原发病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动脉导管关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6,P0.05)。结论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口服布洛芬和吲哚美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前后血浆前列腺素E(PGE_2)水平的变化。方法全部病例选自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PDA,共43例,分为3组:布洛芬组(18例)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10 mg/kg,24 h及48 h后再各给予5 mg/kg;吲哚美辛组(19例)给予口服吲哚美辛,0.2 mg/kg,24 h及48 h后再各给予0.1 mg/kg(日龄2 d)或0.2 mg/kg(日龄2 d);安慰剂组(6例)给予注射用水,1 ml/kg,24 h及48 h后再各给予0.5 ml/kg。治疗72 h复查超声心动图。监测治疗前后前后血浆PGE_2、血小板、血肌酐、尿量、大便隐血等。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3组间各指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前后血PGE_2明显下降,布洛芬组(73±45 ng/L比57±29 ng/L,t=1.966,P=0.066)、吲哚美辛组(75±38 ng/L比52±35 ng/L,t=3.757,P=0.002),分别出现4例、3例少尿病例;安慰剂组(68±35 n昏/L比62±27 ng/L,t=0.714,P=0.507)治疗前后血PGE_2下降不明显,未出现少尿病例;3组动脉导管内径缩小或关闭比例、治疗前后血小板和血肌酐、治疗前后组间血PGE_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182,P=0.317;F=0.580,P=0.564)。治疗前后血PGE_2及其下降值在症状性PDA组(15例)与非症状性PDA组(28例)之间、动脉导管内径缩小或关闭组(33例)与动脉导管内径无变化组(10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少尿组(7例)与非少尿组(36例)治疗前后血PGE_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0±58)ng/L比(73±42)ng/L,t=0.847,P=0.402;(41±33)ng/L比(53±34)ng/L,t=-0.835,P=0.409],但少尿组治疗后血PGE_2下降值大于非少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5,P=0.018)。结论口服布洛芬或吲哚美辛均可使早产儿PDA血PGE_2水平显著下降,促进导管关闭;血PGE_2水平下降幅度与少尿的发生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PGE_2水平变化,有助于指导早产儿PDA的治疗,预警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3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2004年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并行PDA封堵术,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水平残余分流.术后1年,患者开始出现活动后气短,休息后缓解,患者未予重视,未治疗.2011年于我院就诊,经胸超声心动图(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残余分流",肺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小儿CHD复杂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CHD复杂畸形患儿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总结其图像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其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手术证实的50例患儿中,超声心动图漏诊3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漏诊1例,仅诊断为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法乐四联症2例,未做动脉导管未闭(PDA)诊断,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4%,余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基本相符。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小儿CHD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5例FPA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6~27(平均18.40±7.23)岁;经临床、X线、超声心动图及造影证实为PDA。测量PDA最窄处内径,选择合适的输送鞘及封堵器,封堵缺损处。术后即刻听诊杂音及24小时后作超声心动图复查以评价疗效。结果:造影测量PDA最窄直径为4~7(5.20±1.16)mm,选择封堵器直径为8~18(12.80±3.25)mm.手术全部获得成功。4例杂音完全消失,复查超声心动图亦未见分流:1例存留不足2-级的收缩期杂音,术后超声心动图见微量残存分流,1月后复查残存分流消失。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创伤小,可避免开胸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血流参数在早产儿早期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3例出生7d内PDA的早产儿为观察组,另外选择35例出生7d内动脉导管自然关闭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均进行常频(3.5MHz)及高频(8.0MHz)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两组动脉导管直径及超声血流参数,包括左心房与主动脉根部的比(leftatrium to aortic root,LA/AO),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以及收缩期降主动脉与肺动脉的压差(△P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超声血流参数对PDA的诊断效能。结果常频及高频超声下,观察组动脉导管直径、LA/AO显著大于对照组,PSV、EDV、△Ps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频与常频超声下动脉导管直径、PSV、EDV、△P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A/A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24h高频超声血流参数[LA/AO1.24,PSV16.7cm/s,EDV4.93cm/s,△Ps9.47mmHg(1mmHg=0.133kPa)]诊断PD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动脉导管直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分析超声血流参数有助于早期诊断早产儿动脉导管是否自然关闭,进而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发病率及其自然病程。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出生2~4 d的10 795例新生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PDA筛查,并对诊断为PDA的患儿于出院后3、6、9个月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跟踪观察。结果 10 795例新生儿中,筛查出PDA 1 367例,发病率为12.66%。PDA患儿于生后3、6、9个月的自发性闭合率分别为82.1%,94.7%和97.1%。结论绝大多数新生儿PDA能于3个月内自愈。新生儿PDA可不必急于治疗,但应加强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总结经皮介入封堵治疗低龄低体质量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治疗意义、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行右心导管检查,测体、肺动脉压力,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PDA直径、形状,选择封堵器,实施封堵,术后24h,1、3、6、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 105例患儿中102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7.1%,PDA最窄径(4.1±2.5)mm。2例为PDA封堵器主动脉侧过大,导致降主动脉局部狭窄、迂曲变形而放弃封堵。1例封堵术后封堵器周围中量残余分流,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包括术后残余分流、股动脉搏动减弱及伤口出血等。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条件下,介入封堵低龄低体质量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较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杨杰  逯军  杨兴季 《山东医药》2001,41(9):55-56
动脉导管为胎儿时期降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正常通道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 10~ 15小时 ,由于动脉导管管壁肌层收缩 ,管腔在功能上消失 ,达到功能性关闭 ;3个月内进行性纤维化形成纤维索 ,完成解剖学上的重构 ,使管腔永久性闭合 ,达到解剖学上的关闭。如关闭机制异常使导管延迟关闭 ,即为动脉导管未闭。其诊断的主要依据为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持续性杂音、心前区搏动弥散、心脏扩大、肺充血 )和超声心动图改变 (左向右分流 )。该病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多见 ,尤多见于早产儿。患儿动脉导管不能形成解剖学上的永久性闭合。初期导管壁肌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X线下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经皮单根血管入径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安全可行性。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导管室完成经典经皮介入封堵PDA治疗(造影组)和X线下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经皮介入封堵PDA治疗(超声组)病例。两组患儿均用超声心动图和X线评估封堵效果,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长、对比剂用量及射线剂量等。结果患儿年龄6个月~11岁,体重8~40 kg。超声组72例,造影组14例。所有患儿均一次封堵成功。超声组穿刺单根血管的有62例,造影组均穿刺两根血管,所有病例均无血管并发症。超声组手术时间为[(52.1±22.8)min比(111.0±42.4)min,P=0.030]、射线剂量[(25.4±19.0)mGy比(123.7±55.6)mGy,P<0.001]、对比剂用量[(0.2±1.2)ml比(42.5±14.4)ml,P<0.001]显著低于造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下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经皮单根血管入径介入封堵治疗PDA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了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及同期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3年1月~2006年4月我中心经超声心动图筛选动脉导管末闭(PDA)的87例患者,临床判断已经没有自然愈合的可能,并符合以下条件:①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单纯PDA患者,动脉导管最窄直径1.2~12.8 mm;②不伴有其他需要治疗的心脏疾患;③术前无严重感染史.  相似文献   

18.
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大型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导管介入治疗直径≥5 mm婴幼儿大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大型PDA(直径≥5 mm)患儿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 56例PDA采用Amplatzer或国产先健动脉导管封堵器,3例采用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1例采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成功率为98.3%(59/60),术后1 d超声心动图显示15%(9/60)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月超声心动图复查未见残余分流;3例采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患儿术后12月超声心动图示左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结论 应用导管介入治疗直径≥5 mm婴幼儿大型PDA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餐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变与喂养不耐受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6例PDA早产儿从开始喂养至足量喂养时的餐前、餐后(30~60min)TAMV、PSV、EDV的变化,同时检查每例患儿PDA:LPA的比值,并分类。结果 7例为L-PDA,8例为M-PDA,11例为S-PDA,其中L-PDA组达到足量喂养的时间,每日呕吐的次数,胃潴留占每日喂养量的比率及明显腹胀的患儿比率与其他两组比较显著增加,餐后肠系膜上动脉TAMV、PSV、EDV的增幅少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程度的动脉导管未闭(大PDA)对患儿餐后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灌注影响较大而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马法运  李玉梅 《山东医药》2009,49(46):53-53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导致早产儿左心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也是导致早产儿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原因。目前,国内多采用消炎痛治疗,虽取得一定疗效,但易导致肾功能损害。2004年7月-2007年10月,我们采用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