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查房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模式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应用于护理查房的效果。方法将医护患一体化服务模式应用于护理查房,采用问卷调查和抽查的形式对其结果进行评价,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应用于护理查房后,患者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护士病情知晓率、健康教育执行率,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医护配合程度均较前有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患一体化护理查房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及满意度,提高护士病情知晓率及健康教育执行率,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晨问床边查房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每天早交班后,由护士长主持,围绕病区患者的情况进行30—40min的床边查房。观察实施前后主要护士病情知晓率、专科知识掌握率、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神经内科晨间床边护理查房实施前总体护理质量合格率为93.55%,实施后为97.4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X^2=6056,P〈0.05);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为90.35%,实施后为95.58%,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P〈0.05);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的合格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病情知晓率较实施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45%比86.16%,x^2=6.56,P〈0.01),护士专科知识掌握率较实施前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士长晨间护理查房对提高护士业务水平、临床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构建科学有效的患者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查房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每名责任护士分管2~4张病床,要求责任护士在班时,必须参与医生早晚查房。结果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早晚查房前后基础护理检查评分由(94.63±0.48)分上升为(98.43±0.56)分,健康教育评分由(95.00±0.58)分上升为(98.57±0.79)分,专科护理评分由平均(95.29±0.49)分上升为(99.14±0.90)分,患者满意度由82.65%上升为93.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1.148,17.678,14.789;X。=14.830;P〈0.01或P〈0.05)。结论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早晚查房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分泌代谢病房护理亚专业组长查房制度模式在临床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按照亚专业分组,在内分泌代谢病房建立并实施护理亚专业组长查房制度,并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水平,病房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亚专业组长查房制度后,在患者满意度(98.08±0.81)、护理质量(97.17±0.83)、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21.8±3.20)及专业技术水平(23.4±2.40)得分方面均较实施前得分[(96.42±0.92),(95.66±0.99),(14.60±2.85),(15.6±3.65)]有所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8,5.56,-11.07,-10.96;P〈0.05)。结论护理亚专业组长查房制度对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护士长夜查房的质量,保证夜间护理工作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修订夜查房管理制度和夜查房内容,制定夜查房评分标准,对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护士长夜查房得分和护理质量检查得分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整改。结果对护士长夜查房进行改进后,2007护士长夜查房得分为(4.890±0.099)分,2008年为(4.530±0.114)分,2009年为(4.950±0.039)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341,P〈0.01)。结论护士长夜查房的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持续提高与改进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专科护理指引在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创新制订临床专科护理指引,各专科按照专科特点及需求制定本专科指引,指引主要分为两部分:疾病常规护理指引和症状护理指引。随机抽取呼吸内科、神经外科、肿瘤内科、骨外科、肿瘤放射治疗科5个护理单元为研究对象,实施指引前后进行对比。结果以神经外科为代表科室,实施指引前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为(2.223±0.315)分,满意度得分为(41.26±3.25)分,实施指引后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为(3.122±0.214)分,满意度得分为(46.12±5.2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833,12.740;P〈0.05或P〈0.01)。结论应用临床专科护理指引,能规范临床护理行为;为临床一线护士,尤其是专科不熟悉的进修、新毕业、新转科等临床高危护士,提供科学、准确、专业、实用的专科护理指引,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EICU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方法选取EICU护士32名为研究对象,2010年采用PBL护理查房模式为实验组,2009年采用传统查房模式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终期考核、科研成绩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91.00±1.89)分与技能操作成绩(93.03±3.1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6.99±6.95)分和(89.03±4.9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167,3.569;P〈0.05);实验组发表论文(9篇)高于对照组(2篇);实验组护士对查房方式满意度(93.75%)高于对照组(7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79,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95.83%)高于对照组(8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30,P〈0.05)。结论与传统的护理查房模式相比,PBL查房模式更能提高护理查房的效果,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使护患关系更和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护理查房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通过评价责任护士汇报病历、患者评估、措施实施、健康教育能力、组织讨论问题、效果评价、终末质量监控的过程,量化评定责任护士对病情掌握程度、能否正确确立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是否到位等评价护理查房的效果。结果责任护士进行护理查房后对病情掌握程度、护理诊断的准确率、护理措施的可行性、实效性明显优于查房前(P〈0.001)。查房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查房前(P〈0.05)。结论责任护士以护理程序组织查房,提高了护士分析护理问题、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入院患者护理需求与护士认知之间的差异,以调整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400例新入院患者和31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总均分、服务态度、技术操作、责任心、健康教育、生活护理、专科护理、流程介绍、病情解释的护理需求方面患者的均值分别为(7.76±177;1.48),(7.83±177;0.78),(8.45±177;0.90),(9.11±177;0.67),(6.05±177;1.88),(6.50±177;1.18),(8.05±177;1.07),(7.93±177;1.31),(8.15±177;0.88)分;护士的均值分别为(6.35±177;2.31),(9.30±177;0.68),(6.10±177;1.24),(8.50±177;0.87),(4.20±177;1.42),(3.55±177;1.44),(8.28±177;0.84),(5.15±177;1.49),(5.74±177;1.21)分,新入院患者和护士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27.885,-26.724,28.207,10.226,14.959,29.454,-3.278,26.130,29.763;P<0.01)。新入院患者护理需求的重要性依次是责任心、技术操作、病情解释、专科护理、流程介绍、服务态度、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护士对新入院患者护理需求认知的重要性依次是服务态度、责任心、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病情解释、流程介绍、健康教育和生活护理。结论护士要以新入院患者的护理需求为基础,调整服务供给,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施首诊护士负责制健康教育模式对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0名产科护士实施健康教育新模式并进行系统的培训,对实施前后护士健康教育认知、理论考试成绩、模拟讲座得分及职业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健康教育新模式后,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理论知识掌握及模拟讲座情况较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806,7.440,8.658,P〈0.01)。护士对妊娠期高血压病(HDCP)健康教育技能及知识掌握程度各项知识得分均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574,-6.746,-8.737,-7.763,-9.256;P〈0.01)。护士的职业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765,9.600,8.352,9.028,4.266,8.571,P〈0.05)。结论实施首诊护士负责制下的健康教育路径,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不同学历护士婚姻质量的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哈尔滨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250名护士进行Olson婚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护士的婚姻满意度得分为(33.28±5.42)分,低于美国常模(37.04±7.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4,P〈0.05),婚姻质量的其他9项因子得分均低于美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学历护士婚姻满意度得分(32.42±6.23)分低于大专学历护士(36.24±6.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4,P〈0.05),高于中专学历护士得分(31.20±5.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P〈0.05);大专学历护士婚姻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2.05,P〈0.05);不同学历护士其他9项婚姻质量因子得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的婚姻质量整体偏低,不同学历护士的婚姻质量也有所不同,管理部门应根据护士的教育程度开展心理咨询和婚姻指导,改善护理人员的婚姻质量,进而提高护士的生活质量和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疼痛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疼痛控制的认知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31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疼痛教育。调查两组产妇健康教育前后疼痛控制认知情况及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对照组疼痛控制认知问卷得分为(19.68±1.8)分,干预组为(20.12±2.13),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健康教育和疼痛教育后,干预组疼痛控制认知问卷得分为(27.62±1.9)分,高于对照组(20.05±2.3)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对照组健康教育前、后的疼痛控制认知问卷得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干预组疼痛教育前、后的疼痛控制认知问卷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干预组对疼痛控制教育的满意度、对疼痛控制方法的满意度、所有家属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疼痛教育是提高产妇对疼痛控制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产妇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得到提升,术后的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晨间交班层级护理查房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实行晨间交班层级护理查房模式,并与实行传统护理查房模式进行比较,评价病区护士年度理论及专业技能成绩、护理服务质量(动态病情观察、解决护理问题、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护理安全、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晨间交班层级护理查房模式后护士考核成绩、护理服务质量评价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晨间交班层级护理查房模式在临床护理中应用,能提高护士的专科知识及技能水平和专科综合素质能力,能有效解决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查房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护理软技能现状,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软技能测评量表对273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正编护士的护理软技能总分(164.98±14.65)、组织管理技能得分(44.39±4.68),高于合同聘用制[(161.13±13.57),(42.54±4.43)分]及其他聘用形式的护士[(156.30±9.65),(40.70±3.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415,4.733,P〈0.05);护理软技能总分、组织管理技能及认知技能得分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呈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5.341,5.117,3.358,P〈0.05);已婚护士的组织管理技能得分(43.11±5.16)和自我管理技能得分(37.35±4.00),高于未婚护士[(41.74±4.41),(36.04±4.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999,-2.018,P〈0.05);不同科室护士护理软技能总分、人际关系技能、组织管理技能、职业情操和认知技能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540,3.406,2.195,2.350,3.436,P〈0.05)。结论不同受聘形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科室的护士护理软技能存在差异,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提高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0名护士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实施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前后护士专业成就感、考试成绩、护理质量、护理投诉、护理缺陷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工作模式后,150名责任包干护士专业成就感分数由(6.91±1.79)分提高至(11.92±2.39)分,理论考试成绩由(89.04±8.34)分提高至(95.17±5.45)分,技术操作成绩由(86.03±11.01)分提高至(94.25±1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41,6.33,6.89;P〈0.05);1年中护理投诉由0.22%降低到0.09%,护理缺陷由0.43%降低到0.25%,患者满意度由92.31%上升至9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8.871,1.190,17.419;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中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消毒隔离4方面得分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护理投诉及护理缺陷,促进了优质护理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BC连续排班模式在病房实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个优质护理病房实施ABC连续排班模式,抽取实施前和实施后3个月住院患者共120名和护士40名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侧重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的对比。结果:实施ABC排班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程度得分由(81.06±4.12)分提升到(92.13±4.82)分(P〈0.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由(87.27±5.84)分上升到(95.54±2.12)分(P〈0.05);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由(63.514-5.01)分上升到(68.11±7.23)分(P〈0.01)。结论:ABC连续排班模式使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工作需求相适应,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促进了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是一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排班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肝胆外科病区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包括改进照护模式、落实分级护理、优化工作流程、科学人力配置及完善护理质量监督体系,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专科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患者满意度、对责任护士知晓率、院内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士直接护理时间及护理文件书写时间。结果实施后患者对各专科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及对责任护士知晓率分别为98.22%,93.96%,均高于实施前的96.22%,89.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16,11.84;P〈0.05);实施后危重患者护理、急救技术、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的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8.00±1.22),(96.56±1.22),(99.10±0.22),(99.30±0.22)分,均高于实施前的(91.58±1.22),(90.70±1.22),(91.84±1.22),(83.72±1.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74,5.01,4.34,6.24;P〈0.05);实施后护士直接护理时间为(368±12)min,高于实施前的(329±21)min,而护理文件书写时间为(20±4)min,低于实施前的(49±1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35,3.02;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无缝隙的护理,促进了住院患者围手术期的专令与舒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晨间床边查房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随机选取128例临床资料,给予患者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对比观察查房前后护理质量变化、患者满意率、护士病情知晓率、专科知识掌握率等。结果: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后,基础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护士病情知晓率、专科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晨间床边查房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知晓率与优质护理质量的关系。方法针对我院近四年的住院患者,运用全程式责任制管理,采用健康教育程序,多种健康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在出院时进行相关疾病健康知晓率及行为形成率调查和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不同年度、不同科别、不同系统、不同部门知晓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疾病健康知晓率与行为形成率和护理质量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按病人健康教育程序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既起到了辅助治疗作用,促进疾病康复,同时对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处方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568)由护士为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后再提供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处方,对照组(n=580)由护士按常规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用药知识知晓率为92.10k;饮食要求知晓率为98.8%;休息与活动知晓率为97.4%,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10.28,4.27;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处方后,增加了患者对所患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