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移植研究所1例肝移植术后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于患者左颌下扪及肿大淋巴结2个;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腹部CT示腹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增强后表现为环形强化;颌下淋巴结内液体涂片见到抗酸杆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淋巴结坏死性肉芽肿。抗痨治疗33d后患者临床表现逐渐消失。继续治疗1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肝移植术后淋巴结结核罕见,主要通过淋巴结坏死物涂片镜检和病理学检查诊断;采用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利福喷丁+链霉素+乙胺丁醇+莫西沙星联合用药抗痨方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及文献报道的56例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患病率笔者组为1.8(2/110),全组为0.77%(58/7532)。发热、食欲减退及体重下降是常见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包括胸部X线检查、PPD试验、痰找抗酸杆菌及组织活检等手段。主要治疗方案有两种:A组为常规四联(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诱导治疗+两联(异烟肼和利福平)维持治疗组,B组为氟喹诺酮类药物选择性联用一线抗结核药物组。平均治疗时间两组相近(10.0:11.5个月,P〉0.05,),治愈率、肝毒性和结核相关病死率等指标,B组与A组依次为:76.92%和58.33%,46.15%和70.83%,15.83%和41.67%,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诊断依赖于综合手段。有创检查和组织活检有重要意义。传统抗结核方案肝毒性较大,应谨慎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选择性联合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方案效果较好,肝毒性较小,可能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ACT/ALERT 3D系统快速培养和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对指导脊柱结核个体化化疗的应用价值,分析研究脊柱结核耐药情况.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检查,50例患者诊断为脊柱结核,并接受手术治疗.收集术中所取脓液、干酪样组织.低温避光保存,8 h内送检,常规处理后接种液体培养基,使用BACT/ALERT 3D系统进行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培养阳性者接种PNB和TCH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并将细菌接种至含药改良罗氏培养基,按绝对浓度法进行11种常用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药敏试验.结果 50例标本培养阳性21例(42%),人型结核杆菌19例,牛型结核杆菌2例.结核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平均耗时41 d(28~58 d).其中耐药11例(52.4%),异烟肼耐药4例(19.0%),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各1例(4.8%),链霉素3例(14.3%),力克肺疾2例(9.5%),左氧氟沙星8例(38.1%).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和常规药敏试验准确度高,费用低,可检测常用一线和二线药物的敏感性,适用于指导脊柱结核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或(和)链霉素联合用药方案对多数初治脊柱结核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4.
骨关节结核病灶中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回顾性探索骨关节结核病灶中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骨关节结核病疗效的影响及其对策。方法1993至1999年,确诊为复治骨关节结核病250例,男143例,女107例;年龄2~72岁,平均25.44岁;病变在脊椎、髋、膝和其他小关节。穿刺或外科手术获得病灶中脓液、干酪样物或肉芽组织等为标本,以BACTECTB460检测仪进行结核菌培养和药敏试验,NAP试剂进行初级鉴定,NTM分离培养物进一步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结果250例标本中,分离培养阳性培养物48例。结核分枝杆菌46例,阳性率为18.4%。其中同时耐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中三种药的结核分枝杆菌4例,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11例,共15例(6%)。在15例中有8例此次手术后切口破溃形成窦道,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改变化疗方案治疗,并经前后2或3次再手术,7例治愈,1例因窦道继发感染而死亡。另2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1例鉴定为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另1例鉴定未有结果,但均为耐多药(INH、RFP、SM、EMB、KM、CS)的NTM,治疗效果差。结论骨关节结核病灶中发现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6%)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例,疗效极差,此类病例的化疗方案应个体化,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才能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附睾结核诊治体会。方法:选取天津市海河医院2001年1月—2018年3月期间53例附睾结核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给予利福平、异烟肼或者乙胺丁醇强化抗结核治疗,2~4周后予以病灶切除术治疗,术中均给予附睾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继续给予6~9个月常规抗结核治疗,总结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治愈出院。随访8个月,24例患者无异常情况,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8个月时出现泌尿系结核感染,1例患者在术后8个月时出现对侧附睾结核。结论:对于附睾结核而言,强化抗结核治疗后及时给予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晚期活动性全髋关节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活动性全髋关节结核8例9髋.男5例,女3例;年龄18~59岁,平均39.6岁.根据Babhuulkar和Pande髋关节结核影像学分期:Ⅲ期1例1髋,Ⅳ期7例8髋.患者均有髋部疼痛症状,主动及被动活动时加重.髋关节有30°~70°屈曲畸形,后伸、外展及旋转功能障碍,Thomas征均为(+).红细胞沉降率45~125 mm/1 h,结核菌素试验均为强阳性.X线片上均有骨破坏,髋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关节周围脓肿.全髋关节结核的诊断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术前系统抗结核四联(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强化治疗2周以上;术后继续四联强化治疗3个月、三联(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6~9个月、两联(异烟肼+利福平)维持3~6个月,总治疗时间12~18个月.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50~150个月,平均88.8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X线检查未见假体松动及结核复发征象,红细胞沉降率在术后半年内均恢复至正常范围.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25.78±16.1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4.78±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规范的抗结核化疗保护下,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活动性全髓关节结核安全可行,术后中远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脊柱结核个体化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Z  Zhang ZH  Xu JZ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5):1141-1144
目的 探讨药敏试验指导下的脊柱结核个体化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8月至2010年1月诊治的132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随访超过12个月者62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4~67岁,平均33.6岁.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收集脓液、干酪样组织,常规处理后接种培养液,使用BACT/ALERT 3D细菌自动培养分析系统快速培养,培养阳性者采用改良罗氏培养液按绝对浓度法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结果制定抗结核化疗方案.术后1、3、6、9、12个月复查各1次,以后每6个月复查1次,观察临床表现及红细胞沉降率、X线片、三维CT、MRI的变化,分析局部及全身结核病转归、术区骨性融合等情况.结果 检测耗时28~58 d,平均42 d;培养阳性率45.2%(28/62).耐药率达24.2%,其中异烟肼12.9%、利福平4.8%、乙胺丁醇3.2%、链霉素9.7%、帕司烟肼6.4%、左氧氟沙星14.5%、利福喷汀1.6%.随访时间12~44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2周内切口愈合率98.4%(61/62).椎间植骨均获Ⅰ级骨性融合,融合时间8~12个月.结论 耐药结核形势严峻,药敏试验指导下的脊柱结核个体化药物治疗是减少复发、复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单纯性附睾结核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单纯性附睾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在35例附睾结核患者中通过尿路影像学检查无肾结核及尿抗酸杆菌检测阴性者,定义为单纯性附睾结核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强化抗结核治疗,即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或乙胺丁醇(EB)联合用药,2周后行病灶切除术,术中均行附睾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继续常规抗结核治疗6~9个月。结果:随访6个月~5年,16例无异常情况,3例分别于术后3、3.5、5年出现泌尿系结核感染,1例于术后3.5年出现对侧附睾结核。结论:单纯性附睾结核可能为唯一或早期泌尿生殖系结核首发的表现,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结核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移植术后肺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免疫抑制剂减量或停用,加大糖皮质激素剂量,异烟肼 利福平 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三联抗结核疗法,辅以营养支持治疗。结果12例患者均在1个月左右症状缓解出院,并常规抗结核6~15个月后痊愈。结论胸部X线、痰涂片或培养、PPD、血Anti-TBAb及PCR等综合检测,结合临床表现是早期诊断的关键。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增加糖皮质激素用量,果断采取抗结核治疗以及营养支持治疗,将有助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诊疗经验。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NTM成功经验性治疗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 1例肝移植术后7个月NTM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以午后发热为主,动态CT检查提示病情进展时右肺下叶基底段内病灶扩大融合且出现薄壁空洞。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刷检或灌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多次痰培养及经验性抗结核治疗支持NTM感染的诊断。该患者诊断性四联抗结核治疗有效,治愈后出院。随访持续至投稿日,患者病情平稳,无再次出现发热、咳喘症状,肝功能正常。结论肝移植术后NTM感染罕见但不可忽视,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或灌洗可提高阳性发现率,诊断性四联抗结核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0岁,6年前因"1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好,服用环孢素A(CsA,130 mg/d)+吗替麦考酚酯(MMF,500 mg/d)+泼尼松(5 mg/d)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术后每月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予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化血红蛋白为7.8%~11.1%.2007年11月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发现右侧声带结节,行声带活检及肺活检,诊断为声带结核并肺结核,予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治疗9个月,结核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脊柱单椎体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旨在增加对该病的认识,降低临床漏诊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12—2015-12诊治的8例单椎体结核。8例均经过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强化治疗2个月后,异烟肼、利福平巩固10个月。2例行脊柱病灶清除、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无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1例胸片提示肺部结核,其余7例胸片及脊柱X线片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CT提示所有患者均有死骨,病灶边缘无硬化。MRI提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6例,等信号1例,低信号1例,增强提示不均一椎体高信号;5例合并软组织肿块。8例均获得随访16~37个月,平均23个月。7例腰痛症状消失,1例右下肢放射痛症状消失。结论单椎体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不同于典型的脊柱结核,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降低误诊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原位肝移植术后侵袭性曲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i SH  Chen GH  Lu MQ  Yang Y  Cai CJ  Xu C  Li H  Wang GS  Yi HM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3):885-888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侵袭性曲菌病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完成的576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侵袭性曲菌病的防治经验。结果9例患者术后并发侵袭性曲菌病,疾病发生率为1.74%(9/576),首发感染部位为肺部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发病时间在术后10d至2个月,术后持续或间断的低热可以是发病早期的主要症状。痰或其他分泌物的真菌镜检和培养是确诊的主要依据。二性霉素B脂质体是治疗的首选用药,对早期病例疗效满意,5例肺部感染患者痊愈,2例因肺部感染无法控制死亡,2例因并发多器官侵袭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后侵袭性曲菌病具有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和易于播散的特点,合理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及早期、足量和足程的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引起肝脏移植后肺部感染的常见因素及其防治策略,为肝移植后肺部感染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意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67例肝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等。结果 67例肝移植受者9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13.4%,1例死亡,病死率11.1%,移植前后有多种因素与术后肺部感染有关。结论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率、病死率较高,合理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对于提高肝移植效果至关重要。肝移植临床医生应根据本地区、本单位致病微生物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际医疗条件结合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修正诊断与治疗,制定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患者,60岁.因左侧阴囊内坠胀不适硬结2个月于2002年10月20日入院.无尿频、尿急、发热、盗汗等症状.当地按附睾结核治疗,异烟肼0.3 g,乙胺丁醇0.75 g,利福平0.45 g,顿服1次/d,连用1个月无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小切口适度清创配合规律抗结核治疗面部注射溶脂针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并发症的方法,探讨面部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合理、有效的救治策略。方法:2009年4月至2015年7月我科共收治9例面部注射溶脂术后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采用在感染灶设计3~5mm小切口,进行多次的适度清创、持续负压吸引、间断冲洗,静脉给予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口服异烟肼片、利福喷丁胶囊抗结核治疗,口服联苯双酯滴丸保护肝脏功能,辅助理疗等综合治疗;出院后口服异烟肼片、利福喷丁胶囊、吡嗪酰胺胶囊、克拉霉素胶囊抗结核治疗6~12个月。结果:经30~90d院内上述综合方法治疗,感染病灶基本愈合;院外继续口服药物抗结核治疗,8例13部位在保持正常面部容貌的前提下,非结核分支杆菌得到治愈,1例患者因院外用药不规律,出院后2个月病灶复发,继续住院再次上述治疗后治愈;随访1~4年均无复发,经门诊激光治疗,面部外观得到进一步改善。结论:对面部注射溶脂术后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采取上述综合治疗策略,不仅能有效控制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而且能减少面部损伤,减少治疗美容注射术后并发症的二次损伤,可恢复至正常外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浙江省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利用传统药敏检测法和以PCR为基础的DNA测序对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和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188例结核病患者中分离的188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耐药分析和rpoB基因突变分析,观察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决定区基因突变情况与临床耐药的关系.结果 188株临床分离株中有57株为耐药株(30.3%),其中单耐利福平18株(9.6%),单耐其他抗结核药物28株(14.9%)(异烟肼10株、链霉素12株和乙胺丁醇6株);耐2种或2种以上药物(包括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多耐药临床分离株11株(5.9%).29株耐利福平菌株中,27株(93.1%)存在rpoB基因突变,其中526位突变率为55.6% (16/27),513位突变率为22.2%(5/27),531位突变率为14.8% (4/27),529位突变率为7.4% (2/27);28株耐其他抗结核药物分离株中,4株(14.3%)存在rpoB基因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位于526位(2株)和513位(2株).其余131株敏感菌株rpoB基因均无突变发生.结论 浙江省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与rpoB基因突变有关,主要以526位与513位突变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行再次肝移植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结果与笔者所在医院行首次肝移植的38例患者比较,62例再次肝移植患者的手术时间〔(12.7±3.5)h比(10.5±3.0)h〕、术中出血量(3 431 mL比2 211 mL)及术中红细胞输注量(3 229 mL比1 910 mL)均较长或高(P〈0.05),而2组患者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再次肝移植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04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1个月内死亡20例,死亡原因包括严重肺部或腹腔感染13例,多脏器衰竭4例,肝动脉并发症2例,门静脉并发症1例。另因肿瘤复发于再次肝移植术后14~69个月(平均27个月)死亡8例。再次肝移植患者术后的1、2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7.7%、59.7%及56.4%。存活的34例患者已存活3~104个月(平均49个月),其中术后发生胆管狭窄5例,3例经胆道介入治疗后好转,另2例行第三次肝移植后好转;发生感染10例,均经抗感染和调整免疫抑制剂后治愈;发生轻度排斥反应2例,采用增加口服免疫抑制剂用量后缓解,均未使用激素冲击治疗;余17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再次肝移植是治疗移植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手术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结核分枝杆菌(MTB)分离株对一线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HIV/MTB双重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HIV合并MTB感染者154例(实验组)和单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357例(对照组),进行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TR)4种一线药物耐药性检测,比较两组患者MTB的总耐药率和总耐多药率,初始及获得性耐药、耐多药率。 结果HIV/MTB双重感染组患者总耐药率(44.2%,68/154)、初始耐药率(42.2%,19/45)、初始耐多药率(13.3%,6/45)、STR总耐药率(31.8%,49/154)和初始耐药率(28.9%,13/45)显著高于单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组(33.9%、25.0%、3.8%、22.7%、11.4%)(P均<0.05)。INH、RFP、EMB耐药率与单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单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组患者获得性耐药率(39.1%,88/225)和获得性耐多药率(19.1%,43/225)分别高于初始耐药率(25.0%,33/132)和初始耐多药率(3.8%,5/132)(χ2= 16.785、P < 0.001;χ2= 7.393、P = 0.004)。 结论HIV/MTB感染者分离的MTB对一线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耐药率和耐多药率高,其中STR耐药最为严重,提示临床治疗应重视HIV/MTB双重感染者的结核耐药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轻型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及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轻型脊柱结核诊断标准,评估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轻型脊柱结核的疗效,为完善脊柱结核临床分型奠定基础。方法 依照轻型脊柱结核诊断标准,纳入经影像学或病理学证实的轻型脊柱结核患者89例,经加强营养支持,无需卧床,采用严格标准化疗方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治疗18个月。化疗期间每个月监测肝功能、红细胞沉降率,于化疗后1、3、6、9、12、18、24个月门诊复查,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病变愈合、Cobb角、神经功能、红细胞沉降率及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46个月,平均(30.62±13.20)个月。85例(95.51%)获得临床治愈;4例经3个月化疗无效,红细胞沉降率增高,骨质破坏加重而行手术治疗,经药敏试验证实为耐药结核,调整化疗方案,术后化疗18个月后治愈。非手术临床治愈的85例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平均为(5.6±1.6)分,后凸Cobb角平均为6.25°±3.11°;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平均为(2.1±1.1)分,后凸Cobb角平均为12.36°±6.31°。获得临床治愈的85例中6例椎体、椎间盘恢复正常信号;79例获得邻近椎体自发融合,椎旁脓肿均吸收。69例残留无症状的轻度后凸畸形,均正常日常活动,无神经功能障碍。治疗前2例窦道形成者均愈合。结论 早期诊断的轻型脊柱结核可作为脊柱结核临床分型中最轻的一型,标准化疗安全有效,非手术治疗能避免后凸畸形、脊柱失稳、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