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理危机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的自我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1]。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面临心理危机的大学生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应对措施,给予支持与帮助,使之逐渐恢复心理平衡[2]。近年来,由于学业受挫、情感失败、家庭贫困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人文关怀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确立人文关怀在危机干预中的核心地位,并把人文关怀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理念,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人文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心理干预原则,不断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剖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身心疲惫状态,压力过大;部分大学生适应能力较差,大学环境的适应不良,缺乏应对心理危机方面的知识;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存在缺陷。识别和评估大学生心理危机,提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预防和干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乔昆  潘爱英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152-153
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时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危机干预则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进行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将要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它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其突出特点是及时、迅速。  相似文献   

5.
2003年SARS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使得“突发事件”一词为公众所熟悉。所谓突发事件。即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事件,如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政治军事事件、恶性交通事件等等。军事突发事件,概括起来主要有战争与非战争行动两大类。后者是指使用武装力量处置战争以外的非战争事态的军事活动。或者是带有军事性而又不是战争的行动,比如,抢险救灾(援)、武装戒严、防暴、平暴、维和、禁毒、反走私、反恐怖等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结合学校及社会资源,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系统工程,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应该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体现预防性教育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在实施的过程中强调综合运用和合理实施,它是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杨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142-144
回顾国内外心理危机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心理危机干预四步法、五步法、六步法和三阶段论,呈现国外2个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指出三层次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和阶层性模式,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特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方法:采用心理危机干预特征问卷,调查128名大学生。结果: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特征可归为6个因子:干预方法、社会支持、危机源、个体应对、早期预警、干预方式。结论:必须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危机进入高发时期,借鉴西方心理危机理论,结合我国实际,签订心理预警责任状,建立例会、周报、月报制度,创建三级预警机制,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特殊群体处置,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有关的调查结果,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自杀与心理危机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已经上升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调查表明,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7.64%,自杀计划发生率为2.71%;29.72%的学生对自杀行为持不同程度的肯定态度,33.38%的学生从未听说过有心理健康热线,  相似文献   

11.
龚咏梅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928-928,966
危机事件是高校不可避免的灾难。危机不仅给学校发展和学生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给学生精神上造成伤害。因此积极进行校园的心理干预,是消除危机状态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常云丽 《中外医疗》2009,28(31):141-141
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解除震后心理危机,使灾民身心健康,早日投身于家园重建中。  相似文献   

13.
黎慕 《中外健康文摘》2012,(37):265-266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自杀在中国死亡原因中排序至第5位,是当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了解自杀者自杀行为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做好心理护理,对重塑患者健康心理及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桂香  吴卓英 《中外医疗》2016,(35):149-15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5月—2016年6月该院急诊科患者及与事件密切相关人员202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人,观察组采用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参与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化评分为(1.76±0.51)分,抑郁评分为(2.11±0.57)分,焦虑评分为(2.04±0.53)分,恐怖评分为(1.74±0.42)分,对照组分别为(2.06±0.54)分、(2.60±0.55)分、(2.41±0.56)分、(2.07±0.43)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及时有效的团体心理危机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急诊科患者及家属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急性心理应激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没有哪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危机的结局:①恶化:即低于原水平,导致精神疾病、物质滥用、自杀;②恢复:达原水平;③更加成熟:高于原水平。危机干预是一短期帮助的过程,是对处在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关怀和帮助的一种方式,又称情绪急救,即帮助处于危机之中的人恢复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我院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探索解决途径.方法 对我院大一至大五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分为高年级组和低年级组,运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我院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整体情况和影响因素,通过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记录统计结果.结果 整体情况,危机感低年级组要低于高年级组,女生表现更有危机感,城市中学生更有危机感.在影响因素方面,在就业因素上、竞争压力、人际因素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制定相应干预机制,帮助学生正确疏导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已经成为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所关心的重要议题。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心理危机与预防工作的进展及存在问题,强调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重要性,并提出:要着力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监控报送体系;引入学校社会工作机制,形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个案管理体系;强化学生心理危机的五级防护网络体系,加强大学生朋辈辅导;加强资源整合,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社会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心理危机干预及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有5000万抑郁症患者,且每年以11.3%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症患者也呈日增之势,因心理危机而自杀者不乏其人[1]。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  相似文献   

19.
心理危机干预在应对军事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SARS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使得“突发事件”一词为公众所熟悉。所谓突发事件,即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事件,如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政治军事事件、恶性交通事件等等。军事突发事件,概括起来主要有战争与非战争行动两大类。后者是指使用武装力量处置战争以外的非战争事态的军事活动,或者是带有军事性而又不是战争的行动,比如,抢险救灾(援)、武装戒严、防暴、平暴、维和、禁毒、反走私、反恐怖等等。由于突发事件的“突发性”,迅速产生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引起人们的各种心理危机。Mitchel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机心理干预的相关问题。方法采用具体案例的分析与总结。结果对危机心理干预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社会危机事件对个体带来的冲击,降低个体的应激水平,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帮助个体恢复正常的心理与社会功能。本文通过对社会性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和分析,提出四点体会与思考:①心理干预应该成为解决社会性危机事件的一种重要措施;②心理干预对于处理社会性危机事件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③社会性危机事件的干预应该成为心理干预的一个重要内容;④社会性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应该遵循的原则与方法。结论心理干预对社会性危机事件的调解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