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Zhou J  Liu ZW  Shi YY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8):635-635
息儿女,生后20min,因胎龄小,出生体重低由产房转入新生儿科。系孕3产1,胎龄31+3周,顺产分娩,出生体重2148g。1min Apgar评分3分,5min Apgar评分8分。羊水清,胎盘边缘见一暗红色肿块,质硬,约7cm×7cm×5cm大小。母亲病史有胎膜破裂6h,孕26+4周胎儿B超示胎盘胎儿面有低回声不均质占位,胎盘血管瘤可能,孕31周B  相似文献   

2.
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CAM)是指病原微生物进入羊膜腔后引起羊水、胎盘或胎儿的感染,是早产常见的原因,可能会导致不良新生儿结局[1-3].根据是否有临床表现和胎盘病理结果分为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和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其发生比例约为1:9[4].主要常见致病菌包括解脲脲原体、支原体、B族链球菌和葡萄...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血管瘤是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的良性肿瘤.在白种人新生儿中发病率高达10%,而在亚洲和非洲家庭中发病率相对较低[1-2].婴幼儿血管瘤通常出现在出生后早期(1~2周),整个病程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凋亡之间平衡改变的过程.多数婴幼儿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绒毛膜羊膜炎暴露对胎盘微血管及早产儿血小板代谢的影响及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根据胎龄进行1:1配对,选取2016年6至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64例,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并比较2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出生体质量、血小板减少症、出血性并发症、胎盘微血管密度(MVD)、子代血小板活性因子(CD62p、CD63)及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绒毛膜羊膜炎组患儿出生体质量较低[(1.90±0.41) kg比(2.31±0.62) kg]、72 h内PLT较低[24 h内(197.97±63.43)×10^9/L比(266.34±69.92)×10^9/L;24~72 h (202.28±29.70)×10^9/L比(256.38±69.96)×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37.50%比9.38%)、颅内出血发病率(40.62%比15.63%)及24 h内MPV[(8.73±0.89) fL比(8.27±0.64) fL]、PDW水平[(59.46±5.90)%比(55.20±5.37)%]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绒毛膜羊膜炎组胎盘MVD低于对照组[(9.08±1.35)%比(12.89±1.36)%],CD62p、CD63、TPO均高于对照组[(25.37±5.20)%比(10.35±2.94)%,(9.49±1.58)%比(4.04±1.21)%,(271.08±197.22)μg/L比(141.87±78.1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绒毛膜羊膜炎组胎盘MVD与PLT呈正相关(r=0.74,P<0.05),MVD与CD62p、CD63、TPO均呈负相关(r=-0.64、-0.44、-0.44,均P<0.05)。结论绒毛膜羊膜炎可致胎盘MVD减低及子代血小板活化,早产儿PLT减低,胎盘微血管损伤可能进一步激活血小板。  相似文献   

5.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2.5%~12%。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多样,不同血管瘤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往血管瘤的分类方法不能反映血管瘤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特点,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有限,也不利于各种治疗方法效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肝血管瘤(infantile hepatic hemangioma,IHH)是儿童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分为3类:局灶性、多发性及弥散性。不同类型IHH的临床特点及症状严重性不同,其中弥散性IHH常合并消耗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力衰竭和(或)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近年研究表明,皮肤多发血管瘤和弥散性病变分别是其发病和致死的危险因素,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多发性与弥散性IHH疗效显著。本文将从IHH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胎盘绒毛组织多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HGF)含量,探讨其对胎盘造血的意义。方法分别取早孕(6- 8周)、中孕(16-22周)、足月妊娠(37-42周)胎盘绒毛组织2 g各30份、脐血清30份,测定上清液中各种HGF含量。结果早期妊娠各种HGF均已产生;FL-13、IL-3在胎盘绒毛组织中含量随着胎龄增加,各胎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 0.01)。7种HGF在胎盘和脐血中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F-T3配体(FL)、干细胞因子(SCF)、G-CSF等7 种HGF均参与胚胎期造血,尤以FL、IL-3、SCF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血管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瘤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为特征的血管良性肿瘤。新生儿发病率为1%~2%,1岁时发病率上升至12%,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为3~5:1。血管瘤位于头颈部占75%,躯干部占25%,也有少数发生在黏膜、肌肉、骨、内脏。血管瘤可快速增殖,部分病例可出现瘤体溃疡、呼吸道的梗阻,以及心血管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目前意见尚不统一,普遍认为内皮细胞增生在血管瘤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关于内皮细胞的来源仍不明确,多认为与母体遗传、胎盘来源、基因突变等有关。现就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血管瘤研究及诊治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一种非常奇特的肿瘤,它可以在无任何治疗干预下自行消退,最终消退率可达80%.此外,约有20%的血管瘤或是部位特殊,或是生长迅速破坏力强,可能损害重要组织脏器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必须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处理.所以,血管瘤的治疗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临床和科研的热点.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肿瘤基础研究的进展,无论是在发病机制,还是在治疗方面,血管瘤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近年来血管瘤的研究及诊治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病,由胚胎时期血管网增生所形成。胚胎早期,原始血管是一种单纯由内皮细胞组成的管状物。它们在间质中形成一个致密的网,以后随着各器官和组织的发育,原始血管网逐渐分化成为器官与组织间相互联系的血管丛,根据原始血管内的流量和压力,形成供应血管或引流血管。体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出生的早产儿(28~34周)共88例。根据是否存在绒毛膜羊膜炎,分为病例组(41例)和对照组(47例)。所有的病例生后定期行头颅B超检查,生后3~7 d行颅脑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且于纠正胎龄 40 周时行颅脑MRI 检查,比较两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和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的发生情况。结果:病例组PVL的发生率为32%,对照组PVL的发生率为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PVH-IVH的发生率分别为27%和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脑损伤有一定的关系,可使早产儿PVL的发生率增加,而对PVH-IVH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Menkes病是Menkes于1962年报告的,这是一种发生于婴儿早期男孩的性连锁隐性遗传病,有进行性脑损害,惊厥、发育障碍和独特的毛发异常等表  相似文献   

13.
小儿椎管内血管瘤的病理与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1983~1998年共手术治疗小儿椎管内血管瘤6例,其中原发性椎管内血管瘤5例,继发于竖脊肌的海绵状血管瘤经椎间孔突入硬膜外腔的1例。根据本组病例并结合文献,探究诊断和治疗方法。临床资料6例发病年龄、部位及病理诊断见表1。例1:因血管瘤自发破裂,形成硬膜外血肿出现截瘫后来我院治疗,脊髓造影见蛛网膜下腔梗阻。术中见硬膜外血肿5.0ml,血肿块周围有数条迂曲、扩张的静脉。例2:胸背部无规律隐痛3个月,下肢无力1周,CT扫描报告为硬膜外肿瘤,手术所见有较完整的包膜性肿块,破溃后见有陈旧性静脉血溢出…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良性肿瘤,在新生儿中发病率可高达10%,以颜面部最为好发.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患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皮肤上出现蚊咬状红点,并迅速增长,以3~4个月时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血管瘤增生退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瘤增生退化机制的研究进展韩承新综述薛崇德审校血管瘤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90%可在10岁内完全退化。其自然病程包括增生期(proliferatephase)、退化期(involutingphase)、退化完成期(involutedphase...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样病变根据生物学分类可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血管瘤常在出生时或生后1周内出现,之后迅速增长,随后静止、消退。细胞凋亡是引起血管瘤自行消退的重要原因,已证实有多种凋亡相关基因参与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本文主要综述凋亡相关基因与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关系,为探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胎盘铁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铁是生命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参与氧和电子转运、DNA合成及多种酶促反应等,对细胞基本功能至关重要,铁对维持妊娠及胚胎正常生长发育更为重要.研究显示胎儿每天所需的300 mg铁均通过胎盘来自于母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2011年本院住院且分娩后行胎盘病理检查的早产儿,按是否存在绒毛膜羊膜炎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绒毛膜羊膜炎患儿按是否合并脐带炎分为脐带炎组和非脐带炎组,比较胎盘病理与母婴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15例早产儿,检出绒毛膜羊膜炎54例(47.0%),其中合并脐带炎14例(12.2%)。绒毛膜羊膜炎组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比较,前置胎盘(14.8%比31.1%)、胎盘早剥(5.6%比29.5%)、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0比11.5%)、呼吸窘迫综合征(5.6%比18.0%)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9%比11.5%)的发生率降低;胎膜早破(46.3%比6.6%)和产前使用抗生素的比例(55.6%比8.2%)升高,P均<0.05。与非脐带炎组比,合并脐带炎组胎儿宫内窘迫、出生时新生儿血CRP、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明显升高;母亲妊娠合并高血压比例降低,产前使用抗生素比例增高,P均<0.05。结论胎膜早破是绒毛膜羊膜炎和(或)脐带炎的高危因素,绒毛膜羊膜炎合并脐带炎时表现胎儿宫内窘迫和出生时CRP升高;绒毛膜羊膜炎不增加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为最常见的儿童期良性肿瘤,婴幼儿发病率高达10%~12%,男女比例为1:3~5。血管瘤有其独特的自然病史,多数患儿出生后8~12个月持续增生,随后自发地缓慢消退。至5岁时,50%以上的血管瘤完全消退,9岁时,90%完全消退,最长消退可持续至12岁。最终20%~40%患儿残余皮肤改变。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病灶局部或系统激素治疗、同位素敷贴治疗、系统干扰素治疗、抗肿瘤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所有疗法都存在非特异性,原因在于目前IH的发生和消退机制仍未阐明,至今未有一个公认的理论来阐释血管瘤的起因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血管瘤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肿瘤。婴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肿瘤。约60%的婴儿血管瘤分布在头颈部,其次是躯干、四肢,还可分布在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