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空采血标本溶血与凝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真空采血1 565份,其中标本不合格15份(溶血9份,凝血6份),不合格率为0.96%.其原因主要为操作欠规范,病人血管塌陷,真空采血管不合格等.提出加强真空采血及送检技术培训、认真检查真空采血管、严格规范操作,可保证血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临床采集标本不规范,导致标本不合格的真实例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其对质量的影响,从中针对问题寻找相应对策,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对近年来检验科接收到的不合标本的个别例子,回顾性分析。从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运送、贮存等分析前各环节进行探讨。结果:不合格检验标本原因较多,而主要原因与临床护理工作相关,其中标本不正确采集是较突出的。并且对检验结果影响较大。结论:针对各种不同隐患和差错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从源头控制标本质量,提高标本合格率,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对手术室常规病理组织学标本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院于2022年1月开始针对手术室常规病理组织学标本管理实施HFMEA模式干预,干预开始前3个月设为对照组,干预开始后3个月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标本确认合格率、术中标本临时保存合格率、标本登记合格率及标本送检合格率。结果 试验组标本确认合格率和术中标本临时保存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标本登记合格率和标本送检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MEA模式用于手术室常规病理组织学标本管理可有效提高合格率,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闭环管理模式在静脉血液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7月心血管内科静脉血液标本6 332例次设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标本质量控制。将8~10月静脉血液标本7 165例次设为观察组,依据闭环式管理理论从静脉血液标本医嘱核对、标本采样、标本核对配送流程、标本流程追踪、不合格标本即时回报等5个方面进行实验室前质量控制。结果观察组由于实验室前因素导致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护士原因及配送原因导致的标本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闭环式管理理论对静脉血液标本从整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有利于降低静脉血液不合格标本发生率,提高医疗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检验标本采集、登记、送检的有效性和正确率。方法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开发标本送检系统,有护士登记标本、送检工作、检验核收标本、病区标本登记本4个模块。前3个模块分别由护士、送检工人、检验科工作人员操作,最后1个模块为护士、送检、检验三方共享。结果使用标本送检系统后,护士标本漏采集率、标本送检遗忘率、每个时段送检工人收集标本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和短于使用前(均P0.01)。结论标本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检验标本采集、登记、送检的有效性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支助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芳  陈丽 《护理学杂志》2011,(19):54-55
目的 探讨支助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在送检标本及运送患者过程中实施优化服务流程、文明礼仪服务、安全运送措施等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率及支助中心送检标本漏送、错送发生率,运送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结论在送检标本及运送患者过程中实施优质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输血标本不合格率的作用。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后,调查输血标本不合格现状并分析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干预输血标本管理工作。结果输血标本不合格率由活动前的3.36%降至0.69%,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降低输血标本不合格率,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尿培养采集流程并探讨质量控制方案。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 667例留置导尿管且尿路感染的高危患者,按照尿培养采集流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 987例和试验组5 680例。对照组采用现有的操作方法采集标本,试验组采用改良的采集标本流程。比较两组采集尿培养标本的一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准管理在手术室常规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方法,选取2017年1~5月998件常规标本作为对照组,6~10月987件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标本管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包括优化标本的送检流程、设计并使用多格无菌手术标本盘在内的精准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手术标本送检规范率和标本固定合格率。结果实验组标本送检规范率和标本固定合格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 01)。结论精准管理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标本送检的规范率和标本固定的合格率,提高手术标本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杜绝门诊标本采集和送检管理中的不良事件,提升护理质量.方法 在门诊采血处建立四环安全监控链,即采集标本前运用"就诊一卡通"将患者信息录入Lis系统中,通过标本瓶上二维条形码在采血室与检验科室之间形成信息传输链;采血室内安置摄像头,使医院中心监控系统与采血室形成监控链;出采血室前将标本条码区内的信息通过激光扫描机录入到"东软实验室病房条码管理系统"中,形成标本送检监控链;建立规章制度和交接班本,形成护送员与检验员标本交接时的监控链.结果 实施四环安全监控链后,采血处护患纠纷及标本丢失现象减少.结论 建立四环安全监控链可落实门诊标本采集和送检无缝管理,减少缺陷.  相似文献   

11.
方椰子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4):104-107
目的 分析针对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护理对术区美容效果的影响。方 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11月收治的8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试验组开展PDCA循环管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 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术区美容效果。结果 试验组出院时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 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院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 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试验组乳房形状、切口瘢痕、色素沉着、乳头(晕)感觉评分 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护理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 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术区美容效果,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缺陷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搜集2014-07—2015-03月间血常规检验的8 268份血液标本,对血液样本所存在的缺陷进行整理、归类、统计、分析。结果 8 268份血液标本中,检验分析前发现217份样本有质量缺陷,送样样本缺陷率为2.6%,影响血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缺陷的相关因素中,样本抽取量不合格所占比例最大(33.0%),其次为样本抽取后放置时间对结果影响(24.3%)、采集后温度影响(16.9%)、标本标记不清(10.6%)、标本中的凝块对结果影响(6.9%)、抗凝管不合格(6.0%)、其他因素(2.3%)。结论在血常规检验分析前应严格做好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针对影响血常规分析前质量缺陷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以降低样本缺陷率,保证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对提高痰培养标本质量的护理措施进行综述,涉及标本采集、标本送检、标本检验3个环节的措施,包括规范护士培训、正确选择标本容器、选择标本留取最佳时间等。提出应重视痰培养标本的采集及送检等环节以提高痰培养标本合格率,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建立以肝癌组织样本为主的肝脏外科生物样本库及相关数据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和标准化操作规程,为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高质量的临床标本资源平台。方法 收集肝脏肿瘤手术患者的血液标本(血清、血浆、白细胞)、组织标本(癌、癌旁、远端正常组织),将处理好的血液标本于-80℃冰箱保存,新鲜组织置液氮保存,定期随机抽取液氮保存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RNA、DNA的提取及鉴定。结果 现收集并保存有完整临床信息及随访资料的肝脏肿瘤患者血液标本22103份,组织标本3319例,其中肝脏肿瘤组织标本807例,包括肝脏恶性肿瘤762例,良性肿瘤23例,肝硬化组织22例。随机抽取组织RNA、DNA鉴定均符合标本质量标准,能够满足后续实验要求。结论 初步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肝脏肿瘤标本库,制定了标准化的标本库维护和管理规程,为肝脏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诊病人标本采集和处理对凝血实验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412例急诊病人静脉采血后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 412例标本中68份有误差,误差率为16.5%.在68份误差中采血量与抗凝剂比例有误差22份,占总误差的32.4%,有肉...  相似文献   

16.
张荣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1):47-50
目的 分析手术室医护一体化综合管理措施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 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4例烧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手术室医护一体化综合管理措施,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满意 度、疼痛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 照组的82.98%(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4.89%(P<0.05)。结论 手术室医 护一体化综合管理措施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 改善其心理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消化道肿瘤以腹腔镜手术联合热灌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热灌注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翻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肿瘤患者以腹腔镜手术联合热灌注治疗,相较于单纯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而言其治疗总有效率更优,且未见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全程营养管理在日间病房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日间病房治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分别实施常规肿瘤营养管理和医院、社区、家庭全程营养管理。结果干预后,出院时、出院3个月两组PG-SG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组住院时间和营养干预依从性显著短于和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日间病房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全程营养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营养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发热门诊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标本采集质量及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2020年1月9日,于发热门诊紧急组建由9名护士组成的标本采集与转运组,经过1 d的相关传染病防护和消毒隔离规章制度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等知识培训后上岗,每3人一小组一班,施行白班(8:00~17:30)夜班(17:30至次日8:00)两班倒,按照发热门诊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标本采集与转运流程展开工作。结果 2020年1月10日至2月3日,共采集血液和呼吸道标本7 256份,无标本错漏或质量不合格,无标本污染等不良事件,无相关人员发生感染。结论 发热门诊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标本采集与转运需要有医学专业基础的医护人员完成,严格落实标本采集与转运流程制度,做好隔离防护,可保障医护人员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发急诊危重患者信息化转科交接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组建研发团队,设计新增、填写、统计三大功能模块的信息化转科交接单。以便利抽样法选择急诊抢救室200例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纸质版转科交接单,试验组应用信息化转科交接单。结果 试验组转科交接单书写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应用后,交接班护士满意度显著优于应用前,且再次核对/确定患者信息的频次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急诊危重患者信息化转科交接单的应用有利于提升交接单书写质量,降低护士反复核对患者信息次数,从而提升护士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