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颈瘤康贴膏剂体外释放、透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颈瘤康贴膏剂(川芎、薄荷、土贝母、山慈菇、冰片等)透皮促进剂——氮酮的最佳用量。方法:以土贝母苷甲累积透皮百分率为评价指标,用离体兔皮及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考察氮酮用量为0%、1%、2%、3%的透皮速率及透皮总量,建立透皮动力学模型,提取透皮特性参数并比较之。结果:加0%、1%、2%氮酮药物透皮速度为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加3%氮酮为威布尔分布模型,加1%氮酮未加基质为零级动力学模型;加1%或3%氮酮累积透皮总量较多,是加0%氮酮的4.5~4.9倍,是加2%氮酮的1.4~1.5倍;透皮速度是加2%氮酮的4.2~5.6倍,比0%氮酮快得更多。结论:颈瘤康贴膏剂加1%氮酮最佳。  相似文献   

2.
川芎贴膏的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龙向志 《中药材》1995,18(12):632-634
川芎贴膏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缓释长效制剂。本文通过对川芎贴膏的体外透皮吸收研究,以确证透皮促渗剂氮酮(Azone)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姜香贴剂对离体鼠皮的透过性。方法用Ficks扩散装置,测定姜香贴剂中6-姜酚在大鼠皮肤的透皮速率,研究比较甘油、乙醇、氮酮和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对6-姜酚透皮速率的影响。结果处方③20h的累积渗透量(Q)为585.898μg/cm2,渗透系数(KP)为42.25cm^-2·h^-1/2,透皮速率(Js)为16.711μg·cm^-1·h^-1/2,明显好于其他5个处方。结论姜香贴剂可透过离体鼠皮,氮酮是影响6-姜酚透皮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氮酮对骨平巴布膏中葛根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氮酮对骨平巴布膏中葛根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扩散池法研究单用氮酮及氮酮与其他透皮吸收促进剂复合应用时对葛根素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不同质量分数氮酮均可促进葛根素透皮吸收,氮酮与处方中的冰片和挥发油复合应用时透皮效果更好.结论:骨平巴布膏中加入5%的氮酮能够显著增加葛根素的吸收速率和吸收量.  相似文献   

5.
应用Franz扩散池和Valia-Chien扩散池,采取新鲜离体大鼠皮肤,分别研究了月桂氮酮(氮酮)等渗透促进剂对0.1%维甲醚软膏剂和溶液剂体外经皮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酮浓度在1%~5%范围内无明显透皮促进作用,10%油酸和5%薄荷醇也无透皮促进作用,剥离角质层后维甲醚的透过量仅增加2.6~4.7倍。结果表明,角质层不是维甲酸经皮渗透的主要屏障,角质层下表皮组织和真皮组织的屏障作用不可忽视,对于这种情况,氮酮等渗透促进剂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应用Franz扩散池和Valia-Chien扩散池,采取新鲜离体大鼠皮肤,分别研究了月桂氮酮(氮酮)等渗透促进剂对0.1%维甲醚软膏剂和溶液剂体外经皮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酮浓度在1%~5%范围内无明显透皮促进作用,10%油酸和5%薄荷醇也无透皮促进作用,剥离角质层后维甲醚的透过量仅增加2.6~4.7倍。结果表明,角质层不是维甲酸经皮渗透的主要屏障,角质层下表皮组织和真皮组织的屏障作用不可忽视,对于这种情况,氮酮等渗透促进剂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双氢青蒿素软膏处方筛选及体外渗透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双氢青蒿素(DHA)软膏处方及促渗剂。方法建立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DHA样品的体外透皮速率进行考察,并以DHA累积透过量作体外透皮曲线,与Higuchi方程进行拟合。结果透皮速率以卡波普水溶性软膏及促渗剂为氮酮的最高,达到27.262μg/(h·cm),Higuchi方程线性较好。结论最佳处方为卡波普水溶性基质的DHA软膏处方,最佳促渗剂为氮酮。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了三种透皮促进剂对水溶性基质制剂脐中穴给药体外释药的影响,为脐中穴经皮给药新制剂适宜性提供参考。方法:制备不同浓度透皮吸收促进剂的水溶性基质制剂,选择小鼠腹部皮肤,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收液中指标成分芍药苷的含量。结果:透皮促进剂氮酮组对甘油明胶贴剂有显著的促透作用,水溶性氮酮3%时促透效果最好;二甲基亚砜促透作用不明显。结论:经皮吸收量与时间呈正相关性;透皮促进剂氮酮组与空白组比较,透过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水溶性氮酮组高于相应的脂溶性氮酮组。  相似文献   

9.
刘莉  卢康荣  孙成宏 《河北中医》2009,31(9):1381-1383
目的优选小儿热清按摩凝胶中透皮促进剂氮酮的加入比例,研究黄芩苷的体外透皮吸收情况。方法采用Franz小池扩散法,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50%乙醇为接收介质,用HPLC法测定接收液中黄芩苷的含量,计算累积渗透量Q,拟合体外透皮释药方程,计算渗透速率,以此评价黄芩苷透过小鼠皮肤的能力,并筛选透皮促进剂的最佳比例。结果当氮酮浓度为2%时,黄芩苷6 h体外累积渗透量最高3.940 mg/cm2,渗透速率最大0.629 65 mg/(cm2.h),促透效果最佳。结论氮酮的加入可以明显促进黄芩苷的透皮吸收作用,但应控制适宜的浓度,本凝胶加入2%的氮酮促透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0.
祛斑止痒膏透皮吸收试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会宗  李成森 《中草药》2000,31(1):42-43
首次报道了祛斑止痒膏(QO)中蛇床子素、补骨脂素以及血褐的部分成分能透过NIH纱小鼠离体皮肤。并以测定含氮酮及不含氮酮透皮吸收液中蛇床子素含量的方法,考察了氮酮对斑止前膏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酮能有效促进蛇床子素的透皮吸收,累积透过量提高为2.38倍。  相似文献   

11.
均匀设计法筛选盐酸川芎嗪促透剂组方的最佳配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瑞涛  王晖  陈丽 《中草药》2007,38(1):50-52
目的筛选3种促透剂组方对盐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的理论最佳促透配比。方法用两室扩散池体外透皮实验装置,以盐酸川芎嗪为对象,采用均匀设计处理考察加入不同剂量配比的冰片、薄荷醇、氮酮后,盐酸川芎嗪在BALB/c裸小鼠皮肤上的渗透系数,并对组方中各促透剂所占比例进行筛选。结果促透剂组方中冰片、薄荷醇、氮酮的最佳配比是1.5%:1.5%:1.5%(15mg/mL:15mg/mL:15mg/mL),实际渗透系数为69.575μg/(h·cm^2),理论最佳渗透系数为69.749,ug/(h·cm^2)。结论均匀设计法筛选促透剂组方的理论最佳促透配比对于盐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细辛挥发油对颅痛定体外促透皮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细辛挥发油对颅痛定小鼠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筛选中药透皮促进剂。方法: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氮酮为对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颅痛定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促透剂中5%细辛油,5%氮酮的促透效果最好,15mg/ml颅痛定加入以上促透剂后24小时平均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6.6018、11.1418mg/cm^2;12小时平均透皮速率常数分别为0.6786、0.4878mg/cm^2·h^-1;增渗倍数分别为1.3687、1,0763。5%细辛油24小时累积透过量明显高于5%氮酮组(P〈0.01)。结论:5%细辛挥发油对颅痛定有较强的促透皮作用。  相似文献   

13.
疤痕消涂膜剂透皮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月桂氮酮对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波长 (2 66± 2 )nm ,测定不含月桂氮酮 ,含 1.0 %、2 .0 %月桂氮酮的疤痕消涂膜剂的体外透皮吸收溶液吸光度。结果 :不同浓度月桂氮酮的涂膜剂的体外透皮吸收溶液吸光度不同 ,同一浓度月桂氮酮的涂膜剂的体外透皮吸收溶液与时间变化成线性关系。结论 :含 1.0 %月桂氮酮的涂膜剂药物透皮吸收显著  相似文献   

14.
球面对称设计法筛选青藤碱贴片中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为制备青藤碱膜剂选择合适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方法:以裸鼠皮肤为实验屏障,采用球面对称设计法从氮酮、丙二醇、油酸中选择合适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及最佳配比。结果:氮酮、丙二醇、油酸的含量分别为6%,1%,6%时,青藤碱有最大的透皮速率常数。结论:氮酮丙二醇油酸(6∶1∶6)的复合体是青藤碱贴片的优良透皮吸收促进剂。  相似文献   

15.
复合型透皮吸收促进剂对黄芩苷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志平  刘强  朱红霞 《中成药》2003,25(2):104-106
目的:研究复合型透皮吸收促进剂对黄芩苷体外渗透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均匀设计法,以裸鼠皮肤为实验屏障,从氮酮,丙二醇,油酸组合中筛选最佳的透皮吸收促进剂。结果:氮酮,丙二醇,油酸浓度分别为6%,10%,0%时黄芩苷有最大渗透速率常数。结论:复合型透皮吸收促进剂较单味透皮吸收促进剂有较好的透皮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16.
化瘀巴布膏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寿旦  孙静芸 《中草药》2003,34(3):220-222
目的:研究促透皮吸收剂氮酮对化瘀巴布膏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研究化瘀巴布膏中胡椒碱的体外透皮吸收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透过的胡椒碱,同时采用气相色谱法,以丁香酚为检测指标考察制剂稳定性。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胡椒碱的体外渗透过程符合零级方程,并且试验过程中制剂基本稳定。结论:促透皮吸收剂氮酮可以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氮酮对盐酸小檗碱的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为黄连复方涂膜剂透膜吸收促进剂的选择和生产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裸鼠皮肤为试验屏障,利用ZTY智能透皮实验仪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法,研究氮酮与冰片联合使用时对盐酸小檗碱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 当一定量的冰片与浓度分别为0%,2%,5%的氮酮联合使用时,盐酸小檗碱的透皮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62.591,52.927,60.622μg·cm-2·h-1.结论 冰片与不同浓度的氮酮联合使用时,氮酮与冰片有一定的相互抑制作用,氮酮浓度为0%时,有最大的透皮吸收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8.
氮酮、丙二醇对丁香贴剂中丁香苦苷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透皮促进剂对中药丁香贴剂中丁香苦苷的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装置,运用HPLC法对丁香苦苷进行含量测定,对氮酮、丙二醇及二者按不同比例的促渗效果进行考察。结果:氮酮、丙二醇单独使用均对丁香苦苷有促透作用,氮酮促透效果较强,二者混合使用渗透促进效果更佳,说明氮酮在促进丁香苦苷的渗透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丙二醇发挥了协同作用。氮酮和丙二醇合用体外透皮速率J可达68.516mg.cm^2.h^-1。结论:氮酮与丙二醇合用可促进丁香苦苷的透皮吸收,可作为本贴剂的透皮促进剂。  相似文献   

19.
不同透皮促进剂对复方麻黄贴剂中麻黄碱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进剂对中药复方麻黄贴剂中麻黄碱的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装置,运用HPLC法对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对不同透皮促进剂的促渗效果进行考察。结果氮酮单独使用或与其他促渗剂混合使用,渗透促进效果均较佳,说明氮酮在促进麻黄碱的渗透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氮酮和丙二醇合用体外透皮速率K可达94.280μg·cm-2·h-1。结论氮酮与丙二醇合用可促进麻黄碱的透皮吸收,可作为本复方的透皮促进剂。  相似文献   

20.
不同促透剂对脂溶性基质制剂脐中穴经皮给药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种促透皮吸收剂即脂溶性氮酮、水溶性氮酮、二甲基亚砜对脂溶性基质脐中穴经皮给药制剂吸收的促透作用。方法:制备含不同浓度的促透皮吸收剂的脂溶性基质的制剂,将昆明小鼠脐部皮肤剥离,进行预处理,采用Franz扩散池体外透皮试验,于不同时间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收池中制剂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加入促透皮吸收剂的最适宜水平组与空白组透过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脂溶性氮酮组、水溶性氮酮组1%~5%、二甲基亚砜用量在30%~35%均有较好的促透作用,其中脂溶性氮酮组2%为最优,经皮吸收量与时间呈正相关性;与氮酮浓度无相关性;脂溶性氮酮组高于相应水溶性氮酮组。结论:加入促透皮吸收剂的最适宜水平组与空白组透过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皮吸收量与时间呈正相关性;脂溶性氮酮组高于相应水溶性氮酮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