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秀春  殷彩欣 《护理研究》2010,24(12):1061-1062
[目的]总结7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行Switch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术前护理重点为吸氧护理和使用前列腺素E1的护理;术后护理重点为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监护,积极处理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和肾衰竭,预防左心功能不全、出血、肺不张等并发症,重视新生儿专科护理。[结果]全组患儿无死亡,1例术后需紧急开胸止血,1例肺不张,3例急性肾衰竭,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术后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陈秀春  殷彩欣 《护理研究》2010,(4):1061-1062
[目的]总结7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行Switch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术前护理重点为吸氧护理和使用前列腺素E1的护理;术后护理重点为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监护,积极处理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和肾衰竭,预防左心功能不全、出血、肺不张等并发症,重视新生儿专科护理。[结果]全组患儿无死亡,1例术后需紧急开胸止血,1例肺不张,3例急性肾衰竭,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术后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在新生儿期行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术后延迟关胸的术后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D-TGA的新生儿期患儿,在深低温体循环下行Switch术纠治,术后严密监测心功能,观察病情、呼吸道管理及预防感染等。结果:30例患儿中1例48 h后死亡,床边紧急开胸1例,急性肾衰竭行腹膜透析治疗4例,肺不张4例,29例患儿经治疗后痊愈。结论:D-TGA患儿在新生儿行Switch手术后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行大动脉调转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实行大动脉调转术,总结围术期护理措施和要点。结果 20例患儿发绀均消失,14例术后延迟关胸,8例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4例房室传导阻滞,均已治愈。结论加强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行气管插管治疗7例;行大动脉调转术21例,Nikaidoh术3例,Rastelli术1例,手术时间210~500min;术后1d死亡1例,因严重并发症放弃治疗1例。结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术前维持有效氧饱和度、术后加强心功能维护、积极处理并发症有利于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3例超过1个月龄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患儿行Switch手术后的护理体会及经验.方法 对于Switch术后患儿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针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温、尿量、喂养及延迟关胸等各方面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3例患儿全部治愈,护理效果良好.结论 Switch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3例患儿超过最佳手术时间,术后护理难度更大,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改良Nikaidoh手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1年3月10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狭窄行改良Nikaidoh手术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前积极纠正酸中毒,预防缺氧发作;术后加强心肺功能的维护,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积极防治低心排综合征及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做好呼吸道护理,严格手卫生预防交叉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等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结果1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周婷 《天津护理》2011,19(6):350-350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是两大动脉与心室连接错误,形成了两个平行的循环系统,只能依靠动脉导管或卵圆孔或室间隔缺损勉强生存,导致机体严重缺氧,代谢紊乱,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9%[1].80%~90%的患儿在出生1年内死亡[2].唯有尽早手术治疗方能治愈.Switch手术成为当今纠治新生儿D-TGA的首选方法.患儿在术后易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新生儿单位体重的腹膜面积相对较大,因此其腹膜透析的效果较儿童和成人好.及时有效地腹膜透析可以纠正低心排,降低病死率.同时腹膜透析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易操作,安全效果好.2011年6月我院收治1例TGA行Switch术患儿,术后低心排行腹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总结10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行左心室训练术的术后护理经验.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分流血管堵塞、肺部渗出、肺不张、肺部感染等.术后护理重点是严密监测和维护心功能,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及严格抗凝等.本组患儿均转出重症监护室,行二期大动脉调转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大动脉调转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1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新生儿,在气管插管全麻、体外循环(CPB)下行大动脉调转术,麻醉采用间断予芬太尼、咪达唑仑和维库溴铵维持,主动脉开放后给予多巴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全组麻醉平稳,CPB转流时间186~392(237.1±42.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6~201(139.5±34.2)min,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24~342 h。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例,死亡2例,延期关胸5例,低氧血症4例,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各2例。结论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手术麻醉危险性高,术中加强左室功能支持,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重视肺部并发症处理是麻醉管理重点。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贤  张镜芳  罗沙 《华西医学》2004,19(3):438-439
目的:探讨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大动脉调转术的麻醉过程和处理。方法: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5例(室间隔完整1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1例)。术前8例行经皮球囊房间隔造口术,16例持续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7例术前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约物选择芬太尼、哌库溴铵、氯胺酮、少量异丙酚及异氟醚。全组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大动脉调转及冠状动脉移植术,采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7例短暂深低温停循环。术中监测心电图、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体温、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血球压积、血糖、电解质等。主动脉开放后给予多巴胺、肾上腺素、米力农、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麻醉平稳,6例由于重度低心排,不能脱机,术中死亡;3例由于重度低心排、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术后4h~13d死亡;2例由于呼吸心跳骤停、急性肾功能衰竭、败血症等术后6~32d死亡;1例由于心律失常术后7h死亡;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大动脉调转术是目前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较为理想的术式,新生儿期是手术的最佳时期。围术期处理需要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维持肺一体循环血管阻力平衡。  相似文献   

12.
杨新雅 《当代护士》2006,(12):16-17
完全性大血管转位(TGA)是指房室连接关系一致,心室大动脉连接关系不一致,肺动脉连接左心室,主动脉从右心室升起,这样回流到右心室的血液通过主动脉进入体循环;而肺静脉血经左心后又通过肺动脉回流到肺血管,形成了两个平行的循环系统,导致机体氧供极差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紫绀型复杂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7%,如果不接受手术治疗,90%的患儿在出生一年内死亡。近年来随着完全性大血管转位矫正手术(Switch)的开展,患儿死亡率下降,但由于患儿接受手术年龄小,手术复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临床资料2004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完全性大血管转位行Switch术的患儿5例,3例为单纯TGA,2例为TGA为伴有室间隔缺损,其中男3例,女2例,最大年龄为6个月,最小为出生后1d。5例患儿都为全麻低体温体外循环,取胸部正中切口,行Switch术及室缺修补术,5例患儿在小儿监护室监护时间平均为10d,病情平稳后均转入普通病房。2手术方法大动脉调转 冠状动脉移植术(Jatene手术):于半月瓣水平之上,横断升主动脉和主肺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将冠状动脉开口连同四周的主动脉壁切下后,移植至肺动脉根...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剑脐联合联体婴合并先天性大动脉转位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集中在分离术后、Switch术前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腹胀及创面的护理,卧位的纠正;Switch术后心功能、肾功能监测,呼吸系统的管理,营养支持等.患儿术后48d恢复良好出院.  相似文献   

14.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 TGA)是严重复杂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8%,该病预后凶险[1]。目前广泛应用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治疗 TGA,但该术复杂,需在较长时间的体外循环[2]下进行;发绀型心脏病患儿术前红细胞压积较高,术后有更大的血液稀释度,且患儿年龄小[2],这些都易导致术后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的发生。我科于2014年7月收治1例TGA 新生儿,术后并发严重 CLS,经精心的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合理有效的护理,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大动脉转位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新生儿患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行大动脉转位术(ASO)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探讨新生儿ASO的围术期监护方法、并发症及用合适的护理对策来提高患D-TGA的新生儿围术期监护质量。方法 选择1998年~2001年收治的12例患D-TGA的新生儿,在体外循环深低温暂停循环下行ASO纠治,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监测心功能、呼吸道护理及预防感染等。结果 12例患D-TGA的新生儿中1例9d后死亡,11例紫绀消失,但在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3例,右上肺不张3例,低心排2例,痰培养阳性2例,延迟关胸6例,经治疗后痊愈。随访3个月~2年,均恢复良好。结论 为患D-TGA行ASO的新生儿制订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十分重要,可明显降低患儿的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手术治疗后的心脏解剖结构与血流进行评估.结果 在6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术后的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中,见多数患儿(60例)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2例动脉转位术后主动脉瓣少中量反流,2例Rastelli术后出现左室流出道狭窄.结论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疗效随访观察和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7.
一例大动脉调转术患儿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大动脉解剖关系颠倒的先天性心脏缺损,与正常位置不同,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前,由右心室发出,而肺动脉起源于左心室,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7%[1].此病由于严重缺氧,如不及时治疗50%的病婴在生后1个月内自然死亡,因而临床上此种病例较少.我科于2007年12月27日收治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患儿,该患儿生后5天行大动脉调转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10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行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并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手术均在全麻、低温(18~22 ℃)、低流量50 ml/(kg·min)体外循环下行大动脉调转术,术后气管插管时间56~208 h,平均(98±7)h.术后因低心排抢救无效导致死亡1例.认为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果断正确处理,将直接关系到术后患儿恢复的良好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调转术外科手术治疗和临床结果。方法自2003年8月至2015年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共完成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术)27例,一期Switch术25例,其中室间隔完整型大血管错位(D-TGA/IVS)17例,含冠脉畸形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D-TGA/VSD)8例,二期Switch术2例。男20例,女7例,年龄5h~6个月,平均(27±11.5)d,体质量2.3~6.0(3.52±1.20)kg。结果全组27例,手术死亡2例均为冠脉畸形,术后早期死亡2例,其余均康复出院,随诊1个月~5年远期无死亡,心脏超声复查恢复良好,肺动脉轻度残余梗阻1例。结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可以通过一期或两期大动脉调转术进行外科手术纠治,在新生儿期及早发现,早期手术,熟练手术精细操作,冠脉动脉移植保证心肌血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徐芬 《中国临床护理》2012,4(5):415-416
<正>心脏术后延迟关胸,是指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暂不关胸,待心肌水肿消退,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再关闭胸骨~([1])。2006年5月—2011年4月,我科共收治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43例,所有患儿均术后延迟关胸(DSC),2例术后12h内突发室颤死亡,1例因急性呼吸衰竭术后8h死亡,其余40例顺利治愈出院。术后随访患儿心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