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比较MR三维双翻转恢复(3D-DIR)序列与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对早期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内病变的检测能力。方法收集12例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和9例早期复发-缓解型MS患者(病程短于2年),采用3.0T MR分别对21例颅内病变患者行3D-DIR及T2W TSE序列扫描。比较两种技术对早期MS患者颅内不同部位病变的检出率。结果与T2W序列相比,3D-DIR对总体病灶的检出增加了(P=0.007),对皮层内和皮层下病灶的检出也增加了(P=0.006,P=0.009)。在灰白质混合病变、深部灰质及白质病变的检测中,3D-DIR与T2WI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MR 3D-DIR序列可以提高早期MS患者皮层内和皮层下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多发性硬化(MS)灰质病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利用多模态MRI可获得MS灰质病变的定性、定量信息,有助于早期发现灰质病变,且多模态MRI可用于监测MS的病程进展.本文对MS灰质病变的多模态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磁共振检查在监测多发性硬化的病程进展和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出现的磁共振新技术如磁共振波谱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磁化传递成像等为早期显示病灶和判断病理类型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近年来MRI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硬化(MS)MRI特征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22例MS患者行脑和/或脊髓MRI检查,对病变的分布、形态及病变的强化进行评价。结果:脑内病变位于测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及脑干、室旁病变其长轴多与侧脑室垂直;脊髓病变多位于预髓及上段胸髓,呈长条状。病变急性期及活动期强化,稳定期或斑痕期不强化。结论:MRI可显示MS的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可提高MRI对MS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并能对MS的病理生理特点进行时间顺序学方面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陈少琼  陈世林  胡冰  邹艳 《新医学》2009,40(2):114-116
MRI新技术的应用使临床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 esclerosis,MS)的病情评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些新技术包括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磁共振波谱、磁化传递成像、弥散成像等等,该文就这些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在MS中的应用作了简介,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着重研究FLAIR成像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材料和方法:经临床和MRI确诊的MS患者28例,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10~59岁,平均34·5岁。所有病例均行SET1WI、TSET2WI和FLAIR序列成像。通过计数评价该3个序列成像对MS病灶的显示能力,对结果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SET1WI、TSET2WI、FLAIR对脑室周围、皮层下及总体病灶个数的显示均有显著性差异。TSE、FLAIR对脑室周围、皮层下的病灶显示个数无显著性差异。在显示病灶总体个数上TSET2WI与FLAIR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的常规MRI扫描应有SET1WI、TSET2WI、FLAIR序列。FLAIR对病变的检出比TSET2WI、SET1WI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临床确诊为MS患者的MRI资料,常规行MRI平扫,38例行增强扫描,9例加扫FLAIR序列,5例行弥散加权成像。结果:脑内病灶主要分布于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和皮层下区,呈类圆形、杏仁形或斑片状,30例可见特征性“直角脱髓鞘征”。脊髓内病灶主要呈长条片状,与脊髓长轴平行。增强扫描急性期病灶可见明显强化,静止期病灶不强化。结论:MRI可清楚显示MS病灶,对M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脊髓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脊髓病灶多与脑内病灶并发;常规MRI是检测MS脊髓病灶最敏感的方法,能客观显示脊髓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和分布等情况,对MS的诊断、随访及病程评价有重要价值。MRI新技术能够量化评价脊髓病变,发现脊髓内隐匿性异常改变,进而反映脊髓功能损害。本文对MS脊髓病变的MRI特点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陈志晔  娄昕  杨扬  马林 《磁共振成像》2011,2(4):264-266
目的 观察胼胝体下缘点线征在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GE 3.0 T高场磁共振对42例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及27例健康志愿者行矢状位薄层T2-FLAIR扫描,并观察正中矢状位胼胝体下缘点线征.结果 42例患者中点线征阳性率为66.67%(28/42).年轻组(<50岁)患者点线征...  相似文献   

10.
182例多发性硬化临床与MRI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临床明确MS患者的临床与MRI资料.结果 MS好发于中年(平均发病年龄33.2±10.9岁)女性(68.7%),常见症状为肢体无力(74.2%)、感觉障碍(52.7%)和视力障碍(48.9%).MS病灶可单纯位于脑内(31.9%),或单纯仅位于脊髓内(31.3%),或脑与脊髓内均存在病灶(36.8%);好发部位依次为侧脑室旁(58.2%)、颈髓(52.8%)、胸髓(44.0%)、半卵圆中心(41.8%)和胼胝体(28.0%);病灶多呈斑片状;在T1加权像上可为低、稍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多为高信号;病灶多为斑片状或斑点状强化.结论结合临床与MRI表现,可提高对M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脊髓炎是一种脊髓炎性病变导致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常常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主要包括疾病相关性脊髓炎和特发性横贯性脊髓炎。临床中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型脊髓炎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随着神经高级影像学的快速发展,MRI已成为MS型脊髓炎诊断的重要手段。现就MS型脊髓炎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R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行脊髓和/或头颅MR检查,对其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分布上以颈髓受累最多,占40%,颈胸髓同时受累占30%,胸髓受累占25%,全部脊髓受累最少,为5%.病灶形态,以条带状最多见,为40%,斑片状或云雾状为25%.矢状面T2WI均表现高或稍高信号,T1WI 90%为等信号,T2WI轴位病变,以类圆形高信号和点片状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强化或不强化.结论 MRI有助于发现病灶,明确病灶位置,是目前诊断脊髓多发性硬化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颈髓的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对36例健康志愿者和1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行颈髓的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值、第1本征值(λ1)、第2本征值(λ2)及第3本征值(λ3).结果 ADC图与FA图均能显示多发性硬化患者颈髓之异常信号区,其ADC值为(1473.7±227.8)×10-6mm2/s,FA值为(467.83±43.66)×10-3,λ1值为(2024.1±283.3)×10-6mm2/s,λ2值为(1151.8±146.1)×10-6mm2/s,λ3值为(1231.0±360.9)×10-6mm2/s,2λ1/(λ2 λ3)值为1.73±0.22.多发性硬化患者颈髓病变区的ADC、λ1 、λ2、λ3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其FA值与2λ1/(λ2 λ3)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λ1与λ2、λ3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λ1大于λ2与λ3.结论 DTI是一种显示颈髓多发性硬化的可靠检查手段,其病变区各向同性扩散明显增高,其各向异性扩散明显减低;颈髓病变区仍保持了各向异性,呈柱状扩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诊断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与MRI资料。结果病灶主要分布于侧脑室周围占90.1%,大小以<1 cm最多占81.2%。病灶信号以稍长T1,长T2为主,增强呈不均匀斑片状或环状强化。MRS上陈旧性病灶NAA峰下降,急性期病灶NAA峰下降,胆碱峰、脂质峰及乳酸峰升高。结论 MRI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多序列MRI所示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大脑皮层厚度改变,并探讨其与皮层病灶及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41例RRMS患者(RRMS组)及30名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其数字广度测验(DST)及符号数字转换测验(SDMT)评分。基于颅脑3D-T1W、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及双反转恢复(DIR)序列获取2组颅脑体积、皮层厚度及RRMS组皮层病灶数量和体积,分析RRMS组皮层厚度与皮层病灶数量、病灶体积及临床认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RRMS组DST及SDM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灰质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白质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于36例(36/41,87.80%)RRMS共检出186个皮层病灶,总体积为16 880 mm3。相比对照组,RRMS组皮层萎缩范围更广(P均<0.05),主要集中于额叶和颞叶,且部分脑区皮层萎缩与皮层病灶数量、体积及DST评分具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 RRMS患者存在广泛大脑皮层萎缩,并与皮层病灶数量、体积及认知功能损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疾病50例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疾病的临床及核磁共振(MRI)信号特点。方法对50例Ms患者的部位、范围、病变处形态、MRI信号及强化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S的特征性表现为同时累及多个不同的部位的斑片状T1WI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后活动期病变明显强化,静止期病变无强化或强化减弱。结论MRI定位准确,不仅有助于M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而且是目前MS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它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疗效评价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中青年非创伤性神经功能残疾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记忆及信息处理速度、执行功能等多种认知领域障碍。MS伴发记忆障碍(MSMI)因发病隐匿而常被忽略,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神经功能影像学的快速发展,MRI已成为观察和诊断MS的重要手段,可为诊断MSMI提供影像学依据。本文就MSMI相关临床及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炎性脱髓鞘疾病,其发病机制迄今不明。近年来研究表明铁和氧化应激均参与到MS的发病机制中,但其具体的时间空间动态变化规律尚未完全被阐明。因此,借助多参数MRI进行在体无创性定量评估MS病灶内的铁及氧化应激水平,对揭示MS各期不同病理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铁及氧化应激在多发性硬化中的潜在致病机制和相应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冯逢 《磁共振成像》2011,2(4):309-313
本文介绍了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学改变,重点描述多发性硬化MRI表现的典型征象,包括急性期/亚急性期的"煎蛋征"、"开环征"、"弓形征"、"晕环征",胼胝体早期改变的"条纹征"、"点线征",沿小静脉走行的"Dawson手指征"以及脊髓受累的典型表现等,这些征象有助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疾病进展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场MRI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5例脑部疾病患者同时行常规MR T2加权像及快速FLAIR检查,比较两种序列对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FLAIR共检出病灶1889个,常规T2加权像检出1343个,FLAIR显示病灶的轮廓更为清晰,病灶与正常脑组织的对比度更高,在显示脑皮层下、脑室旁病灶方面更有优势,可显示常规MRT:加权像未能显示的侧裂池及脑表面脑沟的小出血病灶,在诊断颅脑外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快速FLAIR可作为颅脑MR检查常规序列的补充。对于颅脑大部分疾病应行FLAIR检查,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扩大MRI检查范围,减少漏诊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