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分析治疗遗精中成药的组方规律。方法 筛选《中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收录的治疗遗精的中成药,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改进互信息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对所收集中成药的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170首处方,主治证候主要为肾阳虚证、肾精亏虚证、肾虚不固证。涉及中药242味。其中补益药出现频次最高,固涩药次之;药性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温性;药味主要为甘味,其次为辛、苦;主要归肾、肝、脾经;单味药出现频次≥20%的有19味。使用频率最高的单药为熟地黄(50.29%)。在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0.6的情况下,共有25个核心用药组合,34条药物间关联规则。经复杂熵聚类运算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0个,新处方5首。结论 治疗遗精中成药的适用症候以肾阳虚证、肾精亏虚证、肾虚不固证为主;主要病机为肾虚;治法以补肾固精、益肾填髓为主,辅以益气养血法;处方多以左归丸为主方进行加减,对临床治疗遗精及新药研发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近几十年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208首方剂,共1522味次,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研究,以揭示其用药规律。结果用药以补益药,活血祛瘀药为主,性味以温与甘、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肾、肝为主,治疗以本虚为主,以标实为辅,在治疗OP时当以补益肝肾,养血生精,强筋壮骨为主,佐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为原则。  相似文献   

3.
陈琼如 《中外医疗》2012,31(10):99-99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本质是阴阳气血俱虚,中医理论主张辨证施治,通过补肾填精、强筋壮骨,健脾养血、活血化瘀以及祛风除湿等方法,可以显著地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而且与西药比较,中药治疗的成本较低,且毒副作用小。本组研究通过对10年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总结,旨在从中筛选出有效的药物,以期为研发新型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6(2):137-146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并对其用药进行规律性分析。方法:电子检索CNKI、Wangfang Data、VIP、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以中药复方为干预措施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为研究对象,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19年10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质量进行评价后采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RCT文献,实验组均采用中药复方治疗,共987例;对照组采用钙剂或非钙剂治疗,共844例;Meta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V1.30,95%CI:1.19~1.43,P<0.05)、腰椎骨密度(MD=0.02,95%CI:0.01~0.04,P<0.05)、股骨颈骨密度(MD=0.01,95%CI:0.00~0.02,P<0.05)、VAS评分(MD=-1.04,95%CI:-1.67~0.40,P<0.05)、BMC值(MD=0.06,95%CI:0.01~0.11,P=0.03)、桡骨骨密度(MD=0.04,95%CI:0.03~0.05,P<0.05)、中医证候积分(MD=-6.76,95%CI:-7.94~-5.59,P<0.05)、中医证候疗效率(V1.49,95%CI:1.28~1.73,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ALP(MD=4.72,95%CI:-6~15.44,P=0.39)、雌二醇(MD=10.45,95%CI:-1.75~22.64,P=0.09)、根骨指数(MD=0.01,95%CI:-0.17~0.18,P=0.95)、其他骨密度(MD=0.11,95%CI:-0.01~0.22,P=0.06)、尿钙/尿肌酐(MD=-0.09,95%CI:-0.24~0.06,P=0.24)、血钙(MD=-0.01,95%CI:-0.11~0.09,P=0.83)、血磷(MD=0.03,95%CI:-0.01~0.07,P=0.09)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用中药复方中以黄芪为主的补益药频次最高。结论:采用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疗效,且以补益药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研究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治疗风湿病相关骨质疏松症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2012年6月1日-2018年6月1日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应用SPSS 22.0及SPSS Modeler 14.2对患者的中药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①药性频率排名前3的是寒性(123味)、温性(117味)及平性(86味),药味频率排名前3的是苦味(174味)、甘味(163味)及辛味(132味),归经频率排名前3的是肝经(188味)、脾经(117味)、胃经(113味)。②常用药物为健脾化湿药、活血化瘀药、补益药、祛风湿药和清热解毒药5类。③核心处方为:陈皮、姜半夏、茯苓、薏苡仁、泽泻、山药、白术、杜仲、麦芽、甘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威灵仙、豨莶草、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④药物两项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红花与桃仁、蒲公英与白花蛇舌草、陈皮与姜半夏为关联度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3个药对。结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治疗风湿病相关骨质疏松症主张以健脾化湿为主,配伍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祛风除湿和清热解毒之法。肝脾胃肾同治,先后天互资,寒温并用,辛开苦降,甘平同补,攻补兼施。中药处方契合病机,配伍严谨,善用药对,效验俱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收集并分析含马钱子的内服中成药处方的用药特点,为马钱子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版《中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有马钱子的内服中成药处方,借助Excel、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处方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共收集内服处方99首,涉及中药264味,其中包括高频中药52味,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主要归肝、脾经。主治疾病以痹证、创伤类疾病为主,治疗痹证处方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54种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8类;治疗创伤类疾病处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7种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分为5类。[结论]含马钱子的内服处方中,常以马钱子配伍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和补虚药,在以血瘀为基本病机的痹证和创伤类疾病的治疗中应用甚广。  相似文献   

7.
治疗骨质疏松症中药复方的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灰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1995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有关治疗骨质疏松症的104首中药复方,以EXCEL 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每首中药复方的单味药药名、剂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对统计出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物,以EXCEL 2000进行灰关联分析,以SPSS 10.0统计软件上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104首中药复方中共使用106种药物1204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依次为熟地、淫洋藿、杜仲等34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890次,灰关联系数大小依次为山药、淫羊藿、骨碎补等.在采用样本层次聚类分为8类时,山药、黄芪、党参、白术、甘草、黄精、茯苓、泽泻为一类,淫羊藿,巴戢天,杜仲,续断,骨碎补,补骨脂,鹿角胶,狗脊,肉苁蓉为一类.结论:运用灰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地发现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痛风相关国家专利中药组方的用药规律,并分析核心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检索治疗痛风的中药组方,提取数据并构建数据库。通过频数统计、Apriori算法、因子分析及系统聚类方法进行用药特点分析。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获取核心药物组合的中药靶点,在人类基因数据库(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中获得痛风疾病靶点,取两者靶点交集,将其导入Cytoscape 3.9.1软件,应用ClueGo插件对药物组合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选取部分关键靶点,使之与对应的中药活性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纳入治疗痛风的专利中药组方共508项,涉及中药401味,用药频数共6 082次,药物类别以利水渗湿药为主,其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及活血化瘀药等。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项关联规则3条,三项关联规则5条。因子分析共提取出8个公因子。系统聚类分析得到3组药物组合,药物组合富集的共同生物学通路56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的结合效果最好,黄芩素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结合效果次之,槲皮素与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2(adenosine triphosphate binding cassette super family G member 2,ABCG2)的结合效果较好。[结论] 治疗痛风的国家专利组方多以“湿浊瘀阻”为核心病机,从湿、瘀、虚三方面治疗痛风,药物组合常以四妙散、茯苓泽泻汤和四物汤为基础加减,其主要通过TNF、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IL-17等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尿酸排泄来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常用中药及其选配规律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100味中药进行了分析,采用“以药测机”的方法,认为本病病机为肾(脾肝)虚夹瘀,提出了补肾活血是本病用药的基本规律F3。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为特征并易发骨折的代谢性骨病。近年来中药对OP治疗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许多中药具有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被应用于防治OP。本文对防治OP常用单味中药及活性成分、方药和成药进行总结整理,以期加深人们对中药治疗OP的认识,并为抗OP新药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概述了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对比评述了现代医学与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归纳了复方及单味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中药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的前景,以期为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骨质疏松症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2013年-2015年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常用的药物以归肝、脾、肾经的补阳药、补血药及活血化瘀药等为主,性多温、平,味辛、苦、甘。熟地黄、当归、淫羊藿、骨碎补、牛膝、杜仲、山药、补骨脂、黄芪、茯苓、白芍等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常用的核心药物。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现代文献进行用药规律研究,可获得传统文献整理和统计不能发现的隐性知识和信息,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之一.近年来,对于细胞自噬的研究一直处于生物科学领域的前沿,通过调控自噬治疗骨质疏松症,预防脆性骨折已成为时下研究热点.研究发现,自噬对不同细胞和同一细胞的不同阶段具有双向调控作用,低水平的自噬对破骨细胞和骨细胞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而高水平的自噬对于成骨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神经衰弱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学频数分析、关联分析等方法对复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在治疗神经衰弱的200首中药复方中共有中药197种、用药总频数为2168次.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酸枣仁、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等;治疗神经衰弱以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解表药等为主要功效的药物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心、肺、肾、胃为主.关联分析结果 显示了中药间的关联情况,得出药对的频繁项集.结论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治疗神经衰弱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是可行的,得出的数据挖掘信息对治疗神经衰弱新药的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目标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使用中成药及中药的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收集我院2004~2010年间的门诊就诊人数、使用中成药及中药的人数、中成药及中药的销售总金额,并计算出每年使用中成药及中药人数与门诊就诊人数比、中成药及中药处方的平均费用金额,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0年中成药的使用呈上升趋势,而中药的使用则相对呈下降趋势;2007~2009年中成药处方平均费用金额显著增长,2009—2010年中药处方平均费用金额显著增长。结论:我院门诊中成药使用广泛,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中药的使用则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医药在高原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高原低压、低氧的特殊环境对人体经脉气血的影响,以及高原性缺氧导致的疾病的病因、病机分析缺乏体系。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挖掘中药抗高原性缺氧组方规律,为抗高原性缺氧的中医药组方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中与高原性缺氧相关的实验性文献,对文献中处方数据进行筛选、标准化等处理后建立标准化处方数据库,分析抗高原性缺氧处方中用药频次、药物属性、药物功效、药物组合、核心处方等组方规律,并利用图表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纳入135首中药处方,包括229味药物。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黄芪、丹参、人参、当归等;中药四气多为温、平之性;中药五味多为甘、苦、辛味;中药归经多入心、肺、肝经;中药功效统计中生津养血频次最高;中药配伍中黄芪-丹参、黄芪-当归关联频次较高。其核心用药为黄芪、丹参、当归、红景天、枸杞子、人参等。中药能够缓解高原性缺氧引起的胸闷、胸痛、咳喘、咳嗽、呕吐、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结论: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出防治高原性缺氧相关疾病多用生津养血、补气化瘀、助阳化气之品,多以补气药和活血化瘀药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