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起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将60例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引起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10个变量是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独立危险因素为:胃内容物反流、呼吸机应用时间延长、平卧位置、预防应用抗生素,其OR值分别为3.23、3.12、2.87、2.34.结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减少误吸、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取半坐卧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52例并发VAP的病人与同期应用呼吸机治疗超过48h的207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非条件Logist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计算OR值及OR的95%可信限(95%CI)。结果新生儿VAP的发病率为20.08%,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2.1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插管(OR=5.341,95%CI=2.031~14.044)、机械通气时间(OR=4.789.95%CI=2.204~10.404)、使用中枢抑制剂(OR=3.797,95%CI=1.767~8.516)、气管内吸引(OR=3.487,95%CI=1.635~7.437)为新生儿VAP的危险因素。结论VAP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中发生率高,再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使用中枢抑制剂、气管内吸引与其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其病原菌的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3年10月进行机械通气的210例患者中115例VAP发生情况,相关因素以及病原菌培养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P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的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住院时间、年龄和原发病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P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插管次数(OR=2.219,P=0.040)、机械通气时间(OR:5.674,P=0.000)和住院时间(OR=2.014,P=0.030)等,其中机械通气时间与VAP的相关度最大。105例患者中共分离出22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76株(78.22%),革兰阳性菌44株(19.56%),真菌5株(2.22%),前三类主要的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伯雷菌。结论VAP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住院时间、年龄和原发病等。引发VAP的病原菌主要有革兰阴性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0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VAP发生情况分为VAP组与非VAP组,统计两组资料,分析机械通气患儿并发VA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结果 20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中,有70例发生VAP,占比为35.00%(70/200);VAP组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kg、营养不良、通气时间≥5d、吸痰次数≥6次、合并败血症占比均高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kg、营养不良、通气时间≥5d、吸痰次数≥6次、合并败血症是机械通气患儿并发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kg、营养不良、通气时间≥5d、吸痰次数≥6次、合并败血症是机械通气患儿并发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心 ICU 2011年1月-2013年6月发生的53例 VAP病人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VAP发生率12.7%,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个数(OR=7.22,P〈0.01)、机械通气时间(OR=10.37,P〈0.001)、声门下吸引(OR=0.01,P〈0.001)、误吸(OR=8.36, P〈0.05)为 VAP 相关因素。[结论]对ICU病人中存在 VAP 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加强 VAP监测与控制,并制定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6.
殷婷 《妇幼护理》2023,3(5):1137-1140
目的 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鼻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1 月收治的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 542 例。应用相关分析评估各指标与新生儿无创机械通气条件下出现鼻损伤的相关性, 并通过偏相关分析进行胎龄、性别和体重的校正。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鼻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 82 例(15.1%)鼻损伤患儿,其中 21 例(3.9%)为皮外观损伤,68 例(12.5%)为鼻压力损伤。偏相关分析结果提示无创机械 通气时间(r 校正胎龄=0.341,P<0.001;r 校正体重=0.338,P<0.001,r 校正性别=0.334/<0.001)与鼻损伤的相关性最大。多因 素 logistics 回归,结果可见出生胎龄≤33 周(OR=1.324,P=0.035)、体重>1000g(OR=0.896,P=0.025)和无创机械通气时间 (OR=1.324,P=0.001)是无创机械通气出现鼻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出生胎龄≤33 周和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是无创机械通 气出现鼻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体重大于 1000g 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ICU 141例行机械通气患者VAP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141例患者中VAP发生率为14.89%。导致VAP的危险因素包括置管时间、胃内容物反流和体位,发生率为35.42%、26.23%和28.57%。结论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呼吸机冷凝水反流、加强口腔护理、保持患者的合理体位、防止反流和误吸、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干预措施,可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68例机械通气≥48 h的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新生儿VAP发生率为26.8%,41.89/1 000机械通气日;VAP组与对照组患儿死亡率分别为7%和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8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5 d、出生体质量〈2.5 kg、气管内吸引次数≥6次/d是新生儿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VAP的发生是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提倡按需适时吸痰,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采取综合措施预防VA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1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对重症监护室VAP肺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组和非VAP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贫血发生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胃肠道反流及误吸发生率、管道污染发生率上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达15分以上、机械通气时间达7d以上、管道污染、侵入性操作、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胃肠道反流及误吸是重症监护室VA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d、APACHEII评分超过15分、侵入性操作、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管道污染和胃肠道反流及误吸是重症监护室VAP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在工作当中应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和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01年l月至2011年2月我院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2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0例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2例,发生率19.09%,单因素χ2检验及t检验结果显示10个变量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胃内容物反流、呼吸机应用时间长、平卧位置、APACHEⅡ评分高,比值比分别为3.34、3.26、2.80、2.31。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较多,通过减少误吸、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取半坐位、APACHEⅡ评分高的严重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HT5”H〗摘要 目的 明确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影响因素及其病原菌分布情况,为实施针对的干预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选择因脑外伤在某院神经外科住院且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138名为分析对象,对影响VAP发生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8例脑外伤患者中发生VAP 52例,发生率为37.68%,共培养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5株,占72.3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60岁、插管前昏迷、机械通气时间≥5 d、存在反流误吸以及血清白蛋白<40 g/L等是脑外伤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每日更换呼吸机过滤器以及每日口腔护理次数≥2次是脑外伤后机械通气患者避免发生VAP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脑外伤患者VAP的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是其最为主要的病原菌,其危险因素较多,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为临床降低VAP发生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并发VAP 6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VAP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24)、APACHEⅡ评分(OR=1.915)、侵袭性操作(OR=1.942)、口腔清洁状况(OR=2.178)、机械通气时间(OR=2.652)、意识障碍(OR=2.154)为影响ICU机械通气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尽量缩短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加强防护,降低VAP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0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分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与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统计两组资料,分析机械通气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预防措施。结果:20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中,有7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比为35.00%(70/20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5 kg、营养不良、通气时间≥5 d、吸痰次数≥6次、合并败血症占比均高于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5 kg、营养不良、通气时间≥5 d、吸痰次数≥6次、合并败血症是机械通气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5 kg、营养不良、通气时间≥5 d、吸痰次数≥6次、合并败血症是机械通气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49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原因进行分析,VAP的原因与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长期使用抗生素、气道损伤、交叉感染及病人抗感染能力低下等因素有关,重视胃肺逆行感染预防、控制交叉感染、加强气道管理、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等,可减少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8h的96例早产儿,将其分为VAP组(31例)及对照组(65例)。对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抗生素使用、应用猪肺磷脂注射液、镇静剂使用及静脉营养比较,并通过Logisitc回归分析预测早产儿VAP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镇静剂应用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是早产儿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是早产儿VAP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VAP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ICU)住院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老年性VAP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48 h以上老年患者,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共调查患者248例,VAP发病率为33.06%。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脱机失败再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误吸、反复呼吸道感染、低蛋白血症、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意识障碍、口腔卫生差、APACHEⅡ评分等因素是老年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该ICU住院机械通气老年患者VAP的发病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探讨降低VAP发病率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手段,分析引起新生儿VAP的危险因素。结果新生儿VAP发病率为36.46%,新生儿VAP与胎龄、出生体质量、多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等有明显关系;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多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是新生儿VAP的危险因素,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是新生儿VAP的保护因素。采用对应措施和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新生儿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颅脑外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机械通气患者144例,发生VAP患者79例,发生率54.86%:VAP发生与年龄、血糖平均值、原发肺部疾病、机械通气时间、胃内容物吸入等有相关性。结论颅脑外伤行机械性通气患者易发生VAP,且直接影响预后,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控制易患因素,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N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NICU内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2000~2003年间我院新生儿科NICU内共359例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儿。使用调查表收集病例资料中的相关信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Binary Losgitic回归分析。结果:VAP的发病率为21.4%,25.6/1000通气日。单因素分析发现早产儿、低体重、机械通气时间、NICU停留时间、原发肺部疾患、留置胃管、再插管、头部位置是否抬高、有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等因素与VAP有关。Logistic回归确定留置胃管、机械通气时间、原发肺部疾患、再插管、头部位置是否抬高、有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为VAP影响因素。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外部的医疗环境与患者本身的内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应用机械通气≥48h的21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将患者分为VAP组(n=72)和非VAP组(n=145),筛选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呼吸机连接方式、住RICU天数、机械通气(MV)天数、留置胃管、留置尿管、中心静脉置管、输血史、血糖高于正常、血清白蛋白(ALB)<30g/L、吸烟史、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是VAP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置胃管、输血史、血糖值、ALB、吸烟史、上机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抑酸剂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危险因素的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呼吸机管道的污染,尽可能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是控制VAP发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