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缺损增城市人民医院二外科(511300)黄水连1979年Shatnahan等报告1例足底内侧带血管神经皮瓣修复足跟溃疡切除后的缺损获得成功。我们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于1989年3月开始应用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皮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足跟部黑色素瘤切除后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参照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1],确诊0期-IB期黑色素瘤行扩大切除术并应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一期修复扩大切除术后创面5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7个月,无死亡病例,黑色素瘤未见复发或转移,皮瓣感觉良好,外形满意,质韧耐磨,无溃疡现象,足及足趾活动功能良好。结论:足跟部黑色素瘤应行扩大切除术,在切缘阴性的基础上采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进行一期修复重建,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宋军  张彬宇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1352-1354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皮瓣在足跟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分别用三种带血管蒂皮瓣修复患者足跟软组织缺损38例。38例中17例为足底内侧皮瓣修复;9例为小腿下段内侧皮瓣修复;12例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足跟缺损修复。34例获得随访,时间1-36个月,皮瓣外观恢复良好,皮肤质地接近正常,感觉上以足底内侧皮瓣感觉功能较好,小腿下段内侧皮瓣差,而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感觉基本消失。结论:带血管蒂皮瓣具有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只要皮瓣切取正确,皮瓣设计合理,用带血管蒂轴型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损伤小,操作简便,是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足跟黑色素瘤的扩大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观察收治的足跟黑色素瘤9例,其中男5例,女4例。行扩大切除术,并根据足跟皮肤的缺损大小,分别选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足外侧皮瓣、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移位修复皮肤缺损区,手术前后均应用干扰素治疗。结果: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5年,1例患者因黑色素瘤全身转移死亡,其余8例患者足跟部皮瓣形态、感觉、色泽、耐磨性、痛觉及功能均满意。其中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在功能方面最佳。结论:足跟部的恶性黑色素瘤采用扩大切除术,在切缘阴性的基础上进行修复重建,根据创面大小分别选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足外侧皮瓣、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移位修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修复重建的原则。方法:对9例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和慢性溃疡恶变行局部广泛切除,根据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大小,分别选用足外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及内踝上皮瓣转移修复。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在功能及感觉恢复方面,足底内侧皮瓣与足外侧皮瓣最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恢复良好,内踝上皮瓣效果稍差,没有感觉。结论: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应行局部广泛切除术,在切缘阴性的基础上进行修复重建,根据创面大小分别采用足外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5年12月-2009年8月应用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其中外伤15例,跟骨骨髓炎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cm×2cm~10cm×7cm,17例患者均有跟腱和(或)跟骨外露,4例伴有跟骨开放性骨折,2例因骨髓炎扩创后跟骨部分缺损.根据清(扩)创后皮肤缺损面积,设计皮瓣面积为5cm×3cm~11cm×8cm.其中2例皮瓣内包含部分足拇展肌肌腹,填塞跟骨缺损.皮瓣供区游离植皮.结果 17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32个月,平均19.5个月,皮瓣外形满意,可重建足跟部感觉,患足行走功能良好,未见磨损、溃疡发生. 结论 应用足底非负重区组织修复足底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不仅外形美观、功能良好,而且具有较好的感觉.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法.方法 应用足底内侧血管神经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各种原因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结果 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5 a,外观满意,行走功能良好,供区愈合良好,足底内侧血管神经皮瓣感觉良好.结论 足底内侧血管神经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均为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球拍状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将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改良设计成球拍状皮瓣,用以修复足跟区皮肤损伤。方法:对14例足跟区皮肤缺损患者行患足小腿部带神经血管蒂的球拍状皮瓣修复。结果:14例患者的皮瓣全部成活,经8~20个月随访,移植皮瓣生长良好,行走正常,没有发生破损。结论:带神经血管的球拍状皮瓣容易操作,适用于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足根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带蒂皮瓣修复策略。方法收集2014年3月到2015年12月足底恶性黑色素瘤手术病例,共17例,其中9例应用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大小为7cm×6cm-10cm×8cm,8例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皮瓣为5cm×4cm-7×6cm。观察其术后恢复及预后情况。结果 17例患者中,其中2例患者带蒂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发生皮瓣局部坏死,经及时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移植均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其中带蒂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感觉恢复如常,3例患者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出现感觉麻木;2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1例死亡,另1例患者出现肺转移并带瘤生存,无局部复发病例。结论足根恶性黑色素瘤行手术切除后可获得较好局部控制率;应用临近皮瓣可修复创面,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的感觉恢复较差,足底内侧肌皮瓣移植修复易出现局部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带蒂皮瓣对足跟部皮肤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2009年问我院收治的28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分别进行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及跖内侧岛状展肌皮瓣转位修复。结果28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良好行走无疼痛。15例行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术患者,1例因足跟部臃肿,术后1年行皮瓣成形术。13例行跖内侧岛状展肌皮瓣转位修复术患者,1例植皮后皮肤部分边缘坏死,经换药1个月愈合。结论两种带蒂皮瓣质地良好,神经重建后可恢复部分感觉。其中足底内侧皮瓣更适用于修复足跟底部及足跟前内侧软组织缺损;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跟部较大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手掌部创面。方法根据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设计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手掌部创面14例。结果术后14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3~30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手掌部创面。  相似文献   

12.
足跟部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足跟部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足底内侧皮瓣、足底外侧皮瓣、足外侧皮瓣、足背皮瓣、内踝上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跟组织缺损17例,皮瓣均含有感觉神经,皮瓣切取面积6 cm×4 cm~14 cm×10 cm。结果17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30个月随访,依据足跟的感觉和行走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优8例(47.0%),良7例(41.2%),可2例(11.8%),优良率88.2%。结论足跟部组织缺损首选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创面较大的可选用小腿远端蒂皮瓣,局部皮瓣无法利用者,可考虑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道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8月,应用两种皮瓣转移方法修复足跟组织缺损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6~52岁,平均26.8岁;左侧6例,右侧10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大小13 cm×6.0 cm~5.0 cm×4.5 cm,13例伴有跟骨外露,7例伴有跟腱外露.皮瓣选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逆行皮瓣11例,足底内侧皮瓣5例.皮瓣大小16 cm×7.5 cm~6.0 cm×5.5 cm.结果 除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远端部分坏死补充植皮外,本组15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3年,足跟部及跟腱组织缺损获得满意修复,皮瓣质地及外形良好,局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逆行皮瓣是修复伴有跟腱外露的足跟缺损的较好方法,足底内侧皮瓣则适用于面积较小的足跟缺损.  相似文献   

14.
崔邦胜  陈棉智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1-111,134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跟、踝部肌腱、骨外露创面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方法21例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的方法进行创面修复。结果本组21例术后皮瓣血运良好,19例成活,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诊6个月-1年,皮瓣质地、肤色良好,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踝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8年8月采用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23例,皮瓣面积为5 cm×3 cm~12 cm×7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血运可靠,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底部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小腿内侧逆行倒转和交叉皮瓣、足背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和逆行倒转皮瓣转位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结果33例皮瓣全部成活,23例获得1~11年随访,皮瓣有感觉,皮肤无磨损,行走和负重功能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带血管蒂皮瓣转位能够修复足底部任何部位的软组织缺损,且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不存在吻合血管神经的麻烦和可能出现血管危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带血管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底部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应用小腿内侧逆行倒转和交叉皮瓣、足背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和逆行倒转皮瓣转位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结果 33例皮瓣全部成活,23例获得1-11年随访,皮瓣有感觉,皮肤无磨损,行走和负重功能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 带血管蒂皮瓣转位能够修复足底部任何部位的软组织缺损,且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不存在吻合血管神经的麻烦和可能出现血管危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带蒂皮瓣在足踝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86例患者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部位、面积,选择不同带蒂皮瓣修复,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3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21例,足底内侧岛状皮瓣7例,足背动脉皮瓣5例,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11例,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胫后动脉逆行皮瓣5例.皮瓣最大面积22 cmx12 cm,最小4 cmx2 cm.结果 86例中72例皮瓣完全成活,1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坏死面积占整个皮瓣面积10%~40%,3例皮瓣出现完全坏死.对于14例完全坏死或部分坏死皮瓣,10例创面经过换药、植皮后愈合,4例创面行健侧交腿皮瓣转移修复.结论 带蒂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单,手术效果满意,适用于足踝部位损伤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背、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应用解剖及对成人小腿和足背长度测量的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应用修复足背、足跟、足底及踝部软组织缺损.同时观察皮瓣的可切取范围、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营养血管在外踝上与腓动脉穿支的位置及血管蒂隧道的处理方案.结果 临床应用28例,其中修复足背组织缺损16例,足跟软组织缺损5例,足底软组织缺损4例及外踝及足背联合缺损3例.皮瓣最大面积17 cm×12 cm,全部成活.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背、足跟、踝部、足底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2010年9月,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应用带血管蒂的足背、足底内侧皮瓣及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及足底皮肤缺损18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