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AB)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01-2017-08期间的非重复AB 100株。根据亚胺培南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把AB分为IRAB组和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ISAB)组。统计两组的临床科室分布、标本类型和危险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61.00%(61株)的AB是IRAB。IRAB组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ISAB组(P0.05)。62.30%(38株)的IRAB和35.90%(14株)的ISAB来源于ICU,78.69%(48株)的IRAB和56.41%(22株)的ISAB来源于痰液标本。住ICU7d、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7d、住院时间30d和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是I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B的耐药形势严峻,IRAB更为严重。AB和IRAB主要来源于ICU和痰液标本。I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众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筘床感染分布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42株铜绿假单胞茼和570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科室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茸的抗菌作用最差,耐药率大于95%;铜绿假单胞茴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多粘菌素敏感性最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有所降低,其耐药率在15%左右,对多粘菌素的敏感性最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争鲍曼不动杆茼临床分离株多来自ICU病房;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已经不适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芙洛培南、多粘茼素可作为临床经验性用药;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蒯,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神经科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3月神经科病房分离出的26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耐药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神经内科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数量高于神经外科和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97.4%);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分离率为54.3%;鲍曼不动杆菌除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20.7%),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已高达54.3%和55.0%;IRAB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72.6%)低于非IRAB(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IRAB明显高于非IR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科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和IRAB的分离率和耐药性较高,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及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477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按常规送检的患者的各类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对分离出的47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77株鲍曼不动杆菌(非重复菌株)的标本分布以呼吸道分泌物为主。重症监护(ICU)病房21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8.9%、32.7%、25.5%、61.9%,对3类或以上抗菌药物多重耐药菌45株。非ICU病房26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7.9%、19.0%、11.3%、35.0%,多重耐药菌6株。结论自ICU病房分离的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非ICU分离株高,多重耐药菌株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南京第一医院鲍曼不动杆蒯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时南京第一医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5月检出的63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到革兰阴性非发酵菌2472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635株,占25.69%,是非发酵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位于第2位的感染菌,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85.04%),病房集中于ICU(51.34%)。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并出现多重耐药的菌株。结论南京第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应定期监测其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方法对达州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377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并用WHONE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38.5%),痰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74.3%)。鲍曼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和多黏菌素敏感率较高外,对临床常用的头孢3代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55.0%。ICU分离株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以ICU分离株最为明显,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7.
74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动杆菌是一群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作为机会致病菌,其引起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日益突出。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感染,使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逐渐下降,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更使临床抗菌药物选用面临严峻挑战。为此,笔者对2001~2005年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44株鲍曼不动杆菌及其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对仪征医院2008~2012年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与耐药谱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病房,其次为神经内科、肿瘤科√L科、神经外科;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从痰标本中分离出来;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鲍曼不动杆菌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上升,临床常用的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66.22%,94.79%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逐年增加,对多种抗茵药物的耐药率增加较快,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和减缓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该菌所致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来自该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结果 677株鲍曼不动杆菌中,574株来自痰(84.79%),其次为肺部灌洗液32株(4.73%).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科室中,检出率最高的为ICU病房,占44.76%,其次为呼吸内科,占38.85%.677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多黏菌素E耐药率最低(1.33%),哌拉西林和替卡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是91.14%、90.99%).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来自于痰,感染率最高为ICU病房,并对除多黏菌素E的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呈多重耐药菌株.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控并防治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ABA)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控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ABA进行菌株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抗菌药物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的显著性比较用Y。检验。结果353株ABA主要来自痰液(占93.7%),科室分布以ICU和呼吸内科最多(分别占34.8%和35.4%),3月及7~9月为感染高峰期(共占48.7%)。除多黏菌素E耐药率较低外,AB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在IcU为60.98%~93.5%,非ICU为69.57%~82.17%。ABA在ICU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和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A)的分离率(分别为91.1%和86.2%),高于非ICU病房(分别为81.7%和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A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以IcU为著;应采取综合措施,延缓和减少耐药ABA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与其他科室送检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ICU与其他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对比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34株,其中ICU 62株,其他科室172株,ICU与其他科室痰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均占首位,分别达83.9%和90.7%;ICU及其他科室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除阿米卡星较低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对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和美罗培南耐药率ICU分别为80.6%和85.5%,其他科室分别为59.3%和5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孢呋辛钠、头孢唑林钠、呋喃妥因、氨苄西林耐药率均为100%.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ICU与其他科室分别为3.2%和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对ICU与其他科室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动态监测,尤其应加强ICU的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12.
【】 目的 探讨肝移植ICU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特点,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对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作用。方法 总结和分析肝移植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3-2012年3月17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感染原因及耐药特性,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的菌株对常用抗菌药呈现出多重耐药的现象。其中对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环丙沙星)、青霉素类(哌拉西林)、头孢类(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达到100%。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显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肝移植受体术后死亡率高,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前应用广谱抗生素(碳青霉烯类为主)、术中失血量大(≥3000ml)、呼吸机支持时间长(≥72h)、ICU滞留时间长、术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都是造成感染死亡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强,肝移植病员术前及术后大量使用抗生素,术后常规使用免疫抑制剂,在ICU的术后过渡期等原因会发生鲍曼不动杆菌院内获得性感染,治疗较为棘手,因此在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必须对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做好隔离措施,以促进患者恢复,避免引发交叉感染,保护其他易感患者。  相似文献   

13.
2007-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AB)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对该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分离的非重复的革兰阴性杆菌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并做药敏试验,以明确AB对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情况。结果 220株AB中85株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85%分离自痰标本。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从19.5%上升至66.7%。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从10%左右上升到60%以上。头孢呋辛的耐药率2008年达到97.7%。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5.2%上升至56.1%。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增高。从ICU分离到的AB比非ICU的AB的耐药率普遍高30%以上。结论 AB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迅速上升。应改善医疗环境条件,增强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该菌耐药性的监测,以延缓耐药菌株上升,预防和控制病区内AB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查看病人,每日监控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从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431株,占病原菌检出总数的5.35%。感染患者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构成比达72.85%;其次为呼吸科(10.67%)和神经内科(3.94%)。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到70%以上,2011年后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那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检出的43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290株为多重耐药菌株。结论医院住院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比例较高,该菌普遍耐药,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5.
16.
14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临床标本,进行鲍曼不动杆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将收集到的标本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培养基,置二氧化碳条件35℃孵育16~24 h。采用德灵Microscan微生物测试板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鲍曼不动杆菌93.01%分离自痰标本,87.41%分离的阳性菌株来自ICU,菌株耐药性较强,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67株,占46.85%,泛耐药株16株,占11.18%,对舒普深的耐药低(K-B法),为20株,占13.99%。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侵犯ICU患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术后感染者。故实验室应加强对病房,尤其是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的分析和药敏监测,及时向临床提供相关信息,同时ICU应加强消毒隔离(特别是手卫生),阻隔各种可能的传播媒介,避免鲍曼不动杆菌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状况,为医院各科室预防院内感染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K-B法检测药敏,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细菌,利用WHONET 5.6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浙江萧山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和非ICU来源菌株耐药率进行比较. 结果 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776株,以痰/呼吸道为主655株,占84.4%; 科室分布以ICU分离最多,219株占28.2%.2008年与2013年相比,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等多种药物耐药率下降,但氨苄西林、头孢呋辛、氨曲南和头孢西丁耐药率始终保持较高(89.4%),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16.1%),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4.8%和27.7%;ICU病房与其他来源菌株在多种药物间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临床科室各类标本中,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非发酵菌,临床各科室尤其ICU应引起高度重视.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临床经验治疗的首选用药,严格规范医院感染和管理抗菌治疗,减少耐药菌株播散和防止耐药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IRAB)耐药性与主动外排泵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院内感染。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IRAB 50株,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ISAB)3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上述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加入外排泵抑制剂Phe-Arg-beta-Naphthylamide(PAβN)观察对亚胺培南MIC变化;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deB、adeR、adeS、adeJ、abeM基因。结果 50株IRAB中MIC50>128μg/mL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西丁、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MIC50在32~128μg/mL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MIC50<8μg/mL的抗菌药物有左氧氟沙星和多黏菌素B。对30株ISAB,MIC50<8μg/mL的药物有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多黏菌素B。加入抑制剂,33株IRAB(66%)对亚胺培南的MIC有4~32倍的降低,ISAB无明显变化。根据PFGE图谱可分为7型,A型为主要流行株。PCR扩增,IRAB的adeB、adeR、adeS、adeJ、abeM基因检出率均>80%,与ISA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仁济医院IRAB存在播散流行,且有AdeABC、AdeIJK、AbeM等外排泵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的感染现状和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实施效果,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VITEK2微生物分析系统对小榄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ICU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分析,比较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2年(干预前)和2013年(干预后)ICU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结果 2012年(干预前)和2013年(干预后)从小榄医院ICU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71株和57株,其主要来源于呼吸系统感染,分别占94.4%和84.2%。该项方案干预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由77.5%降为66.7%; 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的耐药率显著降低(χ2>3.84,P<0.05)。结论 该项方案干预后,ICU患者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干预前,其中有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王蕾  杨紫旋  康海全  顾兵 《疾病监测》2018,33(9):762-765
收集2016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与普通病房(非ICU)患者临床首次分离出的12 307株病原菌,分析其细菌分布构成及耐药性差异。 ICU和非ICU排在首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25.50%)和铜绿假单胞菌(16.68%)。 ICU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呈高水平的多重耐药,应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医院感染防护措施,以控制ICU病区的耐药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