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参数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52例入选病例行冠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病变损害程度采用Gensini法计分,所有病例均于术前监测24 h动态血压.记录参数: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以DBP为纵坐标,SBP为横坐标,求出斜率(β),动脉僵硬度指数=1-β.结果 高血压组较非高血压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P<0.05).高血压组患者冠脉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冠脉狭窄组24 h动态血压监测,无论24 h、白昼还是夜间动脉僵硬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动脉僵硬度指数与冠心病(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且夜问动脉僵硬度指数较其他因素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更密切(P<0.05).结论 动脉僵硬度指数是CHD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僵硬度指数与CHD冠昧狭窄程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80岁高血压患者氮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肌重构各项指标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80岁的患者113例。依据患者是否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分为两组:高血压组(n=71)和血压正常(对照)组(n=42)。将高血压组患者按照血压分级又分为3个亚组:高血压1级组[收缩压(SBP)140~159 mmHg,舒张压(DBP)90~99 mmHg,n=5],高血压2级组(SBP160~179 mmHg,DBP100~109 mmHg,n=17)和高血压3级组(SBP≥180 mmHg,DBP≥110 mmHg,n=49)。比较各组患者NT-proBNP水平的变化,分析NT-proBNP与心肌重构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随着血压分级的升高,NT-proBNP水平也逐渐升高,除高血压1级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与高血压病程(r=0.508)、DBP24h(r=0.312)、左心室质量指数(r=0.301)、室间隔厚度(r=0.285)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E/A呈显著负相关(r=-0.376,P0.01)。结论 80岁高血压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肌重构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负荷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并合并高血压患者(n=738例),按照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组,分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n=295例)、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n=219例)和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n=244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测量所得的血压值超过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血压界限的比例(白天135/85mmHg夜间120/70mmHg),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全天、白天及夜间SBP、DBP负荷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并进一步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冠脉双支及三支病变患者夜间SBP负荷高于单支病变组,夜间SBP负荷与冠脉病变支数相关(R~2=0.0124,P=0.02)。进一步将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和两支以上病变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发现夜间SBP负荷与冠脉严重程度相关(OR=1.67,95%CI 1.25-2.77,P=0.026)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夜间SBP负荷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而非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相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872例受试者根据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各分成6组.SBP1<120mmHg(1mmHg=0.133kPa);SBP2120~129mmHg;SBP3130~139mmHg;SBP4140~159mmHg;SBP5160~179mmHg;SBP6≥180mmHg.DBP1<80mmHg;DBP280~84mmHg;DBP385~89mmHg;DBP490~99mmHg;DBP5100~109mmHg;DBP6≥110mmHg.结果(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血压水平的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年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不同血压水平的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差异无显著性.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BMI对血压有明显影响,但FINS和PINS对血压无明显影响.(2)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SBP、DBP与BMI、WHR、PINS、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HOMA-IR和年龄等多变量正相关.但控制BMI的影响后,偏相关分析表明,SBP、DBP与PINS无相关性.(3)以平均血压(MBP)与HOMA-IR、IAI、BMI、WHR、FINS、PINS、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年龄作回归分析,能进入该方程的变量为年龄和BMI.回归方程为MBP=49.062+0.475×年龄+0.947×BMI.结论(1)影响血压的因素众多,主要取决于年龄和BMI.(2)IR较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更加密切,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不是致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蒙古族T2DM患者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蒙古族T2DM患者523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组.采用问卷调查、系统体检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研究. 结果 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组年龄[(51.11±10.61)vs(51.34±10.20) vs(55.85±9.36)岁]、BMI[(24.76±4.74)vs(25.81±3.45) vs (26.58±3.66) kg/m2]、SBP[(105.69±10.50)vs(125.08±6.54) vs (158.67±23.80)mmHg]、DBP[(65.94±12.44) vs (75.43±8.41)vs(93.25±15.08)mmHg]、饮酒[15(23.44) vs 44(26.83)vs118(40.00)]和口味偏甜[13(20.31) vs 23(14.02)vs 18(6.1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血压组病程较高血压前期组长[4.0(0.5,6.0) vs1.0(0.0,5.0)年,P<0.01],TG较正常血压组高[2.37(1.83,3.55) vs 2.14(1.63,3.14)mmol/L,P<0.01].SBP与年龄、病程、BMI、HDL-C和饮酒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口味偏甜呈负相关,DBP与年龄、病程、BMI、HDL-C和饮酒呈正相关,与性别、LDL-C和口味偏甜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BMI、HDL-C、饮酒和口味偏甜是蒙古族T2DM患者SBP升高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BMI、HDL-C和口味偏甜是蒙古族T2DM患者DBP升高的影响因素. 结论 年龄、BMI、HDL-C和口味偏甜是蒙古族T2DM患者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体质量指数,而不是腰围/身高,与青少年高血压关系最密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身高(WHtR)与血压关系. 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抽取13~18岁青少年3874人,以BMI及WHtR将人群分为:A组:BMI正常、WHtR<0.46,(n=3024),B组:BMI正常、WHtR≥0.46,(n=103),C组:BMI达超重肥胖诊断标准、WHtR<0.46,(n=189),D组:BMI达超重肥胖诊断标准、WHtR≥0.46,(n=558).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 结果 1)D组SBP和DB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C组SBP与DBP水平高于A组和B组(P<0.01).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校正年龄、性别后,与A组相比,logistic回归分析,C组和D组发生高SBP的危险性分别为A组的2.9,7.6倍(95%CI分别是1.49~5.55,5.32~10.81,P<0.01),D组发生高DBP的危险性是A组的5.39倍(95%CI:3.63~8.01,P<0.01),C组和D组发生高SBP的危险性分别为是A组的2.4,6.2倍(95%CI分别是1.35~4.17,4.64~8.39,P<0.01).3)对超重肥胖青少年(C组和D组)行多元线性回归显示,仅BMI为SBP和DBP独立危险因素,而WHtR未被引入方程. 结论 超重肥胖是引发青少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BMI,而非腰围/身高,可作为青少年高血压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周津  曹路  刘寅 《山东医药》2010,50(37):58-59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主动脉脉压(PP)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报道336例CHD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四组,检查其Gensini积分(表示冠脉狭窄程度)及主动脉SBP、DBP、PP,分析各因素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PP≥60 mmHg患者的CHD发生率明显高于PP<60 mmHg者(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SBP、PP、TG、冠脉病变支数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HDL-C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P均<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HDL-C、PP与冠脉狭窄有相关性(P<0.01或<0.05).结论 PP预测CHD的价值优于SBP、DBP,对CHD的早期防治及预后判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EHG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将 2 0 0 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主要内容摘列于表 1~ 6和图 1~ 2。表 1  2 0 0 3年欧洲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分 类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mmHg)理想血压 <12 0 <80正常血压 12 0~ 12 980~ 84正常高值血压 130~ 13985~ 891级高血压 (轻度 ) 14 0~ 15 990~ 992级高血压 (中度 ) 16 0~ 17910 0~ 10 93级高血压 (重度 )≥ 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 0 <90表 2 量化预后的危险分层其他危险因素和疾病史血 压 (mmHg)正常正常高值 1级 2级 3级SBP 12 0~ 12 9或DBP 80~ 84SBP 130~ 139或DBP 85~ 89SBP 14 0~ 1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与血浆C型利钠肽(CNP)浓度的关系.方法观察56例老年Ⅰ~Ⅱ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和血浆CNP浓度以及服吲哒帕胺后血浆CNP浓度的变化,同时选36例非老年高血压和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高血压组CNP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而老年高血压组血浆CNP又显著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P<0.001);血浆CNP与血压呈负相关(疗前SBP,r=-0.634,P<0.1;DBP,r=-0.866,P<0.05.疗后SBP,r=-0.708,P<0.1; DBP,r=-0.886,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CNP较正常人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CNP降低较非老年高血压程度低;CNP参与血压的调节;吲哒帕胺有血管肽酶抑制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比较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CKD组)与非CKD者(对照组)心血管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患病情况和24 h动态血压参数,分析疾病和代谢异常与CKD的关系.结果 CKD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患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冠心病、CHF、糖尿病与CKD相关,是高血压患者CKD的独立危险因素.CKD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病程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糖尿病病程与GFR呈显著负相关(r=-0.377,P<0.01,r=-0.437,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脉压、日间收缩压负荷正相关,与平均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呈负相关;糖尿病病程与夜间收缩压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冠心病、CHF、高尿酸血症、糖尿病与CKD密切相关.降压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多重危险因素的管理并注意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23例,按照年龄患者被分为低龄组(60~79岁)137例、高龄组(≥80岁)86例。同时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血压正常老年人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比较三组24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情况。结果:动态血压比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低龄组、高龄组的血压24h均值[24hSBP:(117.63±11.53)mmHg比(132.04±11.23)mmHg比(144.26±12.87)mmHg]、日间均值[dSBP:(119.85±13.20)mmHg比(134.26±13.52)mmHg比(146.83±10.64)mmHg]、夜间均值[nSBP:(115.48±9.74)mmHg比(128.76±10.85)mmHg比(141.67±13.42)mmHg]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低龄组比较,高龄组DBP的24h均值、日间均值和夜间均值显著降低,SBP、PP的24h均值、日间均值和夜间均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能够有效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异常波动,且年龄越大,其血压波动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高血糖对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入选高血压病患者295例,所有患者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分为餐后高血糖组,餐后正常血糖组.超声波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动脉粥样斑块,其中88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7%存在餐后高血糖.餐后高血糖组颈动脉IMT[(1.2±0.3)mm]显著大于餐后正常血糖组[(0.8±0.3)mm](P<0.01),颈动脉斑块检出率(59.2%)高于餐后正常血糖组(28.4%)(P<0.0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餐后高血糖达63.6%,餐后高血糖组冠状动脉狭窄评分更高(P<0.01).相关分析餐后血糖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478,P<0.01),餐后血糖与冠脉狭窄程度正相关(r=0.557,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高血糖与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高血压合并餐后高血糖大动脉损伤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与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在门诊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且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36例,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或脑卒中,所有患者被分为心血管疾病组(122例)和无心血管疾病组(21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等一般资料;又根据全天收缩压平均值中位数(122mmHg)分为122mmHg(168例)和≥122mmHg组(168例),进行心血管疾病比较。结果:(1)与无心血管疾病组相比,心血管疾病组年龄较大,吸烟、高血压比例及血浆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动态血压:心血管疾病组全天SBP平均值[(119.8±8.7)mmHg比(124.4±9.6)mmHg]、白天SBP平均值(dSBP)[(121.4±9.3)mmHg比(128.0±10.3)mmHg]和夜间SBP平均值(nSBP)[(114.4±4.2)mmHg比(120.8±4.7)mmHg]均明显升高(P均0.01);两组患者诊室血压无明显差别;(2)与122mmHg组相比,≥122mmHg组脑卒中(20.2%比25.0%)和总心血管疾病(32.7%比39.9%)比例明显升高(P均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管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全天平均SBP值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3、1.36,P均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压预测其心血管风险优于传统诊室血压;全天SBP平均值可能是一个用于预测患者心血管风险的较好的动态血压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5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轻中度).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记录24小时ABP.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vaspin)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rine protein to creatine ratio,UACR),探讨血清vaspin与血压及UACR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就诊于湘雅医院并未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UACR正常组67例(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UACR升高组58例(UACR组)。另选健康体检者53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vaspin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值,计算比值。观察各组间血清vaspin水平、UACR值的差异,vaspin与血压及UACR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血清vasp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UACR组血清vaspin水平低于高血压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vaspin水平与SBP、DBP、UACR呈负相关关系(r=-0.294,r=-0.589,r=-0.381;均P0.01);UACR与SBP、DBP、LDL-C、Hs-CRP呈正相关关系(r=0.503,r=0.628,r=0.208,r=0.301;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vaspin为收缩压、舒张压、UACR的独立影响因素(偏相关系数β分别为-1.782,-1.874,-0.063;P值分别为0.000,0.000,0.030)。DBP为UACR的独立影响因素(偏相关系数β=0.065,P=0.000)。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SBP、DBP、UACR显著负相关关系。vaspin水平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程度的一个评价指标及原发性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早期妊娠高血压患者应用拉贝洛尔配合拜新同治疗,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一步观察。方法妊娠早期合并高血压孕妇选择100例,时间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别行拜新同+盐酸拉贝洛尔片、拜新同+氢氯噻嗪治疗,组别对应研究组、对照组,对头痛、高尿酸和高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压水平予以统计学对比。结果研究组在头痛(6.00%)、高尿酸(4.00%)和高血糖(2.00%)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压水平[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90.33±10.21)mmHg、(62.22±6.65)mmHg]方面的数据均更低于对照组[头痛(18.00%)、高尿酸(16.00%)和高血糖(12.00%)不良反应发生率、收缩压(SBP):(162.32±11.11)mmHg、舒张压(DBP):(79.95±5.69)mmHg],P0.01,差异显著。结论使用拜新同、拉贝洛尔联合用药治疗早期妊娠高血压患者可以获得显著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用药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 169例合并高血压的T2DM患者给予降压等综合治疗,以出院时血压130/80mmHg为界限分为达标组(n=97)及未达标组(n=72),比较两组入院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通过回归分析观察各种因素对出院时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的影响。结果 全组T2DM入院时收缩压(SBP)为143±15 mmHg,舒张压(DBP)为 78±8 mmHg,控制达标率仅17.8%;出院时血压达标率57.4%,降压药物种类平均增加0.8种。未达标组患者入院时SBP(151±15 vs. 137±12 mmHg, P=0.000)、DBP(80±9 vs. 77±7 mmHg, P=0.000)均高于达标组,且总胆固醇(TC)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显著升高。回归分析显示MAP与入院时SBP、DBP、TC及高血压病程显著正相关,与年龄负相关;MAP与UAE显著正相关(r=0.303, P=0.000)。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UAE增多而SBP显著升高,大量蛋白尿者需要多种降压药物联合且血压难以控制。结论 T2DM患者门诊血压控制达标率低;住院T2DM患者血压控制受入院时血压水平、高血压病程、高胆固醇血症、高UAE等因素影响;UAE增加可能是合并DN患者血压难以控制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本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H型高血压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检查是否伴有冠心病分为单纯H型高血压组83例、伴有冠脉病变的97例(冠心病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指标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SBP、d SBP、d DBP、n SBP、n DBP、24h SCV、24 h DCV均高于单纯H型高血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SBP、d SBP、d DBP、n SBP、n DBP、24 h SCV、24 h DCV均随着冠脉病程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回归逐步进入法进行分析,Gensini评分=2.269+1.770(24 h SCV)+1.224(24 h DCV)。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患者冠脉病变具有密切联系,24 h SCV、24 h DCV是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青少年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抽取12~18岁青少年3953人,以12~15岁为青春前期(n=1698),16~18岁为青春期(n=2255),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1)总调查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2%.2)13~18岁超重肥胖者血压高于体质量正常者(P<0.05).3)男、女性青春期舒张压(DBP)异常检出率均高于青春期前(P<0.05),青春期女性收缩压(SBP)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4)高血压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SBP、DBP、FPG、TG及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稍低于对照组(P<0.05).5)高血压组超重肥胖、高TG、低HDL-C、MS及高血压家族史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间高FPG、糖尿病家族史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SBP危险性是男性的2.10倍(95% CI为1.47~2.98);年龄每增加1岁,DBP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22倍(95% CI为1.08~1.38);有高血压家族史青少年高SBP的危险性是无家族史的1.64倍(95% CI为1.17~2.30);BMI每增加1 kg/m2,SBP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24倍(95% CI为1.20~1.28),DBP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19倍,(95% CI是1.15~1.23)(P<0.01).结论 青少年高血压与MS密切相关,家族史、超重肥胖是引发青少年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要重视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与踝臂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入选2008-05-2009-03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予以行活动平板与baPWV的检查,根据运动血压结果分为运动高血压组(运动收缩压峰值≥200mmHg,n=36)和运动血压正常组(运动收缩压峰值<200mmHg,n=89),应用自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仪测量baPWV作为反映大动脉硬度的指标。结果运动高血压组患者baPWV显著大于运动血压正常组[(14.9±1.3)比(13.0±0.9)m/s,P<0.01]。亚极量运动收缩压与baPWV密切相关(r=0.64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PWV(OR1.022,95%CI1.012~1.032)、静息收缩压[1.127(1.013~1.254)]、体质量指数[1.368(1.049~1.783)],均为影响运动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运动血压与baPWV密切相关,大动脉硬化可能是导致运动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