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造血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功能不断衰退。目的:观察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造血系统自然衰老的延缓作用。方法:取孕13.5dBalb/c小鼠胎盘,制备胎盘间充质干细胞。6月龄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均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尾静脉输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每月1次,共6次;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第3个月进行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培养、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和外源性脾集落形成单位计数检测;第6个月时增加骨髓切片观察、骨髓细胞重建造血能力测定。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小鼠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第3个月,细胞移植组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巨噬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多于对照组,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别;干预第6个月,除外周血象仍无差别外,其他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期内两组的上述指标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细胞移植组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造血组织较对照组丰富,而对照组骨髓脂肪化显著增加;实验还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细胞的造血重建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延缓小鼠造血系统的衰退。  相似文献   

2.
背景:再生障碍性贫血是T淋巴细胞免疫亢进破坏造血干祖细胞的一种异常免疫反应性疾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支持造血功能同时具有免疫调控作用。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骨髓衰竭模型小鼠体内的归巢情况。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骨髓衰竭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于第6天将已标记氯甲基苯甲酰氨的BALB/c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射途径移植给骨髓衰竭模型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组织学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细胞在不同组织的动态分布。造模第14天,观察各组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外周血血象和骨髓形态学特征。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输注后24h在受体小鼠骨髓中可发现氯甲基苯甲酰氨阳性标记细胞,72h时阳性标记细胞数量增多(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濒死或处死前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骨髓单个核细胞数与模型组小鼠濒死时相比显著升高(P〈0.01)。骨髓衰竭模型组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平均生存时间短(P〈0.05)。结果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入骨髓衰竭模型体内能归巢至骨髓,促进造血恢复,减轻骨髓衰竭程度,显著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背景:大剂量化疗药物可造成严重的骨髓损伤,除药物治疗外,干细胞移植已越来越多的用于骨髓损伤的治疗。目的: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顺铂所致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雌性ICR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腹腔注射顺铂诱导ICR小鼠制备骨髓抑制模型,建模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尾静脉注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3.0×10^5/g,空白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PBS。结果与结论:连续给予顺铂7d后,ICR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但模型组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等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于首次给顺铂后第21天开始恢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外周血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提前7d开始恢复,第21天时,已接近或达到空白组水平;与空白组相比,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一两天及移植后的2周出现了一过性的白细胞增高和血小板数增加。第24天,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股骨髓腔冲洗液有核细胞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骨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也显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股骨骨髓组织结构明显改善,与空白组相似,骨髓细胞数明显增多,可见较多的巨核细胞,且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后2周,骨髓组织可见分布较广的小鼠抗人核单克隆抗体-FITC阳性的移植细胞定植。以上结果表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较早地改善顺铂所致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造血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功能不断衰退。目的:观察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造血系统自然衰老的延缓作用。方法:取孕13.5dBalb/c小鼠胎盘,制备胎盘间充质干细胞。6月龄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均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尾静脉输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每月1次,共6次;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第3个月进行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培养、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和外源性脾集落形成单位计数检测;第6个月时增加骨髓切片观察、骨髓细胞重建造血能力测定。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小鼠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第3个月,细胞移植组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巨噬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多于对照组,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别;干预第6个月,除外周血象仍无差别外,其他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期内两组的上述指标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细胞移植组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造血组织较对照组丰富,而对照组骨髓脂肪化显著增加;实验还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细胞的造血重建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延缓小鼠造血系统的衰退。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2-08/2007-1 2在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收治的2例顽固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来源于HLA半相合患儿母亲,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来源于HLA全相合的患儿同胞哥哥或妹妹.患儿1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1×106/kg)恶共移植,输注的单个核细胞数4.5×108/kg,其中CD34+细胞和CD3+细胞分别为4.41×106/kg及0.11×105/kg;患儿2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半相合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1×106/kg)共移植,输注的单个核细胞数6.5×108/kg,其中CD34+细胞和CD3+细胞分别为4.62×106/kg及0.12×105/kg.结果两例患儿均移植成功,随访2年来患儿状态良好、未给予其他任何治疗,无输血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影响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同时其分泌的因子尚有支持造血的作用。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发展与T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的造血干、祖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目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全骨髓细胞治疗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疗效。方法:建立BALB/C小鼠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注射全骨髓细胞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全骨髓细胞对实验动物的疗效及骨髓的造血组织容量、脂肪细胞和血窦结构。结果与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至第20天,对照组全部死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4例死亡,全骨髓细胞组1例死亡。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全骨髓细胞组存活小鼠,其体质量变化趋势、血细胞计数、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均无显著性差异。③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全骨髓细胞组脾脏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的比值示无差异,与正常小鼠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有下降趋势。全骨髓细胞组CD8+T细胞水平明显下降。提示,单独使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能够使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症状改善、造血恢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有效率不如全骨髓细胞,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肠道辐射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C57BL/6雄性小鼠的骨髓MSCs,通过诱导其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方法进行鉴定。将受鼠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照射对照组(组Ⅰ)、骨髓单个核细胞组(组Ⅱ)和骨髓MSCs+骨髓单个核细胞组(组Ⅲ),给予60Coγ射线全身致死量照射后,组Ⅰ不做处理,组Ⅱ2h内尾静脉移植C57BL/6雄性小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Ⅲ移植骨髓MSCs和骨髓单个核细胞。观察各组小鼠4周的生存率、病理切片等指标,并用PCR检测雌性受鼠体内Y染色体的Sry基因,确定供体干细胞的植入情况。结果:组Ⅲ的生存率较其他两组显著升高(P﹤0.05),病理切片显示肠道损伤有明显修复,PCR检测显示修复的细胞来源为供鼠细胞。结论:骨髓MSCs联合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有促进肠道辐射损伤修复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纯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为骨髓MSCs用于修复肠道辐射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造血重建的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供鼠,BALB/c小鼠为受鼠,分离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预处理后,给予受鼠尾静脉注射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5×106/只,建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后d 28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植入情况。将建模成功后的受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移植后d 1开始注射rh TPO,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均连续注射14 d。移植后d 1、3、7、14、21观察两组受鼠外周血及骨髓造血情况。结果:移植后28 d,受鼠骨髓H-2Kb表达率为43.85%(>20%),受鼠嵌合成功。移植后d 3、7、14、21,实验组受鼠血小板数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鼠在移植后d 1、3、7均出现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但实验组骨髓造血增生较对照组好。移植后d 14、21,两组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均较前有所恢复,且实验组恢复明显。结论:rh TPO能有效刺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生成,并促进移植后骨髓造血恢复及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影响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同时其分泌的因子尚有支持造血的作用。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发展与T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的造血干、祖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目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全骨髓细胞治疗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疗效。方法:建立BALB/C小鼠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注射全骨髓细胞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全骨髓细胞对实验动物的疗效及骨髓的造血组织容量、脂肪细胞和血窦结构。结果与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至第20天,对照组全部死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4例死亡,全骨髓细胞组1例死亡。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全骨髓细胞组存活小鼠,其体质量变化趋势、血细胞计数、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均无显著性差异。③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全骨髓细胞组脾脏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的比值示无差异,与正常小鼠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有下降趋势。全骨髓细胞组CD8+T细胞水平明显下降。提示,单独使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能够使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症状改善、造血恢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有效率不如全骨髓细胞,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迪谢内肌营养不良模型鼠后肌肉病理改变,及迪谢内肌营养不良致病基因dystrophin蛋白表达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神经科实验室进行。取4~6周龄C57BL/6雄性小鼠的股骨和胫骨,采用密度梯度分离和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①正常组:2周龄C57BL/6小鼠4只,不干预。②对照组:2周龄mdx鼠4只,左后腿腓肠肌注射50μL磷酸盐缓冲液。③移植组:2周龄mdx鼠4只,左后腿腓肠肌注射50μ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悬液(约1×106)。16周后3组小鼠麻醉下取左腿腓肠肌中部肌肉,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核内移肌纤维占总肌纤维百分率,及dystrophin免疫组化染色计算阳性纤维与总肌纤维百分率。结果:12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核内移肌纤维占总肌纤维百分率:正常组肌纤维少核内移(1.2%);对照组肌纤维大小不等,大量核内移(75%);移植组肌纤维核内移明显减少(23.3%)。②dystrophin染色阳性纤维与总肌纤维百分率:正常组为100%,移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5%,23.3%)。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迪谢内肌营养不良模型小鼠mdx,可使其骨骼肌细胞膜骨架蛋白dystrophin恢复,肌肉病理改变好转,且疗效持续到治疗后4个月以上,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mdx小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