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 我国各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差异较大,HIV、HCV两种病毒合并感染可加快疾病临床进展,从而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加剧死亡的发生。目前针对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了解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早期发现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提供诊疗依据。 方法 本研究纳入病例来源于2006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HIV/AIDS患者队列,最终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3 084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感染途径、确诊年份、ART前的CD4+ T淋巴细胞和抗-HCV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 3 084例HIV/AIDS患者中,合并HCV感染202例,合并感染率为6.5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感染途径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民族、婚姻状况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确诊年份的增长、CD4+ T淋巴细胞水平的升高,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率呈下降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39、40~49岁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风险高于≥50岁者〔OR(95%CI)分别为2.512(1.374,4.593)、2.802(1.521,5.163)〕,农民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风险高于其他职业者〔OR(95%CI)=1.926(1.201,3.090)〕,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风险高于男男同性传播者〔OR(95%CI)=39.038(17.559,86.790)〕,2006—2010、2011—2015年确诊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风险高于2016—2020年确诊者〔OR(95%CI)分别为10.890(6.428,18.447)、4.613(2.928,7.269)〕,基线CD4+ T淋巴细胞<200、200~350、351~499个/μl 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风险高于≥500个/μl者〔OR(95%CI)分别为7.120(3.731,13.589)、3.614(1.818,7.184)、2.795(1.319,5.922)〕。 结论 在实施AIDS"应治尽治"的策略下,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率有所下降,但仍不容忽视。对HIV/AIDS人群应早期开展HCV筛查,重点对象为30~49岁、静脉吸毒、农民及CD4+ 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艾滋病心理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3月—2022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从北京地区艾滋病社会组织招募765例HIV/AIDS患者进行在线调查,调查内容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艾滋病心理痛苦量表。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数据765份,被调查HIV/AIDS患者艾滋病心理痛苦检出率83.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没有固定工作(OR=5.004,95%CI=1.867~13.410,P=0.001)、接受抗病毒治疗1~3年(OR=2.613,95%CI=1.354~5.044,P=0.004)、不按时服药(OR=31.277,95%CI=4.143~236.092,P=0.001)是艾滋病心理痛苦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已婚(OR=0.320,95%CI=0.187~0.550,P<0.001)、坚持使用安全套(OR=0.267,95%CI=0.127~0.563,P=0.001)、确诊时间长(OR=0.115,95%C...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HIV/AIDS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情况,比较不同标本(血液、尿液)在HIV合并CMV感染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分析HIV合并CM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848例HIV/AIDS患者的性别、年龄、CD4^(^(+))T细胞计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等资料信息,采用荧光PCR(FQ-PCR)检测血液/尿液CMV-DNA载量。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感染的差异,以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HIV合并CM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48例HIV/AIDS患者中,有205例(24.17%)CMV-DNA阳性。尿液CMV-DNA检出率20.03%(142/709)高于血液CMV-DNA检出率12.04%(102/847)。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合并CMV感染的危险是女性2.30倍(95%CI:1.43~3.71),年龄30~<50岁和≥50岁合并CMV感染危险是年龄<30岁的2.43和2.32倍(95%CI分别为:1.20~4.91,1.15~4.65)、CD4^(+)T<50个/μL合并CMV感染的危险是CD4^(+)T≥100个/μL的3.88倍(95%CI:2.50~6.03),ART治疗患者合并CMV感染的危险比非ART治疗下降89%(OR=0.11,95%CI:0.05~0.24)。结论尿液在CMV感染的早期筛查比血液准确度更高,应重视CD4^(+)T计数较低、中年以上男性,加强其CMV感染的早期筛查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山东省经同性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ART)及时性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控制HIV的传播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山东省1 926例新诊断经同性传播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相关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ART及时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年山东省经同性传播HIV感染者1 926例,诊断基线年龄中位数为31.15岁,诊断基线CD4细胞水平中位数为364个/μL,ART及时率为73.94%。户籍为省外的HIV感染者及时接受ART的可能性低于山东省内感染者(OR=0.59, 95%CI:0.40~0.87),由羁押人群发现的HIV感染者及时接受ART的可能性低于重点人群(OR=0.25, 95%CI:0.11~0.59),诊断基线CD4细胞水平为351~499和≥500个/μL的HIV感染者及时接受ART的可能性低于≤350个/μL者(OR=0.71, 95%CI:0.53~0.96;OR=0.50, 95%CI:0.38~0.66)。结论 需进一步提高山东省经同性传播HIV感染者ART及时率,要特别注意省外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珠海市艾滋病(AIDS)病例晚发现的状况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早期发现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珠海市2012-2016年HIV检测和AIDS新病例报告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珠海市2012-2016年累计新报告AIDS病例933例,晚发现比例34.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5~44岁年龄组(OR=1.84,95%CI=1.06~3.21)、45~54年龄组(OR=2.41,95%CI=1.26~4.59)和55岁以上年龄组(OR=2.48,95%CI=1.24~4.98)相对于最低年龄组(25岁以下)是危险因素,本市户籍(OR=1.93,95%CI=1.43~2.59)、被动发现(OR=2.58,95%CI=1.94~3.44)是AIDS病例晚发现的危险因素;未婚相对于已婚有配偶是病例晚发现的保护因素(OR=0.55,95%CI=0.36~0.84),男男同性传播相对于异性传播病例晚发现的风险更小(OR=0.58,95%CI=0.41~0.81)。结论珠海市HIV抗体检测数量逐年上升,但晚发现病例所占比例仍然较高,应结合晚发现的影响因素,制定更为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促进AIDS病例的早发现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HIV/AIDS患者基本资料及临床随访资料,了解老年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及CD4恢复情况。方法 收集2005—2015年在柳州市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点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且年龄≥50岁的HIV/AIDS患者3 618例,对患者的资料包括基本信息、CD4+T细胞计数、WHO临床分期、感染途径及随访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患者生存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性别患者随访期间CD4+T细胞计数的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截止观察终点5年女性累计生存率为0.82,男性累计生存率为0.6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OR=1.909,95%CI:1.479~2.464,P<0.001)、BMI(OR=0.744,95%CI:0.574~0.965,P=0.026)、性别(OR=0.692,95%CI:0.503~0.952,P=0.023)、除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宜兴市老年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宜兴市131例50岁及以上老年HIV/艾滋病(AIDS)病例,以及按照年龄、性别匹配的普通居民200名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未婚或离异/丧偶(OR=9.272,95%CI:4.253~20.214)、有性病史(OR=11.617,95%CI:3.721~36.263)、有商业性行为(OR=3.397,95%CI:1.129~10.224)、有同性性行为(OR=6.015,95%CI:1.367~26.470)、非婚性行为不总是使用安全套(有时/不使用)(OR=17.972,95%CI:2.665~121.182)是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宜兴市影响老年人感染HIV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性病史、同性性行为、商业性行为、非婚性行为不总是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6—2021年贵港市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ART)免疫学失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国家免费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6—2021年在贵港市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数据,通过寿命表法描述总体免疫学失败情况,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HIV/AIDS患者6 903例,其中4 314例(61.28%)出现ART免疫学失败。第1、第5、第10年免疫学失败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7.9%、67.3%、68.6%。基线CD4+T细胞计数在200~350个/μL和>350个/μL(以<200个/μL为参照,HR=1.098,95%CI=1.011~1.192,P=0.027;HR=1.112,95%CI=1.001~1.236,P=0.048)、基线WHO临床分期Ⅲ期(以Ⅰ期为参照,HR=1.156,95%CI=1.058~1.263,P=0.001)、使用AZT+3TC+NVP治疗方案(以TDF+3TC+EFV为参照,HR=1.538,95%CI=1.394~1.696,P<0.0...  相似文献   

9.
背景 随着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推广,HIV/AIDS患者的期望寿命延长,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愈发常见。且患者易发机会性感染、共感染等情况,健康状况不佳,医疗费用较高,经济负担较重。然而,目前有关HIV/AIDS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的研究较少。 目的 了解我国四省份(北京市、河南省、贵州省、安徽省)HIV/AIDS患者因病所致的家庭经济负担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采用典型抽样法在北京市、贵州省、安徽省各选择1家医疗机构、在河南省选择1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作为调查地点,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各调查地点选取2020年获取过医疗卫生服务的HIV/AID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经济学特征、疾病状况及就医情况指标。根据患者2020年的自付医疗费用和家庭年收入计算费用收入比,以费用收入比>25%为出现了家庭经济负担,否则为未出现家庭经济负担。 结果 共纳入1 446例患者,患者费用收入比以≤1%(400例,27.7%)和>1%~5%(418例,28.9%)为主,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患者为237例(16.4%)。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职业、户口性质、流动情况、医疗保险类型、家庭年收入水平、感染途径、CD4+ T细胞计数、就医形式的患者出现因病所致家庭经济负担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男性〔OR(95%CI)=1.729(1.050,2.853)〕,≥65岁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18~24岁者〔OR(95%CI)=3.445(1.188,10.227)〕,离异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未婚者〔OR(95%CI)=2.241(1.073,4.678)〕,事业单位人员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低于家务/待业/无业者〔OR(95%CI)=0.287(0.081,0.898)〕,家庭年收入水平为中低收入、低收入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高收入者〔OR(95%CI)分别为3.556(1.471,9.428)和29.614(12.348,79.211)〕,经异性性行为感染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较经同性性行为感染者低〔OR(95%CI)=0.356(0.186,0.670)〕,从未接受过抗艾滋病病毒治疗(ART)患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低于接受过ART者〔OR(95%CI)=0.241(0.055,0.835)〕,CD4+ T细胞计数为201~350、≤200个/μl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500个/μl者〔OR(95%CI)分别为2.347(1.237,4.515)和2.365(1.200,4.702)〕,仅住院者、门诊+住院者出现家庭经济负担的风险高于仅门诊者〔OR(95%CI)分别为12.492(5.592,27.818)和23.690(14.519,39.933)〕。 结论 HIV/AIDS患者费用收入比较低,部分患者出现了家庭经济负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家庭年收入水平等社会人口学和经济相关特征,感染途径、ART、CD4+ T细胞计数水平、就医形式等疾病和就医相关特征是影响HIV/AIDS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的因素。未来应重点关注女性、老年、重症及家庭年收入较低的HIV/AIDS患者,继续完善和落实相关医疗保障政策,切实、有效地降低HIV/AIDS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背景 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为基础的HIV/AIDS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在我国已实施10余年,但有关HIV/AIDS患者接受二线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INR)的研究较少。 目的 了解HIV/AIDS患者更换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INR的发生率,探究发生INR的影响因素。 方法 以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更换为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且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AIDS患者3 01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二线抗病毒治疗后3年内的随访资料,根据随访数据计算HIV/AIDS患者INR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NR的影响因素。 结果 HIV/AIDS患者二线抗病毒治疗后满1、2、3年INR发生率分别为42.34%(774/1 828)、32.31%(608/1 882)和24.11%(421/1 7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OR=0.60,95%CI(0.49,0.73)〕、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OR=3.42,95%CI(2.51,4.69);50~100个/μl:OR=3.26,95%CI(2.50,4.27);101~150个/μl:OR=1.51,95%CI(1.19,1.92)〕是HIV/AIDS患者二线抗病毒治疗后第1年发生INR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女:OR=0.70,95%CI(0.57,0.86)〕、年龄〔40~50岁:OR=1.37,95%CI(1.05,1.80);>50岁:OR=1.81,95%CI(1.36,2.42)〕、感染途径〔血液:OR=1.40,95%CI(1.06,1.85)〕、HIV阳性时间〔3~6年:OR=1.48,95%CI(1.02,2.13)〕、HAART治疗时间〔3~5年:OR=0.66,95%CI(0.48,0.90);>5年:OR=0.71,95%CI(0.53,0.95)〕、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OR=2.54,95%CI(1.84,3.49);50~100个/μl:OR=2.49,95%CI(1.90,3.27);101~150个/μl:OR=1.59,95%CI(1.23,2.05)〕是HIV/AIDS患者二线抗病毒治疗后第2年发生INR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50岁:OR=1.8,95%CI(1.31,2.49)〕、感染途径〔血液:OR=1.45,95%CI(1.07,2.00)〕、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OR=2.07,95%CI(1.52,2.82);50~100个/μl:OR=2.14,95%CI(1.57,2.92);101~150个/μl:OR=1.49,95%CI(1.12,1.98)〕是HIV/AIDS患者二线抗病毒治疗后第3年发生INR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HIV/AIDS患者二线抗病毒治疗后满1、2、3年INR发生率分别为42.34%、32.31%和24.11%。性别、年龄、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经血液传播途径感染HIV是INR发生的影响因素,实际工作中要特别关注男性、年龄>50岁及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150个/μl的HIV/AIDS患者的免疫力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黄石市2000—2019年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HIV/AIDS)病人死亡情况及死亡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减少死亡的方法。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相关卡片,运用Excel 2007和SPSS 21.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 361例HIV/AIDS患者累计死亡760例,累计病死率32.19%。死亡时50岁以上患者600例(占78.95%),73.15%(556/760)的患者接受过CD4+T淋巴细胞检测,其中65.11%(362/556)的患者检测值200个/μL;50.79%(386/760)的死亡病例接受过抗病毒治疗;54.61%(415/760)的死亡病例确诊后1年内死亡,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他就诊者(OR=5.081,95%CI=2.776~9.302)、未接受抗病毒治疗(OR=4.716,95%CI=3.002~7.407)、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值200个/μL(OR=8.550,95%CI=4.289~17.046)和未检测的患者(OR=29.392,95%CI=13.466~64.155)更容易在1年内死亡。艾滋病相关死因占比逐年下降,至2017年为39.13%。死亡时患者平均年龄从2001年的37.39岁增长到2019年的66.86岁。结论黄石市HIV/AIDS累计病死率较高,死亡时平均年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逐年升高趋势,晚发病例更容易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不断提高,艾滋病无关死亡占比和患者生存时间不断增长。应继续开展早发现、早治疗工作,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南省AIDS高发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项目县中9个自然村的HIV/AIDS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AIDS基本知识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V/AIDS人群中,每次或经常使用安全套的人数占49.5%。年龄越大,安全套使用率越低,其OR值为0.941(95%CI为0.921~0.961);AIDS基本知识得分越高,安全套使用率越高,其OR值为1.620(95%CI为1.080~2.432);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安全套使用率高于文盲,其OR值为5.289(95%CI为1.876~14.911)。结论:河南省AIDS高发区部分HIV/AIDS安全套使用意识较为淡薄。AIDS基本知识、文化程度及年龄是安全套使用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航海人员健康素养与代谢性疾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抽取210名航海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分析航海人员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患病现状及健康素养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10名航海人员代谢性疾病患病率57.14%(120/210)。患单种代谢性疾病患者75名(62.50%),其中脂肪肝患者18名(24.00%)、高尿酸血症患者26名(34.67%)、高脂血症患者29名(38.67%)、高血压患者2名(2.67%),合并两种代谢性疾病患者占37名(30.83%),合并3种代谢性疾病患者占8名(6.67%)。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航海人员糕点甜食、油炸食物、碳酸饮料摄入频率较高,而蔬菜、水果摄入频率有待提高,均衡饮食率仅为79.52%(167/210),吸烟率高达48.57%(102/21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本知识和理念得分<10分(OR=2.079,95%CI:1.467~3.022)、健康技能得分<30分(OR=2.237,95%CI:1.796~3.233)、吸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住院及门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简称HIV感染者/AIDS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合并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感染率情况,进一步了解HIV/AIDS合并HCM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进行HIV/AIDS体内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计数,采用聚合酶链-荧光法进行HIV/AIDS尿液中HCMV-DNA检测,采用χ2检验分析HIV/AIDS不同来源、不同免疫状态下合并HCMV感染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817例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阳性率21.5%(147/817)。HIV/AIDS患者的年龄、性别在是否合并HCMV感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50个/μL、合并梅毒感染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危险因素(P<0.001,OR=6.410,95%CI=4.141~9.922;P<0.05,OR=1.790,95%CI=1.206~2.657),门诊和住院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42,P<0.001)。以患者来源为分层因素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HCMV感染率分析,住院HIV/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时为合并HCMV危险因素(P<0.001,OR=4.796,95%CI=2.998~7.668);门诊HIV/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时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危险因素(P<0.001,OR=18.468,95%CI=6.668~51.154)。结论 AIDS期患者应及时筛查有无巨细胞病毒合并感染, AIDS CD4+T细胞数≤50个/μL、合并梅毒感染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的危险因素,门诊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其合并HCMV感染可能性为CD4+T细胞>50个/μL的18.468倍,应予以重视,尽早治疗,获得更好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现存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病例(简称HIV/AIDS)随访检测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从传染病监测系统中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艾滋病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北海市HIV/AIDS进行随访检测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底,北海市现存HIV/AIDS 1 320例,北海市艾滋病随访检测比例从2016年的88.30%上升至2020年的94.0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报告年限、婚姻状况、传播途径、病程阶段、样本来源、户籍地、抗病毒治疗等对随访检测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接受抗病毒治疗(OR=175.512,95%CI:71.989~427.908)、高年龄(OR=1.025,95%CI:1.002~1.048)、病程阶段为AIDS(OR=2.450,95%CI:1.135~5.285)、外地户籍(OR=...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实习生HIV/AIDS知识知晓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轮转至手术室的208名护理实习生进行HIV/AIDS防护知识知晓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以女性为主,年龄最小16岁、最大26岁,平均(21. 4±3. 2)岁;以大专学生为主;对HIV/AIDS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各条目答对率范围在80. 7%~99. 5%之间,对HIV/AIDS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较差,各条目答对率范围在70. 2%~84. 1%之间;不同年龄、学历以及家中有无从事护理专业的亲属、是否喜欢护理专业、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和是否发生过职业暴露的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对HIV/AIDS知识知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年龄(OR=1. 846,95%CI:1. 332~2. 425)、学历(OR=2. 334,95%CI:1. 626~4. 358)、家中有无从事护理专业的亲属(OR=2. 856,95%CI:1. 828~5. 683)、是否喜欢护理专业(OR=1. 337,95%CI:1. 102~3. 125)、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OR=1. 154,95%CI:0. 987~2. 854)和是否发生过职业暴露(OR=1. 122,95%CI:0. 969~2. 085)是影响手术室护理实习生HIV/AIDS知识知晓率的重要因素(P 0. 05)。结论年龄、学历、家中有无从护理专业的亲属、是否喜欢护理专业、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和是否发生过职业暴露是影响手术室护理实习生HIV/AIDS知识知晓的重要因素,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动脉粥样硬化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采用R(R3.5.3)建立预测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 218例2型糖尿病中有56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25.6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60岁、高血压、吸烟史、肥胖及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男性、年龄≥60岁、高血压、吸烟史、肥胖及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3.076,95%CI 1.485~6.373;OR=2.200,95%CI 1.087~4.453;OR=4.373,95%CI 1.759~10.871;OR=2.351,95%CI 1.053~5.250;OR=3.302,95%CI 1.193~9.142;OR=3.056,95%C...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保山市1990—2020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为提高HIV/AIDS病人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计算1990—2020年保山市6 838例HIV/AIDS病人的生存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6 838例HIV/AIDS病人,全死因死亡1 757例(25.69%),平均生存时间为19.51年(95%CI:18.51~20.51);随着防控措施的强化,相对于2005年以前的第一个时期,后三个时期5年生存率均有所升高而死亡风险均下降。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HIV/AIDS生存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性别(男比女:HR=1.223,95%CI=1.094~1.367)、确诊年龄(40~50岁比15~25岁:HR=1.743,95%CI=1.110~2.739;50~60岁比15~25岁:HR=2.092,95%CI=1.306~3.351;≥60岁比15~25岁:HR=3.179,95%CI=1.984~5.094)、感染途径(经注射吸毒传播比经异性传播:HR=0.694,95%CI:0.58~0.83)、样本来源(医疗机构其他就诊者检测比羁押人员:HR=1.584,95%CI=1.283~1.955)、抗病毒治疗(未接受ART比接受ART:HR=17.159,95%CI=15.062~19.547)、首次CD4细胞值(CD4为200~350个/μL比200个/μL:HR=0.536,95%CI=0.459~0.627;350~500个/μL比200个/μL:HR=0.390,95%CI=0.323~0.472;≥500个/μL200个/μL:HR=0.350,95%CI=0.286~0.427)。结论在云南防治艾滋病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保山31年来HIV/AIDS病人生存率得到较大提升,但男性、确诊年龄大、异性性途径传播、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其他就诊者检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和首次CD4结果低是HIV/AIDS生存的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三亚市2010—2021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晚发现比例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三亚市2010—2021年新报告的HIV/AIDS信息,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提出的5类晚发现判断标准识别晚发现者,以是否为晚发现者为因变量,人口学信息为自变量,运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发生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三亚市2010—2021年新报告HIV/AIDS 710例,晚发现比例为33.4%(237例);第1~5类晚发现构成比分别是0.8%、59.1%、10.1%、17.3%和12.7%。2010—2021年晚发现比例由95.5%降至22.4%,呈下降趋势(χ2趋势=34.77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民族、文化程度、样本来源和确证年份是三亚市HIV/AIDS晚发现的影响因素,黎族HIV/AIDS晚发现比例为56.8%,晚发现风险高于汉族(OR=2.253,95%CI=1.361~3.67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HIV/AIDS晚发现比例为55.5%,晚发现风险是高中及以上者的1.722倍(95%CI=1.072~2.765);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和检测咨询者晚发现比例分别为63.1%和45.5%,晚发现风险均高于来源于MSM人群者(OR=5.564,95%CI=3.278~9.444;OR=2.204,95%CI=1.239~3.923);与2018—2021年相比,2010—2013年确证者风险较高(OR=2.246,95%CI=1.311~4.488)。结论 三亚市HIV/AIDS晚发现形势不容忽视,尤其是来源于咨询检测和医疗机构的HIV/AIDS,应加强检测力度,提高人群主动检测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上海市闵行区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选择上海市闵行区管理的HIV/AIDS患者,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一般情况问卷、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S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测查。结果   共有294例感染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9.6±12.6)岁。SAS平均得分40.5±8.8,高于全国常模(t=20.8,P<0.001),焦虑发生率为13.9%;BDI得分粗分平均8.90±8.59,抑郁发生率为28.6%;SSS平均得分33.5±10.2,生活质量的总分平均为66.6±1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的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大专及以上者(OR=0.34,95%CI:0.12~0.95);中度或重度抑郁的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较不抑郁的患者得分低,OR值分别为0.14(95%CI:0.06~0.34)和0.07(95%CI:0.03~0.20);焦虑的HIV/AIDS患者较不焦虑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低(OR=0.10,95%CI:0.04~0.27)。社会支持得分越高,生活质量得分越高(OR=3.95,95%CI:1.82~8.59)。结论  应加强关注HIV/AIDS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提高社会支持,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