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医护药一体化"专项管理小组在内科口服药管理中实施效果。方法:医院于2018年6月成立专项管理小组,对内科口服药物进行"医护药一体化"管理,抽选内科管理前6个月内收治的患者382例为对照组,抽选管理后6个月内接收的患者38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口服药物使用缺陷发生率及患者对用药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口服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用药指导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立"医护药一体化"专项管理小组,加强内科口服药物管理后,可显著控制用药缺陷发生率,保证内科患者用药健康,全面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慈溪市人民医院2015年4~12月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行常规护理模式;2016年1~9月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PDCA护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处理能力及针对感染知识掌握缺陷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处理能力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针对感染知识掌握缺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选择PDCA模式进行干预,可以将护理人员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处理能力显著提高,将针对感染知识掌握缺陷率显著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品管圈模式在内分泌科医护一体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自2017年1月起在内分泌科成立医护一体化品管圈小组,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参与,确立主题为"提升内分泌科医护协作能力及工作质量",对2016年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医护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工作质量的方法,在讨论通过后开始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内分泌科的医护协作能力评分,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内分泌科的诊疗能力、医护沟通、团队合作、护理工作、医患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内分泌科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模式能够提升内分泌科医护一体化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医护协作能力,实现了整体医疗护理质量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级管理体系在防控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感染传播中的应用。方法:医院新生儿科于2019年2~8月试行三级管理体系,将300例患儿设为实施后;选择2018年2~10月的300例患儿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评价科室管理水平。结果:实施后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三级管理体系防控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感染,能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规范科室管理流程,提高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方案,提升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方法:自2018年4月起在泌尿外科成立专项管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管理方案调整,实施分片、培训、包干制度,针对泌尿外科医院感染问题进行调控,明确各小组管理职责,细化管理项目。2017年4月~2018年3月为实施前,2018年4月~2019年3月为实施后,统计实施前后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情况,比较管理质量评分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泌尿外科的消毒隔离、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抗生素合理应用、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水平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泌尿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成立专项管理小组,能够有效降低泌尿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各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小组在提高骨科术前患者抗菌药物正确使用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治护模式,干预组给予"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结果:干预组合理使用术前抗菌药物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优质服务模式,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医护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新型合作伙伴型,增强了医生、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提高了术前患者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KTQ管理方法提高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2018年7~12月运用KTQ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多学科协作,规范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各个环节,比较2018年1~6月(管理前)和管理后ICU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效果。结果:管理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管理前;管理后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KTQ管理方法能改善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医护一体化合理用药管理在普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医院普外科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2016年开始实施医护一体化合理用药管理,包括成立医护一体化管理小组、进行不合理用药风险评估分析、重视医护一体化合理用药培训、强化医护一体化合理用药管理流程。于实施前后分别抽取1000份病历资料,比较实施前后不合理用药率、人均住院费用情况。结果:实施后不合理用药率低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住院费用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在普外科应用医护一体化合理用药管理可显著降低不合理用药率和患者住院花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对提高骨科患者术前抗菌药物正确使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时间范围在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的1348份骨科患者病历作为实验样本,根据不同管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以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的病历作为对照组,另将采用"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模式的病历作为观察组,探究两组术前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前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就不合理使用类别中,以时间不规范和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适为最常见。结论:"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对提高骨科患者术前抗菌药物正确使用方面效果显著,能进一步规范医疗药物的使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多部门联合管理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1月~2017年2月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多部门联合管理前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多部门联合管理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较管理前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多部门联合管理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对内科医疗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医院内科2017年1~7月医生查房工作设为实施前,将2017年8月~2018年2月的医生查房工作设为实施后。实施前采用传统的医生查房模式,实施后采用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比较实施前后内科医疗效率及质量。结果:实施后内科医疗工作效率与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可显著提高内科医疗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的信息化交班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医院自2018年9月起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的信息化交班系统,2017年10月~2018年8月为实施前,2018年10月~2019年8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74例患者,实施前实施传统手写交班模式,实施后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的信息化交班模式,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交班耗时。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后的信息化交班,实施后临床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护士交班耗时明显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的信息化交班系统,能有效降低护士交班耗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等。  相似文献   

13.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多重耐药菌感染更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在传统的病房管理中,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范管理有所不足,主要包括患者及家属缺乏必要认知、患者及医护人员防护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文章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完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加强感染防控认知宣教、加强人员培训等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在重症监护室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于2017年12月~2019年3月收治的40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8月起实施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2017年12月~2018年7月为实施前,2018年8月~2019年3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患者200例,研究期间共有76名医护人员。统计实施前后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漏报率,比较实施前后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比较实施前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结果: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实施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漏报率和多重耐药菌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在重症监护室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显著,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重症监护的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质控小组管理在中药熏洗治疗肛肠外科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医院肛肠外科在职人员16名及经医院于2017~2018年收治的肛肠外科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中药熏洗治疗,并依据时间先后,将于2017年尚未成立质控小组仅实施传统化护理管理为实施前,将于2018年成立有质控小组并实施有相应护理管理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各项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实施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及护患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质控小组管理应用于中药熏洗治疗肛肠外科患者中,各方面护理质量有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大为提高,且护理纠纷发生率有极大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加强手术部位标识的管理,使之符合国家有关手术部位标识管理的规定。方法:成立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小组,调查各手术科室术前不规范使用手术部位标识的现状,并对其原因加以分析,提出对策。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术前手术部位标识的管理细节,流程再造,明确责任,加强培训,由手术医师、病区护士、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协同监督、把关、反馈、改进。对整改前后手术部位标识不合理例数进行统计。结果:整改前术前手术部位合格标识率为38.24%,整改后合格标识率上升到81.34%;各种类型的手术部位标识使用不合格通过整改均得到降低。结论:手术部位标识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有助于手术规范开展,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0例呼吸内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2016年9月~2018年9月),行不同的护理管理策略: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全面护理管理策略(观察组)。对组间的护理总满意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应予以全面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且患者易于接受该种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在医院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实施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成立医护小组,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普外科开展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对于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情况,并提出病房管理防控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发现的52例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检测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并提出病房管理对策。结果:共检出多重耐药病菌52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2例,占42.30%,是检查中的感染菌最高的一种细菌。重症监护室是多重耐药菌人数最多的科室。结论:多重耐药病菌感染范围非常广泛,医院多个科室均有多重耐药菌患者,此病菌危害性极大,已经影响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加强病房管理,可以对其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护药协作在结核外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成立医护药协作口服药管理小组,对结核外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比较分析医护药协作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结核外科口服药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药协作管理模式后口服药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护药协作管理模式有利于规范住院患者口服药物的安全使用,减少或杜绝口服药差错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