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目的比较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70例(93条患肢)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和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患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43条患肢,观察组50条患肢)。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切口数量、术后VAS疼痛评分等手术相关情况,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CEAP分级、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所需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切口数量较少,术后VAS疼痛评分较低;2组患者CEAP分级构成在术后均比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方法的整体评价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疗效相当,但射频消融术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美观等优势,同时可减轻患者痛苦,显著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保留非曲张大隐静脉主干,采用腔镜深筋膜下穿通静脉断离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5例(76条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用Excel表简单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腔镜联合泡沫硬化剂组,33例(39条患肢)采用腔镜小腿深筋膜下穿通静脉断离联合溃疡周围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B组为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术组,32例(37条患肢)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及曲张静脉属支剥脱。用CEAP分级及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 A、B两组手术前CEAP分级及VC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VCSS(13.8±0.6)分、术后(4.8±0.9)分,A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VCSS(13.7±0.5)分、术后(8.0±1.8)分,B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VCSS差值分别为(9.0±0.9)分和(5.7±1.3)分,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穿通支断离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能有效地阻断溃疡区域的静脉高压淤血状态,疗效优于大隐静脉主干剥脱。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发生与大隐静脉曲张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次高位大隐静脉结扎联合自制套管针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优越性。方法将单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1例分成改良组(28例)和传统组(53例),分别接受传统手术即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和次高位大隐静脉结扎联合自制简易套管针电凝术,观察疗效。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数量、切口总长度均小于传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CIVIQ)高于传统组,<0.05。结论次高位大隐静脉结扎联合自制简易套管针电凝术即剥除了大隐静脉主干,同时彻底治疗了属支静脉,简便易操作,创伤小恢复快,更加美观,体现了外科的微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腋窝入路无充气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对患者颈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市平谷区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行腋窝入路无充气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腔镜组),另择同期行开放性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开放组),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2组患者术后3 d(T1)、6个月(T2)和12个月(T3)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部损伤指数和吞咽障碍指数。结果 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均长/多于开放组(P<0.001)。2组患者的VAS评分、颈部损伤指数和吞咽障碍指数均随时间进展呈降低趋势,2组患者T1、T2和T3时点的VAS评分和颈部损伤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T1、T2和T3时点的吞咽障碍指数均低于开放组(P<0.05)。腔镜组的吞咽障碍指数降低幅度小于开放组(OR=0.120,95%CI:0.070~0.207,P<0.001)。结论 腋窝入路无充气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对患者颈部疼痛和颈部损伤的影响与开放性甲状腺癌根治术相当,但其对吞咽功能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伤指两侧指动脉供血吻合方法(双动静脉吻合与单动静脉吻合)在静脉动脉化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21年10月丹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拇指近节或第2~5指中节离断患者37例(40指), 其中男27例、女13例, 年龄29~45(37±7)岁。37例40指均因断指动脉损伤严重、动脉吻合通血失败≥2次、动脉缺损不能直接吻合且血管移植困难, 而采用伤指两侧指动脉供血的静脉动脉化技术进行断指再植术。按照动静脉血管吻合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双动静脉吻合口组18例20指, 分别将伤指两侧指动脉近端与远端静脉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单动静脉吻合口组19例20指, 先将非优势侧指动脉近端端侧吻合于优势侧指动脉上, 再将优势侧动脉的近端与远端静脉端端吻合。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中血管吻合时间、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情况, 以及术后伤指指甲生长速度、两点辨别觉、感觉功能分级和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等。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指指别、手术时机等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每组有3例发生动脉血管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角韧带修复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成功接受ORIF治疗的110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男85例、女25例, 年龄23~63岁, 骨折分型Weber-B型64例、Weber-C型46例。依据术中是否修复三角韧带分为ORIF组(单纯ORIF治疗, 52例)和修复组(ORIF+三角韧带修复术, 58例)。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类型、侧别、骨折分型等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3)术后6个月随访时, 比较2组不同Danis-Weber分型患者的近期疗效, 包括骨折愈合时间、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 并比较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6~24个月, 其间均未出现踝关节不稳定和关节炎。(1)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修复组手术时间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高压扩张对人体大隐静脉桥血管(SVG)狭窄相关基因VE-cad、Egr-1、Versican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扩张和未扩张的大隐静脉标本各10例分为扩张组和未扩张组,利用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VE-cad、Egr-1、VCAN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VE-cad、Egr-1、VCAN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情况。采用Student’s t检验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T-PCR结果示:扩张组Egr-1、VCAN基因转录的mRNA明显高于未扩张组,扩张组VE-cad转录的mRNA明显低于未扩张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扩张组Egr-1、VCAN表达显著强于未扩张组,扩张组VE-cad表达显著弱于未扩张组。结论 CABG术中大隐静脉桥血管高压扩张可导致桥血管狭窄相关基因Egr-1、VCAN的表达升高,VE-cad基因的表达降低,可能与CABG术后大隐静脉桥血管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大隐静脉曲张的传统剥脱术和激光治疗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双侧)3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一组行大隐静脉传统剥脱手术,另一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激光腔内闭合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激光治疗组的术中术后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较传统静脉剥脱组显著减少(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激光腔内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与总量比值(F/T PSA比值)对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136例正常健康男性、98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99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的T-PSA和F-PSA,并求出F/T PSA比值,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BPH组PCa组的T-PSA、F-PSA及F/TPSA比值分别为:1.43±1.13、0.44±0.34、0.36±0.15;7.84±6.08、1.88±1.37、0.26±0.08;23.95±21.12、3.52±3.41、0.16±0.08,上述各组三项指标两两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Ca组根据T-PSA检测值<4.0μg/L、4.0~10.0μg/L、>10μg/L分为三组,显示T-PSA、F-PSA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F/TPSA比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与PCa组T-PSA<4μg/L三项检测指标比较示T-PSA和F/TPSA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F-PSA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F/T PSA比值分为<0.10、0.11~0.15、0.16~0.2、0.21~0.25、0.26~0.30以及>0.31以上六个截点,显示在0.20截点以内PCa患者占有率为74.51%.结论:F/T PSA比值的检测对血清T-PSA<4μg/L、4~10μg/L以及>10μg/L的患者在诊断PCa中均有良好的临床价值,特别当T-PSA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下做到早期诊断PCa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MRI的脂肪闭塞象限分级系统(象限系统)在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DH)患者椎间孔狭窄(IFS)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1年6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85例单节段FLDH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5例、女40例, 年龄34~82(60.7±9.8)岁。病变椎间盘位置L2/3 2例, L3/4 7例, L4/5 30例, L5/S1 46例。85例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手术组41例, 保守组44例。85例患者治疗前均行MRI检查, 在矢状面T1WI、T2WI上, 分别采用Lee系统及象限系统, 依据脂肪闭塞特征对IFS程度进行评估分级。观察指标:(1)观察2种系统评估IFS程度的一致性;(2)比较2种系统对IFS程度分级的识别情况;(3)观察象限系统评估的IFS级别与临床治疗方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Lee系统:2位观察者内Kappa值分别为0.684、0.659, 一致性均高;观察者间Kappa值为0.482~0.598, 一致性均中等。象限系统:2位观察者内Kappa值分别为0.909、0.945, 一致性均极好;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免疫抑制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脓毒症免疫抑制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6.3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试验组(36例)。两组患者均按《2012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诊疗指南》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于第1~3天行血液滤过(模式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前稀释量4 L/h)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CD3~+百分比(%)、CD4~+百分比(%)、CD4~+/CD8~+比值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第3、7天HLA-DR表达逐渐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3、7 d CD3~+百分比、CD4~+百分比、CD4~+/CD8~+比值显著升高,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28 d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能有效改善脓毒症免疫抑制患者的HLA-DR表达水平及T细胞亚群稳态,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人和108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水平.结果 108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12h血清S100B水平(1.24±0.32ug/L)较对照组(0.38±0.12ug/L)升高,重型、中型和轻型S100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组S100B水平比较(p<0.05).结论血清S100B检测可作为诊断早期脑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腋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0例腋动脉损伤患者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结果:10例均存活,未出现患肢坏死;1例出现缺血性肌挛缩并发症.结论: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腋动脉损伤是一种有效、安全、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过程中,大隐静脉仍为最常用的桥血管材料,但采集难度较高。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使用间断小切口及传统长切口采集大隐静脉的优缺点。方法:纳入258例采集大隐静脉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其中间断小切口法采集大隐静脉112例,传统长切口法146例。观察采集大隐静脉时间、切口长度、缝合时间、总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间断小切口组采集大隐静脉时间长于传统长切口组(P0.05)。切口长度、缝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长切口组(P0.01),总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d腿部切口间断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传统长切口组(P0.01),在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传统长切口组腿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断小切口组(P0.01)。提示,虽然间断小切口采集大隐静脉时间较长,但腿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尤其适合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剖学比较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2种穿刺入路的优缺点,探讨临床建立中心静脉通路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胸手术患者120例,根据静脉穿刺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组和锁骨下静脉组,每组60例,穿刺操作由同一组医师进行。评价2种穿刺的学习曲线例数、一次穿刺成功率、完成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颈内静脉组穿刺操作完成时间为(22.00±5.58)min,一次穿刺成功率52%,学习曲线例数1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则分别为(11.60±2.67)min,93%和3例,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内静脉组总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58%,而锁骨下静脉组为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锁骨下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操作的难易度、安全性和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颈内静脉穿刺,抢救休克等危重患者需要建立中心静脉通路时首选锁骨下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6.
大隐静脉曲张血管内光凝治疗后LPO,SOD,GSH-Px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血管内激光光凝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后和传统静脉高位结扎 ,分段剥脱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后血液中过氧化脂质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的表达。方法 :7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 ,37例行血管内激光光凝治疗 ,33例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分段剥脱手术。分别在术前、术后第 1,3,5 ,7,10 ,15天取静脉血 ,测定LPO、SOD和GSH -Px的水平 ,测定方法分别为硫代巴比妥酸法(TBA)荧光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和二硫双硝基苯甲酸 (DTNB)直接法。另外取 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 :大隐静脉曲张患者LPO水平较正常水平高 ,SOD、GSH -Px水平较正常水平低。两种术式治疗后LPO水平均升高 ,随着病情的恢复逐渐下降 ,接近正常水平 ;SOD和GSH -Px先下降后升高 ,升高的时间落后于LPO。血管内光凝组患者LPO的增高水平低于静脉结扎、剥脱治疗组 ,而且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先于静脉结扎、剥脱组。结论 :LPO、SOD和GSH -Px的表达水平与手术创伤和术后病情恢复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人和108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水平.结果108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12h血清S100B水平(1.24±0.32ug/L)较对照组(0.38±0.12ug/L)升高,重型、中型和轻型S100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组S100B水平比较(p<0.05).结论血清S100B检测可作为诊断早期脑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组织蛋向酶 S(Cat S)、组织蛋白酶 K(Cat K)在曲张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SMC)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术中收集曲张及正常大隐静脉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 Cat S、Cat K 存曲张和正常大隐静脉管壁的表达.结果:Cat S 和 Cat K 在曲张大隐静脉中免疫反应阳性,阳性细胞主要位于 SMC 胞质,曲张组 SMC 中 Cat S 和 Cat K 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其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免疫荧光显色可见Cat S、Cat K 与曲张大隐静脉 SMC 共定位.结论:Cat S 和 Cat K 在曲张大隐静脉 SMC 中表达明显增高,表明两者可能参与了静脉曲张的发生,并可能作为该疾病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自控.靶控(PCA-TCI)镇痛对腰麻患者呼吸功能和镇静程度的影响,以评价舒芬太尼PCA-TCI的安全性. 方法 选择择期下肢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学家学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59岁,体重50~80 kg,随机分成3组:Ⅰ组为舒芬太尼设定靶控血浆浓度0.1μg/L,Ⅱ组为0.15μg/L,Ⅲ组为0.2 μg/L,每组20例.腰麻平面固定第10胸椎(T10)水平后,连接PCA-TCI系统输注药物.观察PCA-TCI启动前(T0)、启动后5(T1)、10(T2)、15(T3)、20(T4)、25(T5)、30(T6)、35(T7)、40(T8)、45 min(T9)各时点PCA-TCI程序预算的舒芬太尼血浆浓度(C'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第1秒呼气率(FEV1%)、吸入-呼出氧浓度差(O2I-E)、顺应性环(PV环)、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呼吸力学和循环参数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警觉.镇静评分(OAA/S). 结果 舒芬太尼PCA-TCI启动后,与T0比较,3组患者呼吸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VT增减的幅度为-10.0%~11.3%,但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在T4和T7时RR均降低18.2%(P<0.05),而Ⅱ组则分别降低17.4%和16.0%(P<0.05),Ⅲ组患者在T7和T8时RR降低21.7%和23.1%(P<0.05).Ⅰ组和Ⅱ组FEV1%有所降低,但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组则在T7和T8时分别下降15.8%和18.5%(P<0.05).Ⅰ组、Ⅱ组患者PETCO2较T0时略有升高(P>0.05),而Ⅲ组在T7和T8时分别升高17.9%和18.6%(P<0.05).Ⅲ组患者T3~T9时,BIS降低7.2%~9.8%,OAA/S评分均大于3,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Ⅱ组BIS与OAA/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舒芬太尼PCA-TCI血浆靶浓度为0.1~0.15μg/L时对患者无明显呼吸抑制,其血浆浓度达0.21μg/L时有轻度镇静作用,且10%的患者有呼吸抑制现象.舒芬太尼PCA-TCI安全有效的临床推荐血浆靶浓度为0.1~0.15μg/L.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在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液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9月—2020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胃肠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21例,年龄60~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在PVI指导下补液;对照组30例,在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指导下补液。通过Masimo Radical-7和SedLine连续监测患者PVI、灌注指数(PI)、患者状态指数(PSI),术中PSI保持25~50。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2)围术期观察指标,包括术中晶体输入量、胶体输入量、输液总量、尿量,以及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时间、警觉/镇静(OAA/S)评分、排气时间、住院时间;(3)血流动力学及容量指标,包括患者入室6 min(T0)、插管后6 min(T1)、切皮时(T2)、胃肠吻合后(T3)、拔管后6 min(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PVI、PI、中心静脉压;(4)炎症细胞因子及动脉血乳酸指标,包括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3天血浆中C反应蛋白、内毒素、降钙素原及乳酸。结果 (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两组患者拔管时间、PACU时间、OAA/S评分、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术中晶体输液量、术中输液总量、术中尿量、排气时间均高于观察组,术中胶体输液量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两组间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P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的中心静脉压和PVI均高于观察组,前者在T2、T4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者在T1、T4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的PI、对照组心率、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T0时比较,观察组心率T1~T3逐渐降低、T4时升高,对照组平均动脉压T1时降低、T2~T4时逐渐升高,两组中心静脉压T1时降低、T2~T4时逐渐升高,两组PVI T1~T4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两组患者内毒素、C反应蛋白、乳酸在术后第1、3天均高于术前,且术后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PVI监测应用于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能较好地指导液体管理,维持合适的循环容量和组织氧供需平衡,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对机体快速康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