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肝移植受者中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且与患者病死率增高相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单中心所有成人肝移植病例,分析肝移植术后CRKP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评估此类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304例患者中肝移植术后第一年共20例(6.6%)发现CRKP,36例(11.8%)发生碳青霉烯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SKP)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婴幼儿亲属活体部分供肝肝移植中的供、受者的安全性.方法 2006年9月至2009年11月,行婴幼儿亲属活体部分供肝肝移植者8例,受者原发病均为先天性胆道闭锁.供者术前常规行三维CT观察和计算全肝及肝叶(段)体积及形状,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了解胆道情况.根据婴幼儿受者腹腔容积切取合适肝叶(段)行肝移植术.受者术后给予抗排斥反应和预防感染等治疗;供者术后给予保肝和抑酸治疗.分析供、受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8对供、受者手术均获成功.6例供肝为左外侧叶,1例为S3肝段,1例为减体积S3肝段,供肝重量为(235.9±53.6)g(148~302 g),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比(GW/RW)为(2.65±0.48)%(2.11%~3.36%).对供、受者随访3~40个月(中位数18个月),8例供者均存活,发生并发症2例(25%).8例受者中,死亡1例(12.5%),其他受者发生并发症13例次.结论 术前对供、受者行精确评估,切取合适供肝行肝移植术,术中精细操作,术后精心治疗可最大程度保证供、受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观察肝移植术后早期再次训腹探查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及特征,并籍此找出可能避免再次手术的措施.方法 总结密歇根大学医院自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2月28日间所行成人肝移植手术患者资料,将再手术患者组与未再手术患者组资料进行对照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52例患者行肝移植手术共54次.随访3至9个月,其中共14次(12例患者)术后再次剖腹探查,所有再手术均在移植术后20 d内.6例系手术技术相关的术后腹腔出血,2例为非手术技术相关腹腔出血,2例术后肝动脉栓塞,1例术后移植物无功能再次肝移植,1例肝动脉取栓后再栓塞行再次肝移植,1例术后肠粘连保守治疗无效,1例阴性探查.行剖腹探查者1例患者死亡.结论 移植术后手术技术相关的腹腔出血是再次手术探查的主要指征,MELD评分较高的患者建议移植术后常规置放引流;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和肝动脉栓塞是早期再次肝移植的主要指征;肝动脉栓塞的诊断和处理需要快速果断,再次手术取栓、融栓与吻合口的校正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移植术后的真菌感染后果是致死性的,提高警惕性和早期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NC)的相关因素及改善其预后的措施. 方法 回顾分析155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成人尸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7.4岁(18~67岁).受者原发病为:乙型肝炎导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60例,原发性肝癌(包括胆管癌)73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2例,其他(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及多囊肝等)10例.肝移植术后将发生NC的受者分为NC组,将未发生NC的受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受者术前原发病和终末期肝病模(MELD)评分、术后肝功能、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 结果 住院期间,共有36例受者发生NC,总发病率为23.2%(36/155).原发性肝癌患者的NC发病率为12.3%(9/73),明显低于乙型肝炎导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33.3%(20/60)和多囊肝、原发胆汁性肝硬化和肝豆状核变性等的40%(4/10)以及丙型肝炎肝硬化的25%(3/12)(P<0.05).NC组受者中非肝癌和肝癌患者分别为22.9±8.2和17.1±5.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5和13±3.4(P(0.05).术后2周内,两组患者在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总量,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白蛋白及血清钠离子和氯离子浓度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NC组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6.1%(13/36)和30.5%(11/36),对照组分别为17.6%(21/119)和5.9%(7/11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C是肝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患者原发病和术前肝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术后积极的对症治疗和防治感染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肝移植受者合并脾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移植外科实施的45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四期CT扫描及CT血管造影资料,并对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0例受者中有20例(4.4%)被确诊合并脾动脉瘤,其中19例术前通过四期CT扫描确诊,1例为术中发现.肝移植术中未处理脾动脉瘤15例,其中2例于术后发生脾动脉瘤破裂出血,均予急诊手术(其中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肝移植术中切除脾动脉瘤及脾脏5例,术后恢复顺利,移植肝功能良好.结论 肝硬化患者易合并发生脾动脉瘤,四期CT扫描能够准确诊断脾动脉瘤.肝移植术后早期易发生脾动脉瘤自发破裂,术中应同期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PVT)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肝脏移植手术的290例受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245例, 女性45例, 中位年龄51(44, 56)岁。依据肝移植受者术后是否发生PVT分为两组:PVT组(n=16)和非PVT组(n=274)。对比两组肝移植受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采用门诊和住院方式进行随访。分析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PVT的危险因素。结果 290例肝移植受者术后随访时间59(42, 73)个月, 明确术后存在PVT者16例, 发生率为5.5%(16/2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受者术前存在PVT(OR=12.773, 95%CI:3.887~41.973)是肝移植术后发生PVT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术后出现PVT的16例患者, 其中10例行门静脉介入干预治疗, 剩余6例患者由于症状轻微, 口服阿司匹林或者利伐沙班抗凝治疗。PVT组受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93.8%(15/16), 非PVT组受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90.1%(247/274), 两组受者术后3年生存率间...  相似文献   

7.
再次肝移植后并发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规律及其防治。方法对22例患者行再次肝移植术后细菌学资料及细菌感染的处理和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次肝移植术前细菌感染率为36.4%(8/22)。术后20例(90.9%,20/22)发生细菌感染,其中仅1例患者为单一器官感染,其余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感染,在所感染的器官或系统中,胆道感染占55.0%(11/20),腹腔感染占50.0%(10/20),呼吸道感染占40.0%(8/20),血液感染占35.0%(7/20),切口感染占10.0%(2/20),肠道感染占5.0%(1/20),深静脉穿刺管处静脉感染占5.0%(1/20)。两种及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者占感染总数的90.0%(18/20)。本组有10例患者死亡,其中7例死于脓毒败血症。结论由于再次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发生早、细菌混和感染率和多部位细菌感染率高,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选择以及支持治疗是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小肠瘘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11例小肠瘘患者,在肠瘘发生后48 h内剖腹探查,行确定性手术,术后使用生长抑素、生长激素及胃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11例患者中10例治愈,1例再次发生肠瘘,保守治疗后治愈。总治愈率100%。结论: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小肠瘘安全可行,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原位肝移植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0年4月9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影像学评估和手术经验,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受者存活情况.结果 术前9例患者均经腹部CT强化扫描及血管重建等检查明确诊断,并行腔静脉造影明确梗阻情况及分型.9例患者中,接受尸体供肝移植者8例,均采用经典非转流术式;接受亲属活体右半供肝移植1例.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9例受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2.8个月(13~61个月),期间出现癫痫发作1例,十二指肠乳头及功能不良1例,小肝综合征1例,以及肺部感染4例;1例接受了中度脂肪肝供肝的受者于术后12d因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行再次肝移植;1例受者于术后6个月因发生胆道并发症导致移植肝功能丧失而行再次肝移植,该例患者术后35个月死于肝脏肿瘤复发.所有患者未发生流出道梗阻及布加综合征复发.9例受者术后1和2年存活率为100%(9/9),术后3年存活率为88.9%(8/9).结论 通过准确的影像学评估和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肝移植已成为治疗布加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受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肝移植术后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所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3例成人肝移植术后因HPV-B19感染引起受者PRCA的临床资料。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 整理肝移植术后感染HPV-B19的检测方法及治疗方案。结果 3例受者均因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 术中输血量较大, 术后恢复顺利。出院后1~2个月出现重度贫血, 再次入院后排除失血性贫血, 经骨髓穿刺和宏基因测序诊断为PRCA。经降低免疫抑制治疗的强度, 使用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7~10 d, 血红蛋白很快恢复正常。总结近年来国内外肝移植术后HPV-B19感染的文献15篇, 诊治方案有趋同性。结论 HPV-B19感染可引起成人肝移植术后的PRCA发生, 使用宏基因测序早期诊断的同时,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并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可能是现在最为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Zhang YC  Yang Y  Zhang Q  Li H  Wang GS  Zhang J  Xu C  Yi SH  Yi HM  Cai CJ  Lu MQ  Chen GH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4):1083-1087
目的 了解成人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中远期的生存情况和导致中远期生存率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7年6月行原位肝移植手术且术后存活时间超过1年的221例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的资料,选取包括受者术前变量、供者变量、术中变量和受者术后变量共26个可能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肝移植受者术后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21例受者的随访率为97.3%(215/221),平均随访时间为(36.4±6.9)个月(12~56个月).其中28例在术后1年后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感染(5.0%,11/221)、胆道并发症(3.6%,8/221)、乙型肝炎复发或再感染(1.4%,3/221).保留在Cox回归方程内的协变量为高龄(RR=2.325,P=0.009)、ABO血型(RR=2.206,P=0.015)、冷缺血时间(RR=3.001,P=0.000)、术后感染部位(RR=1.665,P=0.007)和胆道并发症(RR=2.655,P=0.004).结论 影响受者术后中远期存活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ABO血型不符、冷缺血时间>12 h、术后肺部感染和移植肝胆管弥漫性狭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获得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获得性HCV感染受者的临床资料,评价HCV-RNA检测方法对肝移植术后发生获得性HCV感染的诊断价值,观察丙氨酸转氨酶(ALT)与他克莫司(FK506)的血药浓度、用药剂量及浓度/剂量比值的变化特点.结果 与抗-HCV及移植肝活组织HCV抗原检测相比,HCV-RNA检测可更早确诊HCV感染.3例术后早期发生获得性HCV感染的受者均出现FK506血药浓度异常升高,并伴随出现ALT水平及FK506血药浓度/剂量比值的异常升高.结论 HCV-RNA检测是确诊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获得性HCV感染的最佳方法;确诊后应调整FK506的用药剂量,使其血药浓度维持在治疗窗内,并积极保护移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MDRO感染分为非MDRO感染组(51例)及MDRO感染组(26例).总结肝移植受者术后MDRO的感染率和菌株分布情况;分析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受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肝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囊结肠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5年来收治的8 235例胆囊结石患者中确诊的14例胆囊结肠瘘患者的临床、病理、随访等资料。结果:胆囊结肠瘘在胆石症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17%(14/8 235);14例患者中,术前确诊2例(14.28%),其余为术中确诊;残余胆囊与横结肠间形成内瘘1例,胆囊体部与横结肠间形成内瘘2例,因胆囊萎缩后胆囊瘘口位置不明1例,其余10例胆囊与横结肠瘘口均位于胆囊底部。14例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结肠瘘口行I期修补缝合术12例,行部分结肠切除、吻合术2例;术后切口和膈下感染各1例(7.14%)。结论:对于高度怀疑胆囊结肠瘘患者,运用ERCP等多种检查有助于提高其术前确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患者进行肝移植手术的适应证和围手术期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间7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7岁,肝移植术前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肿瘤组织学分级为高、中分化,肝癌切除术后无瘤期为6~31个月,均未发生肿瘤细胞侵犯大血管和肝外转移.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或西罗莫司)+霉酚酸酯+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观察肝移植术后受者并发症及存活率情况.总结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经验.结果 所有受者肝移植手术过程顺利,围手术期无死亡.1例术后22 h发生腹腔出血,1例术后13 d发生腹腔感染,1例术后4个月发生门静脉血栓,其余未发生严重并发症,7例受者均顺利出院.有3例受者分别于移植术后9、13及19个月时,因肿瘤复发而死亡,其余4例均长期无瘤存活,最长已达52个月.受者的1、2年存活率分别为85.7%和57.1%.结论 肝移植能有效治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受者适应证的选择和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6.
腹茧症的诊治体会(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坚  曹亦军  韩峰 《腹部外科》2003,16(6):359-360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 8例腹茧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无一例确诊。均剖腹探查行粘连松解术。有 3例同时行小肠部分切除 ,其中 1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 ;2例同时行肠排列术 ,术后 1月内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剖腹探查 ,行粘连松解术 ,术后并发小肠瘘 ,死亡 1例。结论 腹茧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术前确诊困难。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以单纯粘连松解术为宜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并发消化道穿孔六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并发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6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消化道穿孔,其中4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穿孔诊断时间在肝移植后7~12 d,确诊前2~4 d均有突发性腹部疼痛,但均能耐受,仅有1例腹痛较明显,上中腹压痛及反跳痛,其余5例腹肌不紧张,反跳痛不明显,6例均无明显的寒战及高热,5例的引流物细菌培养发现屎肠球菌感染,另1例未行引流物细菌培养。诊断明确后在全身麻醉下施行剖腹探查及穿孔修补术。结果3例(1例横结肠穿孔,1例胃壁、空肠穿孔,1例空肠憩室穿孔)穿孔直径较大,腹腔污染严重,手术过程中均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分别于修补术后第2、9、33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外3例(1例为回肠穿孔,1例为胃壁穿孔,1例为横结肠穿孔)的腹腔污染较轻,经穿孔修补术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结论既往腹部手术史、医源性损伤及大剂量激素的应用,是导致肝移植后并发消化道穿孔的重要原因,而激素的应用使得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5月至2013年4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实施原位肝移植术的48例终末期AILD受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受者的术后累积生存率,分析死亡病例的死因,了解术后排斥反应、病毒性肝炎新发感染及AILD复发情况。结果 48例AILD受者中,存活38例,AILD受者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为76%。10例死亡受者的死亡原因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移植肝衰竭、脓毒症、肺部感染、出血、肝动脉栓塞、肾衰竭。48例AILD受者中,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9例(19%),有3例分别在术后1~2年内新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受者于术后2年出现原发病复发,经积极治疗均长期生存。结论终末期AILD肝移植受者多数可获得长期生存,应重视肝移植术后早期免疫抑制方案的制定,预防感染及排斥反应和术后新发病毒性肝炎,及时发现原发病复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的特点及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研究规律随访的140例心脏移植受者的病史资料.术后患者均接受抗细菌感染的预防性治疗,其中87.8%的患者术后以抗病毒药物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的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术后患者行咽拭子、痰涂片革兰染色、痰培养、血培养、尿培养和粪培养进行微生物监测,统计感染时间及病原体等资料.结果 心脏移植受者感染发生率为42.9%(60/140),随访期间共发生感染84例次,64例次(76.2%)发生在术后第1个月内,均治愈;20例次(23.8%)发生于2个月以后,其中4例患者死亡.结论 心脏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细菌感染多见,预后佳;术后晚期真菌和病毒感染占较大比例,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付雍  张海斌  杨宁  杨广顺 《器官移植》2010,1(2):73-76,102
目的探讨YMDD变异受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防治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在肝移植前伴有YMDD变异的HBV感染相关疾病受者的临床资料,14例受者在接受肝移植后,使用小剂量肌内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阿德福韦预防术后HBV再感染。结果14例YMDD变异患者平均随访43.2个月,2例死亡,均与HBV再感染无关;移植术后血清中HBsAg和HBV-DNA平均转阴时间为12 d(3~21 d);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1个月和22个月出现HBV再感染,排除停药干扰外,实际再感染率为7%(1/14),HBV再感染后经积极治疗HBV-DNA均转阴,肝功能正常,未见阿德福韦相关肾毒性。术前HBV-DNA≥1.0×106copies/ml者术后再感染率高于术前HBV-DNA1.0×106copies/ml者,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HBIG联合阿德福韦可安全有效地预防YMDD变异患者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