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风痰上扰型)疗效。方法:62例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晕眩(风痰上扰型)患者,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在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风痰上扰型)上具有良好的临床表现,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针灸疗法联合中药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各指标参数值、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TCD各项指标参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10. 35±0. 98)低于对照组(20. 52±1. 75)(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5. 00%(38/40)优于对照组的67. 50%(27/40)(P 0. 05)。结论: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眩晕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特点,总结中医临床治疗眩晕病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555例眩晕病住院患者的中医临床辨证及治疗特点。结果:555例眩晕患者风痰上扰证占69.37%,风痰上扰证在各年龄段分布均较多,尤以41~60岁年龄段患者多见,不同性别风痰上扰证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1)。运用最多的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占78.02%。结论:风痰上扰证为眩晕住院患者常见证型;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培他啶、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尼莫地平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和右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阻络型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阻络型效果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指标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数,缓解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证属痰浊上蒙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选患者均排除相关禁忌证,予控制血糖、血压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头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10天为1疗程)。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予以中医证候积分评定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优于单纯的中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天麻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风痰瘀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痰瘀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基础治疗和尼麦角林片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天麻活血汤(天麻、胆南星、半夏、钩藤、羚羊角、川芎、当归、芍药、丹参),水煎,1 d 1剂,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5.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风痰瘀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颗粒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眩晕程度,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经颅多普勒检查治疗前、后基底动脉(BA)和双侧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管搏动指数(P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项证候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对头晕、头重如裹、胸闷、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或刺痛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97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9例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天临床疗效、IL-6、TNF-a、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6、TNF-a、hs-CRP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第12天治疗组患者血清IL-6、TNF-a、hs-CRP水平更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76%,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有效,可能通过降低IL-6、TNF-a、hs-CRP水平来改善眩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刮痧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5例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刮痧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治疗7 d。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30 d神经功能,以及治疗后30 d预后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52/53),高于对照组的82.7%(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mRS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刮痧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可有效改善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梅  郑慧之  柏莉娟 《河南中医》2016,(9):1545-1547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与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8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优于对照组80%(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型)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方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风痰上扰证眩晕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以上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半夏白术天麻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TCD相关参数、凝血四项及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HI)、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A、RVA及BA血流速度均明显增高,观察组TCD相关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四项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情绪及功能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半夏白术天麻方可显著降低风痰上扰证型眩晕症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西药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痰瘀阻窍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西药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在脾虚湿盛、痰浊上扰型眩晕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方法:134例脾虚湿盛、痰浊上扰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7)与对照组(n=67),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5%(62/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6%(50/67)(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9%(8/67)(P0.05);观察组半年内复发率为11.9%(8/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8%(22/67)(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用于脾虚湿盛、痰浊上扰型眩晕的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治疗7 d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脑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总有效率(92.5%)及其显效比例(72.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及显效比例(47.5%),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ehemic atacks,TIA)发作停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IA患者疾病转归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NO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ET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IA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相比,其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TIA患者其临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纳入风痰上扰证的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每例治疗前予以评分。两组均予改善脑供血、改善血管状况治疗。氟桂利嗪10 mg口服,一天2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一天1次。辛伐他汀10 mg口服,一天1次。有血瘀者配合活血中成药。治疗组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每日1剂,12 d后再评分。通过比较治疗后症状评分和疗效指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t检验,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分比较,为P=0.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和疗效指数比较,P均0.01,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312例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盐酸培他啶、尼莫地平片和西比灵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少。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