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探讨抑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09年9月至2011年4月,选择急性发作症状得到控制的COPD患者120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组,其中HAMD评分〈7分者48例,为正常对照组;HAMD评分≥17分者60例,为抑郁组;7分≤HAMD评分〈17分为不确定患者是否抑郁,不纳入研究范围。入组患者进行6MWT,试验前后测定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困难和疲劳评分(Borg指数)及血气分析,所有患者均测定BMI和肺功能。结果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6MWT距离分别为(259±91)nl和(312±71)nl,抑郁组步行距离短(t=3.31,P〈0.01)。抑郁组6MWT后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Borg指数分别为(108.2±11.3)次/min、(149±15)mmHg(1mmHg=0.133kPa)、(23.3±3.9)次/min、(4.65±1.67)分,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5±9)次/min、(142±9)mmHg、(20.2±3.7)次/min、(2.59±1.5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4、2.76、4.20和6.33,均P〈0.01)。结论抑郁可影响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治疗时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同时也应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康复训练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38例COPD患者分为呼吸康复治疗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给予12周的家庭氧疗,同时配合呼吸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12周的家庭氧疗,评价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改良的英国mMRC评分、6MWT试验评分来评估两组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和13常活动能力的改善。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改良的英国mMRC评分、6MWT试验评分的提高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呼吸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指数。呼吸康复治疗配合长期氧疗是一种简易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志书 《基层医学论坛》2014,(35):4758-4760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扩张支气管、氧疗法、维持酸碱平衡来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伤呼吸机治疗。观察2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试验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无创伤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部功能改善,血液含氧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康复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恢复期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运用康复功能锻炼,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呼吸频率为(20.8±5.8)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5.9)次/min,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临床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恢复期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不仅可以改善肺功能,还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可穿戴设备肺康复训练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可穿戴设备肺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6 min步行试验(6MWT)、Borg呼吸困难评分、Piper癌因性疲乏自评修正量表(RPFS)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FEV1、FVC、MVV均增加,观察组FEV1、FVC、MVV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6MWT增加,Borg呼吸困难评分下降,观察组6MWT高于对照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行为、情感、躯体、认知评分及总分均增加,观察组行为、情感、躯体、认知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可穿戴设备肺康复训练显著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肺通气、运动功能,改善呼吸困难,缓解疲乏。  相似文献   

6.
蔡荷凤 《当代医学》2014,(27):114-11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治疗的88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44)。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pH、PaO2、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pH值分别为(7.21±0.14),(7.38±0.16);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PaO2值分别为(63.2±10.8)mmHg,(85.6±11.7)mmHg;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SBP值分别为(160±17)mmHg,(123±15)mmHg;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HR值分别为(97.1±6.8)次/min,(83.3±4.9)次/min;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RR值分别为(23.4±5.2)次/min,(20.2±6.1)次/min;试验组患者的血气情况、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情况、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等,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而配合科学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肌锻炼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呼吸肌锻炼,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心率及呼吸频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心率及呼吸频率分别为(90.4±2.6)次/min及(20.2±1.5)次/min,显著高于试验组的(76.8±2.8)次/min及(17.5±1.4)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7%,对照组为78.2%,2组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呼吸肌锻炼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助于改善呼吸及心率,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有无医生督导的家庭肺康复训练对保持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后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43例COPD稳定期患者均接受8周的院内肺康复训练,然后随机分入有医生督导的家庭肺康复训练组(督导组,22例)和无医生督导的家庭肺康复训练组(对照组,21例)。督导组每10d到医院,由门诊医生督导一次;对照组进行家庭自行训练,无医生督导。12个月后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肺功能试验、COPD生存质量问卷(CRQ)调查。结果督导组较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延长[(532.0±168.4)m比(485.0±151.6)m,P〈0.05],CRQ评分显著提高(114.6±20.8比105.6±21.7,P〈0.05);两组肺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有医生督导的家庭肺康复训练较无医生督导可以更好地提高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郭光云  杨力  桂萍  周琴  陈功 《西部医学》2011,23(1):52-53,56
目的观察小剂量氨茶碱联合肺康复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口服氨茶碱片(100mg,2次/日)同时进行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口服同样剂量氨荼碱片。观察治疗6个月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MRC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MRC评分降低,ADL评分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MRC评分及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氨茶碱联合肺康复治疗,可进一步减轻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元呼吸康复训练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头宣传式肺功能锻炼教育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观看训练动画及互相交流等方式的多元呼吸康复训练治疗.结果 与康复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期百分比在康复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与康复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但是两组之间比较仅康复治疗前相似,康复治疗后实验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之间康复治疗后测得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多元呼吸康复训练模式能更为显著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控制病情的同时提高患者治愈信心,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早期分阶段呼吸康复训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CU的COPD患者120例,按信封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活动干预,试验组实施早期分阶段呼吸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的呼吸功能、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量、临床指标和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2个月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FEV%)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值均上升,且试验组FEV1、FEV1/FVC、FEV%和6MWT值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学研究委员会量表(MRC)评分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插管用时和重症病房天数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的COPD患者康复干预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程肺康复锻炼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长程肺康复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SGRQ、mMRC、6MWT、BODE指数、肺功能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SGRQ(65.35±4.69)分、mMRC(3.11±0.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6MWT(187.99±21.59)m较对照组明显提高,BODE指数(5.01±1.42)分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FVC(2.25±0.43)L、FEV1(2.97±0.73)L、FEV1/FVC(56.07±7.43)%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长程肺康复锻炼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呼吸困难,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提高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定压和定容两种模式在老年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在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定压和定容两种通气模式应用于老年胸科手术时,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肺呼吸生理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全凭静脉快速麻醉诱导下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先行双肺定容通气模式,潮气量为10 ml/kg,呼吸频率为12次/min,进胸后行单肺通气。观察组采用定压模式,压力限定设为双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值,呼吸频率为14次/min;对照组采用定容模式,潮气量为10 ml/kg,呼吸频率为14次/min。麻醉机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分钟通气量(MV),监测心电图(ECG)、动脉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前和术后分别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根据Fick公式计算出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Ppeak、Pmean均下降,术后PaO2升高,△PA-aDO2减小(P〈0.01)。结论老年单肺通气采用定压通气模式有利于肺泡氧合,降低单肺通气对呼吸力学影响和肺生理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元呼吸康复训练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一呼吸康复训练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多元呼吸康复训练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变化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多元呼吸康复训练模式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呼吸康复训练模式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肺康复治疗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缓解期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慢阻肺缓解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肺康复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 min步行距离(423.0±23.5)m较对照组(358.6±18.5)m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18,P<0.05)。结论 慢阻肺缓解期采取肺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的提升,可提高其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呼吸引导动画为主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肌网络训练系统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活动耐受力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60例COPD稳定期患者参加了四阶段网络训练,对其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FVC、最大呼气流量(PEF)、6 min步行试验(6-MWT)、试验前后登上10级和20级台阶前后心率和呼吸频率、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观察。结果患者试验前后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和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前FVC、FEV1/FVC、PEF等肺功能参数分别为〔(48.00±1.41)L、(52.89±0.75)%和(41.28±0.04)L/min〕,而试验后分别为〔(56.50±0.71)L、(63.79±1.11)%和(48.36±0.73)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前6-MWT、登上10级台阶和20级台阶呼吸频率、登上10级台阶心率和20级台阶心率等运动耐力的测量结果分别为〔(298.00±59.43)m、(40.23±12.23)次/min、(46.22±13.25)次/min、(89.90±0.39)次/min和(100.33±1.52)次/min〕,而试验后分别为〔(360.02±66.50)m、(30.74±10.36)次/min、(34.27±14.05)次/min、(85.74±1.09)次/min和(90.67±2.08)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前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总分、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和疾病影响得分依次为(52.74±0.01)、(62.23±3.15)、(51.00±1.41)、(45.00±2.83)分,试验后则为(35.68±0.45)、(42.00±1.41)、(36.00±0.00)、(28.00±1.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肌网络训练系统可为患者呼吸肌的康复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肺康复训练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吸痰次数、气管插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呼吸频率,比较两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院时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较干预前增加,两组干预后呼吸困难评分、呼吸频率较干预前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更长,呼吸困难评分、呼吸频率均更低(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肺康复训练,相较于常规康复护理能进一步加快患者康复,缩短患者气管插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对患者的步行距离、呼吸频率改善效果更佳,患者满意度更高,训...  相似文献   

18.
方永春 《当代医学》2011,17(31):37-38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机能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5月诊治的8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呼吸训练,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呼吸机能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指脉氧饱和度均有所改善,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呼吸训练能明显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机能,改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社区康复治疗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以社区56例 COPD 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健康教育及运动训练为主的社区康复治疗。采用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6 min 步行实验(6 Minutes Walk Test,6MWT)来评价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社区康复治疗后 COPD 患者的 SGRQ 评分、6MWT 结果有改善( P ﹤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改善 COPD 患者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陈旭  杨晓芸  刘淑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6):3240-3245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宁夏人民医院呼吸科电子病历系统中抽取2015年就诊的COPD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患者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肺康复锻炼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6、9个月时,评估患者肺康复锻炼行为依从性、生活质量、肺功能。结果 干预后6、9个月时,试验组肺康复锻炼频率高于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CAT)评分低于对照组,肺康复锻炼行为阶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9个月时,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肺康复锻炼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行为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