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串雅》是清代赵学敏将铃医赵柏云行医经验结合本人多年搜集及临床累积的资料分门加以整理而成,分为内、外编。赵氏博学医工,兼通天文卜学,时常躬亲药圃,广收验秘单方,名噪江浙。《串雅》之外还著有《本草纲目拾遗》、《医林集腋》等书。《串雅》突出民间单方草药的... 相似文献
2.
《串雅》是清代赵学敏将铃医赵柏云行医经验结合本人多年搜集及临床积累的资料分门加以整理而成,分为《串雅内、外编》。赵氏博学医工,兼通天文卜学,时常躬亲药圃,广收秘、验、单方,名噪江浙。之外还著有《本草纲目拾遗》、《医林集腋》等书,其中《串雅》突出民间单... 相似文献
3.
4.
5.
6.
清代著名医家赵学敏将其收集的民间单验方,集结成书,著成《串雅内编》.其方药充分体现了民间疗法简便廉验的特点,为后人提供了较完整的民间治疗方法,为民间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串雅》包括《串雅内编》和《串雅外编》两部,是清代著名医药学家赵学敏将铃医赵柏云行医经验结合本人多年搜集及临床积累的资料分门加以整理而成一部民间医药专著。 相似文献
8.
《串雅内编》为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搜集民间治疗经验辑合而成的中医方书著作,其传世版本有多种。袁氏刻本与榆园刻本即是其中的两种版本。二书无论在刊行时间、刊刻体例、依据版本、刊行目的几方面均有不同。袁氏刻本所依据的知不足斋丛书本,要早于榆园刻本所依据的咸丰初年余杭刻本。因此,两书在重刊时,由于出版目的不同,在对待各自所据版本的处理方法上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
赵学敏,字依吉,别号恕轩,浙江钱塘人,约生活于清康熙五十八年至嘉庆十年之间(公元1719年至1805年),当时的钱塘一带是我国经济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赵氏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的父亲希望他做一名儒生,通过仕宦途径去求取功名利禄,但是赵学敏却违背父命,无视旧制的束缚转而学医,并以毕生的精力从事医药活动.他比较同情劳苦之人,具有一定的革新精神且注重实践,从实践中不断获得知识,充实理论. 相似文献
10.
汪尚君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Z1):189-190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民族医药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创建了各自的民族医药,如藏医、蒙医、苗医、维医、傣医、朝医及中医等.而且是历代名医辈出,为继承和弘扬自己的民族医药文化,起着承前继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中医在临床上有多种外治方法,本人进行了比较,现论述如下。1.点刺法。病变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消毒三棱针先在患部外围1cm处正常皮肤上点刺一周,针距约0.5~1cm,针深0.5cm,再以同样方法在患部从外向内呈螺旋形点刺至中心,刺后可见散在刺痕及少量血迹。后用消毒棉棒蘸10%高 相似文献
12.
14.
16.
17.
《实用中医外治法》由靳士英教授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该书介绍了168种疾病的外治方法。笔者近几年来运用该书所介绍的外治方法治疗多种疾病获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串雅内外篇》(以下简称《串雅》)为清·赵学敏所辑。赵氏收集和发掘了大量的民间秘方、验方,其中穴位贴敷法甚多,均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所喜爱。本文特对《串雅》一书的穴位贴敷法作一归纳分析。1 取穴原则《串雅》一书中的穴位贴敷法共涉及九穴,分别为神阙、涌泉、劳宫、太阳、印堂、囟会、百会、鸠尾、太渊。其变化运用,又有一定的规律。1.1 上病下取,引邪下行:涌泉、劳宫穴是《串雅》中贴敷常用的穴位,分别位于足、手心。从其用药分析,涌泉穴多以温热药物贴敷,用于头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药、内外兼治、中西医结合外治三个方面综述了近五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阳痿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存在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