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胃肠减压管置管长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黄金莲 《护理与康复》2003,2(4):199-200
目的:研究胃肠减压管置管长度,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以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普外科胃肠减压 病人240例分二组,实验组120例置管55~70 cm,对照组120例置管45~55 cm。比较二组临床效果。结果:二组的引流效果、术后 腹胀及肠蠕动恢复时间、胃管留置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胃肠减压管的留置长度应以55-70 cm为妥。  相似文献   

2.
郑秀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566-2567
目的:研究成人胃肠减压管置管长度,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随机将普外科胃肠减压患者160例分二组,实验组80例置管55~70 cm,对照组80例置管45~55 cm,比较二组临床效果。结果:二组的引流效果、术后腹胀及肠蠕动恢复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减压管的留置长度以55~68 cm为宜,引流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胃肠减压时两种胃管置入长度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胃管置入长度对新生儿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按常规的置胃管方法即置入前额发际到剑突的长度抽到胃液后进行胃肠减压;实验组在常规置胃管抽到胃液后再增加2cm~5cm或前额发际至肚脐的距离,然后再进行胃肠减压。比较置管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引流量、呕吐的发生率及病情好转后停止胃肠减压的时间。[结果]实验组前3d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胃肠减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胃肠减压时胃管置入长度较常规增加2cm~5cm减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张玉玲 《妇幼护理》2021,1(2):412-414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留置胃管方法对新生儿持续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01 月至 2020 年 05 月期间本院 新生儿科收治的因病情需行持续胃肠减压治疗的新生儿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长度的方法,观察组患儿采取新型留置胃管长度方法。对照两组不同时间段胃肠减压引流量、腹胀、 呕吐发生率,持续胃肠减压时间及住院总时长。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段胃肠减压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 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持续胃肠减压时间及住院总时长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常规留置胃 管长度的方法,留置胃管新方法可明显地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胃肠减压的引流量,有效缩短持续胃肠减压时间及住 院总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多孔胃管,并在传统插管长度的基础上再延长10~15cm,在肠梗阻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3例胃肠减压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60例和试验组63例。传统组采用普通胃管,插管长度为45~55cm;试验组采用多孔胃管,插管长度为55~70cm。观察两组置管时间和效果。结果试验组较之传统组,检验胃管是否在胃内的结果准确,堵管率低,置管时间短,效果优于传统组(P<0.01)。结论肠梗阻胃肠减压病人采用多孔胃管并延长插入长度,可明显提高胃肠减压效果,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留置胃管不同方法对肠梗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要胃肠减压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胃肠减压的方法,实验组采用留置胃管长度延长至55~ 65 cm,并将连接的负压吸引器安置在低于鼻孔平面30~40 cm,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减压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腹胀、腹痛、呕吐明显减轻;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留置胃管时间缩短.结论 实验组的胃肠减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胃管留置方法,改进留置胃管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腹部手术及肠梗阻等需要胃肠减压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传统置胃管方法,实验组用改进后的置胃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减压时的操作程序、插管成功率、舒适度及减压效果。结果:改进后的胃肠减压置胃管方法,在快捷、安全、插管成功率、舒适度及减压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进的胃肠减压胃管留置方法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管置入长度对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确定置管时最简单、便捷的体外测量方法.方法:选取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120例,按照术前留置胃管的长度分成4组(1个对照组和3个观察组)各30例;术中检测鼻胃管前端与贲门的距离,术后按照常规进行胃肠减压护理.结果:术中检测胃管前端于胃内的长度,各观察组胃管前端距贲门的距离均比对照组要长(P<0.05);术后1、2 d胃肠减压引流量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排气时间及停止胃肠减压的时间之间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腹胀程度4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有效胃肠减压时,发际到脐的距离与胃管置入长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管置入长度55~65 cm时,能达到最佳引流效果: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各种体表测量方法不能相互替代,临床上可以采用发际到脐的距离来确定置管长度.  相似文献   

9.
胃管置入不同长度在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时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管置入不同长度对肠梗阻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肠梗阻行胃肠减压患者按住院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测量耳垂→鼻尖→剑突的体表长度为胃管置入长度;观察组测量耳垂→鼻尖再加发际→剑突的体表长度为胃管置入长度。比较两组患者置入胃管后24 h内引流量、腹胀情况及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24 h引流量多于对照组,胃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腹胀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梗阻胃肠减压时延长胃管置入长度可提高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管的最佳留置长度.方法:将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经口插入胃管.对照组按"前发际-剑突"测量胃管留置长度为(15.03±0.89)cm,观察组按"印堂穴-脐"测量胃管留置长度为(16.404±0.74)cm.观察、比较两组胃管留置效果及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胃管留置效果及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印堂穴一脐"测量胃管留置长度为(16.40±0.74)cm可取得更好的置管效果,并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后胃管留置困难的原因,探讨有效的置管方法。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后需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的胃肠营养管导丝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对2组置管平均时间及置管一次性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置管平均时间为(2.5±0.6)min,对照组为(5.3±1.2)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为100%(30/30),对照组一次性成功率43%(1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置导丝引导法置胃管成功率高,是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胃肠减压胃管长度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减轻病人身心痛苦,缩短胃肠减压管放置时间。方法将120例胃肠减压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插管长度55~68cm,对照组插管长度45~55cm,比较2组置管时间和效果。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和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腹胀明显减轻,置管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3.
胃肠减压胃管长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减轻病人身心痛苦,缩短胃肠减压管放置时间。方法 将120例胃肠减压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插管长度55-68cm,对照组插管长度45-55cm,比较2组置管时间和效果。结果 观察组置管时间和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观察组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腹胀明显减轻,置管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胃管留置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治疗的需要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法,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改良胃管留置法,比较两种置管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平均用时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留置胃管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胃管留置法能有效地减少置管过程中不适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胃管留置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胃肠减压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吸出胃肠内的容物和气体,减轻腹胀,改善胃肠壁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胃肠减压使用是否恰当有效,关系到疾病的治疗效果及专归。传统的胃肠减压置管深度为前额发际至剑突的距离,约45~55cm。按照这一长度置管,大多数患者减压效果不理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胃管留置深度不够,胃管的侧孔不能完全留置胃中。我们尝试将置管深度延长鼻尖至耳垂距离,结果表明,胃管侧孔完全进入胃中,减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持续负压盘吸引联合鼻空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将S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患者自确诊SAP后立即留置胃管持续负压盘吸引联合鼻空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单纯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危重症评分(APACHEU)情况、血清白蛋白水平、CRP水平、通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置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当天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均逐渐下降,研究组治疗后7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10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通便时间、置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留置胃管持续负压盘吸引联合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于SAP患者的治疗较单纯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留置方法,在提高鼻中隔偏曲患者留置胃管成功率和减少置管后不良反应方面的效果。方法将需留置胃管的鼻中隔偏曲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方法留置胃管,实验组43例采用改良方法留置胃管,比较两组患者留置胃管失败率和留置胃管后呼吸不畅发生率、鼻出血发生率。结果留置胃管失败率比较,对照组为23.25%,实验组为2.32%,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4,P〈0.05);置管后通气不畅发生率比较,对照组为48.84%,实验组为11.63%,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1,P〈0.05);置管后患者鼻出血发生率比较,对照组为9.30%,实验组为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P〈0.05)。结论改良胃管留置方法可应用于为鼻中隔偏曲患者置管,明显增加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氧氯普胺在危重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留置胃管的危重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留置胃管前使用甲氧氯普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置管。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7%,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9.6%,40.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57,7.94;P〈0.05);两组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胃管中应用甲氧氯普胺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成人胃肠减压胃管留置长度循证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前置胃管对减少麻醉及手术中的并发症非常重要。置人胃内的胃管长度为45~55cm。作者从事普外科工作数十年,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上千例。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胃管留置的长度一般55cm以上,有的甚至长度达到70cm方能顺利完成胃内容物的引流,许多同事深有同感。带着这个问题,作者对胃管置入长度进行了护理循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术前置胃管对减少麻醉及手术中的并发症非常重要.置入胃内的胃管长度为45~55 cm[1].作者从事普外科工作数十年,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上千例.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胃管留置的长度一般55 cm以上,有的甚至长度达到70 cm方能顺利完成胃内容物的引流,许多同事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