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病人中的使用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年来173例肿瘤患者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其中A组(中心静脉导管)68例,B组(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105例,观察两组置管部位、操作技术、导管维护、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结果置管时间、操作技术和导管维护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导管平均留置时间A组37d;B组41d,P〉0.05;导管相关性感染率A组17.65%,B组1.91%,P〈0.05。结论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的患者,所以要尽可能选择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尽可能减少导管质量问题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128例的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治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行深静脉插管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者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生128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主要发生科室为ICU、普外科和传染科,68.7%的患者年龄≥60岁,53.9%的患者基础疾病为恶性肿瘤和颅脑疾病;施行侵入性操作(包括手术)和激素使用、合并糖尿病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导管和血培养结果显示,感染菌属以葡萄球菌类居首位。结论接受侵入性操作多、基础疾病重的老年患者易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须制定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人员的准入制,加强护理人员有关导管类型、置管部位和时间、导管日常维护等的培训,并制定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制度,落实护理操作规范,重视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管理。  相似文献   

3.
周桐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2839-2840
选择5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5例使用新型PICC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25例未使用新型PICC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进行比较,针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使用新型PICC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的患者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未使用新型PICC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占20%。新型PICC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的临床使用能够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常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ICU于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62例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感染发生与各项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与有无合并基础疾病无相关性(P0.05),而患者来源科别、导管留置时间、固定方式、穿刺部位及患者年龄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合并基础疾病、外科来源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过长、缝线固定、非锁骨下置管、年龄偏高等因素可能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相关医护人员需要依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患者在中心静脉置管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80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以老年患者居多;感染科室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普外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为主;基础疾病以恶性肿瘤的感染率最高;并与侵入性操作、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免疫抑制剂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关。结论:护理人员应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180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80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以老年患者居多;感染科室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普外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为主;基础疾病以恶性肿瘤的感染率最高;并与侵入性操作、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免疫抑制剂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关.结论:护理人员应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控策略,减少此类感染的发生概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134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原发肿瘤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原发感染灶、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有无经导管输血史、血清蛋白水平、有无骨髓抑制、使用导管类型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原发肿瘤部位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年龄≥60岁、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4周、合并糖尿病、有原发感染灶、使用免疫抑制剂、有经导管输血史、血清蛋白30 g/L、有骨髓抑制、使用双腔或多腔导管与无感染者相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置管位置、留置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原发感染灶、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有经导管输血史、血清蛋白水平、有骨髓抑制、导管类型为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工作中一方面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应尽量选择适宜的导管进行留置并缩短导管留置时间,以减少感染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5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标准化中心静脉导管上下机操作流程,并对护士进行严格、规范的操作培训,注重无菌观念及加强健康宣教等方法,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开始监测时中心静脉导管均无细菌定植,计算2013年CRBSI发生率。结果:1~6月监测100例有3例患者存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总导管使用天数6 721 d,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446‰;7~12月监测156例总导管使用天数7 334 d,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0%;全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213‰,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5.5‰)。结论: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导管护理操作流程,加强健康宣教,可明显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ICU进行救治的690例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分析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690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97例(14.06%)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单腔导管置入患者中发生感染21例(8.07%),双腔导管置入患者中76例(17.67%)发生相关感染,置管类型与相关感染发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中有40例(20.41%)发生相关感染;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中有38例(17.43%)发生相关感染,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中有19例(6.88%)发生相关感染,穿刺置管的部位与相关感染的发生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防范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规章,严密消毒穿刺部位,尽可能应用单腔导管和锁骨下静脉置管,提高护理人员和置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可以减少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胃肠外营养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科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使用TPN治疗的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8.1%,其中年龄≥60占57.14%,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时间≥5d占85.71%,置管时间≥4周占42.86%,使用三通管占57.14%,入住ICU占71.43%。TPN治疗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在年龄≥60岁、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时间≥3d、置管时间≥4周、使用三通管、人住ICU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肠外营养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包括:年龄、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时间、置管时间、导管附加装置、人住ICU。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患者不同穿刺部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ICU住院的42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有28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6.67%。股静脉穿刺组导管相关性感染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P<0.05),股静脉穿刺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平均时间早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P<0.05)。结论 ICU患者股静脉置管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发生感染时间更早;可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外周静脉置管技术与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00例高龄患者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在血管超声引导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医院感染预防效果进行观察,并与直接肉眼观察穿刺置入法作平行比较。结果采用肉眼观察穿刺血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70例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11.43%,血栓和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均为1.43%。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静脉导管的30例患者,没有发生静脉炎、血栓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例。结论改良赛丁格技术在血管超声引导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有效预防静脉导管相关医院感染,且操作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明确烧伤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某院烧伤科住院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烧伤患者297例为研究对象,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烧伤科297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的患者中,共有47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为15.82%。47例感染的患者共培养出61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4.26%和40.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股静脉置管、烧伤面积≥50%、血清白蛋白<30 g/L、导管留置时间≥10 d以及合并吸入性损伤是导致烧伤科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烧伤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其与患者的年龄、置管部位、烧伤面积、血清白蛋白数值、导管留置时间和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等有关,我们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情况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致病菌检测方法,对青海大学附属医院624例住院肿瘤患者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624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7例,感染率为2.72%。感染病例中,有10例为菌血症,血液或导管尖端培养有细菌生长,检出葡萄球菌属7株、大肠埃希菌属3株。结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肿瘤病人医院感染重要诱发因素,主要预防措施是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输液装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设计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每日核查表"以加强护理人员对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操作规范,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广州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使用"每日核查表"进行护理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住院患者1500例为观察组;回顾性统计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这两家医院住院未使用"每日核查表"进行护理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住院患者1500例为对照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LABSI)、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发生情况及使用"每日核查表"前后护士导管维护规范操作执行情况。结果观察组CLABSI发生率和UEX发生率分别为0.47%、0.73%低于对照组的0.87%和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6.83、8.62,P<0.05)。使用"每日核查表"后护士导管维护规范操作总的执行率为98.21%较"每日核查表"前83.0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P<0.01)。结论采用"每日核查表",有效地提高了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措施的落实,降低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安全。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护士接受程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临时性血管通路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留置导管的护理经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68例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细心护理,观察导管的使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生导管流量不足及堵塞5例(7.35%),导管相关性感染6例(12.5%),导管脱落2例(2.94%),导管口渗血3例(4.41%)。留置时间1-14周。结论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有效的护理工作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肿瘤内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了解肿瘤内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1086例进行了导管培养的患者,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与原发肿瘤、导管留置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类型、病原学的关系.结果 1086例患者中,导管培养阳性59例(5.43%),分离出病原菌2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4株,革兰氏阴性菌8株,真菌5株;发生导管局部定植45例(4.14%),穿刺部位感染9例(0.83%),菌血症5例(0.46%).肿瘤内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导管留置静脉、导管类型、导管留置时间、原发肿瘤类型有关.结论 肿瘤内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导管细菌定植等因素有关.正确选择导管留置静脉和导管类型,加强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患者营养,提高免疫力可降低导管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将2013年7~12月间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给予健康教育干预;2013年1~6月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结果:不同年龄、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合并糖尿病情况、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超过5 d、合并糖尿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自我护理能力强是医院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后,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高龄、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超过5 d、合并糖尿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自我护理能力强是医院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套件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共1745例,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87例患者作为非护理套件组,将2011年2月(我院开始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术护理套件进行PICC导管的维护)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1058例作为护理套件组,两组患者均按照标准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穿刺部位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发生率。结果使用护理套件组患者的导管穿刺部位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非护理套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统一的护理套件可减少PICC患者CRBSI及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就中心静脉导管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影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因素及其护理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