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颈椎病中药内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林  赵乔珍  施杞 《中医正骨》2003,15(5):53-54
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 ,发病率高。多数学者主张首选非手术疗法进行治疗 ,内服中药防治颈椎病已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对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内服中药防治及其疗效机理研究作一综述。1 颈椎病中医病因病机颈椎病属中国传统医学“骨痹”、“血痹”、“项强”、“眩晕”等的范畴 ,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 ,郭维淮等〔1〕认为颈椎病是本虚标实证 ,是在气血亏虚的基础上 ,外邪侵袭而发病。李国衡〔2〕认为本病的病因包括标本两个方面 ,标是劳损瘀滞或外邪 ,本是指气血不足 ,肝肾亏虚。施维智等〔3〕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为肝肾不足 ,督脉…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心气虚衰日久殃及肺、脾、肾诸脏而致水、湿、痰、瘀滋生互结而成,属本虚标实之证。黄春林教授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治法方药方面有深刻的认识,自拟中医方药治疗慢性心衰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郑辉  徐重白 《吉林中医药》2013,33(3):235-236
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心阳亏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气虚血瘀为始发病机,主要表现为气阳亏虚,瘀血阻滞,水饮停蓄,故益气活血仍为治疗心衰的根本大法.现代实验室研究及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益气活血中药能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室重构,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积极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论述了中医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概况。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有瘀血、水湿、痰浊等,其病位在心,与肺、脾、肾三脏有关,以本虚为主,平衡阴阳、调理心脏之气,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和再住院率逐年上升.近年来,中、西医学者就心衰的防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关成果屡见报道.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治疗慢性心衰的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1 中医学对慢性心衰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现代中医学对心衰的病因病机研究很多.王科军等[1]认为慢性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即正虚为本,瘀水为标;虚以气阳虚为主,阴阳并损,标以瘀血痰湿为主,并可以累及他脏.戴雁彦等[2]认为,气虚、血瘀、水饮三者互搏因果,相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从病名、证候、病机、辨治等方面较系统地回顾中医古籍中与心力衰竭相关的论述 ,着重指出心衰的病机为心气虚—血瘀—水停— (心 )阳虚 (心气虚加重 )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中医治疗心衰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7.
彭琴文 《河北中医》2016,(9):1432-1435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慢性心衰),是指由于各种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脏病,使心排血量减少所致的心功能不全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心衰的相关证候,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气虚阳虚为本,血瘀水湿等为标。近年来大量临床文献表明,中医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文阐述了中医对慢性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就近几年来中医对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介绍肖廷刚教授从"内虚致瘀"论治下肢静脉曲张的经验。首先阐述了下肢静脉曲张的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从筋瘤病名的认识开始,认为内虚是筋瘤病发病的关键因素,内虚为本,瘀阻为标,虚实夹杂,气虚、阳虚是筋瘤的主要病机,从而提出筋瘤"内虚致瘀"的病因学说。强调避免繁杂的证型,注重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的有机结合,总结了筋瘤病气虚血瘀、阳虚血瘀、湿热瘀阻3种证型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金匮要略》治疗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方的证治特点和用药规律分析,认识到心衰属于中医学"心痹""心水"等范畴,为本虚标实证,以心气心阳虚为本,血瘀、水停、痰饮为标;治当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分为以本虚为主证型、以标实为主证型和以本虚标实为主证型;桂枝、茯苓、白芍、地黄、防己和甘草是《金匮要略》治心衰方中的主要用药;针对不同病症要紧握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0.
中医古籍对心力衰竭的论述探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黄平东 《中医药学刊》2003,21(4):592-593
从病名、证候、病机、辨治等方面较系统地回顾中医古籍中与心力衰竭相关的论述,着重指出心衰的病机为心气虚--血瘀--水停一(心)阳虚(心气虚加重),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中医治疗心衰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医对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即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本,血瘀水湿为标,其治疗大法为益气温阳,活瘀利水’“。基于以上认识,近年采用专方专药治疗心衰的研究有所增多,且大多制成一定的剂型,有应用方便,效专力宏等优点,现将就近十年来有关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1汤剂汤剂为中医传统剂型,综观中医治疗心衰临床报道,以汤剂治疗者占60%,说明汤剂在临床上仍为最常用剂型。刘成源等“’采用心衰灵(附子、干姜、五妹子、北五加皮、黄连、黄羊、积实、事老子、半夏)沧疗慢性心衰21例,治疗后患者症状体…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脏结构性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中医辨证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气虚为主,标实以瘀血、水饮、痰浊为主,中医治疗应以补益心气治其本,活血利水治其标。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遣方用药以及现代实验研究方面对中医益气活血利水法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通过搜集近10年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试验文献,得出癌性发热的病性为本虚标实;现研究多从虚实两方面来探讨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虚的病机有气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以及复合因素虚证发热;实的病机多为热毒炽盛、痰湿内蕴、血瘀发热,所有证型中以阴虚证最为常见等结论。研究表明中医辨治癌性发热疗效显著优于西医,无明显副作用且疗效更持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真心痛(心肌梗塞)本虚标实的病因病机,分气虚血瘀,寒凝心脉,正虚阳脱三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治。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通脉止痛。寒凝心脉:治以温补心阳,散寒通脉。正虚阳脱:治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治疗中辨证辨病相结合,即能对病因病理有深入的认识,又能准确的辨病,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李增  张明雪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176-1178
本虚标实是冠心病合并心衰水肿的基本病机,本虚常常为心的气血阴阳虚损,特别是以心之气、阳亏虚为主要;标实则指瘀血、水饮。虚实夹杂,相互交错,久病迁延不愈,则会导致气虚阳日益虚甚,引起血瘀、水停从而引发水肿。该病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冠心病合并心衰水肿多由饮食不节、外感六淫、情志失常及久病体虚所导致。通常将其证型分为心肺气虚、心肾阳虚、血瘀饮停和痰湿阻滞。文章就冠心病合并心衰水肿的病因病机、证候分析及辨证论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病死率高,是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中医辨证慢性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心气心阳虚衰为本,心血瘀滞、水湿内停为标,故治当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将近年来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加以归纳总结,探讨各医家在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方面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祖国医学并没有与之对应的病名,但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于"心悸""怔忡"范畴。其基本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正气虚,包括气虚、血虚、阴阳俱虚等,标实为邪气实,包括寒凝、痰湿、血瘀、水饮等。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调整气血阴阳,标本兼治,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延缓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多从“阳微阴弦”理论出发,注重标本兼治。冠心病总属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虚、阴虚、阳虚、肾虚等,标实包括气滞、血瘀、痰浊等,治疗时应根据该病病因病机,针对不同证型遣方用药,并依据患者个体差异,灵活调整药物及剂量,以实现个体化的精准治疗。该文分享冠心病辨治体会。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该病常反复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虚为本,血瘀为实,治以补益正气,活血化瘀。本文就缺血性结肠炎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做进一步解析。  相似文献   

20.
<正>本人平时侍诊在侧,聆听教诲,受益颇多,现将恩师从痰瘀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对冠心病的病机认识,近代学者多趋向于"本虚标实"之说[1]。本虚有气虚、阴虚、阳虚,标实有血瘀、痰浊、气滞、寒凝等,然以气虚血瘀为其基本病机。年老体衰、饮食失节、情志不畅、久病过劳、阴阳失调等多种病因作用下,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