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Tei指数在评价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方法测量89例ASD患者及62例健康人群的右心室Tei指数,ASD组分别于术前、术后一周、术后半年各测量一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SD组术前右心室Tei指数(0.59±0.1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3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D组介入术后各时间点右心室Tei指数逐渐下降,尤以术后半年降低最明显(P0.01);术后一周Tei指数(0.48±0.09)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ei指数(0.36±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i指数作为一个定量反映整体心肌性能指标,不受心脏几何形状、心率、房室瓣反流的影响,可以简单、准确、全面的了解ASD患者的右心功能,可用于术后右心功能改善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Tei指数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手术前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评估介入及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47例ASD(其中26例伴肺动脉高压)术前及术后3月的右室横径(RVDd)、右室射血分数(RVEF)、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Tei指数,2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ASD患者的RVDd及右室Tei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肺动脉高压组的RVDd,ASD大小及右室Tei指数较无肺动脉高压组明显增大。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后,肺动脉高压阴性组患者右室Tei指数较术前降低,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肺动脉高压组右室Tei指数较术前降低,但仍较对照组大。结论:ASD患者右心功能有减退,介入及手术治疗对肺动脉高压阴性组患者右心功能改善近期疗效明显;对肺动脉高压组患者右心功能改善近期疗效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估成人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对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设为治疗组,另外选择3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d、术后6个月通过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三尖瓣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右心室收缩末面积(AreaES)、右心室舒张末面积(AreaED)、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以及在同等条件下测出健康成人对照组的上述数据,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10±13.9)岁vs.(40.87±15.5)岁,P=0.849]。治疗组术前右心室收缩末面积、右心室舒张末面积、三尖瓣收缩期位移、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28±4.30)cm^2 vs.(7.27±2.41)cm^2,P=0.000;(28.98±6.68)cm^2 vs.(15.15±3.63)cm^2,P〈0.001;(2.58±0.67)cm vs.(2.25±0.45)cm,P=0.045;(16.5±0.3)cm/s vs.(14.2±2.9)cm/s.P=0.0041.而RVFAC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34%±7.26%vs.52.63%±6.77%,P=0.007)。治疗组介入治疗后第1天三尖瓣收缩期位移、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0.46)cm vs.(2.58±0.67)cm,P〈0.01;(12.7±2.6)cm/svs.(16.5±0.3)cm/s,P〈0.01];术后6个月RVFA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50.76%±3.56%vs.47.34%±7.26%,P〈0.05)。结论房间隔缺损早期已经出现右心功能受限,介入治疗后右心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成人水平,超声心动图评估成人房间隔缺损右心功能需要不同指标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后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全组60例,年龄5~35(16.10±10.71)岁,体重17~7(243.91±13.21)kg,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示ASD最大径7~3(618.3±7.2)mm,选用封堵器型号为10~4(026±3)mm。术后3d、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行TTE追踪测量。采用心尖四腔切面面积-长度法计算左右心室容积及射血分数。结果术后3d,右心房上下径、左右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右径均逐渐减小(与术前比较,P<0.05);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均逐渐减小(与术前比较,P<0.05)。3~6个月随访,右心功能进一步改善。至12个月随访时,右心房、右心室大小及右心功能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3d,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逐渐增大(与术前比较,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量(LV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逐渐增大(与术前比较,P<0.05)。3~6个月随访,左心功能进一步改善。至12个月随访时,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及左心室功能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P<0.01)。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ASD,既阻断了异常分流,又改善了左心室及右心系统功能及其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对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介入治疗术前、后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对比和随访研究,了解介入治疗及封堵器植入对ASD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4例单纯继发孔型ASD患者,24例为封堵术近期组,20例为封堵术中远期组,按照封堵器与左心房面,房间隔面积比的中位值分别将近期组和中远期组,分为大伞组和小伞组。所有患者,进行经胸常规及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所获得的组织多普勒(tissue doppler image,TDI)信息,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封堵术前后心室肌和心房肌运动速度,应变和应变率的变化。结果:1.近期大伞组和小伞组,术前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各时期峰值速度均较相应对照组增高(P<0.05);各组右心房侧壁收缩速度较对照组增高(P<0.05);封堵术后1 d,各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各时期峰值速度迅速下降。同期大伞组与小伞组相比较,术前二者间收缩期运动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近期大伞组和小伞组术前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收缩期、舒张期的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右心房侧壁舒张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封堵术后1 d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收缩期、舒张期和右心房侧壁的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即显著下降;同期大伞组与小伞组测定值比较,大伞组术前右心室游离壁收缩期和舒张期,应变及应变率较小伞组增高(P<0.05),术后1 d大伞组右心室游离壁舒张期应变率较小伞组增高(P<0.05)。结论:1.本组ASD患者的右心系统处于高动力状态,封堵术使这种高动力状态恢复,封堵术后1 d可见明显恢复,至术后6个月左右,右心功能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2.本研究未见左心和右心功能受封堵器大小和植入时间长短的影响,提示ASD封堵术安全有效。3.组织多普勒技术能够更为早期、细致地评价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房间隔的发生、吸收和融合出现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残留未闭的缺损。本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0%,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女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5-1∶3。根据ASD胚胎学发病机制和解剖学特点可将其分为继发孔型和原发孔型。前者常见,占ASD的60%-70%,是介入治疗主要选择的类型。  相似文献   

7.
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伟 《山东医药》2009,49(9):102-103
房间隔缺损(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在胚胎发育期间心房间隔上残留未闭的缺损。ASD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心血管畸形合并存在。本病约占儿科先天性心脏病的10%,以女性多见,女与男之比约为2:1。ASD大多能通过外科手术治愈,但外科手术损伤较大。近年来,在食管超声的帮助下,经皮封堵器介入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封堵器也明显改进,特别是Amplatzer封堵器,使非手术治疗ASD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目的 评价左、右室功能及左房收缩功能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术后及随访中的变化。方法 对成功施行经皮穿刺ASD封堵术的20例患进行研究。所有患于封堵治疗术前、术后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右室容积采用单平面面积-长度法计算,以左室晚期充盈数作为反映左房收缩功能的指标。结果 ASD填充堵治疗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及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则未见明显改变,左室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增大。左客观存在偏心率及长径/短径比值均较术前缩小,左室前负荷、收缩功能及几何构型在随访中持续改善。ASD封 堵治疗术后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每搏量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均减小;随访中上述指标除RVEF外均进一步减小,而RVEF未见显改变,置入封堵器后及随访左室晚期充盈分数,差异无显性。结论 ASD封堵治疗既减轻了右室的容量铅荷,也改善了左室的收缩功能及几何构型,在短期随访中,左室功能及几何构型持续改善,右室功能维持于正常水平,置入封堵器对左房收缩功能未产生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后右心形态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患者41(男15,女26)例,经胸超声(TTE)示ASD最大径5~34(19.4±7.4)mm,选用封堵器型号为8~44(25±9)mm.。术后即刻、2d、3和6月行TTE追踪测量及随访。心尖四腔切面面积—长度法计算右心室容积及射血分数。结果:房缺封堵术后2d及3月随访,右心房上下径、左右径,舒张末期右心室前后径、左右径均进行性减小,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术后2d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右室射血分数逐渐趋于正常。3月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进一步改善。3~6月右心房、室大小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ASD后右心形态和功能的变化规律与Amplatzer封堵器引起的相一致,即在消除异常分流的同时,有效改善右心室容量负荷状态和右心系统的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10.
成人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成人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 ,关闭成人房间隔缺损的适应证和存在的问题 ;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方法、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处理。提出成人房间隔缺损应该首先选择经导管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行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入选2000年5月至2010年6月行经导管封堵治疗的(64.5±3.8)岁房间隔缺损患者82例.经导管封堵术中行右心导管检查.术后1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分析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房间隔缺损封堵前后肺动脉压及心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 8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中,合并肺动脉高压37例,发生率为45.1%.封堵前的右心导管检查显示,患者肺动脉收缩压为(44.1±12.4)mm Hg(1 mm Hg=0.133 kPa),肺动脉平均压为(25.2 +6.8)mm Hg.1例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不适宜经导管封堵治疗,其余81例均成功行介入治疗,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6例封堵成功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的(52.7±10.3)mm Hg下降至术后的(31.8 +6.3)mm Hg(P<0.05),肺动脉平均压由术前的(30.9±4.7) mm Hg下降至术后的(21.8±3.4) mm Hg(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术后新发心房颤动6例.结论 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通常合并肺动脉高压.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规范操作,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分为继发孔型、原发孔型和静脉窦型.外科手术关闭ASD是标准治疗方法,尤其是原发孔型ASD.近40年来,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继发孔型ASD成为安全有效的手段.研究显示介入治疗儿童和成年ASD有良好的中远期疗效.由于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已经治疗,老年时期未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以ASD为主.然而老年ASD患者由于自身情况的复杂性,老年期经导管介入关闭ASD具有特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患者房间隔缺损(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封堵治疗的51例老年ASD患者的临床和介入治疗资料。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0.2%,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ASD平均大小为(24.3±5.8)mm,封堵器平均大小为(28.2±8.6)mm,均采用国产封堵器。术后3个月平均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下降明显(P<0.05),右心房、右心室内径较术前减小。微少量残余分流3例,3个月后复查分流消失。并发症发生率11.8%,无死亡。随访642个月,封堵器无移位,心功能改善。结论高原地区老年ASD患者有缺损大,肺动脉高压程度严重,并发症多的特点。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积极治疗并发症,是成功封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发展迅速,绝大多数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都可采用介入治疗而康复。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临床广泛应用,ASD介入治疗的例数与日俱增,其技术成功率及封堵效果等诸多方面均优于开胸手术。本文报道500例ASD介入治疗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封堵术后左、右心功能变化。方法:观察269例接受封堵治疗的40岁以上ASD患者术前和术后X线胸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心电图变化。另选择同期30例健康查体的相同年龄和性别构成比对象作为超声指标的正常对照。结果:全组缺损TTE最大径平均17.7±5.3(5~30)mm,选用封堵器直径平均27.5±6.0(13~40)mm。心功能术后1天较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后1天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心胸比率术后1天较术前、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心电图:右心房高负荷率、RV1+SV5、QRS间期、右束支传导阻滞比率术后1天较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后1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前后径,术后1天较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后1天、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缩小,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0.001);主肺动脉内径术后1天较术前缩小,但术后6个月仍高于正常对照,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三尖瓣反流程度分级术后1天较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后1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左心房前后径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变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1天较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后1天、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增加,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1天较术前增加,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封堵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中老年ASD右心内径和肺动脉收缩压,增加左心室内径,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心室电传导。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房间隔缺损(ASD)是儿童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是治疗的根本方法。通过对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2月长期随访的60例ASD手术前后心电图结果进行了对比,对其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ST-T的改变及术后各个时期各导联的电压幅度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旨在了解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评价心电图在监测ASD手术疗效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儿童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堵闭术前和术后血镍浓度的变化。方法2006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52例,年龄3~14岁,使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25例,使用国产先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27例,采用酶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质谱法(ICP—MS)测量血镍。结果房间隔缺损堵闭术后24h和第1个月,血镍均有明显升高,在第1个月时达到最高值,第3个月后开始下降,6-9个月回到堵闭前水平。结论房间隔缺损堵闭术后血镍暂时升高,随着封堵器表面内皮化的形成,血镍可逐渐下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房间隔缺损介入前后病儿血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儿童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堵闭术前和术后血镍浓度的变化。方法2006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52例,年龄3~14岁,使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25例,使用国产先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27例,采用酶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质谱法(ICP—MS)测量血镍。结果房间隔缺损堵闭术后24h和第1个月,血镍均有明显升高,在第1个月时达到最高值,第3个月后开始下降,6-9个月回到堵闭前水平。结论房间隔缺损堵闭术后血镍暂时升高,随着封堵器表面内皮化的形成,血镍可逐渐下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心肌损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规律。方法:42例ASD患者(ASD组)、16例诊断性导管介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诊断性导管介入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介入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的水平。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血清cTnI水平处于正常值范围内;术后即刻、4 h及24 h,ASD组较术前升高,诊断性导管介入组与术前无差异,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72 h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D的介入治疗引起可逆性的心肌微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术后右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青海省交通医院收治的房间隔缺损患者64例,均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肺动脉内径、主动脉内径及右心功能指标。结果患者术后1 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肺动脉内径、主动脉内径均短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1 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右房室瓣口血流速度、肺动脉瓣血流速度均低于术前,右心房内径、右心室上下径、右心室前后径均短于术前(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右心功能的评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