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以及职业防护相关问题,为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方法,对本医院200名护士掰折医用玻璃安瓿所致损伤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在所调查的200名护士中,有47.28%的护士徒手掰折玻璃安瓿;有78.65%的护士被玻璃安瓿划伤手。另外,有98.02%的护士要求使用安全掰折玻璃安瓿的器具。结论徒手掰折玻璃安瓿对护士手损伤率较高,存在医院感染和其他不安全隐患,使用专门掰折玻璃安瓿的器具和严格消毒安瓿是主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巧用离心管掰安瓿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掰安瓿加药是每日频率最高的一项操作。掰安瓿时约有95%护理人员的手部曾受到过损伤,20%受损后的手部继发感染,直接损害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我科护士将检验科采血用的血标车容器“塑料离心管”用于掰安瓿,经临床3000余次应用,无1名护士因掰安瓿而导致手部受损的发生,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戴琼 《护理研究》2011,25(13):1129-1131
[目的]设计一种轻便、灵巧、安全、成本低廉的安瓿助断器,探讨其安全性。[方法]根据玻璃材料的特点是承受压应力很强而承受拉应力却很弱的原理,用不锈钢材料设计制作口红式安瓿助断器,对其使用的安全性及微粒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经6 000次安全性对比试验,无一名护士在使用口红式安瓿助断器折安瓿过程中导致手部受损的发生;经过微粒污染监测试验显示,用口红式安瓿助断器折安瓿微粒污染显著低于临床上常规折安瓿法。[结论]口红式安瓿助断器能有效降低护士玻璃伤发生率,提高护士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4.
戴琼 《山西护理杂志》2011,(5):1129-1131
[目的]设计一种轻便、灵巧、安全、成本低廉的安瓿助断器,探讨其安全性。[方法]根据玻璃材料的特点是承受压应力很强而承受拉应力却很弱的原理,用不锈钢材料设计制作口红式安瓿助断器,对其使用的安全性及微粒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经6 000次安全性对比试验,无一名护士在使用口红式安瓿助断器折安瓿过程中导致手部受损的发生;经过微粒污染监测试验显示,用口红式安瓿助断器折安瓿微粒污染显著低于临床上常规折安瓿法。[结论]口红式安瓿助断器能有效降低护士玻璃伤发生率,提高护士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两种掰折安瓿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使用自制玻璃安瓿锯掰器掰折安瓿法设为实验组,传统的砂轮割锯纱布包垫掰折安瓿法设为对照组,对两种操作方法从药液有无污染、操作所用时间、安瓿玻璃微粒数、安瓿不规则破裂瓶数,以及两种操作方法对护士手划破的次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操作计时、安瓿不规则破裂瓶数、划破护士手的次数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种操作方法对药液污染、产生玻璃微粒方面差异均无意义(P0.05)。结论自制玻璃安瓿锯掰器掰折安瓿可明显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避免了护士手的割伤,改善了护士的职业防护,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了纱布的浪费,降低了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安瓿分离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1—6月门诊部10名护士采用自制简易安瓿分离器掰折2 mL玻璃安瓿4000支,5 mL玻璃安瓿8000支,总例数12000支。观察发生锐器伤、玻璃安瓿不规则破裂以及药物污染情况。结果药物经实验室细菌检测无细菌增长,未出现药液的污染;未发生划伤手,玻璃安瓿不规则破裂240支(2.000%)。结论使用自制简易安瓿分离器操作有效避免了手划伤,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易折型曲颈安瓿不易折断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易折型曲颈安瓿普遍存在不易折断的状况,对13种易折型曲颈安瓿的非易折状况作了调查,并对5所医院335名临床护士就其操作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安瓿的非易折率最高达78.48%,护士在掰启易折型安瓿时仍需使用砂轮割锯。影响安瓿易折率最重要的因素是颈段的外直径与割痕长度,同规格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建议厂家要高度重视安瓿的质量,加强技术改革,提高易折型安瓿的易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聚乙烯安瓿对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效果.方法 分别开启1350支10%氯化钾聚乙烯安瓿和1350支10%氯化钾玻璃安瓿,观察开启造成的不溶性微粒数、药品破损率、锐器刺伤人次以及耗材和耗时成本.结果 聚乙烯安瓿产生的微粒数低于玻璃安瓿(P〈0.01),开启聚乙烯安瓿护士操作时间减少、耗材成本降低(P〈0.01),且聚乙烯安瓿不会导致锐器伤事件.结论 采用聚乙烯安瓿可以降低输液微粒污染,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及护士操作安全性,降低药品破损率和护理成本,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撬瓶器敲断掰折安瓿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使用营养液撬瓶器敲断和砂轮割锯纱布包垫两种方法掰折安瓿,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种操作方法操作用时、肉眼观察到的碎片计数和破碎的玻璃瓶数及护士手划破的次数。结果 实验组在操作用时、肉眼观察到的碎片计数和破碎的玻璃瓶数及护士手划破的次数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10.
护士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其发生原因中玻璃伤占32.4%,居第2位,而玻璃伤又多因掰安瓿所致。利用茂菲氏滴管制成简易安瓿折断器,经3年的临床应用,有效避免了护士玻璃划伤。现将简易安瓿折断器的制作及使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伤害类型、程度、部位、时间、频率、原因探讨传染病护理人员伤害的相关因素,为传染病护理人员制定预防伤害措施和伤害后处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伤害问卷调查表对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的195名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95名护士在不同部位均遭受过不同类型的伤害.其中以针刺伤、玻璃安瓿伤最常见分别占64.62%、76.92%,受伤部位以手指为主,加药时受伤多见,工作繁忙是导致受伤的主要原因.结论:传染病护理人员经常面临多种伤害,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伤害对他们的影响,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及职业心理教育,严格规范操作规程,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强化乐观的从业思想,是保证职业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的认知及防护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手术室最常见的职业性损伤及护士对损伤的认知程度和防护行为。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7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对接触输液器、输血器等一次性物品、医疗仪器引起的辐射、吸入高频电刀使用时所产生的气味、接触环氧乙烷消毒的物品、接触纱布纤维以及接触残余吸入性麻醉药物及废气等潜在的职业性损伤认知程度相对较弱。其中,使用含有聚氯乙烯(PVC)成分的一次性物品的认知和防护行为得分均较低,两者呈正相关(r=0.26,P〈0.05)。结论随着医学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手术室职业性损伤的危险性有所增加,护士对新出现的职业性损伤认知程度较低,与之相应的防护行为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手术室护士利器意外损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手术室护士发生利器意外损伤的原因及种类,提出防范和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10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00名护士在最近1年中100.00%发生过利器意外损伤;主要致伤原因为产品质量问题、紧急情况下工作忙乱;造成意外损伤的利器主要是安瓿、缝针、针头等;70.00%受伤后未报告,接受过有关利器损伤安全教育的护士在受伤后采取血液检测的行为高于未受教育者。结论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利器损伤的发生,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倪娟萍 《护理研究》2005,19(23):2078-2080
介绍了护理工作中安瓿使用的消毒次数、擦拭材料;安瓿消毒与药液微粒污染及细菌污染;安瓿内药液抽吸方式;砂轮消毒问题;易折和非易折型安瓿掰开方式等相关问题的现状、研究进展和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实习护士安瓿伤的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广州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38名实习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438名实习护士中,392人近3个月内发生安瓿伤约1368人次,平均发生安瓿伤1.041次/(人·月),发生率为89.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实习护士安瓿伤的发生次数与其实习时间、安瓿大小、掰安瓿未使用纱布、掰安瓿时有紧张心理有关(P<0.05).结论 实习护士发生安瓿伤的情况较为普遍,有必要在临床大力推行防护器具的使用,强化职业安全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锐器伤的上报情况,为加强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监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45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一般情况、过去1年中的锐器伤暴露情况(暴露部位、原因、物品等)以及锐器伤后上报情况(上报次数、未报告原因等)。结果 458名调查对象中发生锐器伤者292名(1 286例次),发生率为63.76%;主要致伤物品为头皮针、安瓿瓶及皮下注射针具等;护士发生锐器伤后的上报率仅为21.58%(63/292),未上报的首要原因为"太忙而没有时间汇报"。结论医院应重视锐器伤上报管理工作,针对上报率低以及不知道上报程序等原因,加强对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监管工作,严格督促其执行伤后上报程序,并对伤者采取积极的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年资护理人员掰启安瓿造成手损害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方法 随机抽查护理人员因掰启安瓿而造成手损害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1176人中有1011人发生手损伤,发生率为85.92%。实习护生手损伤发生率高于其他组(工作时间<5年、5~10年和>10年组)。实习护生组和<5年组因心理紧张导致手割伤的比率均高于护龄>10年组。实习护生和护龄<5年组因操作不熟练和操作方法错误致手损伤的比率分别为49.35%和32.33%,而5~10年和>10年组仅为11.64%和7.66%。 结论 心理紧张、操作不熟练和操作方法错误是实习护生和低年资护理人员掰安瓿致手割伤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规避高风险行为,减少手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