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异常曲线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方法: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对1 336例孕妇,经腹壁对胎心率和宫缩进行监测.结果:1 336例孕妇中,胎心监护异常曲线者128例,占9.58%.128例中产后发现异常因素101例,占78.91%.新生儿窒息46例及死亡2例,占37.50%.结论:胎心异常曲线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异常曲线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方法】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对 1 763例临产孕妇 ,经腹壁对胎心率和宫缩进行监测。【结果】1 763例孕妇中 ,胎心监护异常曲线者 1 32例 ,占 7.4 8%。1 32例中产后发现异常因素 98例 ,占 74 .2 4 %。新生儿窒息 4 8例及死亡 1例 ,占 37.1 %。【结论】胎心异常曲线可作为预测或判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前、产时胎心监护异常曲线与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性。方法:对产前、产时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的1252例经腹壁对胎心率和宫缩进行监测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2例孕妇中,胎心监护异常曲线者115例,占9.19%(115/1252)。115例中产后发现异常因素90例,占78.26%(90/115)。新生儿窒息23例及新生儿死亡1例,占20.87%(24/115)。结论:产前胎心异常曲线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电子胎心监护诊断胎儿窘迫的价值及对剖宫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培莲  赵小利  张亚平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0):1229-1230,1232
目的:探讨电子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的意义及其与剖宫产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分娩孕妇的电子胎心监护图形。结果:1436例孕妇中发现胎心监护图形异常者96例,65例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占胎心监护图形异常的67.71%,其中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11例,基线胎心率>160bpm11例,基线胎心率<120bpm12例,OCT/CST阳性19例,OCT/CST可疑12例。各组分娩结局显示: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OCT/CST阳性或可疑组发生羊水粪染、脐带缠绕及新生儿窒息例数明显高于胎心过速和胎心过缓组。结论:电子胎心监护能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方法简便并对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胎儿心脏活动受神经、体液、物理、化学等内外环境影响,因此单凭胎儿监护图形异常作为胎儿窘迫诊断会出现假阳性判断,对产程增加不必要的干预,使剖宫产率上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胎心监护异常的孕妇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医院同期接诊的胎心监护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同时对比造成胎儿窘迫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产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为41%,新生儿窒息率为11%,对照组为8%、3%,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在胎儿窘迫的危险因素发生率为66%,对照组为38%,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在早期诊断胎儿窘迫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但是,由于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时的假阳性率较高,假阴性率较低,在诊断过程中还应联合多种方法进行监护,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临床诊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海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12):899-900
目的探讨胎心电子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剖宫产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62例孕妇胎心电子监护及其分娩情况。结果1562例孕妇中发现胎心监护图形异常者98例;65例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其中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11例,基线胎心率>160次/min11例,基线胎心率<120次/min12例,OCT/CST阳性19例,OCT/CST可疑12例。各组分娩结局显示: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OCT/CST阳性或可疑组发生羊水粪染、脐带缠绕及新生儿窒息例数明显高于胎心过速和胎心过缓组。结论胎心电子监护能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对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单凭胎儿监护图形异常作为胎儿窘迫诊断会出现对产程不必要干预增加并使剖宫产率上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产前、产时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入住妇产科的2800名待分娩孕妇进行观察。对所有产妇在产前、产时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经腹壁对胎心率和宫缩进行监护,对电子胎心监护图形进行分析,并分析胎儿窘迫的因素以及胎心监护仪诊断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统计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胎心监护异常曲线患者304例,占10.86%(304/2800)。在异常的304例产妇中产后发现异常因素的有241例,占79.36%(241/304)。新生儿窒息62例及新生儿死亡1例,占20.72%(63/304)。胎儿窘迫的因素有脐带因素(占47.62%)、羊水过少(占14.29%)、胎盘因素(占17.46%)等。结论产前产时胎心异常曲线对胎儿窘迫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有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的患者应对其密切监护,并采取积极手段进行处理,可适时进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8.
张晓萍 《河北医学》2003,9(6):522-524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对颅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方法 :应用胎心监护仪对 2 0 4例临产前和 (或 )临产后的孕妇进行胎心监护。结果 :NST(无负荷试验 )有反应型 (12 5例 )发生胎儿窘迫 2 .4 % ,NST无反应型 (19例 )发生胎儿窘迫 4 7.37% ,P〈0 .0 1,有显著的差异 (宫缩刺激试验 )阴性 (5 2例 )胎儿窘迫发生 11.5 4% ,CST阳性 (8例 )发生胎儿窘迫 87.5 0 % ,p〈0 .0 1,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NST和CST分别是产前和产时胎心监护的有效方法 ,可以作为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筛选试验 ,其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90 .97%、75 %、97.6 %、4 7.37和 88.33%、5 3.85 %、88.4 6 %、87.5 0 %。  相似文献   

9.
张健儿  韦雪梅 《吉林医学》2012,33(17):3623-3624
目的:探索胎心监护和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早期准确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指导进行宫内复苏,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收集我院住院分娩孕妇1 200例,行分娩全程胎心监护,胎心监护分析分为胎心监护正常组和胎心监护异常组。结果:胎心监护异常组中胎粪吸入综合征和新生儿窒息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全程胎心监护可提高胎儿窘迫的诊断率,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处理措施,改善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胎儿宫内窘迫在胎心监护仪中的表现及应用。方法:对870例待产孕妇进行胎心监护,其中500例进行无负荷试验(NST),370例进行宫缩刺激试验(CST),观察其胎心率及基线等的变化情况。结果:500例无负荷试验产妇中有56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11.2%;370例行宫缩刺激试验的产妇中有115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38.3%。结论:利用胎心监护仪可以检测胎心率变化状况,是一种可以有效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心监测联合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PSβ1G)和乳酸测定在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产前、产时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经腹壁监测胎心率和宫缩的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胎心监护异常曲线的孕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PSβ1G正常组为对照组,72例;PSβ1G异常组为观察组,88例。比较两组孕妇的羊水和母血中的乳酸水平和产后异常因素。结果观察组的羊水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母血乳酸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状况、羊水污染程度及产后异常因素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心监测联合PSβ1G、羊水乳酸检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胎儿宫内窘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胎心变化及胎儿脐血流进行监测,以期寻找一种准确、有效的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方法。方法 对98名足月妊娠妇女或需提前终止妊娠、孕周〉36周的孕妇,分别行胎心率电子监护、彩超检查检测脐动脉血流变化,并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上述观察指标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关系。结果 98例入选产妇中临床确诊胎儿宫内窘迫16例。监测中二项检查均正常者共53例,出现假阴性4例,临床符合率为92.45%(49/53);监测中一项检查异常者共24例,出现假阳性7例,临床符合率为70.83%(17/24);二项检查异常者13例,假阳性l例,临床符合率为92.31%(12/13),与一项检查异常(单项监测)的临床符合率进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 胎心监护联合胎儿脐血流监测预测胎儿宫内窘迫准确性高,可以祢补单一检查的不足,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胎心监测联合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新乐市医院行胎心监测及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并分娩的孕妇240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经检测脐血p H值<7.0证实为胎儿窘迫者120例,非胎儿窘迫120例,入选孕妇分别行胎心监测及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检查;并采用平行(并联)试验对两种监测方法进行联合诊断结果判定,即胎心监测或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任意一项检测结果阳性,即诊断为阳性;最终将三种诊断结果与分娩后及脐带血pH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联合监测诊断胎儿窘迫灵敏度为77.50%,特异度为50.83%,假阳性率为22.50%,假阴性率为49.17%,Youden指数0.2833.联合监测诊断结果明显优于单独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070,P=0.0006).结论 胎心监测联合超声脐动脉血流监测对胎儿窘迫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翟会芳 《中外医疗》2014,(31):16-17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胎心监护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产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243例行剖宫产孕妇的临床治疗资料,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胎心听诊法;治疗组143例,采用胎心监护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为胎儿宫内窘迫,对两组患者胎儿宫内窘迫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剖宫产率。结果对照组剖宫产率为94%。治疗组剖宫产率为65.03%。对比两组患者剖宫产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腹产率与胎儿窘迫、脐带异常、羊水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有密切关系,与传统胎心听诊法相比,胎心监护可以更准确、清晰地反映出孕期胎儿状态,对于可疑OCT阳性孕妇视具体情况可选择自然分娩,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聂俊青 《中外医疗》2016,(2):186-187
目的 研究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在胎儿先心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4 690例(双胎妊娠4例),采用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进行先心病筛查,比较不同孕期五腔心切面的获取率及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 结果 孕20~27周时超声检查心脏五切面获取率与孕28~32周及孕32周以后比较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五切面对左、右心系统及心脏肿瘤筛查准确率为100.0%,对间隔发育异常检出率为97.1%(误诊4例,漏诊5例),对大血管及锥干畸形检出率为100.0%(排除失访1例);排除失访者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对先心病诊断的灵敏度为92.9%,特性度为99.9%. 结论 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应用于胎儿先心病筛查灵敏度及特异度高,操作方便,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产前产时胎心率监护,结合临床,早期诊断胎儿窘迫,减少围产儿死亡,达到优生优育目的.方法对721例孕妇进行产前或产时胎心率监护,根据NST、CST及变异减速情况分组,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NST反应型提示胎儿宫内情况良好,手术率、羊水污染率、围产儿死亡率都明显降低,胎儿1周内如果没有其他意外情况,多能耐受分娩时负担,偶尔单项轻度异常,仍可观察,反复出现多项异常图型,需做OCT试验.CST试验阴性,如果没有产科指征,可等待阴道分娩,若频繁出现严重LD或VD,结合B超五项评分,选择启动分娩时机及方式,减少围产儿死亡率.结论综合分析判断胎心率监护记录图型,才能准确估计胎儿宫内情况,选择恰当分娩时机及方式,减少围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17.
邓惠敏  彭楚媛  黎小波 《河北医学》2011,(10):1335-1337
目的:分析探讨门诊中胎心监护异常图形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门诊部2004年10月至2010年11月足月单胎头位分娩的孕产妇的胎心监护资料,随机抽查胎心监护异常图形患者150例纳入为观察组,按同样的方法抽查门诊部150例胎心监护正常图形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胎心监护图形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胎儿心电图改变特点,探讨GDM患者胎儿心电图(FECG)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GDM(GDM组)与200例健康孕妇(健康组)胎儿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GDM组检测出异常FECG112例(56%),对照组38例(19%),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GDM对胎儿心脏有明显影响,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特点是以胎儿心律不齐、FQRS增宽、FQRS高电压最为常见。因此对于GDM孕妇应加强胎儿心电监测。  相似文献   

19.
石涛  白艳  杨家翔 《中外医疗》2013,(29):23-2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合并心律失常中的具体作用.方法 该院在2012年1-10月期间接收检查的孕妇中的500例,使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脐带绕颈合并心律失常进行临床诊断,在二维图像中可以直观看到胎儿的颈部有“U”、“W”或锯齿形的压迹,彩色多普勒可在胎儿的颈部检查到绕颈血流信号.对脐动脉血流的频谱节律不规则或形态异常者,使用M型超声和频谱多普勒观察胎儿心脏搏动节律、幅度情况及二尖瓣和三尖瓣口血流情况,以此来确定胎儿是否合并心律失常.结果 500例孕妇中,发现有胎儿脐带绕颈162例,其中脐带绕颈合并心律失常的42例,占整体的8.4% (42/500),产妇进行产前检查中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在经过剖腹产之后证实.但彩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可产生假阳性,其原因复杂.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规避措施,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结论 经过临床观察治疗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及早的发现产妇胎儿出现宫内窘迫现象,为临床观察产妇产程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提供了必要的依据.还能够提高.产妇生产的优生率以及胎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