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以“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使泻心汤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得以具体化、精准化、可视化展示,为进一步探讨泻心汤治疗胃溃疡作用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泻心汤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在Uniprot数据库中检索药物靶点所对应的人类基因;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胃溃疡的疾病靶点;使用韦恩图获取有效成分与疾病的共有靶点;在String数据库中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数据分析,在Cytoscape 3.7.1中进行PPI可视化分析;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实现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在线网络作图工具绘制高级气泡图。在Cytoscape 3.7.1中制作“药物-有效成分-关键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泻心汤有63个有效成分、228个作用靶点,与胃溃疡有109个交集靶点,获得1 803个GO条目、176条KEGG富集通路。结论:泻心汤通过槲皮素、汉黄芩素、黄芩素、刺槐素、芦荟大黄素等有效成分调控AKT1、TP53、IL6、TNF、VEGFA等核心靶点,以及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主要通路,发挥抗炎、抑酸、抗幽门螺杆菌、保护胃粘膜、防癌抑癌等作用,对胃溃疡起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左金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和ETCM中分别检索吴茱萸和黄连的有效成分及其相关的靶点名,通过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的蛋白名标准化。借助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Genecards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和GAD数据库获取UC相关靶点。将中药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进行蛋白互作(PPI)分析并筛选核心靶点。基于GO数据库和KEGG通路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结果:发现左金丸中槲皮素、小檗碱、β-谷甾醇、吴茱萸次碱、吴茱萸碱、巴马汀等53种有效成分可能参与了对UC的治疗,作用于ESR1、PIK3R1、IL6、PIK3CA、JUN、TNF、EGF等177种靶点,通过对炎症反应、分解代谢过程、血管生成、细胞凋亡等多种过程进行调节,并且与PI3K-Akt、JAK-STAT、Toll-like、IL-17、TNF、HIF-1、mTOR、NF-kappa B等通路有着密切关系。结论:通过研究,为左金丸治疗UC的作用机制的阐明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赤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 检索TCMSP数据库得到赤芍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肺动脉高压相关疾病靶点主要通过检索TTD、GeneCards和OMIM等数据库获得。通过绘制韦恩图获取赤芍和肺动脉高压的交集靶点,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利用DAVID数据库在线工具对赤芍和肺动脉高压的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获得赤芍有效活性成分共29个,包括鞣花酸、芍药苷、黄芩素和黄芩苷等,通过PPI图得到IL-6、AKT1、TNF、TP53、VEGFA等关键蛋白。富集分析显示,参与的通路主要集中在HIF-1信号通路、Toll-受体信号通路、NF-kB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结论 赤芍治疗肺动脉高压可能通过调节IL-6、AKT1、TNF、VEGFA和MMP9等关键蛋白,干预HIF-1信号通路、Toll-受体信号通路、NF-kB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来发挥作用,确切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研究方法对复方三黄酊抗菌活性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大数据背景下的TCMSP数据库对复方三黄酊的化学成分和靶点进行预测。应用GeneCards数据库对相关的靶点基因进行一定程度的挑选,应用Cytoscape3.7.1软件形成一个由复方三黄酊药物、成分、靶点组成的完整的网络体系,同时应用String数据平台对存在的蛋白质进行相互作用的网络构建,应用Omicshare数据库分析GO和KEGG的作用通路。应用MOE分子对接软件将核心靶点与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应用Discovery Studio分子建模软件将结果可视化。结果 复方三黄酊发挥抗菌作用的主要潜在成分包括槲皮素、丁香油酚、β-谷甾醇、药根碱、汉黄芩素等,其作用的核心靶点为AKT1、IL6、TP53、VEGFA、TNF等35个。复方三黄酊通过关键靶点激活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核心靶点(AKT1、IL6、TP53、VEGFA、TNF)与化合物(槲皮素、丁香油酚、β-谷甾醇、药根碱)具有较好的亲和性。结论 复方三黄酊通过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左金丸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得左金丸所含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对应作用靶点基因,检索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疾病胃癌相关靶点基因,然后取两者的交集,得到左金丸作用于胃癌的预测靶基因;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左金丸化合物-作用靶点-疾病三者相互关系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对左金丸作用于胃癌的预测靶基因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利用Cytoscape3.7.1软件的插件cytohubba筛选出关键靶基因,并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关键靶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在线工具DAVID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3.7.1软件的ClueGO插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左金丸作用于胃癌的预测靶基因68个,关键靶基因15个,这些关键基因在ONCOMINE数据库的胃癌样本和正常样本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左金丸作用于胃癌的预测靶基因主要涉及对有机物质的反应、细胞凋亡的负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负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癌症通路、p53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左金丸治疗胃癌的主要作用靶点及多靶点、多维调控、协同作用、整体调节的作用机制,可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动物实验探讨白藜芦醇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搜集及Swiss平台预测,获得白藜芦醇作用靶点。使用Gene card、OMIM、TTD、Drug bank数据库搜集脊髓损伤相关靶点。韦恩图对二者取交集,即为白藜芦醇抗脊髓损伤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网站和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的互作网络图(PPI)。根据网络中拓扑参数的大小筛选关键作用靶点。使用DAVID网站进行GO和KEGG分析。通过免疫组化、RT-qPCR实验验证白藜芦醇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中部分关键靶点的调控作用。结果:共获得白藜芦醇抗脊髓损伤作用靶点48个,其中关键作用靶点8个即AKT1、TNF、VEGFA、 IL-1B、IL-6、JUN、CASP3、HIF1A。KEGG分析富集显著的通路主要有: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发现,白藜芦醇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并可明显干预AKT1、TNF、 VEGFA mRNA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TNF、 VEGFA等靶点,调控TNF信号通路、PI3...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升陷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筛选升陷汤的活性化合物得到其药物靶点,并利用相关软件构建交集网络、"中药-成分-靶点"网络、PPI网络、"通路-基因"网络,GO和KEGG富集结果。结果共获有效成分67个,候选基因246个,GO功能2413个和KEGG通路119条。升陷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大豆苷元、木犀草素、葛根素、异鼠李素等,关键靶点为AKT1、STAT3、MAPK1、TP53、VEGFA、EGFR等,GO功能涉及细胞因子、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转录因子等,KEGG主要涉及HIF-1、TNF、IL-17、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升陷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推测其主要通过重塑肿瘤微环境,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起效,此为后续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与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使中药在防治类风湿关节炎中发挥更大的临床作用。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获得独活寄生汤方药中各味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数据通过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运用R×643.6.1软件绘制药物-疾病韦恩图并获取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String数据库生成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R×643.6.1软件分别对PPI网络中关键蛋白进行可视化、交集靶点基因本体(GO)分类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在TCMSP数据库得到独活寄生汤有效成分1973个及靶点18562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有51个,PPI网络中关键蛋白有29个,GO富集分析得到20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7条,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IL-6、CXCL8、VEGFA、IL1B、PTGS2、CCL2、MMP9、IL10、STAT3、JUN基因有关,并且IL-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可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验证了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开展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青黄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筛选青黄散有效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有效成分靶点,在Gene cards等数据库中检索APL相关靶点,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构建关键靶点的蛋白-蛋白互相作用(PPI)网络图,并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0个有效成分,青黄散-APL共同靶点169个,如TP53、GAPDH、MYC、CASP3、MAPK1、EGFR等,GO条目77个,KEGG通路56条,包括癌症、PI3K-Akt、ErbB等信号通路。结论:青黄散主要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增殖、DNA转录等生物学过程治疗APL,为青黄散治疗APL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金银花干预心力衰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探讨金银花干预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关于金银花中的化合物,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作为筛选金银花活性成分的标准。在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Heart Failure”,筛选心力衰竭相关靶点。将金银花作用的靶点与心力衰竭相关的靶点取交集,得到金银花干预心力衰竭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应用Cytoscape3.8.2软件分析PPI网络中核心靶点,然后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使用Autodock Vina 1.2.0、Discovery Studio 2021、PyMol 2.2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结果:检索TCMSP 数据库得到金银花的23个化学活性成分,共有213个与心力衰竭相关的作用靶点。经GO功能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金银花主要参与癌症通路、内分泌抵抗等多种生物途径,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cAMP 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通过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显示金银花干预心力衰竭的主要成分是secologanicdibutylacetal_qt和dinethylsecologanoside,排名较高的靶点有AKT1、PIK3R1、PIK3CA。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上述两种成分与AKT1和PIK3R1结合活性较好。结论:金银花的主要活性成分secologanicdibutylacetal_qt和dinethylsecologanoside可能是通过参与调节AKT1、PIK3R1基因,干预PI3K-Akt 、cAMP、TNF等信号通路实现多靶点、多通路干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复方丹参滴丸化学成分潜在靶基因预测;通过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检索CAD的相关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Metascap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GO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酮IIA、木犀草素、槲皮素、积雪草酸等56种有效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TNF、IL6、AKT1、VEGFA、IL1B等66个核心靶点,调控脂蛋白及动脉粥样硬化、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种途径,起到抗炎、调节氧化应激及脂代谢紊乱、修复血管损伤等功效,从而达到治疗CAD的目的。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了复方丹参滴丸治疗CAD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为后续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方剂玉屏风散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初步探讨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玉屏风散的药物活性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TTD数据库筛选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相关靶点信息。采用RStudio软件将玉屏风散的药物活性靶点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靶点信息取交集,将交集靶点数据依靠String在线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模型,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可视化的"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并进行分析,找寻玉屏风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键靶点并通过RStudio绘制柱状图。使用RStudio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玉屏风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潜在靶点有124个,蛋白互作PPI网络模型提示AKT1、VEGFA、IL6、TNF、TP53等可能是玉屏风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核心靶点。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玉屏风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潜在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受体配体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玉屏风散治疗SLE潜在基因的通路主要涉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膈下逐瘀汤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筛选膈下逐瘀汤所有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胃癌的作用靶点,将其与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取交集,筛选疾病-药物的共同靶点。将筛选出的共同靶点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3.9.1软件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运用R4.2.1软件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Tools-1.5.7软件将膈下逐瘀汤治疗胃癌的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药物活性成分173个(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β-谷甾醇、黄芩素、柚皮素、柱头甾醇、异鼠李素等),胃癌作用靶点1 463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39个(TP53、AKT1、ESR1、VEGFA、MYC、CTNNB1、TNF等)。根据GO、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靶点主要富集在细胞凋亡、PI3K-Akt、TNF、IL-17、AGE-RAGE等信号通路上。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膈下逐瘀汤的关键活性成分均能与胃癌的核心靶点产生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半夏泻心汤的关键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胃排空延迟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获取半夏泻心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中搜索DGP胃排空延迟相关的靶点,利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6.8在线工具进行靶点的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半夏泻心汤复方中的152个活性成分,作用于108个靶点,其中关键靶点21个,包括AKT1、ESR1和STAT3等。GO功能分析共获得392条富集结果,其中,生物过程主要涉及对药物的反应,对凋亡、蛋白磷酸化和基因表达的调控等299条;分子功能涉及酶结合、蛋白结合、细胞因子活性等37条;细胞组分涉及细胞质、细胞外区域、线粒体和细胞核等56条。KEGG分析结果显示,TNF、HIF-1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与半夏泻心汤治疗DGP胃排空延迟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半夏泻心汤治疗DGP胃排空延迟是多成分、多靶点和整体调节的复杂过程,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银翘散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采用OMIM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URTI疾病相关靶点,继而获取银翘散和URTI的交集靶点,结合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实现“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的可视化,并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银翘散共有150个活性成分和117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主要活性成分包括了连翘脂、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连翘醇、豆甾醇等,关键靶点主要涉及IL-6、TP53、MAPK1、APP、VEGFA、TNF等基因。靶点富集分析结果表明,GO功能相关条目479个,主要涉及炎症、应激反应、免疫应答、信号传导等方面;KEGG相关通路121条,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 银翘散主要作用于IL-6、TP53、MAPK1、TNF等核心靶点,通过抗炎、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等相关通路来发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法,探究阳和汤(Yanghe Tang,YHT)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和DAVID数据库,探究阳和汤方中有效化合物治疗ONFH的核心化合物、核心靶点和信号通路,并将YHT核心化合物与ONFH的重要靶点HIF-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通过TCMSP数据库搜索中药的化合物成分与对应靶点,依据口服吸收利用度(OB)≥30%,药物相似性(DL)≥0.18的筛选标准,去除重复值,最终检索到阳和汤方中主要活性化合物119个。靶点通过Uniprot基因校正后,得到226个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共获得284个疾病靶点基因,将疾病靶点与化合物靶点交叉映射,进而获得阳和汤治疗ONFH的潜在作用靶点40个,并在STRING数据库中获得40个潜在作用靶点的PPI蛋白互作网络,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对PPI网络进行拓扑分析,得到5个核心作用靶点:IL-6、TNF、TP53、VEGFA、CASP3。此外,与ONFH直接相关的重要靶点包括VEGFA、CASP3、HIF-1α、IL-6、TNF等。通过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最终获得与骨质代谢相关作用通路有PI3K-Akt 信号通路,与免疫与炎症反应相关的通路有TNF 信号通路,与血液供应作用相关的通路为HIF-1 信号通路、VEGF 信号通路、 血管生成的正调控等。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与HIF-1α的结合能最低,豆甾醇与VEGFA的结合能最低,这两种分子对接方式更易发生。结论 预测YHT可通过HIF-1 信号通路、TNF 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等途径,调控股骨头坏死进程中的免疫炎症反应、骨代谢和血液循环,达到干预和治疗ONFH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溃疡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基于TCMSP数据库筛选湿润烧伤膏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从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中查找糖尿病溃疡相关靶点,使用STRING 11.5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在Cytoscape 3.8.2软件中制作“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图筛选核心活性成分,使用R语言软件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应用分子对接对筛选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结果:筛选出湿润烧伤膏37个活性成分映射100个作用靶点,糖尿病溃疡疾病靶点5 527个,交集靶点77个,PPI网络拓扑分析提示TP53、TNF、HSP90AA1等为关键靶点;“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图显示刺槐素、汉黄芩素、槲皮素、吴茱萸次碱等为核心活性成分;GO功能分析主要涉及血管生成、离子转运、管径调节、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主要包括PI3K-Akt、AGE-RAGE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均具有较好的对接活性。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二至丸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二至丸的有效成分及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名称校正为标准的基因名。通过Gene Cards和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检索更年期高血压的疾病靶点,通过韦恩图得到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交集靶点"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聚类分析。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图。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对筛选的靶点和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经筛选得到二至丸中有效成分共23个,其靶点共192个,疾病靶点1189个,取交集后获得126个靶点。根据GO和KEGG富集分析,涉及的主要生物过程有细胞增殖和凋亡、对一氧化氮生成的正调控等,主要通路包括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MAPK1、RELA、AKT1与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有较高的结合活性。结论二至丸中可能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抗平滑肌增殖等作用来改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姜黄-白芍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协同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平台和文献资料筛选姜黄-白芍药活性成分及对应的靶点蛋白,应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在 GeneCards、OMIM、CTD 数据库中检索"Rheumatoid Arthri-tis",获取RA疾病靶点.对药对和RA共同靶点进行PPI网络分析,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获取药对13种活性成分及445个潜在靶点,RA疾病2 060个相关靶点,得到姜黄、白芍、RA三者共同靶点53个,PPI网络中根据自由度(degree)靠前的3个靶点基因为AKT1、TNF、PTGS2,GO富集结果为225个,姜黄与RA相关通路28条,白芍与相关通路74条,其中24条信号通路重合.结论 姜黄-白芍药对可能通过调节AKT1、TNF、PTGS2等靶点,发挥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及调控细胞凋亡等功能协同防治R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免疫浸润的方法研究红花注射液治疗肝细胞癌(HCC)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已发表的文献收集红花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利用数据库预测红花注射液的成分靶点与HCC的靶点,借助Cytoscape 3.8.0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运用CytoMCODE插件完成模块分析。应用R软件对共有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通过TRRUST和MetaScape数据库进行转录因子及相关调控基因特异富集。利用GEPIA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表达差异分析和生存预后分析,最后利用TIMER数据库进行肿瘤细胞的免疫浸润分析。结果 筛选出27种红花注射液有效成分和123个作用靶点,可通过介导癌症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IL-17、TNF等炎症相关通路以及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细胞癌作用。探寻到11个相关转录因子。免疫浸润分析表明,ESR1表达水平与B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等细胞的免疫浸润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