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方法 60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n=30)和常规治疗组(n=30),同时接受12周相同的冠心病药物治疗,运动训练组同时给予运动训练.用平板运动试验和6 min步行试验评估运动耐量. 结果 6 min步行距离与平板运动代谢当量显著相关(r=0.816,P<0.01);运动训练组和常规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1或P<0.05),运动训练组较常规治疗组延长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运动训练能显著提高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6 min步行试验可用来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运动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 1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观察组 (2 9例 )和药物治疗对照组 (32例 ) ,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36d(1h d) ,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相同天数 ;分别于治疗前后给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 治疗后总运动时间 ,观察组由 (7.6± 3.3)min增加至 (9.1± 3.9)min ,对照组由 (9.1± 3.7)min增加至 (9.4± 3.5 )min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 =0 .0 2 9;做功当量 (METs) ,观察组 (6 .1± 2 .8,7.9± 2 .4 )比对照组 (5 .8± 2 .8,6 .1± 2 .8)增加 (P =0 .0 36 ) ;缺血程度 (以ST段下降毫米数表示 ) (mm) ,观察组 (2 .2± 1.3,1.7± 1.3)比对照组 (1.4± 1.0 ,1.6± 1.1)明显减轻 (P =0 .0 0 2 ) ;缺血范围 (以缺血导联总数表示 ) ,观察组 (4.1± 2 .3,3.1± 2 .3)比对照组 (2 .7± 2 .4 ,3.3± 2 .4 )减少 (P =0 .0 0 1) ;缺血耐受能力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88)。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较短时间内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心功能 ,并使由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减少。  相似文献   

3.
体外反搏对心功能的影响黄佐贵,吴太元(四川省万县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634000)体外反搏(ECP)研究早期就已观察到ECP后心脏排出量增加,1963年Osborn对动物实验,经ECP后心搏量增加33%[1]。1972年Cohen对正常狒狒进行ECP...  相似文献   

4.
5.
辅酶Q10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辅酶Q10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将20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辅酶Q10组和曲美他嗪组,治疗8 周后,比较各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周硝酸甘油消耗量、平板运动试验指标.结果辅酶Q10组及曲美他嗪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明显减少,运动至出现ST段压低1 mm所需时间、运动至出现心绞痛所需时间显著延长,做功负荷量明显增加,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且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辅酶Q10与曲美他嗪均能有效缓解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提高运动耐量,但比较而言,辅酶Q10更为廉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运动处方对老年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缺血阈和运动耐量的影响. 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浙江医院就诊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1例)和体外反搏(EECP)联合运动处方组(EECP组,39例);干预前后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运动心电图相关指标S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心绞痛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集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标准EECP治疗的连续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压、心率测量资料,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EECP治疗前、治疗3天、治疗7天以及治疗后之间血压、心率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3天较治疗前SBP平均下降(9.6±18.2)mmHg(P0.01),DBP平均下降(4.9±11.1)mmHg(P0.01),治疗7天组与全疗程组比较,DBP下降(3.1±6.0)mmHg(P0.01),心率下降(1.3±3.9)mmHg(P0.05);患者EECP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SBP下降(13.0±20.2)mmHg(P0.01),DBP下降(7.0±10.6)mmHg(P0.01),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ECP治疗能够降低心绞痛患者SBP和DBP,尤其EECP治疗初期明显降低SBP和DBP。  相似文献   

8.
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993~ 1999年应用体外反搏 (ECP)治疗对扩冠状动脉药物疗效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30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患者 6 0例 ,其中男 4 8例 ,女 12例 ,年龄均 >6 0岁。均符合WHO 1979年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命名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 :ECP组 (30例 ) ,药物治疗组 (对照组 ,30例 )。1.2   方法ECP组 :采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HB Ⅳ型电脑控制增强型ECP装置治疗 ,每天 1次 ,每次1h ,12次为 1个疗程 ,连用 2个疗程。气囊压力0 .4~ 0 .4 5kg/cm2 ,耳脉波监测 ,反流波 >叩击波…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47例,对其中20例进行体外反搏治疗(反搏组),27例行常规药物治疗(药物组)。两组治疗前后均做心功能检查对照。反搏组,应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Ⅱ型体外反搏装置进行治疗,每日一次,每次1h,12次为一疗程。平均治疗两个疗程。药物组,应用低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长疗程体外反搏及短疗程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常规治疗组)、Ⅱ组(短疗程反搏组)及Ⅲ组(长疗程反搏组),每组30例.Ⅰ组接受常规治疗,Ⅱ组接受常规治疗及15 d体外反搏治疗,Ⅲ组接受常规治疗及35 d体外反搏治疗.治疗35 d后对三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CRP水平.结果 Ⅰ组有效率55.2%,Ⅱ组有效率90.0%,Ⅲ组有效率93.1%.Ⅰ组治疗前后对比,CRP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对比,Ⅱ组、Ⅲ组治疗后CRP水平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疗程体外反搏与短疗程体外反搏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方面疗效相近,均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早期干预治疗的可行性 ,2 0 0 0年 1 0月至 2 0 0 2年 1 0月 ,我院观察了辛伐他汀对 UA早期干预治疗患者运动耐量指标的变化。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按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 WHO建议的 UA诊断标准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 UA患者 80例。入选标准 :1年龄 1 8~ 80岁 ;2最后一次心绞痛发作在 72小时内。排除标准 :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2近期 1个月内参与其他临床试验 ;3除了 UA外 ,尚有其他威胁生命的疾病如恶性肿瘤等 ;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5已知对他汀类药物过敏 ;6正在服用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装置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后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CHF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EECP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2组均按照指南常规药物治疗,EECP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EECP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率、6 min步行试验结果、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心率、6 min步行距离、BNP水平、LVEF及Tei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EECP治疗组的心率[(76.4±4.5)vs(80.7±5.7)次/min]、BNP[(1309.0±1497.2)vs(2196.1±2586.6)pg/ml]、Tei指数[(0.59±0.10)vs(0.62±0.11)]均显著下降,而6 min步行距离[(446.20±31.92)vs(407.69±34.80)m]及LVEF[(47.9±2.8)%vs(47.1±3.5)%]均显著增加(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vs 6.7%,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可以改善部分CHF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和年龄相当的正常健康人进行运动前、后的运动耐量连续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Bruce方案在Quest型活动平板运动仪上进行次极量或症状限制性平板运动试验.结果(1)两组在运动的前3分钟内运动耐量相差不显著;(2)实验组最大运动耐量(7.01±0.11MET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0.14METs),P<0.05;(3)多支冠脉病变者运动耐量<6.5METs.结论随着病情加重,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下降,运动耐量低于6.5METs时,可能有多支冠脉病变.  相似文献   

14.
辅酶 Q_(10)(CoQ_(10))是一种脂溶性苯醌,是线粒体膜的基本成份和人类线粒体呼吸链中还原型辅酶Ⅰ或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 b 间的中间体。有证据提示 CoQ_(10)通过调节心肌的能量代谢,在维持正常心脏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以安慰剂为对照,用随机双盲交叉的方式,观测 CoQ_(10)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慢性稳定型心绞痛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为45~66岁(平均56岁),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一支或一支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至少达75%)。5例陈旧性心肌梗塞。列入本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运动试验阳性的患者,应用尼卡地平30mg,每日3次连用2周.发现治疗后运动时间延长,最大负荷量及作功总量均增加,运动高峰时S-T 段压低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减少.但心率-血压双乘积用药前后无变化.表明尼卡地平可以增加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块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难治型心绞痛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集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该院接受标准EECP治疗的连续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压测量资料,根据基线血压分组,配对t比较单次EECP前后,基线与最后一次EECP后血压平均变化的差异;采用多元回归评估血压变化与EECP的相关性。结果单次EECP后,收缩压平均下降(1.3±14.5)mm Hg(P0.001),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平均每次EECP前后收缩压变化与EECP治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443,P0.05);对于完成至少30个标准EECP治疗的患者,平均收缩压为80~148(112.5±10.5)mm Hg,平均下降(4.3±12.5)mm Hg(P0.01),对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显示,患者收缩压变化与EECP治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543,P0.05)。收缩压及心率变化不明显。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完成至少30个标准EECP治疗的心绞痛患者,能明显减低患者的收缩压尤其是血压较高的患者,但舒张压和心率改善不明显。EECP对心绞痛的患者血压的持续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收治的 92 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n=45)和研究组(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n=47)。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实验室指标 [ 前列环素(PGI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血栓素 B2(TXB2)]、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减少,其中以研究组最为显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后 PGI2、t-PA 上升,Ang Ⅱ、TXB2下降,且研究组治疗后 PGI2和 t-PA 高于对照组、Ang Ⅱ和 TXB2低于对...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国产左旋卡尼汀(L-CN)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L-CN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40例患者作为对照。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功能、运动试验心电图。结果L-CN可以明显缓解患者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并显著提高运动耐量和心绞痛负荷阈值。结论L-CN是心绞痛代谢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体外反搏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已有不少报告并取得可喜疗效,本文对一组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反搏治疗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功能测值结果进行比较,旨在观察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康复疗效。 对象和方法 按WHO诊断标准诊断的门诊冠心病患者24例,计男14、女10例,其中有陈旧心梗5例、陈旧脑梗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