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英秀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9):2176-2178+2182
目的:探究循证疼痛护理干预在混合痔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睡眠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政和县中医院收治的混合痔手术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4)。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疼痛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康复效果及睡眠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首次排便时间、创伤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创面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痔患者术后实施循证疼痛护理干预效果确切,且有利于缩短混合痔手术患者的恢复时间,创面改善及睡眠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康复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湖北省中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两组护理后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优良率均增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SDS、SA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患肢功能,疏导患者负面情绪,术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联合心理护理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永安市立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ERAS理念联合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护理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各康复指标(首次排气、首次排便及导尿管留置)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热、腹胀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联合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睡眠质量,加快其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对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康复疗效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耳鼻喉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护理内容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列。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术后24 h、48 h和72 h疼痛评分,护理前、护理1周后PSQI和QOL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 h、48 h和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QOL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可提升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康复疗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康复期间出现的褥疮、骨质疏松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量表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简易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测评肢体运动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期间出现的褥疮、骨质疏松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效果显著,不仅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还可以提升患者运动功能,降低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元化护理在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福建三明市大田县总医院综合科收治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元化护理。比较2组术后恢复质量、睡眠与情绪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2组症状、黏膜形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睡眠、情绪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A、HAMD、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给予患者多元化护理可显著改善其睡眠质量,缓解不良情绪,促进其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改善术后睡眠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2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予以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固体食物耐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睡眠效率、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后,不仅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PU)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惠安县医院收治的PU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症状改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腹痛、饱胀、反酸、嗳气等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阿森斯睡眠质量量表(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A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PU的护理中取得理想效果,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使睡眠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脊柱手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围术期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2 h的疼痛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88%和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提高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泉州市泉港区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神经功能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生命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BI)、世卫组织生命质量量表(WHO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BI、WHO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给予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其护理价值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快速康复护理,分析不同干预效果。结果: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SQI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给予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护理效果确切,不仅改善围术期指标,还可缓解术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手术室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差异,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康复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对患者康复效果及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差异,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策略,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整体康复水平及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讨护理干预对改善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肿瘤患者生命质量评分(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用于肿瘤患者中能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提高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普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情绪疏导配合睡眠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福建省石狮市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普外科术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睡眠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情绪疏导。对2组患者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睡眠障碍各项内容评分和总分、自责、回避和幻想的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问题解决、求助和合理化的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睡眠障碍各项内容评分和总分、自责、回避和幻想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普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情绪疏导配合睡眠护理,不仅可以缓解其负性情绪,还可以改善其睡眠质量和应对方式,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对胃癌术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负性情绪及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胃癌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根据所得数据,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复原力、健康素养、负面情绪及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CSQ)评分。结果:采用心理护理模式干预后,2组患者心理复原力,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素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RCS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术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可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以及睡眠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健康素养,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循环改进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循环改进护理,对比2组患者睡眠状态、负性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睡眠状态评分在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负性情绪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SAS、SDS评分结果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改进护理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老年肱骨、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老年肱骨、股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7)。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持续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所需时间、睡眠质量、促睡眠药物、睡眠障碍及对日间影响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肺部感染、骨关节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HAMA及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睡眠持续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所需时间、睡眠质量、促睡药物使用情况、睡眠障碍情况、对日间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肺部感染、骨关节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改善老年肱骨和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路径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对照组行常规宣教,观察组行健康教育路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1)护理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取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调节其术前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其生命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焦虑的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命质量测量量表第四版(FACT-HN)比较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FACT-HN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正视自身疾病,减少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