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为基础,结合已经设立的伤寒论等级考试,提出开展中医经典等级考试的必要性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强化经典课程教学 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医事业的发展取决于中医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课程是中医教育的核心内容,经典理论是中医之本,对中医学术发展和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培养高质量的中医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弱化经典课程的教学必将严重影响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中医经典课程在中医教育中的地位,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典课程教师队伍、增加经典课程教学时数、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开展经典课程理论等级考试等措施,强化经典课程教学,才能提高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经典课程属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在中医院校前期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 ,它的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下面就中医临床基础三门经典课程在中医学课程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谈谈自已的看法。1 正确认识经典著作的地位和作用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财富 ,她根植于优秀而丰富的中华文化 ,是优秀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医经典著作 ,在中医高等教育中已接近 5 0年的历史 ,自从 1 998年国务院颁布新学科目录后 ,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隶属于中医临床基础二级学科 …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中医药院校《内经》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中医思维缺乏、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提出学生应重视对《内经》原著的学习;教师要对《内经》有敬畏之心,明确其导读的职责;让学生"主动学,主动讲",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的作用;延长《内经》教学课程时数,让《内经》考核贯穿中医高校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认识、建设等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目录,高等中医药院校原有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等中医经典著作,合并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对合并后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应该如何认识?怎样建设?这是高等中医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大事,也引起了从事经典著作教学、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认识加以讨论,将有利于这一学科的完善和建设。 一、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认识思考 《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长期以来,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的必修课程开设,除作为经典课程开设比较明确外,其性质究竟属基础还是临床长期以来并不明确,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将三者并入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范畴内,中医  相似文献   

6.
《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与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内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临床课 ,在中医专业的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学生中医临床诊疗思维的建立与培养。《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对于这一门课程的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教学已形成一定模式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培养了一批批中医学工作者 ,为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主要注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考试的过关。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临床辨证论治思维培养的手段不足 ,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7.
设立《伤寒论》等级考试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伤寒论》等级考试的意义 目前,我院七年制中医专业和教改实验班、七年制中西结合专业和五年制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伤寒论》的课程学时数分别为120、100及72。课程时数虽然在全国居首位,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感内容多,时间少,课堂上只能讲解重点原文,这样就难以使学生整体把握《伤寒论》辨证思维的全貌。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掌握《伤寒论》中蕴含的辨证论治思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医临床经典导读》是中医学专业近年新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其内容融合《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大经典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着重介绍中医经典原著的精华,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运用中医经典辨证思维分析临床病证的习惯,为后续经典课程和临床各科的系统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中,可采用案例引导的探究式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提问技巧与课堂上的有效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一直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教学的主干课程。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辨证论治成为《伤寒论》教学最薄弱的环节。创新《伤寒论》教学通过提高《伤寒论》专业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多途径加强经典与临床的联系、开设选修课等方法,将《伤寒论》的教学始终置于临床氛围之中,不断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应用经方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伤寒论》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兼具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双重属性,其中蕴含的经典思维对中医各科皆有普遍指导意义,是培养高水平中医人才的重要课程。笔者在《伤寒论》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认为《伤寒论》的教学宗旨是"秉承传统,弘扬经典",兹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1.
背诵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启蒙教育方式,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医教育的重要基础方式,但近年来背诵越来越被现代教育所忽视。中医学经过上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汤头歌诀》《药性赋》等经典。这些经典有助于建立中医思维模式、提高临床能力,而背诵是掌握其内涵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教学效果,应重视背诵对中医药教学、对中医人才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课程之一,是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传统线下考试变为线上考试,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我校“线上线下同质等效”考试原则指导下,我们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探讨并付诸实践。本次线上考试锻炼了教师能力,完善了考核体系,更新了考核方式,丰富了考核内涵,为伤寒论课程考核评价理念和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起着连接理论与临床的桥梁作用,为激发学生学习《金匮》的主动性,夯实学生对《金匮》基础知识点的把握,引导学生逐渐进入中医临床,把握临证中的基本思维,近年来我们在《金匮要略》教学中实施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等级考核制度,并通过考核认定授予学生相应的证明中医理论及临床思维能力的"等级认证书",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金匮》课程的教学实施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教学形式单一,以及缺乏人文教育的现状,初步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中医院校解剖学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需密切结合中医专业特点,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应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年来《伤寒论》教学改革的经验及面临的各种问题,阐述了加强中医院校《伤寒论》教学的重要意义。认为:《伤寒论》在中医专业教学中,不是一门单纯的基础课、理论课、古籍课,而是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临床各种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课程。不应当以改革中医基础课教学为理由,削弱《伤寒论》课的教学,并结合当前中医医疗、教学和科研实际,提出了应当把《伤寒论》作为必修课,学时不少于100学时。建立伤寒临床教学基地。创造条件建立《伤寒论》研究实验室以及成立全国仲景学术委员会等四条建议。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也是中医院校的必修课之一,更是广大临床中医师最重要的参考书。伤寒论的方剂是辨证论治、连贯理法方药的典范。将伤寒论方编成歌决,可供中医药院校学生和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参考。歌诀全部系作者自编,简捷易记,并尽量注意诗歌韵律的特点,读来朗朗上口,对学习研究伤寒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经典必修课程,近两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伤寒论》的理论何以能经久不衰?为什么对临床各科都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其根本原因是《伤寒论》中所体现、所揭示的辨证思维方法,对中医理论与临床具有着普遍的指导作用。研究《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是进一步深入学习《伤寒论》的主要内容,通过领悟《伤寒论》原文中蕴含的临证思维规律,将有助于提高临床辨证能力和治疗水平。因此在系统学习《伤寒论》课程之后,我们开设《伤寒论思维与辨析》选修课。试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伤寒论》辨证思维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运用《伤寒论》辨证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作者开设《伤寒论思维与辨析》课程的实践过程及体会,同时对教材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导入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情景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参考《伤寒论》古今名家医案,利用多媒体模拟临床场景,灵活设问,启发思考,分步导入现代医学的诊查过程、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中医现代化研究成果与《伤寒论》原文,在师生互动中完成课堂理论教学。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实现经典课程以临床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以及对经典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加强中医经典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属于中医主干学科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尤其是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个学科合称为中医临床基础专业,是理论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亦是中医早期的基本临床学科,加强中医经典教学对培养中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阶思维是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思维能力,包括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决策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医药学科认知特点,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医经典课程、中西医临床课程和中医人文课程等模块的教学过程中,设计旨在拓宽学生基础知识和临床科研能力的问题,提高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和善问的能力,是发展中医院校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