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压舒心操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实验组采用降压舒心操训练,对照组采用步行训练,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与随访,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试验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SCL_90得分及血压情况。结果实验组失访3例,对照组失访2例。实验前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两组间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舒张压为(82.5±7.8)mmHg低于对照组的(87.8±7.5)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5)。两组患者试验前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组焦虑、强迫症状得分分别为(1.52±0.42),(1.55±0.3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3±0.42),(1.81±0.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33,2.05;P〈0.05)。实验组实验后躯体化、强迫症状得分较实验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29,2.48;P〈0.05),焦虑得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P〈0.01);对照组实验后焦虑得分较实验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5)。结论降压舒心操为高血压患者提供廉价、有效、简便的康复训练方法,与步行训练相比在稳定血压、改善心理状况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及踝臂指数(ABI)、血脂Lp(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01—2011—06在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49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住院的非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裸臂指数、血脂Lp(a)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高血压组的血脂、CRP和颈动脉厚度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且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I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1.0与ABI〉1.0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分别为(0.93±0.16)mm和(0.76±0.19)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I~〈1.0组的CRP显著低于ABI〉1.0组。结论ABI值和血脂Lp(a)水平与高血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具有检测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干预组肌力〉3级者占78.7%,肌力=3级者占12.8%,对照组分别为21.3%,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1.02,10.42;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为(66.48±17.92)分,高于对照组(50.16±15.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痛麻醉仪配合护理干预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麻醉注射时患者血压、脉搏、心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无痛麻醉仪牙周膜投递麻醉药物,对照组采用传统下齿槽阻滞麻醉投递麻醉药物,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又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分别在麻醉前和麻醉中不同时间点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以及注射麻药过程中的疼痛值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注射时VAS疼痛评分为(1.582±1.025)分,低于对照组评分(4.935±7.5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7,P〈0.01);实验组在麻醉药物投递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收缩压在麻醉前、中、后2min、手术后的数值分别为(116.18±10.83),(130.36±10.15),(131.66±8.90),(116.94±10.29)mmHg,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6.735,P〈0.01),舒张压在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注射不同时间点血压及心率变化差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无痛麻醉仪给予麻醉药物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小患者的疼痛感,最大限度减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降低麻醉时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红细胞增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319例住院高血压患者按红细胞是否增多分为红细胞正常组和红细胞增多组,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左心房、左心室结构的变化以及左心房和左心室重构的发生率。结果红细胞增多组患者舒张压(DBP)水平高于红细胞正常组患者,(101±16)mmHg vs(97±15)mmHg(P〈O.05);收缩压和脉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红细胞增多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和舒张末左心室后壁厚度与红细胞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33.98±6.82)mm vs(32.24±5.31)mm、(12.71±1.76)mmvs(12.03±1.80)mm和(11.92±1.69)mm vs(10.83±1.66)mm(P〈0.05或〈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增多组患者左心房扩大和左心室肥厚(LVH)罹患率显著高于红细胞正常组(27.5%vs17.1%和83.5%vs64.8%)(P〈0.05或〈0.01);而左心室扩大的罹患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海拔地区红细胞增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DBP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能促进心脏重构的发生,进一步探讨干预红细胞增多的方法对高海拔地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以及延缓或改善心脏重构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降压治疗是否可以减少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方法: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心房颤动(Af)组(n=80例)和非Af组(n=80例),对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控制水平、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种类、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进行回顾性调查。抗高血压治疗药物分为两组,一组以缬沙坦80~160mg/d作为基础用药,另一组以氨氯地平5~10mg/d作为基础用药,两组均按血压控制情况适当加减氢氯噻嗪6.25~25mg/d、美托洛尔6.25~50mg/d,疗程为2年。结果:Af组和非Af组左房内径分别为(42.1±5.4)mm、(38.6±5.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中左心房扩大者共88例,房颤发生率为59.0%,非左心房扩大者共72例,房颤发生率为38.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组有45例长期服用缬沙坦,非Af组有62例长期服用缬沙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左房扩大与房颤发生呈正相关,防止和延缓左心房扩大对房颤的发生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长期应用缬沙坦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盐酸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依从性。方法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我中心开展了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患者睡前口服盐酸特拉唑嗪1—6mg,随访3个月。主要评价指标是治疗后4周末和3个月末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变化值、血压变化值;次要指标是治疗后4周末和3个月末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变化值,同时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共纳入212例患者,其中189例资料合格,均为临床BPH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压控制良好组IPSS从基线的(22.31±5.18)分降至4周末的(15.64±3.91)分(P〉0.05)和3个月末的(13.16±3.53)分(t=7.984,P〈0.01),Qmax从基线的(7.87±2.41)%提高至4周末的(14.19±2.64)%(P〉0.05)和3个月末的(15.69±2.77)%(t=-11.334,P〈0.01),盐酸特拉唑嗪有轻度的降血压作用(t=0.539,P〈0.05),但患者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血压未控制良好组IPSS从基线的(21.55±4.82)分降至4周末的(15.44±3.66)分(P〉0.05)和3个月末的(12.96±3.11)分(t:4.325,P〈0.01),Qmax从基线的(8.27±2.27)%提高至4周末的(14.26±2.87)%(P〉0.05)和3个月末的(15.51±2.92)%(t=-10.721,P〈0.01)。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结束时189例患者继续坚持服药,进行长期随访。结论盐酸特拉唑嗪能有效改善BPH合并高血压患者症状,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能协助控制血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商品名:海捷亚)对肾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肾性高血压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经动态血压监测符合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的特点,未接受过降压药物治疗或停用降压药物2周以上。随机分为两组,A组每日晨7时给予海捷亚1片,B组于每日晚7时给予海捷亚1片,8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间24h平均血压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血压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下降明显;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较A组下降明显。两组治疗前夜间血压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比A组血压下降率高。结论肾性高血压患者晚上服药能更好地降低夜间血压,纠正紊乱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5(GD-15)在体检健康者、高血压病非左室肥厚和左室肥厚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血压变异性和血脂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将98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左心室质量指数分为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NI,VH)6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组(LVH)38例。以同期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受试者血清GDF-15浓度、动态血压数据以及相关脂质代谢指标。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高血压病患者GDF_15与血压变异性和血脂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1)GDF_15在对照组、NLVH组和LVH组中的浓度逐渐升高,且两两组间差异,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2)三个组别各个时段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BPV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LVH组〉NLVH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三个组间的甘油三脂(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相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O.01或P%0.05),其中TG水平为LVH〉NI。VH〉对照组(P〈0.01或P%0.05),HDLc水平为对照组〉NLVH〉LVH(P〈0.01或P%0.05)。(4)GDF-15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r=0.437,P〈0.01)、左室后壁厚度(PWT)(r=0.412,P%0.01)、白昼收缩压标准差(r=0.248,P=0.037)、24小时收缩标准差(24hSsD)(r-0.284P=0.019)、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r=0.372,P%0.01),甘油三酯(TG)(r=0.263,P=0.021)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397,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生长分化因子-15可能参与高血压患者早期的左室重构,并与部分血压变异和血脂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健康信念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行为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帮助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组接受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分为(102.73±10.87),(62.00±5.53)mmHg,低于对照组(128.13±13.29),(68.52±10.0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0,4.41,P〈0.01);两组干预前后行为改变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0.01);两组干预后除“按时服药”、“定期测量血压”两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3项和总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对帮助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有促进作用,良好的健康行为对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由老年患者主导的提问式健康教育模式和传统的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全麻手术围手术期焦虑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630例非恶性肿瘤需要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成研究组315例和对照组315例。研究组采用研究小组设计的由老年患者主导提问、干预人员解答的术前综合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前健康教育。测量两组老年患者的干预前后的焦虑,入手术室时的恐惧、血压及心率、术后疼痛、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次数,以及两组患者对术前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研究组患者为焦虑评分为(41.12±3.16)分,对照组为(56.43±4.2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5,P〈0.01)。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6.12±1.35)分,对照组组为(9.76±1.57)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5,P〈0.05)。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评价为(12.53±1.09)分,对照组为(7.24±1.12)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8,P〈0.05)。结论由患者主导的提问式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缓解全麻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7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采用药物治疗,干预组合并健康教育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生活满意度量表(LSR)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随访结束时,两组BPRS评分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但干预组在焦虑抑郁以及缺乏活力等因子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t=5.56,4.63;P〈0.01);两组LSR总评较入组时均有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在热情与冷漠及心境因子评分明显由于对照组(t=2.61,2.54;P〈n05);患者的生活满意度与起病年龄和治疗前的LSR水平呈正相关,与治疗前BPRS总分呈负相关(P〈n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其阴性症状,提高生活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康复,健康教育对于起病年龄小、生活满意度低及精神症状严重的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成年癫痫患者一般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63例成年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前后采用施沃兹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进行评定,比较实施前后不同时点的评分并分析其与教育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成年癫痫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1周后一般自我效能(25.6±6.7)分,生活质量(46.2±10.2)分,与教育前(24.6±6.9),(45.5±11.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688,0.684;P〉0.05),但教育1月后一般自我效能(27.3±6.3)分,生活质量(49.1±10.5)分与教育3月后一般自我效能(29.6±6.5)分,生活质量(54.3±10.8)分均高于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845,18.870,63.797,92.659;P〈0.01)。并且一般自我效能与QOLIE-31评分与教育时间呈正相关性(r=0.279,0.314;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对成年癫痫患者一般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且随着教育时间增加教育措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李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4):4136-4138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年龄、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住院的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8~12岁的患者与13~17岁患者的生理功能比较[(17.02±0.87)分比(26.05±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7,P〈0.05),教育程度〉9年以上的家长与教育程度〈9年的家长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比较[(17.14±0.79)分比(22.85±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9,P〈0.05),患者的性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及家属均有一定的精神和心理负担,护士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充分的安慰及鼓励,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2种不同音乐疗法对改善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焦虑状况的比较,探索最佳个性化音乐的设置,提高音乐治疗的效率.方法 将入住ICU超过1周的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除常规护理外,实验组每日播放不同的音乐曲目,且不定时播放;对照组每日播放固定的音乐曲目,并定时播放.2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患者焦虑情绪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SAS的评分下降明显,与干预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后SAS的评分也降低,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实验组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非固定曲目不定时播放的音乐疗法,对减轻ICU患者焦虑的效果优于固定曲目定时播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69例危重病患者按28 d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fVEP N2波峰潜伏期差异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评分的关系.根据原发病情况将患者分为原发颅内病变组和其他意识障碍组,分别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分析,评价fVEP及相关临床评分对预后预测的效果.结果 死亡组fVEP N2波峰潜伏期明显较存活组延迟[(228.6±41.7)ms比(190.5±49.2)ms,P<0.01];死亡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APACHEⅡ)评分((25.9±6.4)分比(22.5±6.7)分]和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6.7±2.0)分比(5.4±2.5)分]高于存活组(P均<0.05),死亡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于存活组[(6.3±2.4)分比(7.0±3.0)分,P<0.05];N2波峰潜伏期与GCS呈显著负相关(r=-0.332,P<0,01).原发颅内病变组与总体病死趋势类似.其他意识障碍组死亡患者N2波峰潜伏期明显长于存活组[(226.0±46.7)ms比(1 68.8±54.1)ms,P<0.05],N2波峰潜伏期与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26,P<0.05);N2波峰潜伏期和SOFA评分预测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104(P<0.05)和0.6504-0.131(P>0.05),N 2波峰潜伏期用于判断预后有显著意义.结论 fVEP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对非原发颅内病变意识障碍患者,fVEP在预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和死亡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多数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综合性医院诊治,但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仅局限于药物治疗。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与未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神经科。对象:选择2002-01/2003-08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入选的首发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63.42±7.47)岁,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方法:两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后(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1周内,脑出血患者在入院后2周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患肢康复训练(物理治疗或/和作业治疗)、理疗、针灸及心理疏导等。康复训练每天一两次,45min/次;理疗、针灸等1次/d,20min/次。对照组患者仅为临床医师查房时口头叮嘱其自行活动,或家属自行帮其活动。两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及出院时心理状况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0~15分不等,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与其出院时症状自评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出院时康复组经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0.01),对照组经治疗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等也有明显的改善(P<0.05);康复组经治疗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犤(1.55±0.43),(1.80±0.35);(1.48±0.39),(1.68±0.55);(1.54±0.43),(1.83±0.37);(1.32±0.39),(1.56±0.36);(1.46±0.43),(1.66±0.52);(1.12±0.38),(1.35±0.35),(t=2.11~2.24,P<0.05)犦。②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P<0.05~0.01),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73.24±4.64),(52.44±2.86),(P<0.05)犦。结论:进行康复治疗和未进行康复患者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中各症状因子分、Barthel指数均有所改善,进行康复治疗患者改善尤为突出。说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采取的应对方式,以指导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并应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12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患者SAS评分高于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72±10.77)比(29.78±10.07)分,t=11.127,P〈0.01],SDS评分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对方式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面对得分明显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08±3.88)比(19.48±3.81)分,t=2.046,P〈0.05];回避、屈服得分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HF患者大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且应对方式不良。帮助他们克服负性情绪,改变应对方式,可以延长患者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流程介绍及注意事项讲解等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状况自评量表评分及疼痛程度.结果 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状况自评量表的总分(129.96±38.76)分高于对照组的(145.24±6.72)分,阳性项目数干预组(24.90±18.41)个低于对照组的(28.02±18.79),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1,1.51,27.35,15.56,25.85,21.90;P <0.05);敌意、偏执、恐怖及精神病性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轻度疼痛患者占58.5%,对照组占3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P<0.05).结论 对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及焦虑情绪,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体重超标人群与体重正常人群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将入选的113例COPD患者分为三组:正常体重组(43例),超重组(34例),肥胖组(36例)。对所有的受试对象进行静息肺功能检查,踏车实验,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体重正常组的FEV。/FVC为(47.28±3.82)%,超重组为(52.50±8.23)%,肥胖组为(53.20±8.30)%,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6,P〈0.01);组间比较正常组与超重组、肥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组与肥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功能运动试验中三组的V02max/kg分别为体重正常组(21.80±3.67)ml·kg^-1·min^-1,超重组(20.19±4.14)ml·kg^-1·min^-1,肥胖组(18.98±3.22)ml·k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2,P〈0.01),组问比较正常组与超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与肥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肥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各项指标与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适度增加可提高静息肺通气功能,但明显超出正常水平则会影响患者的运动耐量与运动肺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