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反流性食管炎(RE)、Barrett食管(BE)、食管腺癌(EA)中食管上皮细胞的P38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变化特点.方法:胃镜下取食管黏膜活检,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RE组、BE组、EA组及正常对照组的P38和Ki-67的蛋白表达,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免疫组化法测定正常对照组、RE组、BE组、EA组的Ki-67表达率分别为10%、55%、60%、83.3%.TUNEL法测定正常对照组、RE组、BE组、EA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51±1.06)%、(8.12±1.55)%、(7.25±1.87)%、(3.63±1.70)%.免疫印迹法测定RE组、BE组的磷酸化P38蛋白吸光度比值分别为0.09±0.03、0.11±0.04,EA组和正常对照组无磷酸化P38蛋白表达.结论:与食管腺癌组相比,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的细胞增殖率下降,细胞凋亡指数增加,伴随着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增加,提示P38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发病过程中细胞增殖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现已明确Barrett氏食管(BE)与食管腺癌和部分贲门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一种癌前病变。BE在人群中发病率的增长已成为近年西方国家食管腺癌和贲门癌发病率大幅度增高的直接原因,因此近几十年来BE的研究在国外备受关注,在我国近年也有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发病率增高的报道。目前普遍认为胃食管反流是BE形成的主要原因,然而近年有学者提出,十二指肠液中的胆盐在BE的发生和发展中更重要。因此本实验采用24h食管内pH和Bilitec同步监测技术,对BE、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性疾病(NERD)和对照组患者进行监测,比较各组患者的反流发生特点,并探讨影响BE黏膜长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大鼠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和胃食管反流致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 .方法 SD雄性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3组 .A组 (n=8) :胃食管反流组 ,采用结扎幽门 +贲门肌切开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 ;B组 (n=8)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组 ,采用结扎近段空肠 +贲门肌切开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 ;C组 (n=8) :假手术对照组 .术后 2 4h分别测定食管下段 p H值及观察食管炎程度 ,并进行肉眼及镜下食管炎评分 .结果 A,B组食管下段 p H值分别为 2 .43±0 .17和 4.0 6± 0 .2 0 ,明显低于 C组 (5 .89± 0 .19,P<0 .0 1) ;A组与 B组比较 ,食管下段 p H值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A,B组肉眼及镜下食管炎指数分别为 2 .13± 0 .35 ,2 .37±0 .5 2及 2 .13± 0 .35 ,2 .2 5± 0 .46 ,明显高于 C组 (0 .2 5± 0 .46 ,0 .2 5± 0 .46 ,P<0 .0 1) ,而 A组与 B组的肉眼及镜下食管炎指数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和胃食管反流均可致程度相当的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4.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动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 (Reflaxesophagitis,RE)的食管动力学改变特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机理。方法 :使用高分辨的多道灌注测压系统 (PCpolrrafHR瑞典产 )测定了 12例正常人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2 8例的食管压力。结果 :RE组食管下括约肌 (LES)静息压 (2 41± 0 87kP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3 0 3± 0 6 2kPa) ,食管体蠕动波幅 (2 81± 0 43kP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3 2 3± 0 6 2kPa) ,食管体部运动异常检出率 (71 43% )明显高于对照组 (16 6 7% )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下食管括约肌长度 (3 11± 0 47cm)与正常组 (3 35± 0 34cm)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LES压力低下 ,食管运动功能紊乱、LES的松驰可能在RE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食管测压检查有助于发现食管动力异常和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高发的肿瘤,本文介绍了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全球定义及其发病机制。Barrett食管一直被认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这里介绍了几种内镜诊断方法和镜下分型,是研究诊断和治疗Barrett食管的最新方法。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切实可行的方法,文中介绍了3种微创治疗技术。最后,对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早期腺癌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文中提出了两种比较活跃的基因,提示了三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和疾病的演变过程仍不明确。文章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中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和黄嘌吟氧化酶法测定对照组和各实验组患者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含量。经胃镜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各组患者食管黏膜组织中UCP2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RE组、BE组和EAC组血浆MDA表达量呈增加趋势,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SOD表达量逐渐降低,对照组和各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E组和BE组以及BE组和EAC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UCP2蛋白表达,RE组、BE组和EAC组UCP2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黏膜组织中UCP2蛋白的表达程度和食管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动力学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患的食管动力学方面的改变。方法:对胃镜确诊的45例RE患,采用X线透视下观察食管的形态学、蠕动以及反流情况,并注意与其他胃肠疾病的关系。同时监测24h食管PH值和食管括约肌(LES)压力。结果:45例患X线表现形态上均有食管粘膜增粗,22例可见食管痉挛,24例出现食管反流现象,以抽吸型为主,占44.44%,廓清以被动廓清为主,占55.56%,而食管裂孔疝合并RE患表现尤甚。24h食管PH值<4的总的、卧位和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均显高于对照组(P<0.01),食管裂孔疝合并RE组LES静息压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LES的长度各组间无明显差异,X线食管钡餐动态观察下的反流情况和反流量与LES静息压降低呈正相关性。结论:RE患LES静息压降低,临床上出现反流,吸气末加重,LES压力降低可能在RE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肝细胞抗原(Hep)在Barrett食管(BE)、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Hep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0例)、反流性食管炎(12例)、BE(28例)、食管腺癌(5例)中的表达,同时观察Hep在轻度、中度、重度肠化生型BE中的阳性率.结果:Hep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0.0%,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阳性率为16.7%,在Barrett食管中的阳性率为39.2%,其中轻、中、重度肠化Barrett食管Hep阳性率分别为25%,60%,100%,伴有异型增生Barrett食管3例为阴性表达,在食管腺癌中阳性率为60%.结论:随着Barrett食管肠化生程度的加重,Hep阳性表达率增高,Hep有望成为BE上皮化生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刘宾: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及反流性食管炎(RE)的相关知识。先来看一个病例,男性,70岁,反复胸骨后疼痛2个月,疼痛为阵发性,多于活动后、弯腰起坐、餐后及夜间明显,持续数分钟至1h不等, 相似文献
11.
李毅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3,(6):552-554,557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与酸和(或)胆汁等反流相关,以烧心为典型临床表现。过去,人们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反流发生机制,而对其他机制研究较少。随着对胃食管反流病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从分子机制、神经机制、基因机制等各方面认识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发展及表现。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反流发生机制、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形成机制、食管黏膜损伤机制三方面。 相似文献
12.
14.
胃食管反流病(gestroese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分为三个独立的类型:糜烂性食管炎(erosire eaopHagitis,E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re reflux diesease,NERD)和Barrett食管(BE)。NERD系指存在反流相关的不适症状,但内镜下未见BE和食管黏膜破损。Martinez等对71例烧心症状患者进行了24h食管pH监测和症状指数(symptom index,SI)分析后指出,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 ,男 ,5 8岁。因反复胸痛 1年复发 1h入院。 1年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骨后疼痛 ,常放射到颈部 ,持续约 1h ,在当地医院多次按心绞痛治疗 ,病情无缓解 ,于 1h前复发胸痛 ,偶到我院就诊。查体 :精神略显紧张 ,血压 16 /11kPa ,双肺正常 ,心率 90次 /min ,律齐 ,无杂音 ,腹部无异常 ,心电图检查为正常。再次追问病史 ,了解到每次胸痛均发作于餐后 1h左右 ,遂于第 2d做食管滴酸试验有阳性表现 ,并做内镜检查发现反流性食管炎。给予西米替丁、奥美拉唑治疗 1周 ,并嘱其避免高脂、高酸饮食 ,戒烟酒 ,抬高床头 ,进食后勿平卧 ,随访 1年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flaxesophagitis,RE)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改变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理.方法:根据胃镜诊断的97例患者,其中77例诊断为RE患者,再按洛杉矶标准分成4级组,对照组20人.使用第二代胃肠动力仪(Medtronic,美国产)测定了RE患者及对照组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LESP).结果:各组RE患者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压力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ES压力低下可能在RE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表明食管测压检查有助于发现食管动力异常和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esophagitis,RE)的食管酸暴露、酸反流类型 ,及酸反流在反流性食管性食管炎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DigtrapperMKⅢ携带式食管 2 4hpH监测仪 (PCpolrrafHR瑞典产 )测定 12例正常人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2 8例的食管 2 4hpH值。结果 :RE组总的、卧位和立位反流时间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RE组卧位和立位反流次数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RE组中 ,立位、卧位酸反流时间构成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食管长时间的酸暴露 ,可能在RE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直立位反流与卧位反流在RE的发病中有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的食管运动功能特点,为老年RE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内镜诊断并行食管测压及(或)食管24 h pH值动态监测的老年RE患者77例与同期检出的中青年RE患者84例,分析2组患者的内镜分级及食管运动功能特点.结果 老年组中重度食管炎所占比重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食管体部压力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无效食管运动(ineffective esphageal motility,IEM)检出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立位pH<4时间%、卧位pH<4时间%、pH<4总时间%、反流>5 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病理性酸反流检出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 RE食管黏膜破损程度老年人重于中青年人.老年RE患者抗反流能力减弱、食管酸廓清能力下降严重,出现更明显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