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移植受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其免疫功能低下,容易伴发各种病原体感染。近年来随着人类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检测技术发展和肾移植手术的增多,肾移植术后HPV-B19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导致术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移植肾功能恢复,甚至导致移植肾损伤或预后不良。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受者HPV-B19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国家肾脏移植质控中心组织专家,从HPV-B19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制订肾移植术后HPV-B19感染的临床诊疗规范,以期为我国肾移植术后HPV-B19感染的规范化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肝移植术后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所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3例成人肝移植术后因HPV-B19感染引起受者PRCA的临床资料。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 整理肝移植术后感染HPV-B19的检测方法及治疗方案。结果 3例受者均因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 术中输血量较大, 术后恢复顺利。出院后1~2个月出现重度贫血, 再次入院后排除失血性贫血, 经骨髓穿刺和宏基因测序诊断为PRCA。经降低免疫抑制治疗的强度, 使用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7~10 d, 血红蛋白很快恢复正常。总结近年来国内外肝移植术后HPV-B19感染的文献15篇, 诊治方案有趋同性。结论 HPV-B19感染可引起成人肝移植术后的PRCA发生, 使用宏基因测序早期诊断的同时,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并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可能是现在最为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人类微小病毒(HPV)B19感染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总结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HPV B19感染致纯红再障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两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早发严重贫血且进行性加重,输血治疗无效。排除导致贫血的其他原因,综合骨髓穿刺活检、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V DNA等方法诊断为HPV B19感染致纯红再障。经调整免疫抑制方案、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等治疗后2例患者贫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早期不明原因、进行性加重的贫血患者,特别是伴随网织红细胞缺乏者,应考虑HPV B19感染致纯红再障的可能性。骨髓穿刺及荧光PCR检测结果是诊断纯红再障的主要依据,免疫抑制剂减量和应用IVIG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经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但易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侵袭性肺曲霉( IPA)感染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2008年7月至2013年5月肾移植术后15例IPA感染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受者均为首次肾移植,均为肾移植术后半年内发生IPA感染,最早于术后16 d发现。经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GM试验)检出IPA 9例,肺部CT检查检出4例,血培养检出3例,痰培养检出5例。9例合并CMV或细菌感染,2例合并假丝酵母菌属感染,4例为单纯性IPA感染。13例IPA感染受者给予伏立康唑注射液治疗(3例为确诊病例,10例为临床诊断病例),其中2例合并或序贯给予米卡芬净;另2例临床诊断病例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共有9例受者治愈,6例死亡。结论 GM试验、肺部CT检查等对肾移植术后IPA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合临床表现,能够较早诊断IPA感染,有助于及时进行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受者血清中供者特异性抗体(DSA)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合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疗效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医院肾移植科285例首次肾移植受者,术后动态监测DSA水平,检测时间点为术后3,5,7,14,21,30,60,90 d.观察受者肾功能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不同HLA抗体类型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 285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初筛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阳性率为22.11% (63/285),其中DSA阳性4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6.67% (19/285).HLA抗体阴性受者和HLA抗体阳性且DSA阴性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5% (7/222)和16.95% (10/59),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91,P<0.05);4例DSA阳性受者有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与HLA抗体阴性、HLA抗体阳性且DSA阴性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16).1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经甲泼尼龙、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或血浆置换等治疗后,15例受者成功逆转,1例死于并发症.结论 动态监测肾移植术后受者DSA水平,可预测移植肾功能状态,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重要预警作用,有利于及时清除或降低DSA水平,对有效预防和及时诊治排斥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肾移植术后隐球菌感染的17例受者,对隐球菌感染部位、临床表现、合并症、治疗经过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平均发病时间为移植后(7.9±5.4)年,基础肌酐中位数137 μmol/L(75~741 μmol/L),合并高血压者15例(88.2 %),合并糖尿病者6例(35.3 %),合并慢性肝炎者9例(52.9 %)。隐球菌感染受累器官依次为脑15例(88.2 %),肺5例(29.4 %),皮肤3例(17.6 %)。结果临床表现多样,经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等抗真菌治疗,有10例(58.8 %)治愈,5例(29.4 %)因隐球菌感染死亡,1例(5.9 %)部分缓解,1例(5.9 %)稳定。治愈的10例受者中有2例因其他原因死亡,4例移植肾功能丧失。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隐球菌感染多发生于移植晚期。肾移植受者病情复杂、抗真菌治疗不规范、免疫平衡紊乱等多种因素会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加强随访、防治并发症、早期诊断、多学科协作、规范足量抗真菌治疗、注重免疫...  相似文献   

7.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可以改善受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但术后感染依然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人类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 B19V)是一种对骨髓前体红系祖细胞有着特殊嗜性的单链DNA病毒。正常人群感染后会清除, 但肾移植受者术后低免疫状态会增加B19V的感染风险, 出现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tic anemia, PRCA)的概率大大增加。本文旨在就B19V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做深入总结, 为肾移植术后B19V所致PRCA的进一步早期识别、预防和规范化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时代肾移植术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行DCD供肾移植术后CRKP感染的17例受者和10例供者临床资料。供、受者均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记录CRKP感染受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7例供者感染CRKP,对其预处理后,2例供者CRKP转阴,5例供者CRKP未转阴。所有供肾均接受替加环素+美罗培南+伏立康唑灌洗预防感染。17例CRKP感染的受者中,包括11例血培养阳性、10例尿培养阳性、3例痰培养阳性、3例切口分泌物阳性、3例腹膜后引流液阳性;其临床表现包括发热8例、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7例或移植肾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膀胱刺激征3例、咳砖红色胶冻样痰1例。接受替加环素+美罗培南治疗5例,移植肾丢失1例,受者死亡4例;接受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美罗培南治疗12例,移植肾丢失3例,受者死亡1例。结论 CRKP感染供者并非肾移植的绝对禁忌证,提前处理供者感染,受者术后早期给予足量敏感抗生素可以治愈感染,改善肾移植受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多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多瘤病毒(BKV)感染的诊断方法、监测指标及初步治疗方法。方法 采集64例肾移植受者的血、尿样本,行BKV细胞学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对肾移植术后BKV感染的流行病学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BKV感染的受者进行试验性治疗。结果 64例受者的尿Decoy细胞、多瘤病毒尿症与多瘤病毒血症的阳性率分别为28.7%、17.2%和6.3%。血肌酐(Cr)升高的受者尿Decoy细胞阳性率高于血Cr稳定的受者(P=0.04)。受者的性别、年龄、诱导治疗方案、是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以及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等临床因素与尿Decoy细胞、多瘤病毒尿症及多瘤病毒血症的出现无明显相关性。应用更昔洛韦试验性治疗4例BKV感染的受者,治疗2~3周后,受者的尿Decoy细胞以及血、尿BKV DNA均转为阴性。结论 血肌酐水平升高的肾移植受者易发生BKV再活化。可通过检测血BKV DNA筛查BKV相关的移植肾肾病。更昔洛韦治疗BKV具有良好的疗效,但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992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类型及危险因素等.结果 368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共发生医院感染499例次,发生率为37.1%(368/992).主要感染类型包括CMV感染(234例次,46.9%)、手术部位感染(123例次,24.6%)、下呼吸道感染(80例次,16.0%)和尿路感染(36例次,7.2%).尸体肾移植受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40.9%与19.7%,X2=28.254,P〈0.05).免疫诱导组受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无诱导组(38.3%与14.3%,X2=11.461,P〈0.05).术后应用以环孢素或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受者间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受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组(50%与31.2%,X2=32.172,P〈0.05).围手术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供肾类型(P〈0.05)、受者年龄(P〈0.05)、体质量(P=0.025)、住院时间(P=0.038)、移植术前或术后糖尿病(P〈0.05)、导尿管留置时间(P〈0.05)、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P〈0.05)、预防性使用青霉素(P〈0.05)、术前血液透析时间(P=0.002)和急性排斥反应(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CMV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是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供肾类型、受者基础情况、手术技术及抗感染治疗等均是肾移植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移植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总结其经验.方法 2009年实施7例亲属活体肾移植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1例为供受者HLA抗原全相合,其余为半相合.肾移植前5d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供者造血干细胞,术前1d采集供者造血干细胞.肾移植前3d受者开始接受全身淋巴照射,连续3d,肾移植术中给予受者抗胸腺细胞球蛋白50 mg,术后第2、4、6天输注供者造血干细胞.术后常规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监测受者血常规、淋巴细胞亚型变化及移植肾功能等情况.结果 全身淋巴照射后受者淋巴细胞数进行性降低,以B淋巴细胞(CD19+)的比例下降幅度最大,其他血细胞数量变化不大.HLA全相合受者诱导出30%~50%的嵌合体,其余受者仅诱导出1%~5%的嵌合体.术后随访3年,7例受者移植肾功能稳定,均未出现骨髓抑制和移植物抗宿主病,未增加感染风险.经移植肾活检证实,1例受者出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其余6例受者未发生排斥发生.7例受者中,有3例减少了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结论 肾移植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治疗的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微小病毒B19感染导致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间共诊断肾移植后微小病毒B19感染导致的PRCA患者8例.采用转换免疫抑制剂、输注丙种球蛋白、加大激素用量、停用骨髓抑制药物及必要时联合膦甲酸钠抗病毒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转归等进行回顾与总结分析.结果 8例初次诊断时间为移植后(53±15)d(32~86 d),期间肾功能稳定.治疗前血红蛋白最低值为(58±9.3)g/L(50~73 g/L),综合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治疗起效时间为(22±13)d(8~47 d),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血红蛋白分别为(106.8±22.3)g/L和(116.0±20.7)g/L.患者随访(222±93)d,血红蛋白水平稳定.结论 对肾移植后微小病毒B19感染导致的PRCA,采用转换免疫抑制剂、输注丙种球蛋白、加大激素用量、停用骨髓抑制药物,必要时联合应用膦甲酸钠抗病毒等综合措施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前免疫治疗对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肝移植且术前接受过免疫治疗的19例肝癌受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受者移植术前免疫治疗方案、不良反应, 以及术后排斥反应、肿瘤复发转移等并发症情况。根据受者术前肿瘤影像学检查和甲胎蛋白水平的变化, 通过mRECIST标准判断等待期间肿瘤是否稳定、进展或缓解。按肿瘤有无部分缓解, 将19例受者分为非缓解组(肿瘤稳定或进展)和缓解组(肿瘤部分缓解), 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移植术后受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 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受者术后1年及2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结果 19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前接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及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 非缓解组13例中, 9例受者肿瘤稳定, 4例出现肿瘤进展;缓解组6例受者均出现肿瘤部分缓解。非缓解组中2例受者术后经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证实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分别经糖皮质激素冲击+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好转。非缓解组13例中, 术后因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肾移植术后受者早期主动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的临床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63例尸体肾移植受者为观察组,58例尸体肾移植受者为对照组,两组受者均采用环孢素(CsA)+麦考酚吗乙酯(MMF)+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于术后第6周对观察组63例受者予以主动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将CsA血药谷浓度维持在200~250 ng/ml,MMF按受者体质量主动减药),术后4~6个月开始按个体状况将MMF用量调至减药前水平。对照组按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观察两组受者术后6周至1年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CsA血药谷浓度、肺部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结果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受者Scr、BUN基本稳定在同一水平,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8%与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8%(5/63)和14%(8/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发展为严重的肺部感染。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主动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能有效降低此阶段肺部感染发生率,且AR发生率并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患者新型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肾移植术后新型隐球菌感染受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受者的感染部位、临床表现、真菌学、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和转归。结果 9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常规应用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发病中位时间为术后6(1~13)年。其中单纯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肺炎5例、单纯隐球菌肺炎2例、皮肤隐球菌病1例。隐球菌肺炎临床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及胸痛等症状,胸部CT示结节、胸腔积液等。主要经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及肺泡灌洗液墨汁负染色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阵发性头痛伴呕吐症状居多,主要经血培养及脑脊液墨汁负染色确诊。皮肤隐球菌病表现为右肩部包块,经皮肤活检确诊。所有患者分别给予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规范抗真菌治疗,免疫抑制剂减量治疗。9例受者中1例死亡,其余受者预后情况良好。结论肾移植术后受者新型隐球菌感染多发生于术后中晚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对怀疑隐球菌病者应及时做血培养、肺穿刺活检、脑脊液等检查以确诊。规范抗真菌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结合本中心及国内外文献总结儿童肾移植术后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PVB19)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纳入2004年1月—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规律肾移植后随访的131例患儿.结合文献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治疗及预后.结果 本中心儿童肾移植后PVB19感染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不相容(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受者的初始血型抗体滴度,采取不同的个体化预处理方案,包括口服免疫抑制药+利妥昔单抗,或口服免疫抑制药+血浆置换和(或)血浆双重滤过+利妥昔单抗等,监测预处理前、后,肾移植术前及术后的血型抗体滴度和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相关并发症。并随访移植肾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23例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中,除1例术中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其余22例血清肌酐水平恢复良好。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4例淋巴瘘、1例尿瘘、1例肾周血肿合并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6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急性胰腺炎、1例血型抗体反弹、1例原发病复发,经治疗均痊愈。截止至随访日,22例受者的移植物和受者存活率均为100%,移植肾功能良好。随访期间血型抗体滴度均≤1:8。随访期并发症包括2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2例原发病复发、1例淋巴囊肿、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带状疱疹、1例BK病毒尿症和2例血糖异常。结论 根据不同血型抗体水平选择个体化预处理方案,可以安全地实...  相似文献   

18.
人微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B19)感染是实体器官移植术后常见的贫血原因,其临床表现以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主,其他多不明显或无反应.HPV-B19的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其他包括输血传播、实体器官移植、母婴传播等.感染后产生特异性IgM抗体,随后数天内产生保护性IgG...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输尿管梗阻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输尿管梗阻的发病原因,总结预防和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21例肾移植术后输尿管梗阻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者均经过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得到确诊.有14例行开放性手术治疗,7例行微创经皮肾造瘘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果 梗阻原因主要有: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或输尿管狭窄、输尿管扭曲或受压、感染及输尿管内小结石或血块堵塞等.14例经开放性手术治疗的受者中有11例术后症状缓解;另7例经微创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肾移植术后输尿管梗阻的发病原因复杂,预防尤为重要;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积极的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危险因素,观察天然免疫分子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lectin,MBL)对于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接受肾移植的83例受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受者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及其本人的同意。所有受者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期间定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尿液CMV脱氧核糖核酸(DNA)拷贝数,血液或浓缩尿中检测CMVDNA≥10。copies/m|诊断为CMV感染。将83例受者分为CMV感染组和非CMV感染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MBL水平并进行比较。将可能影响CMV感染的6项指标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筛选出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6个月内共有18例(22%)受者发生CMV感染(CMV感染组),另65例受者未发生CMV感染(非感染组)。CMV感染组受者的术前血清MBL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受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例CMV感染受者经更昔洛韦治疗后,病毒拷贝数下降转阴,无一例发生CMV肺炎或移植物失功。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供体CMV血清学阳性/受体阴性(D+/R-)、MBL〈500ng/ml、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发生术后排斥反应是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为P=0.018、0.001、0.011、0.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MBL水平〈500ng/ml是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为5.691,95%可信区间1.746—18.548,P=0.004。CMV血清学阳性/受体阴性(D+/R-)亦是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为7.673,95%可信区间1.107—53.178,P=0.039。结论术前MBL水平(〈500ng/m1)和术前供体CMV血清学阳性/受体阴性是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检测受者的血浆MBL水平对术后CMV感染有预测价值,一旦术前检测血浆MBL〈500ng/ml可以术前提前应用抗病毒预防治疗。在供受体配对方面,应尽量避免将血清CMV阳性供肾移植给CMV阴性的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