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期入院脑卒中(CS)患者治疗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期CS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急性期康复治疗。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对患者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同时比较2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PSQI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I评分、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采用神经内科与康复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有利于患者神经系统的恢复以及肢体功能的康复,可以有效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远程家庭康复指导对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1例,分为对照组50例和康复组51例,对康复组进行远程家庭康复指导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对两组病例采用Barthel指数(BI)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I、F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远程家庭康复指导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有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偏瘫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UE)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UE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UE和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可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阶段递进训练策略对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厦门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从疼痛、功能、畸形情况、活动度4方面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状态,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HS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分阶段递进训练策略可缩短OP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好转,缓解疼痛感,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方法 12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两组均应用运动疗法,治疗组另外运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2周时分别应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神经残损程度和运动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治疗组NIHSS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58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运动再学习训练;对照组采用易化技术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40 min,每周5次,连续4周.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平衡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价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平衡评分、下肢FMA评分、BI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以上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案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925-4926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和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w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肢体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个性化功能锻炼方案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功能康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收治的接受内固定术的股骨骨折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2组均采用股骨骨折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术后传统康复护理,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定表(HHS)评价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定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术后的Harris评分、Barthel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患肢疼痛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和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功能锻炼方案能有效改善股骨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经颅超声治疗。治疗前后应用改良式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10d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提高程度更大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志朋 《当代护士》2016,(11):40-41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脑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程序化护理干预,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Barthel指数、NIHSS量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程序化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及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主动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SQ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干预中,疗效满意,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12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入r TMS患侧刺激组、健侧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患侧刺激组给予M1区100%运动阈值(MT)的r TMS,健侧刺激组给予M1区70%MT的r TMS。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潜伏期并计算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ermotion conduction time,CMCT)。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的FMA评分、BI及MEP潜伏期、CMCT均改善(P0.05),r TMS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治疗组间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频r TMS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接受针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质量指数(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中医症状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QOL)进行评分,观察2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SRSS评分、中医症状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QOL评分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结合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中医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镇静安眠药,可作为老年脑卒中睡眠障碍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介入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就诊的7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根据临床分期不同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各35例。两组均在发病2周内给予康复介入治疗,包括一般内科治疗及护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康复介入治疗后第14天和第30天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康复介入治疗第14天和第30天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急性期组较恢复期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康复介入治疗可明显促进脑梗死偏瘫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且康复介入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康复治疗与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康复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与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14d后开始介入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30d后开始介入康复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及6周时,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可有效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BI)评分、护理质量满意度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1)护理干预后,2组PSQI总分和各维度评分较本组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护理干预后,2组BI评分较本组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4)护理后,2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后睡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及负性心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SBAR沟通模式联合思维导图对颅脑外伤手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心理灵活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2例颅脑外伤手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SBAR沟通模式联合思维导图,观察住院全程。干预前后采用接纳与行动问卷评定两组心理灵活性,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两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定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接纳与行动问卷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各维度评分、Barthel指数各项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SBAR沟通模式联合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颅脑外伤手术后运动障碍患者的心理灵活性,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种形式健康宣教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采用多种形式健康宣教实施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I、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种形式健康宣教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独立状况、睡眠质量、神经功能、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研究并按照康复护理的不同时机,将未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Fugl-Meye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PSQI评分、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ADL评分、NIHSS评分、PSQI评分、Fugl-Meyer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PSQI评分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使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的老年患者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和生活独立能力,促进其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肢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接受尿激酶超早期动脉内溶栓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治疗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