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 β受体含量的变化。 方法 以二肾一夹 (2K1C)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为实验组 ,观察术后 4、8周动脉血压、心肌肥大指数及心肌组织PDGF - β受体含量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大鼠术后 4周、8周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心肌肥大逐渐加重 ,PDGF - β受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结论 PDGF - β受体上调可能参与肾血管性高血压促心肌肥大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肾性高血压大鼠肥大心肌组织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内皮素在肾性高血压致心肌肥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制作肾性高血压动物模型为实验组 ,观察术后 4周和 8周时动脉血压、心肌肥大指数、心肌组织内皮素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 4周、8周 ,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心肌肥大指数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内皮素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5 ) ,内皮素与心肌肥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肾性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大的发生可能与内皮素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在肾性高血压致心肌肥大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肾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为实验组 ,观察术后第 4周、8周动脉血压、心肌肥大指数及心肌组织MAPK表达的改变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大鼠术后第 4周、8周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心肌肥大逐渐加重 ,第 4周、8周心肌MAPK表达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和P <0 .0 1)。结论 MAPK表达增强可能是肾性高血压时各种细胞外刺激因素介导心肌肥大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研究肥大心肌中富脯氨酸蛋白酪氨酸激酶(Pyk2)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制备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4、8和12周测定尾动脉血压和心肌肥大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肥大心肌组织中Pyk2及其磷酸化表达。结果大鼠肾动脉狭窄术后4周心肌肥大已发生,8周至12周心肌肥大进一步加重;术后4、8、12周大鼠心肌组织Pyk2活性逐渐增加,心肌Pyk2活性与心肌肥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随肾动脉狭窄时间的延长,Pyk2活性逐渐增加是导致心肌肥大加剧的重要原因;Pyk2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是心肌肥大的重要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制二肾一夹高血压动物模型作为实验组 ,术后 4周开始给予卡托普利者作为治疗组 ,以未进行二肾一夹者为对照组。术后 8周测定动脉血压、心肌肥大指数及心肌组织MAPK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动脉血压及心肌肥大指数显著升高 ,MAPK表达显著增强 (P <0 .0 1) ;卡托普利显著降低心肌MAPK的表达。结论 心肌MAPK表达增强可能是血管紧张素II介导的心肌肥大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研究心肌中富脯氨酸蛋白酪氨酸激酶(Pyk2)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①制备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RHR);②分别于术后第1、4、8和12周测动脉血压和心肌肥厚指数;③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yk2及其磷酸化表达。结果大鼠肾动脉狭窄术后4周心肌肥大已发生,8周至12周心肌肥大进一步加重;术后4周、8周、12周大鼠心肌组织Pyk2活性逐渐增加,心肌Pyk2活性与心肌肥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yk2及磷酸化在RHR心肌组织内表达增高,且与心肌肥厚同步,提示其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肾性高血压大鼠肥大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表达。方法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实验组制备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未进行二肾一夹,观察2组大鼠术后8周血压、心肌肥大指数、心肌AngⅡ含量、心肌组织bFGF与MAPK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大鼠术后8周血压、心肌肥大指数、心肌AngⅡ水平明显增高(P<0.01,P<0.05),心肌bFGF与MAPK表达显著增强(P<0.05)。结论bFGF、MAPK参与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大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肾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研究心肌中富脯氨酸蛋白酪氨酸激酶(Pyk2)的表达情况,探讨缬少坦逆转左室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 制备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缬沙坦(30 mg·kg-1·d-1)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4、8和12周测定动脉血压和心肌肥厚指数,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yk2及磷酸化Pyk2(p-Pyk2)表达.结果 术后4周心肌肥大已发生,8~12周心肌肥大进一步加重,缬沙坦能显著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并能有效抑制心肌肥厚的形成(P<0.01);术后1、4、8和12周大鼠心肌组织Pyk2活性逐渐增加(1周P<0.05,4、8、12均P<0.01);缬沙坦组Pyk2及p-Pyk2表达水平下降,与同周龄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yk2及p-Pyk2在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内表达增高,且与心肌肥厚同步;缬沙坦能下调Pyk2及p-Pyk2的表达.这可能是AT1受体拮抗剂逆转心肌肥厚重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肾性高血压主动脉磷脂酶 C(PL C)活性变化及卡托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 制备二肾一夹高血压动物模型作为实验组 ,术后 4周开始给予卡托普利者作为治疗组 ,以未进行二肾一夹者为对照组。术后 4周测定动脉血压 ,8周时测定动脉血压与主动脉组织 PL C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 8周大鼠动脉血压显著升高 (P<0 .0 1) ,主动脉组织 PL C活性明显增强 (P<0 .0 5) ;卡托普利显著降低动脉血压与主动脉 PL C的活性 (P<0 .0 5)。结论 肾性高血压主动脉 PL C活性升高 ,Ang 可能通过活化的 PL C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肾性高血压主动脉磷脂酶C(PLC)活性变化及洛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大鼠行二肾一夹者为实验组,术后4~8周给洛沙坦者为治疗组,不接受手术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测定动脉血压与主动脉组织PLC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8周大鼠动脉血压显著升高(P<0.01),主动脉组织PLC活性明显增强(P<0.05);洛沙坦显著降低动脉血压与主动脉PLC的活性(P<0.05)。结论:肾性高血压主动脉PLC活性升高,AngⅡ可能通过活化的PLC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进一步观察卡托普利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血浆醛固酮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肥厚大鼠模型,观察左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改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醛固酮水平的改变。结果 模型组LVMI高于假手术组(P<0.01),卡托普利组LVMI较模型组下降(P<0.05);模型组Ⅰ型胶原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卡托普利组较模型组下降(P<0.05);模型组Ⅲ型胶原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卡托普利组较模型组下降(P<0.05);模型组血浆醛固酮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卡托普利组降低血浆醛固酮(P<0.01)水平。结论 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血浆醛固酮水平是升高的;卡托普利逆转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浆醛固酮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肥大心肌内皮素 (ET)的影响 ,探讨心肌肥大的发生机制。方法 :制作肾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以左心室与体重之比为心肌肥大指数、放免法测定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ET的变化。结果 :肾动脉狭窄术后 8周 ,心肌肥大指数显著升高 ,心肌AngⅡ与ET均显著升高 ,卡托普利使心肌肥大指数 ,心肌AngⅡ与ET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AngⅡ可能通过诱导ET分泌增加参与肾性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早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对心脏自主神经重构的影响。方法:42只兔随机分为三组:卡托普利组(n=15)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卡托普利(10mg/kg·d)干预;对照组(n=15)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假手术组(n=12)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术后8周行电生理检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的方法观察心脏S100、GAP43及TH等神经标志物蛋白或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在术后8周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卡托普利干预后其诱发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梗死灶周S100及GAP 43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且神经纤维分布紊乱;卡托普利组神经密度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7,P=0.13),但神经形态及分布状况更接近于假手术组。在非梗死左室游离壁,对照组神经密度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而卡托普利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梗死灶周及非梗死左室游离壁TH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卡托普利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可降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其机理可能与改善心脏神经纤维异常的形态及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大鼠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优化大鼠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 :采用腹部左侧纵切口手术方法制备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模型 ,动态监测大鼠尾动脉压 ,术后 4周检测颈总动脉压、左心室内压 ,称重法测定心脏系数和心肌肥大系数 ,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 ,腹主动脉狭窄手术组大鼠 2周后尾动脉压升高 2 9% ,4周时颈动脉压和心室内压分别增加 2 8%和 36 % (均为P <0 .0 1) ,心脏指数和心肌肥大指数分别增大 0 .86和 0 .89(均为P <0 .0 1)。病理切片显示心肌细胞肥大。结论 :腹部左侧纵切口术式制备大鼠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 ,方法简便可靠 ,重复性好 ,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对慢性心衰家兔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6),手术组(n=8):结扎腹主动脉复制心衰模型,手术给药组1(TMZ,n=8),手术给药组2(卡托普利,n=8),分别于术后第4天口服给药。实验8周后,观察TMZ对家兔慢性心衰时心脏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HR、LVSP、LVEDP、±dp/dt(max))及心肌高能磷酸盐(ATP、PCr)代谢的影响,同时比较血浆心钠素水平、心质量指数的变化。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衰症状,表现为心脏收缩功能的减退,心肌肥厚,血浆心钠素水平显著升高,同时心肌高能磷酸盐含量显著减少(均P〈0.01)。(2)手术给药组(TMZ、卡托普利)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手术组,且心肌肥厚明显减轻,血浆心钠素水平明显下降,心肌高能磷酸盐含量明显增加(均P〈0.05),给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Z可显著改善慢性心衰心脏的心功能,减轻心肌肥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心衰心肌内的高能磷酸盐储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以及心室重构和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 h存活大鼠分为模型组和模型+卡托普利组(卡托普利500 mg.kg-1.d-1,饮水给药)。另设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饲普通饮水。术后6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F-α、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印迹法检测MMP-2,Van Gieson染色测胶原容积分数;压力传感器记录左心室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模型+卡托普利组大鼠的心室功能明显降低(P<0.05),卡托普利能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功能(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模型+卡托普利组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CVF)、Ⅰ/Ⅲ胶原比均升高(P<0.01),全心质量/体质量(THW/BW)及左心室实际质量/体质量(LVW/BW)显著增加(P<0.01);但卡托普利干预后CVF、Ⅰ/Ⅲ胶原比及THW/BW、LVW/BW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非梗死区MMP-2和TNF-α表达升高(P<0.01);卡托普利干预后MMP-2和TNF-α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卡托普利能明显减轻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改善心室功能,其作用可能与调节心脏TNF-α和MM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复方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α-MHC和β-MHC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复方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补肾复方大剂量组、补肾复方小剂量组。造模4周后,再药物干预4周。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大鼠左室心肌组织中α-MHC、β-MHC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α-MHC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补肾复方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左室心肌组织α-MHC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模型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β-MHC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补肾复方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左室心肌组织β-MHC m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补肾复方可增加α-MHC基因表达,降低β-MHC基因表达,具有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role of the Gαq/11-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in angiotensin Ⅱ (Ang Ⅱ) induced cardiac hypertrophy remains unclear.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the Gαq/11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ac hypertrophy in 2K1C hypertensive rats and in cultured neonatal rat ventricular myocytes (NRVMs) and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the pathway on Ang Ⅱ induced cardiac hypertrophy.Methods Renal hypertension was induced in 2K1C hypertensive rats by placing a silver clip around the left renal artery. At 8 weeks after operation,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the ratio of left ventricular weight to body weight (LV/BW),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ngⅡ in the heart were measured. The protein levels of Gαq/11 an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 (ERK1/2) were assay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and the activity of phospholipase C (PLC) in the myocardium was detected using [3H]-PIP2 as a substrate. Changes in [3H]-leucine incorporation and in the protein levels of the signal molecules Gαq/11, PLCβ3, and ERK1/2 were measured after NRVMs were stimulated with 10-7mol/L AngⅡ.Results The protein levels of Gαq/11 and ERK1/2 in the hearts of 2K1C rats increased by 35.8% and 31.9%,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sham group. The PLC activity in the 2K1C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lt;0.05). The levels of Gαq/11, PLCβ3, and ERK1/2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NRVMs were stimulated by AngⅡ. The upregulation of Gαq/11, PLCβ3 and ERK1/2 in NRVMs occurred prior to [3H]-leucine incorporation increases, and could be inhibited with losartan. Conclusion AngⅡ can initiate cardiac hypertrophy and upregulate signal molecules in the Gαq/11-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such as Gαq/11, PLCβ3 and ERK1/2, at both tissue and cellular levels.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缩窄型高血压大鼠心肌肌浆网钙泵活力。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和腹主动脉缩窄高血压组。鼠尾容积法测定术前1周和术后2周及4周的血压变化。4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心脏重量、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无机磷酸根法测定心肌肌浆网钙泵活力,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腹主动脉缩窄型高血压组收缩压和左室重量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腹主动脉缩窄型高血压组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P<0.01),心肌肌浆网钙泵活力显著降低(P<0.01)。结论:心肌肌浆网钙泵活力下降、心肌细胞钙离子浓度升高可能参与了缩窄升主动脉引起压力超负荷所致大鼠的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