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90例进行观察,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前者采用利巴韦林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者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头晕、食欲减退、呕吐及腹泻)发生情况。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联合组的各项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 44%和11. 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手足口病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手足口病的治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手足口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6月手足口病患者120例随机分2组。西医治疗组采用常规疗法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组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2组患者手足口病治疗效果;皮疹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患者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手足口病治疗效果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皮疹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短于西医治疗组,P0.05;2组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手足口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高,对缓解患儿病情,加速高热、皮疹和口腔溃疡消退效果确切,且无明显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方剂中金银花、连翘、生甘草、黄芩、板蓝根为核心药物组合,银翘散、普济消毒饮为常用基础方。可应用加味导赤散联合三氧橄榄油、银翘蒿芩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手足口病,可用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治疗手足口病,可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中药灌肠、连花清瘟胶囊等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手足口病,均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与蓝芩口服液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与蓝芩口服液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退热时间为(1.1±0.3)d,疱疹结痂与消退时间分别为(2.2±0.5)d和(3.8±1.1)d,开始进食时间为(2.1±0.4)d,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3.3%显著好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对照组发生率为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结合蓝芩口服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共6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及利巴韦林10 mg· kg· d-1,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200 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连口服液每次10 ml,一日两次抗病毒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治愈率,皮疹及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连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105例为治疗组,105例单纯应用利巴韦林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9.05%(95%CI=94.71%~100.00%),对照组为95.24%(95%CI=89.20%~98.4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877 5,P=0.060 5),差异接近临界状态。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的疗效的证据尚不充分,其收益为OR=0.19(95%CI=0.02~1.67),NNT=26(95%CI=10.79~400.00)。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羚羊角粉治疗。结果:临床体征消失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够促使临床体征消失,改善神经系统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陈杰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12):1578-157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6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解毒退热汤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症状、体征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体温、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徐秀娟 《新中医》2014,46(12):147-148
目的:观察口炎清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泡腾颗粒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将2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22例予利巴韦林泡腾颗粒治疗,治疗组130例予利巴韦林泡腾颗粒联合口炎清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疱疹溃疡消退、皮疹消退、热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4%,对照组为72.1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热退、疱疹溃疡消退、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口炎清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泡腾颗粒治疗手足口病能快速减轻症状,促进愈合,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方法通过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黄石地区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免疫球蛋白、甘露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治疗,然后对比两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灌肠疗法简单易行,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手足口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儿童手足口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该院住院患儿手足口病6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儿平均分成对照组30例,利用利巴韦林静滴联合阿昔洛韦软膏外用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用药之外应用白虎汤联合黄连解毒汤治疗,比较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P0.05);观察组治疗后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可以更快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恢复所需时间,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手掌、足底、口腔、膝部、肛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明确诊断的200例妇科炎症患者分别予以西医治疗(100例,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中西医组)。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明显,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95%,远高于西医组总有效率8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炎症较单纯西医疗效显著,更确切保证妇科炎症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栓塞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栓塞患者随机均分为综合组和西医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综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指数评分。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西医组(75.56%)(P0.05)。治疗后,综合组与西医组在NHSS及BI评分上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综合组NHSS及BI评分均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栓塞效果优于单用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6.
高进生 《光明中医》2012,27(6):1197-1198
目的 通过对153例慢性咽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2010年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收治的153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华素片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后记录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2.5%(64/78),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0% (45: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对慢性咽炎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上的差异。方法:将2015年4~6月在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7.5mg·kg-1利巴韦林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mg·m L-1)中进行静脉滴注,2次·d-1,7天为1疗程,加上皮肤和口咽部疱疹护理等对症处理措施;试验组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使用中药外用加内服。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退热、疱疹消退和痊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上中西医联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治疗效果更好、治疗周期更短,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重型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重型手足口病小儿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利巴韦林+炎琥灵+喜炎平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观察组治疗基础上联用中药银翘散治疗,比较2组小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小儿退热、口腔溃疡愈合、疱疹消退、留观时间、临床疗效等治疗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疗小儿重型手足口病,减少小儿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疱疹消退时间、留观时间等,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收治的312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诊断情况.结果:67.6%的患儿为1~3岁.97.1%的患儿在病程1~5天发展成重症,尤以病程2~4天(77.2%)更明显.绝大部分患儿出现精神差(99.0%)、惊跳(95.8%)、激惹(94.9%)、呕吐(38.5%)、肢体抖动(30.1%)、嗜睡(10.6%)、头痛(8.3%)、惊厥(2.2%)、颈阻阳性(16.0%)、巴氏征阳性(11.9%)、膝反射活跃或亢进或减弱(16.6%)、心率加快(83.3%)、血压升高(42.3%);61.2%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34%的患儿血糖升高,34.6%的患儿血乳酸升高;脑脊液检查(34/40)阳性率高,为病毒性脑炎改变:脑CT(0/21例)、脑MRI(0/11例)检查阳性率低.312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均临床治愈,无1例发展为危重型及死亡.结论:重型手足口病早期临床表现较隐匿,精神差、惊跳、激惹为神经系统最主要表现,呕吐、肢体抖动提示病情较重,头痛不是神经系统主要表现,较少出现惊厥、昏迷.持续发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糖升高、血乳酸升高为诊断重型手足口病的重要依据,神经系统体征、脑CT、脑MRI检查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早期诊断,采用中西医结合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在我院儿科传染病区住院并确诊为普通型手足口病的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退热、补液,雾化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重症或危重症病例发生率。结果: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治疗组在平均退热时间、平均皮疹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重症病例数2例(4.7%),对照组出现重症病例数11例(24.4%),两组出现危重症病例数均0例,死亡0例,对两组重症病例数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无论在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重症病例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