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耳蜗血流特点及其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蜗充足的血液供应是形成正常听觉的重要生理条件。目前许多研究认为耳蜗血流障碍是各种感音神经性耳聋病理生理过程中涉及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准确评估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耳蜗血流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意义。然而人类耳蜗深藏于颞骨之中不易直接检测到血流状态,目前用于评估耳蜗血流的方法主要有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磁共振技术和多普勒超声等。  相似文献   

2.
目前美国多种植入式听力装置已批准用于传导性、混和性和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本文介绍满足不同耳聋患者需求的骨锚式助听器 ,中耳植入术 ,耳蜗植入术和听觉脑干植入术以及其适应症 ,禁忌症 ,听力评估参数与耳聋康复方法的选择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噪声性耳聋是常见的后天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之一,其主要损害部位是耳蜗,但噪声对耳蜗的损害机理仍不清楚。本文就目前噪声对耳蜗损伤的有关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感染猪链球菌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特点。方法复习文献回顾性分析人感染猪链球菌致感音神经性耳聋1例。结果人感染猪链球菌致感音神经性耳聋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在感染早期即出现不可逆的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困难,预后差。结论人感染猪链球菌所致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生率高,多为双耳急性起病,进展迅速,多出现于急性感染的早中期,多为重度~极重度耳聋,一般无前庭神经及其他脑神经受损症状,治疗困难,预后差,绝大多数遗留永久性听力损害。  相似文献   

5.
免疫相关听力损失目前被认为是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一个潜在病因,也是目前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免疫介导的听力损失的机制,并对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多频稳态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临床听力学检查方法,具有频率特性好、最大声输出高、客观性好、检查快速便捷、不受睡眠和麻醉的影响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低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术前听力检查,因此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听力评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日趋低龄化,而其他听力检查方法对于低龄患者的听力评估尚有不足之处,多频稳态对此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多频稳态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临床听力学检查方法,具有频率特性好、最大声输出高、客观性好、检查快速便捷、不受睡眠和麻醉的影响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低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术前听力检查,因此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听力评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日趋低龄化,而其他听力检查方法对于低龄患者的听力评估尚有不足之处,多频稳态对此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人工耳蜗是目前解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有效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但仍有患者耳蜗植入后效果不理想。造成不同个体其术后效果差异的影响因素除了植入年龄是主要因素外,不同基因突变导致从耳蜗到听神经范围内不同的损伤部位可能是其另外的关键因素。随着耳聋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诊断已经成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术前评估、术后效果预测的重要工具。以遗传性耳聋患者基因组信息为基础,对耳聋做出精准分类和诊断,可为病人设计出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实现遗传性耳聋的精准医疗。  相似文献   

9.
钙离子(C ^2+)做为第二信使几乎参与了细胞所有的生理活动。在耳蜗水平,钙与机械-电转换、内耳声感受的频率选择性、基底膜振动非对称性等有密切关系。毛细胞及内淋巴液的Ca^2+浓度变化与感音神经性耳聋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Ca^2 -ATP酶(又称钙泵)在耳蜗Ca^2 稳态的调控中起了重要作用。Ca^2 -ATP酶的作用及其机理已成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相关病毒及质粒脂质体载体的特点及病毒载体所介导的 L ac Z基因、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白介素 - 1拮抗剂基因在内耳组织的表达情况进行综述。目前研究表明 :神经营养因子等转基因表达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提高耳蜗植入效果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来内耳干细胞的发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本文就内耳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以及干细胞在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钙离子(Ca2+)做为第二信使几乎参与了细胞所有的生理活动.在耳蜗水平,钙与机械-电转换、内耳声感受的频率选择性、基底膜振动非对称性等有密切关系.毛细胞及内淋巴液的Ca2+浓度变化与感音神经性耳聋有着密切的联系,而Ca2+-ATP酶(又称钙泵)在耳蜗Ca2+稳态的调控中起了重要作用.Ca2+-ATP酶的作用及其机理已成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来内耳干细胞的发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本文就内耳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以及干细胞在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全球有数千万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是这些患者目前重获听力的唯一手段。在全世界范围内,至08年底已有12万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康复训练后重新回到有声世界,他们之中大部分成人甚至可以通过电话与人交流,而大部分患儿可以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5.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已经成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主要以单侧CI为主,并且疗效十分确切,CI者的开放性言语识别率可高达80%以上。在此基础上如何才能进一步改善言语识别率,对人工耳蜗本身进一步的改  相似文献   

16.
目前研究表明人类耳蜗感觉细胞损伤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对于耳蜗感觉细胞是如何损伤,又是如何得以修复的,仍无定论,这给试图从耳蜗感觉细胞研究方向上入手,进而在治疗上有所突破的学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本文将试述耳蜗毛细胞在损伤后修复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可帮助所有年龄段的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患者,尤其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获声音信息,可以改善患者的言语感知和生活质量,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因此探究影响耳蜗植入效果的因素是临床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主要介绍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神经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自我更新及多潜能分化等特性。此外,神经干细胞可转染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等目的基因,并能整合于宿主细胞,长期稳定表达外源性基因。因此,神经干细胞可以作为内耳基因治疗的一个理想载体,通过转染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并移植于耳蜗,在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中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绝大多数感音神经性聋是由于耳蜗感觉上皮和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导致的,通过于细胞移植来补充螺旋神经节神经元是治疗聋病的理想选择之一.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给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本文就干细胞内耳移植与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修复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表现为急性耳蜗性聋的一组原因不明的症状,一般在48h内达到耳聋最高峰。突聋发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内耳血流障碍、圆窗膜破裂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